书城历史回味周朝
28100000000017

第17章 西周的农业与百工

西周时期的农业发展与土地制度关系密切。西周时期的土地制度是一种多层次的宗族贵族占有制。周天子是最高一层的土地占有者,天下土地皆归其所拥有。最高土地受所有者,即周天子分封土地人口给各地诸侯及在王朝任职的卿大夫等人,形成了西周分封制度的第一个环节。各地诸侯及王朝的卿大夫将土地和人口再次分配,授予其诸侯国内的卿大夫,便完成了西周各阶层宗族贵族对土地的三层分封。各级贵族占有土地的最基层单位是邑、里和书社。《周礼·小司徒》记载:“九夫为井,四井为邑。”一个贵族,往往能够占有数十乃至数百个邑。邑、里和书社,在文献中常被称为“采”。对采邑里的土地的分配、耕作、和田赋的收取,西周延用的是早在夏、商时代就已产生的“井田制度”。

“井田”一词是战国时期,人们对西周时期土地制度的称谓,这是因为西周的农用土地在形状上一般都划定得比较整齐,连成一片,看上去都呈“井”字形,所以称作“井田”。“井田制度”是由原始社会末期的农村公社或家庭公社的土地制度演化而来的一种土地制度,到西周时期被发展到了最完备的形态。《孟子·滕文公上》说:“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在井田制度下,土地分成公田和私田两种。所谓私田,就是指私人耕种的土地,产出的粮食归劳动者自己所有。至于公田,则是指由公社成员共同耕种的土地,其中的产出归占有这一地区的各级贵族所有。

民以食为天,西周的农业较前代有进一步的发展。周人已积累了较丰富的农业知识,开始注意选育良种、施肥、除草、防治病虫害及灌田或排水等。在农作物方面,周人种植的作物有黍、稷、粟、粱、麦、麻、稻、菽,以及蔬菜、瓜果等。另外手工业所需要的桑、麻和染料作物的种植,在当时也较普遍。西周时期,周人所使用的主要农具是木制的耒耜,此外也使用骨铲、石铲、石犁、石刀、蚌镰等。铜制农具在西周时期已经被使用,考古发掘中已有铜铲、铜镈、铜镐、铜锄等农具出土,但数量不大,这可能与青铜农具在不堪使用时即可回炉重造,以及在西周礼制中不以农具随葬等因素有关。当然,也可能铜制农具在西周时期还不是普遍使用的生产工具。

西周的商业与手工业也较为发达。但西周实行“工商食官”制度,在身份上,工匠和商贾都只是贵族的奴仆而已。由于商品经济不发达,商业与与工业者多依靠贵族,独立经营的人极少。西周的官府手工业得到了充分发展,有“百工”之称。所谓百工就是指具有各种技艺的工匠。西周时期的主要手工业有青铜铸造、制陶、制骨、制玉器、制革,以及木工、竹工、漆工、丝织等等。

在西周的百工中,青铜铸造业最为主要。西周是青铜文明的鼎盛时期,在铸造技术上在继承商代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周克商以后,周人把商人的技术工人接收过来,一部分赏给了分封的姬姓诸侯,周王室则保留了相当数量的技工。西周铜器的铸造,仍沿用晚商已发展的方法,包括制模、翻范及浇铸三个步骤,但无论是青铜器的器形还是数量都要比商代增多。西周时期主要的青铜器除礼器、兵器外,还有生产劳动中用的手工工具,以及供贵族们享乐所用的生活用具和车马饰等。

西周的制陶业也有所发展。在陶器的制胚过程上,西周早期采用轮模合制的方法,到西周中期以后则改为快轮法,产品也趋于规格化,这种现象的出现和西周中后期商品贸易的增加有关。除了制作一般陶器外,原始瓷器的制作也有了进步。在西周早期,就已出现原始瓷器和带釉陶,陕西、河南、山东、河北各地的西周时期墓葬中都发现过原始瓷。在西周张家坡遣址中出现的原始瓷片,经过显微镜观察和X 光透视,以及化学和物理性的测定,专家判断,这些原始带釉瓷的烧成温度已达摄氏一千二百度,硬度高,吸水性低,矿物组成已接近瓷器。

除青铜器与陶器,西周的丝织业、骨器制造和玉石雕刻等手工业也各具特点。大约在西周后期,丝织业迅速发展,出现了复杂技术织成的,比较名贵的丝织物锦。另外,西周时用麻、葛织成的布种类也很多,有些织物还被染成各种颜色,供贵族和特殊仪式使用。骨器是周人的日常生活中的普遍器用。发笄、箭镞、骨铲,都是最为常见的物品。在西周时期的扶风云塘骨器作坊遗址中,竟然出土骨料和蚌制品重达两万多斤。玉石雕刻也是西周时期重要的手工业项目。贵族身上的饰物,礼仪使用的戈、斧、戚、刀等玉制兵器,壁、圭、璋、琮、环、瑗等礼器,都需要有专门制造的作坊工场。

西周的手工业既然号称百工,种类也就自然繁多,如一一简述,不免有些累赘。所以也就略述到这里。通过对西周农业与百工的简单了解,可见西周社会的物质文明以达到一定的水平,西周都邑内部,贵族与百工共生互倚,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点评:

历史是纵流于时空中的长河,人是长河中的浪花一点。一个人的一生中不可能跨入同一长河中两次,伴随着花开花落,回眸昨天,是非成败,不过是俯首一笑。西周王朝在笔者的叙述中就要翻过去了,历史上的人物,文王也好、武王也好、厉王也好、幽王也好,他们的功,他们的过,他们的是,他们的非,都将如同一江春水,东流逝去。给予你我留下的是雄浑,是悲叹,是兴奋,是惆怅。西周的风云人物,他们的身影模糊而缥缈。我们站在今天,试图捕捉,试图回味,可捕捉到的未必就一定是真实,回味到的也不一定是真理。人生即感悟。随未必是真实,未必是真理,但在雾里看花之中,希望能得到一种蒙胧的启迪。感受因人而异,而古今通理,如能以古为鉴,以人为鉴,便能以正其行。

相关链接:

西周的主食与菜肴

周人以谷为主食。在黍稷稻粱,麦麻菽豆中,黍稷是周人主食中的主食。至于吃法,谷类可以粒食,也可以粉食。如果只是粒食,去皮扬壳后,用杵臼进行加工就可以了。杵臼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要是粉食,就需要再用碾棒压谷成粉。因为石磨是西汉时期才有的,所以周人多是用碾棒将谷物加工。做法主要以蒸煮为主。在平常人家里,煮饭是最为普遍的。周人的煮饭,和今天的“干粥烂饭”差不多;说句大土话,就是“粥熬干了”。

至于周人餐桌上的菜肴,当然这里是说王公大夫们的宴席。在周代,我们今天所吃的牛、羊、猪、狗、鸡、兔、鱼等等,都已经上了菜谱。在《礼记》中,大夫的一次正式宴席上包括有膷獯膮、牛炙醢、牛胾醢、牛脍、羊炙、羊胾醢、豕醢、豕醢、芥酱、鱼脍、雉、兔、鹑。真是都齐全的!当然,在一次大规模的宴会上,并不是每一个人的餐桌上都是这么丰盛。身份不同,地位不同,享受到的待遇也自然不同。最考究的自然是天子的太牢了。在太牢中,用鼎所盛的肉食有牛、羊、猪、鱼、腊、肠胃、肤、鲜鱼、鲜腊。由天子依次递降,到士一级桌子上摆的就是羊、豕、鱼三样,称为少宰。

那平民百姓日常的饮食又是什么样呢?那当然不会有那么多的山珍奇味。在平民的生活中,鱼是接人待客的盛食。这可能是因为只要有水的地方就会有鱼,而牛、羊、猪、狗等家畜在当时多是为贵族饲养的,普通百姓并不是能经常吃到的原因。所以鱼就成了上下不同阶层的人都喜欢的美味了。

周代的餐桌上除了大鱼大肉外,蔬果也是不能少的。作为烹调的菜果主要有芥、蓼、苦、荼、姜、桂、葱、韭、薤、藙。在《周礼》中就曾提到过韭菹、昌本、菁菹、茆菹四类蔬菜与肉酱相配的使用方法。当然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蔬菜与牲畜不同,在交通不便利的古代,西周南北东西,地域不一,有些蔬菜就是某一地区所特有的了。如笋就只能在气候暖和的地方生成了。至于瓜果,《礼记》“内则”中列出了芝、栭、蔆、柤、枣、栗、榛、柿、瓜、桃、李、梅、杏、楂、梨,可说是品种繁多。

周人的食物种类不算是很丰富,饮食的方式礼仪的意义大于美食的口味。周人农业的水平较低,畜牧、园艺也不发达,所以饮食方面虽以是一种文化,但还不是十分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