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我的健康水DIY手册
28136400000020

第20章 病症篇(14)

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同时也是重要的防御性(保护性)呼吸反射。咳嗽——突然、爆发性的呼气运动——先出现短促而深的吸气,然后声门紧闭,并发生强烈的呼气动作,使胸内压和肺内压均迅速上升。此后声门突然开放,由于压力差极大,肺泡内气体以极高的速度喷出,将存在于气道内的异物或分泌物排出体外。

一般来说,咳嗽是人体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或异物的保护性呼吸反射动作。所以咳嗽有其有利的一面,只有当长期剧烈咳嗽影响正常生活、工作时,才考虑治疗。因为长期、频繁、剧烈咳嗽可导致呼吸道出血,甚至引起喉痛、音哑等。由于强烈的持续咳嗽可使胸内压显著上升,减少静脉血的回流,可能对机体造成各种不利影响,如气压伤、晕厥、血管破裂、骨折、尿失禁及精神痛苦、晕厥等。长期的慢性咳嗽可因肺内压持续升高而使肺组织弹性下降,并引起肺循环阻力加大,是形成肺气肿和肺心病的重要原因。

清代乾隆的御医徐灵胎针对咳嗽说过:“余以此证考求40余年,而后方能措手。”意思是说,我研究咳嗽这个病40多年后,才敢试着开方子治治。虽有谦逊成分,也在一定程度说明了其难治性。咳嗽之所以难治,其中主要是因为没有认清其病因。

由于气候变化、大气污染、抗生素滥用等,慢性咳嗽越来越多。引起慢性咳嗽的常见有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炎、感冒后咳嗽(也称感染后咳嗽)、鼻后滴流综合征、胃—食管反流及咳嗽变异型哮喘等。

药方及注解

1.杏桃姜茶

杏仁15克、桃仁30克、生姜10克,冰糖适量。

用法:前3味药捣烂,再加冰糖,入容器中以沸水冲泡,日1剂,连服半个月。

功效:驱性寒止渴,润肺化痰。用于风寒感冒、咳嗽痰多、口淡无味,不思饮食。

2.冬百糖茶

款冬花15克、百合60克,冰糖适量。

用法:以适量沸水冲泡之,15—20分钟即可。日1剂,早晚各1次。

功效:滋阴养肺,润燥止咳。适用于咽喉干燥、久咳不愈、痰咳带血者。

橘竹参枣茶

3.橘皮3克、大枣5克、竹茹8克、党参10克、生姜3克、甘草3克。

用法:适量沸水冲泡,可反复冲泡2次。每日1剂,分上下午两次饮服。

功效:清热化痰,除烦止呕。适用于肺热咳嗽、咳痰黄稠,兼有肺脾虚之胃热呕吐、呃逆等证。

4.桑菊杏仁茶

桑叶10克、菊花6克、杏仁3克。

用法:以适量沸水冲泡10分钟,日1剂,不拘时服。

功效:清热润肺,止咳平喘。适用于风热、燥热之咳嗽、咳喘。

5.麦冬茅根茶

茅根15克、麦冬20克,冰糖25克,绿茶5克。

用法:水煎代茶饮,日1剂。

功效:清热生津,润肺止咳。适用于肺胃热证、见咽干鼻燥、干咳痰黏、烦躁不安。

6.胖大海茶

龙井1撮(3—5克)、胖大海6枚。

用法:将胖大海捣碎,加龙井沸水冲泡15—20分钟,代茶频饮,日1剂。

功效:清热解毒,利咽止咳。适用于肺热咳嗽、咽喉肿痛、声音嘶哑等症。

7.参味苏梗茶

五味子4克、人参4克、紫苏梗3克,白砂糖适量。

用法:人参切薄片,苏梗切碎,与五味子加沸水冲泡,盖焖15分钟,代茶频饮。

功效:益气敛肺,止咳平喘,理气疏肝。用于久咳虚喘、津少口干、自汗盗汗等证。

8.枇杷竹叶茶

枇杷叶、竹叶、芦根各8克。

用法:上药洗净沸水冲泡10分钟,去渣滤汁,趁热加入适量白糖搅匀,日1剂。

功效:清热生津,解表除烦。适用于肺胃热邪引起的发热咳嗽、咳痰黏稠、口渴津少等证。

9.润肺止咳茶

玄参60克、麦冬60克、乌梅24克、桔梗3克、甘草15克、茶叶10克。

用法:上药去杂质,干燥后共研碎,混匀,每次取10克,以沸水冲泡15—20分钟,日2次代茶饮。

功效:润肺止咳,止咳化痰。适用于阴虚引起的燥咳痰少、咽喉不利等证。

10.川贝枇杷茶

枇杷叶5克、杏仁5克、桔梗3克、川贝母3克、薄荷3克、茶叶10克。

用法:枇杷叶刷去毛后切碎备用,杏仁去皮,取上药适量沸水冲泡,盖焖15分钟,频频代茶饮,可加少量白糖调味。

功效:散寒宣肺,止咳化痰。适用于伤风咳嗽或急性支气管炎,亦可用于咳嗽痰少色白、畏寒、头痛、舌苔薄白等证。

11.紫苏童参茶

紫苏叶100克、紫苏梗100克、太子参80克,茶叶50克。

用法:上药研末成散剂,用纱布袋包,每包重6克,每次取1包,置容器中沸水冲泡之,闷15分钟后,弃药渣,加蜂蜜15克,代茶饮,早晚各1包。

功效:散寒清肺,消痰止咳。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冬春遇寒即发者。

12.芝麻杏仁茶

黑芝麻10克、杏仁8克,冰糖适量。

用法:黑芝麻小火烘干,杏仁洗净控水,一同捣烂,沸水冲泡,加冰糖。日1—2次。

功效:润肺止咳。适用于肺阴不足之久咳少痰。

13.石斛麦冬茶

鲜石斛(或干品减半)15克、麦冬10克。

用法:沸水冲泡,取汁代茶饮。

功效:滋阴养胃,清热生津。适用于肺虚久咳、久热不退、阴虚干咳者。

14.桑菊枇杷茶

蜜炙桑叶5克、菊花10克、枇杷叶5克。

用法:沸水冲泡代茶饮,日3—5次。

功效:清热疏风,化痰止咳。适用于秋燥犯肺胃、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咽干唇燥、咳嗽少痰等。可预防流感、流脑、乙脑、腮腺炎、水痘等证。

15.川贝生姜茶

川贝3克、生姜6克、茶叶3克、冰糖9克。

用法:川贝与冰糖研细末,生姜切丝,沸水冲泡代茶饮。

功效:化痰止咳,清热散结,润肺止咳。适用于内伤久咳、燥痰、热痰。

16.百部生姜茶

百部、鲜生姜各适量。

用法:分别捣烂,各取5克左右,沸水冲泡15—20分钟,酌加蜂蜜,日3次。

功效:散寒润肺,降逆止咳,平喘。适用于风寒外感后久咳不愈及百日咳、慢性支气管炎等证。可预防流行性感冒。

17.灵芝二参茶

灵芝10克、南沙参6克、北沙参6克、百合10克。

用法:沸水冲泡,代茶饮。

功效:补虚强身,镇咳平喘。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咳喘。

18.茅岩莓止咳茶

茅岩莓茶适量。

用法:沸水冲泡,不限时间次数饮用。

功效:杀菌抗炎、清热解毒、镇痛消肿、降脂降压、润喉止咳。用于咽炎、感冒引起的咳嗽。

19.木蝴蝶茶

木蝴蝶10克。

用法:沸水冲泡,代茶频饮,每日1剂。

功效:润肺止咳。用于咳嗽、喉痹等症。

20.止咳化痰茶

牡丹花10克、薄荷3克、芦根、陈皮各15克。

用法:沸水冲泡,代茶频饮,每日1剂。

功效: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部分药材简介

款冬花:味辛性温。无毒。归心、肺经。润肺下气、化痰止嗽。治咳逆喘息、喉痹。肺火燔灼、肺气焦满者不可用。阴虚劳嗽禁用。杏仁为使。得紫菀良。恶皂荚、消瓦玄参。畏贝母、辛夷、麻黄、黄芩、黄连、黄耆、青葙。

橘皮:味辛微苦性温。归脾、肺经。理气调中,燥湿化痰。用于治疗脾胃气滞、脘腹胀满、呕吐,或湿浊中阻所致胸闷、纳呆、便溏。

阴津亏损、内有实热者慎用。气虚及阴虚燥咳不宜。吐血证慎服。

枇杷叶:味苦性微寒。归肺、胃经。清肺止咳,降逆止呕。主治肺热咳嗽、气逆喘急、胃热呕吐、哕逆。止咳宜炙用,止呕宜生用。

百部:别名嗽药、百条根、野天门冬、牛虱鬼等。味甘苦性微温。归肺经。润肺、下气、止咳、杀虫。内服用于新久咳嗽、肺痨咳嗽、百日咳。外用于头虱、体虱、蛲虫病、阴部瘙痒。热嗽、水亏火炎者禁用。

灵芝: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吉祥、富贵、美好、长寿的象征,有仙草、瑞草之称,为滋补强壮、固本扶正的珍贵中草药。民间传说灵芝有起死回生、长生不老的功效。味甘微苦性平。归心、肺、肝、肾经。主治虚劳、咳嗽、气喘、失眠、消化不良、恶性肿瘤等。对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对循环系统有降压和加强心脏收缩力的作用,对呼吸系统有祛痰作用,还可护肝、抗菌、提高免疫力。

南沙参、北沙参:见附录二“沙参”(第242页)。

百合:味甘性微寒。归心、肺经。清火、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用于阴虚久咳、痰中带血、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肺结核低热、盗汗、消瘦等症。百合为药食兼优的滋补佳品,四季可用,更宜秋季食用。食疗上建议选择新鲜百合为佳。百合虽能补气,亦伤肺气,不宜多服。风寒咳嗽、虚寒出血、脾胃不佳者忌食。

茅岩莓:见附录三“茅岩莓茶”(第247页)。

链接贴士

辨识慢性咳嗽的“路线图”

许多人对于咳嗽常有两个误区:一是见咳必止,二是见咳归肺。

首先,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同时也是重要的防御性呼吸反射。从学术角度分类,急性咳嗽是指3周以内;亚急性咳嗽是3—8周;病程超过8周为慢性咳嗽。

其次,慢性咳嗽缠绵难愈而使用常规止咳治疗效果不佳时,一般遵循这样的思路:首先看胸部X片。如果胸片有阳性发现则分别进行对因(如消炎、抗痨、抗肿瘤等)治疗或酌情进一步检查;如胸片等检查“阴性”,则应考虑到不一定是肺(呼吸系统)的问题。这一点虽是现代研究发现,其实古人早就说过了,《黄帝内经》有“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的记载。常见情况有:

1.因“热”致咳:以干咳为主要症状或唯一症状的咳嗽超过3周,常规治疗仍不见效,而血常规、X线胸片等检查无异常时,首先应考虑感冒后咳嗽(也称感染后咳嗽)。其特点多是在发热等急性期症状消失后,咳嗽仍迁延不愈,经长期或反复应用抗生素治疗仍不见好转,患者多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或咳少量白色黏液痰。我们将这种外感热病之后的咳嗽归纳为“因热致咳”。

2.因“鼻”致咳:鼻后滴流综合征是另一种常见引起慢性咳嗽的疾病,现命名其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它的的特点是发作性或持续性咳嗽,以白天咳嗽为主,入睡后较少咳嗽;鼻后滴流和(或)咽后壁黏液附着感;有鼻炎、鼻窦炎、鼻息肉或慢性咽喉炎等病史;检查发现咽后壁有黏液附着、鹅卵石样观。普通感冒引起咳嗽也可能是鼻后滴流刺激所致。普通感冒可被认为是一种鼻后滴流综合征。由于普通感冒是人类最常见的疾病,故鼻后滴流综合征是引起咳嗽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气候变迁,大气污染加重,患者叠进感冒药、滥用抗生素等,使本病发病日趋增多。给予扑尔敏麻黄素合剂或激素类滴鼻后咳嗽会减轻或消失。治疗可参照上述因“热”致咳的辨证原则。

3.因“胃”致咳:胃—食管反流引起的咳嗽也极易被误诊,本病占慢性咳嗽的40%左右。常伴胃灼热、反酸及胸痛、恶心等消化系统症状。24H食道pH监测可以诊断。其机理不清,可能与咽、喉、气管的咳嗽受体受反流物刺激有关。使用制酸剂或促胃肠动力药(如吗丁啉)或H2受体阻止剂、质子泵抑制剂可迅速减轻,但明显改善需5个月。中医治疗可从疏肝理气和胃角度入手。

4.因“喘”致咳:此“喘”非彼“喘”,具有喘的实质而无喘的表现。如果咳嗽超过2个月,则应考虑咳嗽变异型哮喘的可能。此病易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两者均以咳嗽为唯一或主要症状,胸部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且都有自行缓解期。前者常有荨麻疹、皮肤湿疹、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过敏原皮肤试验常对一种或数种抗原呈阳性反应。其咳嗽性质不同,前者异常剧烈,持续不解,以阵发性痉挛性干咳为主,偶有少量黏痰,夜间或晨起发作,影响睡眠,冷空气或运动诱发加重,抗炎、化痰止咳药无效。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舒张试验阳性。根据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临床表现,属于中医肺气失宣、肺管不利、气道挛急所引起,故治疗当疏风宣肺,降气缓急,常用炙麻黄、杏仁、蝉衣、地龙、紫箢、冬花等药。

除上述情况外,还有其他几种引起咳嗽的原因。不少间质性肺病(肺纤维化)在早期往往以干咳为主要症状,这种情况下肺功能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药物性引起的咳嗽常见于ACEI(开博通)、β受体阻滞剂,发病率在15%左右。服药后24H或数月后发生。女多于男。可能与提高咳嗽感受器的敏感性有关。停药数日至4周后缓解;在除外这些因素后,可考虑心因性咳嗽,与紧张、焦虑、悲伤等负面情绪有关。其特点是干咳,咳声不响,如“雁叫声”。易被讲话打断,夜间不咳。

心悸

心悸属中医学“惊悸”和“怔忡”的范畴,多因气血虚弱、痰饮内停、气滞血瘀等所致。

心悸时心率可快可慢,心率可能失常也可能正常。心悸可见于多种疾病过程中,多与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并存,凡各种原因引起心脏搏动频率、节律发生异常,均可导致心悸。

引起心悸的原因很多,大体可见于以下几类疾病:

心血管疾病:常见于各种类型的心脏病,如心肌炎、心肌病、心包炎、心律失常及高血压等。

非心血管疾病:常见于贫血、低血糖、大量失血、高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疾病以及胸腔积液、气胸、肺部炎症、肺不张、腹水、肠梗阻、肠胀气等;还可见于应用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氨茶碱、阿托品等药物后出现的心悸。

神经因素:自主神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最为常见,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惊恐或过度兴奋、剧烈运动后均可出现心悸。

药方及注解

1.七枣芡实茶

龙眼肉、炒酸枣仁各10克,芡实12克。

用法:沸水冲泡15—20分钟,取汁代茶饮。日1剂,连服15日为1疗程。

功效:养血安神,益肾固精。适用于心悸、怔忡、失眠、神疲乏力等。

2.柏子仁茶

炒柏子仁15克。

用法:柏子仁捡净杂质,除去外壳和种皮,捣碎。10—15克沸水冲泡代茶饮。

功效:养心安神,润肠通便。适用于血虚不能养心所致的失眠多梦、心悸,及老年及产后血虚、肠燥、便秘等。

3.菖蒲茶

九节菖蒲3克,酸梅肉、大枣肉各2枚,赤砂糖适量。

用法:菖蒲切片,一起沸水冲泡,倾入茶杯,将杯盖紧密,15分钟后代茶饮。

功效:宁心定志。适用于平素心虚胆怯者、突受外惊导致惊恐心悸、失眠健忘、不思饮食等证。

4.茉莉花茶

茉莉花、石菖蒲、清茶各6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沸水冲泡。每日1剂,频频饮服。

功效:顺气安神。用于心悸失眠、健忘等症。

5.菖龙安神茶

石菖蒲6克,龙骨15克。

用法:龙骨先煎10分钟,加入石菖蒲再煎10分钟。每日1剂,睡前饮服。

功效:宁心安神。用于心悸、失眠等症。

部分药材简介

炒酸枣仁:味甘酸性平。归心、脾、肝、胆经。养肝,宁心,安神,敛汗。治虚烦不眠,惊悸怔忡,烦渴,虚汗。其他功效参见“炒枣仁”(第84页)。

九节菖蒲:别名小菖蒲、外菖蒲、节菖蒲。味辛性温。归心、肝、脾经。化痰开窍、安神、宣湿醒脾、解毒。主热病神昏、癫痫、气闭耳聋、多梦健忘、胸闷腹胀、食欲不振、风湿痹痛、痈疽、疥癣。阴虚阳亢、烦躁汗多、精滑者慎服。

链接贴士

心悸的日常保健

1.心悸者应保持精神乐观,情绪稳定。注意调节情志,防止喜怒等七情过极。

2.适当注意休息,少房事。

3.少进食含动物脂肪多的饮食,少进咸、辣食物和酒、烟、浓茶、咖啡等。

4.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拳、体操、气功等,注意预防感冒等。

5.坚持治疗,坚定信心。轻症可从事适当体力活动,以不觉劳累、不加重症状为度,避免剧烈活动。重症心悸应卧床休息,还应及早发现先兆症状,做好急救准备。

气短(哮喘)

气短是指呼吸比正常人短促,躁而带粗,气若有所窒,则语言不持续和呼吸勉强。气短有虚实之分,虚多因肺、脾、肾虚所致;实多因痰饮阻滞肺气引起。

气短最常见于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国外支气管哮喘患病率,死亡率逐渐上升,全世界支气管哮喘者约1亿人,成为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我国的哮喘发病率为1%,儿童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