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可能会因为心理或生理上的原因而产生情绪上的不稳定,一会儿心情好,一会儿就会变坏。在心情好的时候,孩子怎么样都没有问题,任孩子胡闹;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即使是一点小事都可以让她大发脾气。父亲则相对比较理智,不会让自己的情绪影响到孩子。如果孩子受到了母亲坏情绪的波及,父亲要乘机教给孩子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怎样才能不让情绪影响自己。当孩子在发脾气的时候,父亲往往会任其吵闹下去,对其置之不理,也会阻止孩子的母亲去哄孩子,当孩子闹够了之后,父亲会适时地对孩子进行教育。
不要侵犯孩子的隐私权
父母箴言
孩子有了隐私,许多做父母的总是千方百计地去侦察,如翻抽屉看日记、拆信件,甚至打骂训斥。殊不知这种做法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造成孩子沉重的精神压力,甚至产生敌意和反抗,采取全方位的信息封锁和防备措施,导致父母与孩子关系的恶化。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案例。
某市一位初中女生回到家后,遭到爸爸的大声训斥。原来爸爸趁女儿不在家,偷看了一位男生写给她的信。女儿非常生气,说爸爸的这种行为是侵犯了自己的隐私权,是“违法”的。但是,爸爸以一记响亮的耳光惩罚了女儿的不敬。第二天,女儿失踪了。若干天后,在离家50里处的河湾里,女儿的尸体被人发现了。
有这样一幅四格漫画,配有这样四句话:“你翻看了孩子的书包”,“你偷看了孩子的日记”,“你拉开了孩子的抽屉”,“你也锁住了孩子的心,请尊重孩子的隐私权!”
人人都有不愿告诉别人私事,这便是隐私。个人隐私应得到尊重,法律也规定保护个人隐私不许侵犯,这便是隐私权。大人的隐私权且不说,孩子的隐私权受侵犯是常见的事,侵犯者常是父母。
父母侵犯孩子的隐私权,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隐私常常包含个人的缺陷(包括生理、行为等方面)、错误、失算,是孩子自尊心遭到打击的记录。如果把自尊心比喻为花瓶,隐私就是瓶上的细小裂纹,所以做父母的更应细心保护好这个花瓶。随便暴露孩子的隐私,甚至当众宣扬,这无异于敲打这个有裂纹的花瓶,让孩子无地自容,把孩子的自尊心敲碎。
父母侵犯孩子的隐私权,会削弱孩子的自省力。写日记是一种自省方式,偷看孩子的日记,又把日记的内容宣扬出去,是不可取的。向父母吐露心事也是一种自省方式,父母听了却又透露给外人,这也是很不可取的。不尊重孩子这方面的隐私,孩子就会不再重视这些自省方式,就会大大削弱自省的欲望和能力,妨碍孩子健康成长。
父母侵犯孩子的隐私权,会破坏孩子的人际关系。孩子的一些隐私会涉及他的同学、朋友,比如与朋友一起进行并非不正当,但又不愿别人知道的活动,并约定保密。父母知情后,不分青红皂白将事情公之于众,这便会招致朋友和同学的怨恨,破坏了孩子与别人的友谊。
父母偷看孩子的日记的目的,往往是想了解孩子的一些真实的行为和想法。堂而皇之的理由,往往是为了孩子好,怕孩子走上邪路,怕孩子出事。但是你的目的达到了吗?恰恰相反,你与孩子的距离更远了!
很多父母说:“孩子越大越不听话,不像从前那样,有什么事都和父母讲。”还有的父母发现孩子有些事瞒着家长,有些东西藏起来不让家长看见,同学之间的书信和他自己的日记,总要放到安了锁的抽屉里,对孩子的这种行为,父母感到不安,怕孩子染上坏毛病。
隐私是人人都有的,孩子也不例外。孩子有他自己的世界,有自己驰骋的天地、遨游的空间。孩子把自己的隐私看得十分重要,父母如果粗暴地干预,是不会收到好的效果的。一来侵犯了孩子的权利,是违法之举,是对孩子的不尊重;二来加深了孩子与父母的隔阂和对立,使他们更加关闭自己的心扉,不利于对孩子内心的了解。
虽然父母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他们的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孩子毕竟尚未成熟,处理一些事情难免幼稚、失误。但要引导孩子走正道,正确的方法是:通过沟通来达到了解孩子的目的。
当然,孩子正在成长,还未成熟,如果结交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养成抽烟、喝酒、赌博等不良习惯,出现早恋,等到事情已经发生,再去纠正就难了。要防止这些现象发生,父母应当从各方面了解孩子,注意孩子的言行,及时给孩子以正确的引导,如果粗暴干预,孩子可能会越走越远。
那么,父母应该怎样对待孩子的隐私呢?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独立人格逐渐形成,父母不应随便翻看他们的日记或私拆他们的信件。当孩子有了自己的爱好、理想、异性朋友,应该加以爱护,循循善诱。
成长中的孩子在处理学业、情感、人际关系等问题时,难免把握不好尺度,父母平时只要细心观察孩子的动态,就可以看出孩子的思想变化,然后根据孩子的性格、爱好和特长,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孩子明辨是非。
对于孩子的隐私,应该允许他们有所保留,不能采取“间谍式”的手段去了解孩子的隐私。
要知道,孩子心中秘密的存在是很正常和普遍的事,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父母应以理解和宽容来对待他们。父母对孩子要适当控制自己,不要苛求孩子把什么都告诉你,允许他们有自己的“自留地”。
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
父母箴言
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能有助于孩子形成高尚情操,能愉悦精神,美化心灵和启迪智慧,还会使孩子的人生获得更多的幸福,达到更高的境界。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孩子生下来几个月就喜欢色彩鲜艳的东西,爱听优美的音乐;一二岁的孩子就懂得穿新衣服好看,愿意别人夸他美。但是,孩子在幼儿时期,对真正的美与丑是缺乏辨别能力的,往往以为衣服色彩鲜艳就好,不管颜色是否协调,有的以为式样新奇的就美,不管好看不好看。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审美能力会逐渐提高,但毕竟还是很不成熟的,这就需要父母进行有益的引导,不断给予培养和提高。
人们的审美观念,是受时代、民族、阶级、传统、习惯、文化教养的影响和制约的。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阶级和不同文化教养的人,有着不同的审美观念。这种不同的审美观念表现在审美理想上,有的高尚,有的低级;有的远大,有的渺小。表现在审美的趣味上,有的健康,有的庸俗;有的向上,有的没落。表现在审美的判断上,有的正确,有的错误;有的深刻,有的肤浅等等。因此,做父母的一定要教育孩子分清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从小就培养他们具有健康的审美趣味,给他们听优美的音乐,教他们唱健康的、适合他们年龄特征的歌曲,给他们讲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指导他们正确理解欣赏大自然的美、劳动的美、日常生活的美以及艺术作品的美等等,使他们逐步具有高尚的审美思想、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审美判断,逐步养成积极、开朗、朝气蓬勃、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操,为将来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美学修养以及创造美的生活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为父母,怎样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呢?
1.为发展孩子美感和审美能力提供条件
孩子天天生活在家庭环境之中,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情趣和习惯。家庭环境美,最基本的标志就是干净、卫生、整洁、明亮。父母把家庭得井然有序,家具摆设合理,疏密适度,门窗明亮,干净的家庭环境给人以愉悦的感受,会使孩子感到舒适愉快,形成一种明快的美,无形中培养了他们爱整洁、爱干净的情感和美的习惯。若是把屋里的东西摆得杂乱无章,装饰庸俗土气,没有一块孩子玩耍的空间,这些都不利于对孩子进行美的熏陶。
2.教育孩子懂得审美的辩证法
父母还应该教育孩子懂得美的辩证法。许多哲学的道理都是可以用现实中平凡的例子去说明的。如外表漂亮的金龟子、蝶类和各种蛾类,虽然它们鲜艳夺目,但因为它们啮食农作物,与人类为敌,往往不被认为是美的;而外表并不好看的蝙蝠、青蛙,却因为能够消灭害虫有益于人类,人们都时时不忘它们,它们的本质是美的。又如下肢瘫痪仍然顽强学习的张海迪,耳朵聋了的音乐家贝多芬,他们都克服了生理上的巨大痛苦而为人民作出贡献,成为受人尊敬的人。他们的心灵美,是值得每一个身体健康的人都要好好学习的。这些生活中的例子,历史上和现实中的人物事迹,证明了一条朴素的真理:为人类做出贡献,虽然外表差一点,但人们也认为很美,而那些损人利己的,即使看起来很夺目,但本质是丑的。这些道理,靠泛泛而谈,不容易使孩子信服,而从故事和见闻中的例子加以启发和诱导,却容易取得良好的效果,通过这样的审美教育,孩子就懂得了美的真谛。
3.培养孩子广泛的艺术兴趣
父母应借助于艺术的手段,培养孩子广泛的艺术兴趣,丰富孩子的生活,培养孩子高尚的情操,这对发展孩子通过艺术的美来提高审美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对孩子来说,文学作品、音乐、舞蹈和工艺美术等都有巨大的感染力,并且富有形象性、直观可感性等特点。如音乐可以陶冶孩子的情趣,优美的旋律能培养孩子的音乐听觉,引导启发孩子性格的温柔,歌声进入幼小心灵,起着潜移默化、发展智力和想象力的作用。父母还可以从小培养孩子学习一两种乐器,如钢琴、小提琴以及管乐等。玩玩具可以发展孩子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看图书、听故事能培养孩子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兴趣和求知欲望。
4.重视孩子观察力的培养
审美的过程离不开生动丰富的感性材料,因此要重视观察力的培养,哪怕是一束花的放置、一幅图画的悬挂、一个装饰品的陈设,都应具有形式美感的特点。可以从形状、色彩、结构,以及平衡、对称、变化、统一等方面引导孩子仔细观赏。另外,还可通过观看图画、电视、工艺品、生活用品等活动,获得造型美的粗浅知识。
5.引导孩子领略自然美
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欣欣向荣。对孩子来说,这一切都充满了神奇的色彩。父母应利用大自然的美好对孩子进行美的熏陶,如带孩子到郊外野游,到公园做游戏,到动物园观赏动物等等。在欣赏时,家长最好把简练的语言和眼前的风景融合在一起,进一步启发孩子的灵感和想象力,加深对大自然美的领会,把孩子的思想感情带到优美的境界中去。这些自然的景象,孩子们天天看得到,但都不知不觉地成为过眼烟云,容易引起美的感受和联想,脑子里似乎没留下什么。只有家长用适当的方式来启发和诱导,孩子们才能从平凡的事物中体会到自然美,体味到其中蕴涵着的美。对于山水景物的欣赏更需要家长慢慢地加以引导,使孩子去领受自然造化的美美。孩子们徜徉在品类繁多的动植物大观园中,能学到知识,开阔视野,丰富想象,同时也接受了美的熏陶。
6.运用知识提高孩子审美能力
运用知识提高孩子审美能力,可从多方面入手。比如,建筑美的欣赏,建筑艺术历来被称作为“凝固的音乐”。那些造型精巧、风格多样的古今中外建筑,以其巧夺天工而被世人赞叹,我国是建筑艺术驰名世界的国家,在辽阔的国土上,有数不胜数宫殿、寺院、石碑、桥、塔、亭、台、楼、阁、轩、廊,像明珠一样灿烂夺目。平时,父母有机会就可带孩子观赏,观赏时,先让孩子看到建筑物的全貌,讲解建筑物的布局、功能、结构、色彩、造型上的特点,使孩子真正感受到古代建筑宏伟、气势的美。有的古代建筑和风景胜地还有动人的神话传说,让孩子了解这些故事和传说,既可增长知识,又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使审美更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父母应该积极创造条件,用知识启迪孩子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全面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
让孩子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父母箴言
如果一个孩子不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那么在他的人生道路上,往往就会伤害朋友,破坏感情,甚至更糟。父母可以教孩子一些消除压力和怒气的办法。比如:到操场去打篮球、扔东西和小狗小猫玩,或者画一幅孩子生气时模样的画给他看,转移他的注意力。
每个人都会有情绪高涨和低落的时候,当情绪高涨、兴致盎然的时候,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会自然而然地显出一份自信;当情绪低落、兴趣缺乏的时候,就算面对最有意思的事情也提不起精神。虽然说这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但是,一个人,尤其是一个负责任的人是不可以由着自己的情绪做事的,必要的时候必要压下情绪做事。因此,父母要从小教会孩子调节自己的情绪。
1.对于一些小事不要过于看重
父母要教会孩子该放的放,因为,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不需要把所有的事情都放在心上。父母要教会孩子客观地看待事物,让孩子把自己的视野放得更远一些,这样孩子的情绪就会稳定一些。比如,当孩子考试没有考好的时候,父母要告诉孩子只要以后再努力就行了;如果孩子对自己的前途很担心,父母可以开导孩子,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干什么不行呢;如果孩子因为得不到老师的重视而烦恼的话,父母可以劝解孩子,那有什么,只要自己努力就会改变老师对自己的看法……
2.不要把烦恼放在心里
有些孩子一旦有了烦恼就只会把烦恼放在心里,不会说出来。对于这个问题,父母要让孩子知道,如果在自己烦恼的时候找一个人谈谈,或是把烦恼和朋友说说,这绝对是对自己有帮助的。比如,孩子可以向父母、老师或者是同学说一下自己的烦恼。毕竟,父母或是老师都是有经验、有阅历的人,他们看问题深刻、全面,有时父母和老师的一席话就可以解决自己的烦恼。至于同学,因为大家都是同龄人,或许你的烦恼也曾经是他的烦恼,如果你把自己的烦恼说出来,或许他就可以帮助你。总之,不要总是把自己圈在一个小圈子里,而是要把自己解脱出来。
3.听听音乐,锻炼一下身体
当人在心烦的时候中,听上一段美妙的音乐,就可以让人的心情非常舒畅。要知道,音乐可以净化的心灵,让浮躁的心理安静下来。因此,多听一些音乐,可以让人心胸开阔,忘掉烦恼。锻炼身体也可以振奋精神,调节情绪。心里烦躁时出去打打球、跑跑步是很有必要的。骑车、划船、野游是改变心境的好方法。那美丽动人的自然风光,那沁人心脾的空气,都可以使人心情豁然开朗,将一切烦恼抛在脑后的。
4.转移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