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讲解员带我们来到了一尊硕大的睡佛面前时,大家都惊奇地注视着他。他在这儿安详地守候了一千多个春秋,不知面对过了多少来此的游人墨客,他那逼真的神态和熠熠如生的造型,一定会让每一个来到他面前的人惊奇得五体投地的。不信的话,有机会去那儿,你不要忘了去瞻仰一下吧。
洞窟内的这些壁画令我惊叹不已,看得出它们是千百年来多少代艺人呕心沥血的创作结晶,其历经千年却依然令人赞叹不已的鲜艳色彩,其娴熟的绘画技巧和丰富的想象力,其大胆的艺术构思和浪漫的表现手法等,无一不是中国古典艺术的杰出代表。敦煌石窟作为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至今仍是各个艺术领域的艺术家们汲取创作灵感的不竭之泉。其不少流传民间的代表形象,如飞天、反弹琵琶等早已家喻户晓,成为了中国艺术和现代旅游业的象征。
当我看到洞窟内的一组彩塑组象,虽历经了千年的岁月风霜,却仍鲜艳如初,其各个不同的人物造型和面部表情至今仍惟妙惟肖,不由令我浮想联翩。创作了这一艺术杰作的古代工匠大师,其想象之丰富,造型之生动,造诣之精深,实在令我钦佩!
有幸亲眼目睹了这些著名的文化遗产,虽然是看得太少了些(700多个洞窟只给我们看了十几个),但也可谓此生有幸一见了。
我们这一批十几个人的组队中,有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人,每进入一个洞窟,不少人都会虔诚的下跪膜拜,这中间也不乏一些年青人。大家对莫高窟壁画和佛像的欣赏方式也因人而异,有踮起脚尖看得很投入的,也有走马观花一路随行的,还有人不断地偷着用手机拍照,十多人的一个组里各种心态的人都有。
讲解员讲解着每个洞窟的特色和内容,还耐心解答游客的提问。参观完后她带着大家出来时,我就和她聊了起来。在闲聊中,她向我讲起了王道士其人和王道士的所作所为。去过敦煌莫高窟的人,免不了都要和讲解员打交道,他们是游客参观、欣赏敦煌艺术的一扇窗户,透过她们为我们架起的这扇窗户,我们才看懂了莫高窟,看懂了敦煌艺术,看懂了中华文化历史宝库中的这一段辉煌历史。今天在我的印象里,莫高窟的讲解员,与哪里的同行相比都不逊色;不仅在莫高窟,在我走过的不少地方的风景名胜中,我敢说他们都是一枝独秀。
分手后我还带着好奇心,又跑去王道士当年住过的寺院看了一下,里面现在好像是个陈列室,所陈列的经书也很是一般。这么多年过去了,物是人非,王道士当年如此荒谬的所作所为给我们后世又留下了些什么教训?
莫高窟对面,我惊异地看到隔河相望的浮屠塔林,心想不知曾有多少高僧圆寂后在此安息着?更不知在他们生前,又有过哪些惊世之作为?据说那个王道士王圆箓也葬于此。
面对博大精深的敦煌艺术,在参观中我时常无语,心中感慨着有多少无名的画匠们,都已湮灭在了历史的烟尘之中,他们将佛国的神灵与人间的现实融为了一体,给我们留下了这样一个用线条和色彩构成的艺术宝库。面对这眼前的一切,我又能从中感悟到些什么呢?
参观完后,我俩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莫高窟。走了十几步后,我又忍不住回头去望。闪入我眼帘的这一洞窟宝库,开凿在鸣沙山的断壁上,大部分集中在南面的岩面上,南北长约1600米,最早的洞窟据说是开凿于公元366年。我今天看到的终究只是一小部分,即便如此,刚才洞中的感受已经在我脑子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这些艺术瑰宝给我带来的不只是艺术上的审美感受,更是一种精神上难以名状的震撼,即使是瞬间,我也感到是一种净化,精神随之一振,这也许就是艺术的魅力吧。
◆ 3.徒步鸣沙山 ◆
相比我们江南的杭州城,敦煌是一个很小的城市,古老的街道和房子,还有远处的山,都是灰黄的。听说早年的敦煌,只是一条街这点地方,谁也不曾想到这样一个小县城,时至今日已发展成西北地区的一个明星级城市,市区人口已达到了12万人之多,而支撑这个城市迅猛发展的源头,自然就是源源不断的游客和随之迅猛发展的旅游业了。
敦煌市区不大,完全可以徒步游览,走路也有走路的乐趣,何况在敦煌市区,行走的路上恐怕随处就有书上寻觅不到的风景或者典故。
早听说鸣沙山、月牙泉与莫高窟艺术宝库,是敦煌的历史名胜上一脉相连的“二绝”,因此我们去过了莫高窟后,当天又迫不及待地赶往了鸣沙山。
以前,我多次看过的丝绸之路记载上这样说:鸣沙山,由流沙积聚而成,因沙动有声而得名,故称“鸣沙山”。 它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最高海拔为1715米。神奇的鸣沙山近看沙垄相衔,峰如刀刃,远看连绵起伏犹如虬龙蜿蜒。游客抓起一把脚下的沙,阳光下霎时展现了红、黄、绿、白、黑五色,它们晶莹闪光、不沾一尘。走在上面的人多了,便会“嚓嚓”发声,轻若丝竹,重如雷鸣。常言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天下竟有如此神奇的地方,因此我对敦煌的鸣沙山真可谓神往已久。
说起鸣沙山,就不可能不提月牙泉了,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的月牙泉,长约300余米,宽约50米,因其外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月牙泉平均水深有3米,水质甘洌,清澈如镜,千百年来沙山环泉而不被掩埋,地处沙漠而泉水不浊不涸,实为罕见。泉内星草含芒、铁鱼鼓浪,山色水光相映成趣。因此,鸣沙山和月牙泉因风光十分优美而成为了游客最爱。
我们在新疆没有看到什么像样的沙漠,所以鸣沙山才是我们见到的真正意义上的沙漠。当我来到景区门口,只见连绵起伏的沙丘,映衬着碧蓝的天空,在明媚的阳光下,宛如魔幻般的山峰横亘在我面前。有一队骆驼,在一位当地男子的带头下,载着游人从前面走过。不远处,另一队骆驼正从沙丘下面一路向上走去,蜿蜒行走在沙丘间。
我和林俪站在公园门口驻足向内望时,初见鸣沙山的惊喜不言而喻,特别是在下午阳光的强烈照射下,鸣沙山那金黄色的优美身影,着实令我百看不厌。
网上有人说去鸣沙山一定要清早或者傍晚去,千万不要中午去,要问为啥,当然是中午阳光太厉害了呀,而且只有清晨和傍晚时,沙的颜色最漂亮、最柔和的。我们却是下午2点才到了这里的,可此时沙漠的颜色怎么看却都是挺温柔的。
大自然真是神奇,想象之中本应是恐怖的沙漠,展现在我面前时却是如此优雅美丽。景区内有很多电瓶车,可供游人乘坐直达月牙泉。
林俪在公园门口一眼就看到了门票昂贵的价格,又心疼起钱来了,她觉得进去会看到些什么,现在自己反正已经知道了,决定就不花那120元门票钱了。于是,她怂恿着我赶快买票进去,自己则在鸣沙山月牙泉的公园大门口等着我。
她愿意在外面愉快地等着我,我只好独自买好门票进去了,鸣沙山用它最优美的身姿笑迎着我进去。进入里面大概下午二时半了,这时候太阳已经很厉害了,人也慢慢地多了。当地的“土导游”将一群骆驼从棚子里牵了出来,安闲地卧在沙地上,等待着它临时的新主人。我有些舍不得花60元钱雇用骆驼和租用配套的鞋子,我决定不坐骆驼,自己爬上去,好更深切地体会一下沙漠,我进去后沿着骆驼留下的蹄印前行,一路观赏到的风景还真不错!
我看着自己脚下金黄的沙粒晶莹细腻,风吹过时,在沙丘上出现了海浪般蜿蜒曲折的波纹,各种形状的弧形,一层层舒展了开来。偶尔出现的零星绿色不时跳入我眼帘,那就是沙漠里才有的“骆驼刺”吧,它身形虽然矮小,却能抵御风沙的肆虐和阳光的暴晒,顽强地绽出了一抹抹浅绿,赋予沙漠以生命和朝气。山峰顶上不知又能看到些什么独特的风景,好奇心驱使着我继续吃力而兴奋的向上走去。
在沙漠中行走果然没有想象中那么轻松,我每走一步,脚都在沙里踏出了一个凹坑,然后拔出来再向前走一步,再拔,再走,如此反复,却始终无法走快。刚开始,我走的是向上的陡坡,又累又乏是可想而知了,因此走不多久,我就已经口干唇燥,气喘吁吁了。
抬头向上看去,天空碧蓝如洗,没有一丝浮云,头上那火辣辣的阳光,明亮而又刺眼,它不像深秋天气里南方的日光那么温柔。这样走了不少路,我早已是口干唇燥,汗流浃背了。
太阳仿佛在向我示威,烤得我头昏眼花,但我已顾不上这么多了,吃力地向山上走去。路上既没有可以挡脚的碎石,也没有可以攀援的树木,柔软的细沙一步一滑,身旁除了经过的骆驼外,没见有像我这么向着沙丘徒步朝上走的“独行侠”。但这儿的一切早已深深地吸引了我,我来不及多想就坚定地往上爬,对于从没有在沙漠里徒步体验过的我来说,这实在太有意思了。
鸣沙山的山丘虽然不高,但要登上山顶,可也并不容易。脚下的绵绵细沙,进一步,退半步,有时只好手脚并用往上爬,当我拖着沉重的双腿,精疲力竭地终于站在了山顶上,上面壮观的景色果然令我顿觉心旷神怡,顷刻间忘记了上来路上的所有疲劳和艰辛。
我放眼望去,天高云淡,沙丘高低起伏,如刀削斧劈,景色奇丽,蔚为壮观。眼前的一道道沙峰宛如大海中的金色波浪,气势磅礴,汹涌澎湃。再往远处细看,连绵的沙丘犹如碧波荡漾的沙浪,时而湍急,时而迟缓,真是跌宕有致,妙趣横生。
一阵风吹来,吹落了我身上的汗珠,同时吹来了远处的驼铃声,叮叮当当,在山间回荡。此刻,登上了山顶的得意心情不由在我胸中荡漾,我迎着太阳张开了双臂,情不自禁地叫了起来:“林俪!鸣沙山现在就在我的脚下,你不进来会后悔的!”
我在山顶上流连忘返,已经不愿意离去。仰望对面的山头看似好像不远,有了想走过去的念头,可再细细一看,又感觉路途其实很遥远哪,自己又没有做任何继续徒步的准备,连水都没带一口。罢了,就在这儿的山顶上看看算了吧。
我还没来得及看个够,就又急着从原路下山了,因为我毕竟是凭着一股子勇气上来的,不能与骑着骆驼的游客比啊,下山还有怎么多的路,我不抓紧下去可不是闹着玩的,何况我还要抓紧赶往月牙泉哩。
下山感觉没有上山时那样累,顺坡而下,仿佛两肋生风,三步并成二步走,速度上要快得多了。走到半山坡,遇见了一个从台湾来这里玩的姑娘,这样我的徒步队伍里现在有两个人了。
月牙泉坐落在鸣沙山的右边,四周沙丘环绕。我问了一个骆驼队的向导,他告诉我过了前面的一段沙丘地,路的尽头便是月牙泉景区了。
在沙漠上走路深一脚、浅一脚的,因此我有些自顾不暇,也无力去顾及旁边这位台湾姑娘了。从谈话中只知道她是单独来大陆玩的,在来这儿之前已经去内蒙古玩过。走了一会儿后,她显得有些跟不上我了,我和她的距离慢慢在拉大,后来又只有我一个人在长途跋涉了。
我若不是误打误撞的从刚才的地方徒步登山,便不会看到这些景色,此刻我后悔没有拉上林俪一起进来,这么好的地方不亲临其境地走一走岂不可惜。敦煌就是敦煌,虽是荒野沙漠,却赛过了人间天堂,这么好的流光美景上哪儿去找?只可惜我一个人进来了,也无法将自己留影在这儿了。我当然没有忘了拼命拍照,瞧!这风景你在别处能见到吗?想都别想!
沙丘的颜色五彩斑斓,过去我曾走了很多地方, 却从没有置身过图上那样的沙漠和沙丘,领略过如此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景。周围一望无际的沙漠连绵起伏,它可以悄无声息的把一切吞没,站在这里,不由得感叹大自然的无穷奥秘。
当我后来走完了丝绸之路后面的各个历史古迹后,回头一想我还是不能忘情于鸣沙山和月牙泉,江南哪见过这样连绵起伏,五彩缤纷的奇特沙丘!鸣沙山和月牙泉,“山以灵而故鸣,水以神而益秀”,千百年来,堪称为大漠戈壁中的一对孪生姐妹。
早上在莫高窟时,我们认识了一对安徽的朋友,他俩是先去西藏游玩了后又来这儿玩的。别看他们去过的地方不少,在敦煌却只住四十元一晚的廉价旅馆,而且也嫌鸣沙山的门票太贵,夫妻俩到了景区门口却都没进来。这一对丝路上萍水相逢的夫妻也算是与我们志同道合的了,可惜大家一起游完了莫高窟后就在敦煌分道扬镳了。
月牙泉两头尖,中间微丰,酷似一轮新月。泉边长满了芦苇,绿色的芦叶和白色的苇花倒映在水里,相映成趣,仿佛像是一个妙龄少女,此刻正温存地依偎在情人的怀抱中。我极目远眺,顿觉天地豁然开朗,心胸也顿时变得开阔了。
此刻的月牙泉泉水呈浅蓝色,早已口干舌燥的我用手捧起一些放入口中,不但水质清澈、明净透底,而且味美甘甜,堪称沙漠上的天下第一泉,怎不令我称奇叫绝。
令我既惊异又不解的是,千百年来,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历经了各种地质变迁,狂风让细沙拢合、聚散,风吹沙鸣的沙丘虽说一刻也没有安宁过,但月牙泉却从不曾被风沙所湮没,泉水也从未满溢,从未枯竭,始终静静地守卫在这儿,如一弯新月,护着满池绿水……
走在茫茫的荒野沙漠中,这一畦清泉足可给人们以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当我刚才行走在高低起伏的沙丘上,任谁也会渐渐感觉到疲乏和烦躁,沙漠中火辣辣的太阳更加重了我身心的疲惫。此刻我终于来到了这一畦清泉下,站在这清凉的泉水边,心下顿时有了久旱逢甘露之感,紧绷的神经顷刻就松懈了下来。
我且如此,试想古今曾有多少骆驼商队,摇响着驼铃路过这里,甚至还有那千里出征的将士,他们或许已走了数月,甚至更久,他们远离父母妻儿,远离京城的奢华,眼前是无边黄沙,耳际是漫天大风,一路奔波跋涉,猛然见到这一畦绿洲清泉,心里又该是何等的激动!他们肯定会惊喜地拴好骆驼,用手捧起泉水迫不及待地放入了口中,渐渐地润入了心田,由此获取了前行的勇气和沁人心脾的慰藉,即使前面再远的路途也可以继续向前……
我拿着手里的相机不停地对着前后左右映入眼帘的景色按下了快门,任由狂风吹拂纷乱的思绪。岁月一晃而去,我俩去黄山的那一会儿似乎就在眼前,可此刻我的头发已经露白。再过十年,二十年,我们又在哪儿了呢?这次来古丝路探奇,重走一下先人所走过的路,听听上苍对我们的昭示,让自己的心灵开启出一道亮光,懂得自己是谁,在自己的余生,我应该想些什么,我又应该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