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师有一次在给学生上课时,出了一道智力测验题,题目的内容大致是在屋子顶端隔一定的距离系上两根绳子,并提供少量的工具如钳子、螺丝刀、凳子等,要求学生想办法把两根绳子系起来。这个智力测试题难倒了班上的许多孩子,但却有一个孩子在一分钟之内给出了正确的答案。他的答案就是把绳子的一端系上钳子,然后摆动它,接着再去拿另一端绳子,等系有钳子的那跟绳子摆过来时再抓住它,最后将两根绳子系上即可。老师很惊奇地问他是怎么想出来的,这个学生回答说,自己小时候就玩过这种游戏,只是绳子上系的是石头而不是钳子。这就是从游戏中玩出来的智力!
淘气、调皮的孩子总是贪玩,他们不停地摆弄着各种各样的物品、玩具,从许多相近似的物品中找出相同的东西。他们喜欢玩“逮猫猫”捉迷藏的游戏,这个游戏可以让孩子认真观察、排除假象寻找目标,养成细致的思维习惯。孩子们会将一根竹竿当骏马、火箭、飞机、机关枪,把眼前子虚乌有的东西想象得活灵活现。他们玩耍时激动、舒畅、愉快的情绪,会激发和调动大脑神经的高度活动能力。所以,贪玩的孩子一般会表现出较多的智慧。
因此,父母应充分利用孩子的玩性,让孩子走出教室,走出围墙,接触活生生的环境,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给他以最直接、可操作的环境,满足他自己动手的欲望,不断积累生活经验,从而加深孩子对环境中各种事物的理解和掌握,让他在社会实践和周围环境中,去体验和感受这个世界的真善美,使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
和孩子一起玩游戏
父母箴言
没有不喜欢玩游戏的孩子。对于孩子的游戏,父母应予以支持并应和孩子一起玩。父母和孩子一起玩游戏,可以建立亲子感情,享受天伦之乐;可以使孩子和自己快乐;可以促进孩子某些能力的发展。
先来看一个关于父母和孩子一起玩开商店的游戏。
游戏开始时先分配角色:一个是顾客,一个是售货员。角色的分配要采取民主的方法,让孩子自由选择,给孩子自己做出决定的机会。
接下来把所有的旧玩具都摆出来,同孩子一起整理货架。整理货架是训练孩子从分类中发展数理思维能力的好机会。要引导孩子把所有的玩具分门别类地放置在设好的货架上:交通工具类(自行车、小汽车、公共汽车、飞机、轮船等)、兵器类(手枪、坦克等)、娃娃类、炊具类等等。
货架整理好以后,就开始“买卖”了。买东西是需要钱的,当然钱可用代用品,一些小玩具如小画片、小纸板等,只要孩子能想得出,都可以当钱用。不过,最好使用真的钱,这样可使孩子对钱币有直观的认识,并从中学习数数、计算和理财。
在“买卖”的过程中,父母还可不断引导孩子认识颜色、大小,学习归类等。最后,父母可以与孩子交换角色重复游戏。游戏结束后,和孩子一起把玩具收拾好。
像这样的角色游戏,孩子参与的热情很高,游戏中既使旧玩具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利用,又培养了孩子的注意力、想象力等思维能力,还加强了亲子沟通。
游戏作为一种特殊的学习方式,是孩子表现生活、表达情感的开端。通常游戏时,孩子的认知、记忆、思维、注意力等状况都远比在课堂中的效果好。这是因为孩子在松弛、欢快的游戏情景下,更容易激发出想象力和创造欲望。
可是很多的父母常对爱对孩子重复一句这样的话:“都那么大了,还像个小孩子似的玩!”这是对游戏的误解造成的。著名教育学家斯宾塞却不这样认为,他认为:“重要的不是玩什么,而是怎样玩,玩的时候有些什么想法和感受。”
著名建筑师伯努瓦在他的回忆录曾写到:父亲曾送给他一大盒做工精致的玩具小兵,幼时的他常常几个小时地玩这些精巧的玩意。他总在和小兵的交战中战胜它们,然后“照料”伤员,把损坏的小兵粘起来,再重新上色。数年之后,这些儿时游戏里的想象跃然于他气势磅礴的剧院设计草图上。“彻底、真实而由衷的自由,这就是游戏。”这种对游戏的感受影响了这位建筑师的一生。童年时养成的扮演胜者角色的习惯,给了他自信和鼓舞,并把这种习惯作为一个起点,直至鬓发斑白。
游戏本身固然对身心有益,但更重要的是,它使全家有机会一起开心地玩几小时。
一位有三个子女的母亲说:“孩子们小的时候,我们周末常去野外露营。在下雨天我们就在带小帐篷的拖车上,找出那副商品期货纸牌游戏来,假装自己是谷类期货交易所的经纪人。我们会大声呼喝,弄得公园管理员误以为我们是在打架。”
父母的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营养催化剂”。一个感受不到父母关爱的孩子,其情感发展也不可能正常,而情感的发展对于孩子的整体发展来说又是至关重要的。很多父母整日忙于工作,无形中父母与孩子之间少了一份情感交流与沟通,这是造成一些孩子冷漠、孤僻的最重要的原因。
玩游戏是孩子锻炼大脑最好的方法之一。只要父母在孩子娱乐的时候,稍微动脑想办法,做一些努力,把理论基础知识融于娱乐之中,单纯的玩耍也会马上变成使大脑变聪明的工具。
游戏可以促进孩子的身体生长发育,孩子在游戏中,身体的各器官和组织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各种不同的游戏,大小不同的运动量,活动着身体的不同部位,从而促进着身体各系统的生长发育,特别是对孩子的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有利。孩子在进行游戏时,总是非常积极的、欢乐的,总是伴随着愉快的情绪。
这种愉快的心,又保证着孩子身体的健康,保证着机体的正常发育。
游戏可以巩固和丰富孩子的知识,促进其智力和语言的发展。游戏是孩子对现实生活的特殊反映。在游戏中,孩子广泛使用着各种玩具,反映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关系,运用着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游戏的同时也是运用智慧的活动。在孩子玩各种游戏时,需要观察力、记忆力、创造力、注意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六种智力要素的积极参与,并在游戏进行过程中不断地解决不同游戏情景中产生的不同问题,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孩子智力的发展。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游戏对孩子创造力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孩子的所有游戏都离不开想象,而想象和创造关系密切,不可分割。没有大胆的“异想天开”的想象,也就无所谓创造。
不要把游戏的时间都交给幼儿园或者学校的老师,父母的作用不可替代。一般地说,现在的年轻父母的儿童时期,父母都工作得很辛苦,承受着太多的压力,不能用这种方式与我们玩,所以很少遇到抛开自己烦恼的、大孩子式的父母。因此,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投入地与孩子一起做游戏而又只能做输家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作为父母,假如你感到这种方式对你来说过于困难,你可以试着找个人谈谈你的困难所在。花些时间谈谈妨碍你做这种游戏的烦躁不安和忧虑,这样你即使感到不舒服,也还是能坚持做下去的。
有些父母担心自己扮演无能的角色会失去孩子的尊重,这种担心是完全没有根据的。当然,孩子会因为有机会对你说明自己的问题并能以愉快的方式与你打斗一番而感到很兴奋,有可能会缠着大人没完没了,让你无法抽身,但那是值得的。共享一段游戏时间后,孩子会明显地对你更有感情、更亲近、不抱戒心,有时他们还会让更深层的感情自由地流露出来。游戏和笑声已经让孩子对你们的关系有了完全的信心。
有些父母把和孩子一起游戏看成是“陪孩子玩”,孩子是发起者,父母是跟随者,父母要被动地跟着孩子走,自然是一件不太轻松和有趣的事情。但如果把和孩子一起游戏看成“和孩子一起玩”,父母和孩子同在一个游戏的氛围中,一起笑,一起探究游戏中碰到的问题,一起动脑筋想出更多更好的玩法,共同享受和交流其中的乐趣,孩子、父母都乐意。
不要破坏孩子的好奇心
父母箴言
好奇心可以让孩子不畏艰难,努力为自己的好奇找到答案。正是因为孩子的好奇,才会让孩子通过各种活动体验生活,让孩子学会思考,提升智力。对于孩子的好奇心,父母要予以保护,让孩子可以勇敢快乐地去探索。
人们对于一些新奇的事物和现象,都会有着去了解和探索的本能。对于什么都感到好奇的孩子来说,他们对于身边的一切都感到那么陌生、新鲜和神秘,于是在孩子的心中就充满了求知的欲望。正是这求知的欲望和好奇,让孩子产生了智慧的火花,也成为孩子学习的原动力。根据有关研究证明,一个富有好奇心并且能够保持旺盛求知欲的人,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会体验到无限的乐趣,也正是这种乐趣又激励着他不知疲倦地去探究他不知道的世界,从而发展了他的智力。
有些孩子从小就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会了观察、比较和分析,这样的孩子长大之后通常都会变得更加聪明。一个好奇心受到良好保护的孩子,将会表现出良好的个性品质,这些对于孩子今后的成长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孩子问出的每个“为什么”,都是孩子对一些事情或事物的想象。当孩子提出各种问题来探究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时,父母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知识给予孩子最恰当的解释。当孩子问了一些不好回答的问题,父母可以先不告诉孩子答案,先向孩子提出建议,让孩子自己去找答案。
对于孩子的“好奇心”,父母往往不能够理解,一般都会认为孩子是在搞破坏;对于孩子的“为什么”,父母通常会显得不耐烦,不是严厉斥责,就是置之不理。然而,父母不知道的是,孩子正是通过他们的“好奇心”和“为什么”在探索、检验自己一些异想天开的想法呢!孩子的一些想法和行为正是孩子好奇心的表现。可是,面对孩子的好奇,大人却通常会以粗暴、忽视、干涉或是误解来对待孩子,这在很大程度上伤害了孩子。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去周围的事物失去兴趣,对于一些现象不再好奇,当然也就没有了求知的欲望。
那么,如何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呢?
1.父母要耐心地对待孩子的询问
对于孩子来说,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新鲜,一切都充满了神秘,在他们的心中就充满了好奇和求知的渴望,为了满足他们的好奇,他们总会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对于孩子的询问,父母一定要耐心对待,要尊重孩子的好奇心,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鼓励。对于孩子所提出的问题,父母要耐心地做出答复,千万不要对孩子说一些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
2.不知道的事情要虚心请教
在孩子小小的脑瓜里充满了各种问题,父母也不是一台电脑,问什么都知道。如果孩子问一些父母不懂的问题,父母可以明确地告诉孩子,然后再和孩子一起去找答案。父母要让孩子知道,知识是没有止境的,一个人只要不断地学习就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告诉孩子,大自然是非常奇妙的,在大自然里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奥秘在等待着人们的探索。这样一来,就会让孩子对将来的学习产生一种向往。
3.父母要保持一颗不泯的童心
孩子毕竟年龄小,问出的一些问题也难免会显得幼稚。这个时候,父母千万不要讽刺孩子,要从孩子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进行换位思考,这样就比较容易理解孩子所提出的问题。当父母在回答孩子的问题时,要注意根据孩子的理解水平,尽量用儿童化的语言回答孩子的问题。
4.父母要诚心对待孩子
当孩子提出问题时,父母要诚心诚意地鼓励孩子,比如,对于孩子所提出的问题要认真倾听,用真诚的语言表达出对孩子所提问题的兴趣,这都是对孩子好奇心的最好支持。父母这样做,就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提问受到了父母的重视,那么他的兴致就会更高了。父母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要敷衍孩子,尤其是不能用一些不科学,甚至是迷信的内容灌输给孩子,这样会让孩子形成对事物的错误认识。
仅仅保护孩子的好奇心还不够,父母还要有意识地诱发孩子的求知欲。
1.鼓励孩子想象
天真无邪的孩子想象力当然也是非常丰富的,父母要充分利用孩子的这个特点,结合一些情景有意识地诱导孩子去想象。如果孩子能够大胆地凭借科学的原理,进行丰富的联想,父母一定要给予肯定。有了父母的肯定,孩子就会进一步想知道自己所想象的事能不能实现,这样就会使孩子产生出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地探索未知世界。
2.让孩子产生疑问
设置一些问题,让孩子产生疑问,这样可以在心理上给孩子造成一种悬念,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在设置问题的时候,父母要注意设问的方式,用对了方式就可以点拨孩子的思维,把孩子的思路引向正确的方向。
3.让孩子接触大自然
大自然中不管是山水、日月、星辰,还是风电、花鸟,都充满了奥秘,并且变幻多端。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走进大自然。大自然的熏陶下,孩子的思路就会变得开阔,进而就会产生遐想,引发求知的欲望。
4.鼓励孩子自己尝试
当孩子慢慢长大,当他们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后,对于孩子的一些问题父母先不必急着将答案告诉他们,而是启发引导他们自己去观察思考,去探索,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可以让孩子感受到探索的乐趣、品尝到自己找到答案的成就感,从而产生更加旺盛的求知欲望。
5.父母要为孩子做榜样
父母要尊重孩子,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在家里创造一种和谐的民主气氛,和孩子平等地一起探讨问题。如果父母本身就有很强的求知欲望,本身就热爱知识,经常用知识充实自己,那么,对孩子来说就有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从而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学会给孩子讲故事
父母箴言
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家长给孩子讲故事,最能影响孩子的思维和行为。数十年来,心理学家一直认为,讲或读故事对孩子的成长能起到正面作用,尤其在教育孩子如何现实地思考方面,作用甚大,孩子们能从故事中学会如何现实地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
听着爸妈讲的故事入睡,这是孩子的一大幸事。然而,日趋繁重的社会压力,已让忙碌的年轻父母慢慢淡忘了这份责任,孩子伴着故事入睡的愿望渐渐成为了一种奢侈。其实,家长即使再忙,也应抽个半个小时,给孩子讲个故事,因为这在孩子的成长中很重要。
故事作为一种最受幼儿喜欢的文字形式,其优美的语言、典型的人物形象塑造,生动的故事情节,深深的吸引着幼儿。通过听故事,促进了孩子们的智力发展,最重要的是,促进了孩子们的人格发展。当孩子听到自己感兴趣的故事时,会全神贯注,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他们会随着故事中人物的喜怒哀乐而产生情感的共鸣,同情弱者,憎恨恶者。受到感染的孩子们会渐渐懂得区分真善美和假丑恶,从而培养爱憎分明的情感,树立见义勇为、惩奸除恶等价值观念的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