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丝路寻梦
28148300000038

第38章 万国衣冠拜冕旒(3)

第二展室展出的是陕西秦汉时期的文物,上面这张照片可以让我们领略到这件珍贵宝物的神奇风采。这件宝物名谓金怪兽,我仔细观察后发现该动物长着鹿的角,羊的身体,鹰的嘴和兔子的耳朵,真是个名副其实的怪兽。

第三展室为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的文物展示。

秘色盘:唐朝时期的瓷器,其色彩的多样性和工艺的精美程度堪称经典之作,其制作流程极为复杂和精细,让人看后莫不叹为观止。

第四展室展出的是宋元明清时期的文物,这个时期由于西安不再是都城,所以展物也显得相对薄弱些,不过我发现还是有很多值得一看的珍贵文物。

令我难忘的是有些珍贵的石窟佛像吸引住不少观众驻足在它们面前,久久不愿意离去。

序厅西侧有个丝绸之路的专题展览厅,另外还有陕西青铜器珍品展和陕西历代陶俑精华展,我看出这儿的展厅面积也很大,有2600余平方米,展出的文物有600多件。其中陕西青铜器珍品展选取了陕西地区文物最丰富、最突出的几个历史时期,分别从种类与用途、铭文与书法、造型与装饰、随葬与窖藏、青铜铸造工艺这五个方面一一展示在我们面前,展出的青铜器达260件,给了参观者一种厚重凝炼的感觉。

陶俑展展出的文物也多达341件,它们以时间为序,从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和明代五个阶段,分别以神武鹰扬、气势古拙、神韵质朴、仪态轩昂、典雅华美、灰色凝练和余光明媚为主题展示了陕西乃至中国陶俑的发展过程,看后受益匪浅。

走进丝绸之路的专题展览厅,一幅古丝绸之路的地图吸引了我。

我们的这次丝绸之路探访之旅,是一次在历史与文化的长河中跋涉的旅程,一路过来,就像一次历史的回放,厚重的文化底蕴和雄奇的自然美景交相辉映:有鸣沙山与月牙泉的奇特景色,有十月的天山积雪,有吐鲁番的西域风情,有驼铃叮当的沙漠骆驼,有莫高窟上珍贵的千年佛像,还有嘉峪关外的古长城……

而在博物馆里驻足的这三个多小时,却是千年沧桑,一朝阅尽。遗憾的是放在一只双肩包内的照相机在入口处连包一起被工作人员收去暂存了,虽然带进去了一只小相机,但拍不了几张就会没电,所以在这天的参观过程中没拍了多少照片,除了上面这几张外,拿不出更多的照片与大家共享了。

◆ 6.晨钟暮鼓 ◆

当我俩走出了博物馆时,天色还早着呢,二人一商量决定去西安鼓楼和钟楼看一看。所以今天我们最后的行程就是钟楼和鼓楼。说老实话,钟楼、鼓楼真是近看不如远观,日景不及夜景美。

令我多少有些惊异的是位于西安市中心的钟楼,东西南北四条大街在这儿交汇,以它为中心的四条大街分别与古城墙的东、南、西、北四处城门相接。千百年来西安古城经过了无数次的朝代更换,但钟楼在这个古城和古城人心中的位置却一直没变。它总高36米,基座高8.6米,每边长35.5米,面积大约有1377.4平方米。

钟楼的设计和构造无不体现了当年设计者的高超智慧,我们在外表上一眼就欣赏到的那种既漂亮又雄伟的所谓“重檐三滴水歇山顶”式不只是增加了建筑形制上的美观,而且缓和了雨水顺檐下落时对建筑的冲击力。描梁之端的斗拱又巧妙地运用了力学原理从而形成了均匀的负荷,四角攒尖的楼顶按对角线构筑起四条垂脊,从檐角到楼顶逐渐收分,使得金顶稳重庄严。楼上的琉璃瓦和板瓦之间扣以筒瓦,成为了浑然一体的建筑艺术珍品。

既然叫钟楼,那就必然有一口大钟吧。钟楼的西北角上果然陈列着一口明代铁钟,重5吨,大钟边上铸有八卦图案,据说它建造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

西安在明代虽非皇城,但至少也是西北的军政重镇,它的钟楼无论从建筑规模、历史价值或艺术价值各方面衡量,都是我国迄今保存下来的所有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它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

对西安古城来说,有钟楼就必有鼓楼。与钟楼对峙的鼓楼果然就位于西大街路北,它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既然叫鼓楼,其楼上悬挂的一个巨鼓想必是当时用来报时的。

在我想象当中,应当先有钟楼,后有鼓楼。但西安的鼓楼却比钟楼还早建了四年,迄今已有611年历史,而且鼓楼在结构上也为“重檐三滴水歇山顶”式的木结构,高大雄伟。楼檐下悬挂着巨匾,南为“文武盛地”,北为“声闻于天”。鼓楼斗拱彩绘,外观庄重绚丽,与钟楼遥相呼应,因此素有“晨钟暮鼓”之说。

这一路上我跑得最多的恐怕就是寺院,钟鼓楼也存在于我所看到的那些寺院的佛殿两侧,唐代诗人张继在诗中说得好:“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他已将钟声与客旅的愁思衬托在了一起,怎不令人感慨。当然晨钟暮鼓更可指岁月推移,循环不已,如陆游的《短歌行》就道出了这样的意思:“百年鼎鼎世共悲,晨钟暮鼓无休时……”

鼓楼与钟楼遥相呼应,正中辟有南北券门洞,连通北院门和西大街。它的基座为长方形,用青砖砌成,楼高33米,面积1924平方米。据说楼内有梯可上,登至二楼,凭栏可眺望终南山与全城景观。

参观完钟楼和鼓楼后,天色已渐渐地黑了下来。早就听说羊肉泡馍是西安最有特色、最有影响的小吃,沿途见过各式各样的泡馍,希望能够在西安一饱口福,所以我们乘上公交车到旅馆附近下车后,就向路人打听附近有什么有特色的小吃店。

在路人的指引下,我们进了一家名叫“秋林公司”的小吃店,原来里面汇聚了各种风味和各种特色的小吃和点心。于是我们迫不及待地上前点菜、买单,然后就开始满怀期待地憧憬着那一碗碗香气四溢的羊肉泡馍和当地名点。

吃过后倒还真让我们大开眼界,原来羊肉泡馍的特点是料浓味重,香气诱人,食后余味无穷,又有暖胃之功能。吃后才知道,馍是一种白面烤饼,吃时将其掰碎放入碗内,然后放一定量的熟肉、原汤,并配以粉丝、盐、味精等各种调料制作而成。

西安人似乎把烧饼、馒头统统称为馍,服务员端上来的烧饼叫做白吉馍,白嫩细腻,看了就会提起你的食欲。在西安的日子里,饮食方面,一日三餐,大都进小餐馆里吃各种面条,晚上也时常去秋林公司品尝那儿的各种小吃。要说不习惯的地方也有,那就是我们受不了辣椒的辛辣味,而西安的各种小吃里偏偏总是喜欢放些辣椒,连调料也都是辣的。

我们这几天在西安已去过了不少地方,对历史上的西安古城多少又有了一些新的了解。想不到唐代的长安城规模这么大,当时的长安城有30多万户居民,人口达100多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西安又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因此自古以来,西安就是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城市。如今在西安市内、郊区、地下地上都埋藏和保存着众多的文物古迹和奇珍异宝,堪称为一座天然的“立体式历史博物馆”。特别是1974年在西安东郊发掘出秦始皇陵兵马俑和铜车马,轰动中外,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

吃完晚饭返回旅馆时,我们边走边商量好:明天去兵马俑吧。

◆ 7.秦王扫六合 ◆

11月11日仍是一个多云的好天气,今天我们的旅游路线是东线一日游。

早晨5点就得起床,因为今天的目的地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兵马俑。洗漱完毕,6点半钟从和平门乘5路到达了火车站,虽然我们早早地来到了去东线的出发地,可一直等到8点钟左右游5公交车才正式出发。

今天早晨刚到火车站的时候,有很多旅游车在四处拉客去兵马俑。即使他们价格再怎么便宜我们也没有动心,因为只有游5才是专门去兵马俑的公交车,而且绝不超员,不会出现无座站着的情况。

游5公交车驶离西安市区,沿“西安——临潼”的高速公路行程半小时左右,首先来到了闻名遐迩的骊山和华清宫。骊山北麓的华清池风景秀美,与沿途尽是白杨、村屋和一望无际的黄土高原相比,我真有一种恍若隔世之感。

相传洪荒时代,女娲曾在此炼石补天。到了西周年间,周幽王也在此建过“骊宫”,为博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传为历史笑柄。后世的秦皇、汉武也都在此建过行宫,唐玄宗更是情有独钟,天宝年间在此大兴土木,广建楼宇,将这儿更名为“华清宫”,每逢冬酷春寒和夏暑,便来这里“春风灵液,澹荡其间”。但真正使华清池声名远播的,却是白居易的《长恨歌》以及歌中所描述的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对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历来都有争议。过去限于封建皇权思想的控制,有谁敢谴责唐玄宗的年迈昏庸,骄奢淫逸,因此还为他说话。而对杨贵妃的看法却如出一辙,认为是她的荒淫祸害导致了安禄山叛乱,使唐王朝由盛而衰。白居易作《长恨歌》,恐怕多少也有着这个意思,他说“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者也。”

白居易说自己“深于诗、多于情也,试为歌之”,所以从他的这首诗歌中不难体会,他对李、杨的爱情及其悲剧结局是内心复杂、深表同情的。如果抛开其他因素,《长恨歌》不如说是为李、杨之情所作的一曲凄美的挽歌,也难怪当今的情人在自己的山盟海誓里,那么喜欢引用“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句话了!

骊山我们没有去,去的游客中有不少人对蒋介石在西安事变中躲在哪个山洞里很好奇,但回来的游客上车后却失望地告诉我,上面其实没什么可看,实在没有什么意思!

我所了解的是,华清池现存最早的建筑也无非是清朝修建的,而所谓的唐代贵妃浴池只不过是凭想象罢了,因此我们没有下车去那儿,而去过那儿的人不是也说“没意思”吗?从华清池到兵马俑中间还有好多景点,什么八大奇迹,秦皇地宫等,我们全都放弃不去。人的一生中随时都得放弃些什么,哪能什么都想要呢?

临近兵马俑时,车窗外不再只是一种黄土地的颜色,难怪我从资料上看到,说兵马俑博物馆占地达20多平方千米,我此刻一眼望去简直就像是一个林木繁茂、鲜花盛开的大园林。

我想起了诗仙李白的一首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诗中盛赞了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和统一中国的伟大业绩,同时谴责他奢靡浪费,严刑峻法,残暴无道的另一面,感慨其“千秋霸业,一朝殒命”的可悲下场。

两千多年来秦始皇一直被人们视为暴君,批评他大兴土木、广建宫殿和焚书坑儒,修建长城;然而亦有不少人赞扬他为“千古一帝”,肯定他统一中国,奠定了中华民族辽阔疆域的巨大贡献。我想,修建长城虽然劳民伤财,给人民带来了痛苦,但却为秦代建成了一道抵御匈奴入侵的坚固防线,也为后来的历代王朝提供了防御基础,这不也是事实吗?

另一方面,秦始皇的专制独裁、横征暴敛、严刑峻法,不仅使秦朝在统一中国后只经历了十五年即告灭亡,而且开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君主制极权统治的先例,使中国老百姓长期以来过着难以忍受的非人生活。对此,又怎么能视而不见,一味为之辩解呢?

所以我说秦始皇既是统一中国的“千古一帝”,但也是一个专制独裁的“暴君”,我们应当还原他的本来面貌。我们即将看到的秦始皇兵马俑不就真实还原了两千多年前上演在中华大地上的一部历史场景,演绎了秦始皇的惊天伟业和悲壮史诗吗?

兵马俑博物馆外围占地面积很大,换言之,我们下车后需步行很长一段路才真正来到了兵马俑的正门前,好在我们走的这段路景色却还算不错。

曾经震惊世界的兵马俑位于临潼县秦始皇陵东侧1.5公里处,是一组由三个兵马俑坑组成的大型陪葬坑。我们首先进入的是一间历史资料馆,我简单地看了一下后就迫不及待地赶往了一号坑。

我刚走入里面就被眼前这个尘封了2000多年之久、气势恢宏的兵马俑现场所感动,心中涌动着一股难言的激情、眼中流露出对历史的敬畏感,我一下子无语了。

一号坑内展现了六千多个与真人真马一样大的陶人陶马,它们组合排列成长方形的军阵,如此宏伟的规模,生动地再现了当年秦始皇率领千军万马驰骋疆场的壮观场面。纵然你能淡然地面对现实社会中许多天灾人祸、甚至刻骨铭心的事情,但当你来到这儿时,你却无法遏止心中涌动的那种震撼,是那庄严肃穆的方阵感动了我,还是那厚重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激励着我,谁又能无动于衷?

在我眼前的这些士兵一排排整齐站立着,他们神态、服饰各异,千人千面,轮廓却依然如此清晰。这些展品是经过能工巧匠修复后的文物珍宝,而在另一些坑道内留下的那些残片、碎片,是原始的挖掘现场上留下的实物。战马膘肥体壮,士兵庄严威武,一个个精神抖擞,看来当时秦国的士兵确实个个威武善战。我突然看到参观的人群中竟有人跃跃欲试,恨不得跃过一号坑围栏,跳下去想与那些勇士们来个近距离接触,或许只有真正到过兵马俑的人才会有这种感受,那是怎样的一种冲动、怎样的一种激情?

看过了一号坑后我俩又接着来到了二号坑,二号坑是1994年春开始挖掘的,只是试掘了局部地方,它是三个坑中挖掘最晚的。可是我们在二号坑中却没有看到那些多姿多态的兵马俑,因为他们都被一层土覆盖着。由于这些埋藏在地下的兵马俑出土时本都是色彩艳丽,可一接触到空气色彩就逐渐褪去,变成现在这种灰土色了,我明白,这是为了让它们和空气隔绝才这样做的吧。为了保护好这些堪称国宝级的文物,现在只好不再进行大规模的挖掘了。因此二号坑中似乎只有几个兵马俑被修复后展出,其他则是一些支离破碎的残片、碎瓦。

此刻我不由在心里想,兵马俑今天终于悄然地问世,从地下来到了地上。但是当年叱咤风云的秦始皇,如今却又在哪里呢?看来谁也不能千秋万代,即使是一代枭雄——秦始皇。

我们最后进入的三号坑面积最小,只有250平方米,导游说三号坑恰似一个指挥机构:正对门道的是一个马车房,两侧分别为南北两个厢房,南厢房为议事厅,北厢房为祷战房。

古人相信人死后还会在阴间换一种方式生活着,所以他们将自己死后的墓室搞得如此夸张,力图在阴间也要拥有生前的一切。令秦始皇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是,他为自己死后所搞的这一切丝毫也没有帮上他的什么忙,却给我们留下了一笔价值不菲的历史遗产。

兵马俑的无穷魅力在于它塑造了成千上万个不同身份,不同形象,不同姿态的秦军将士,仿佛是一支集结完毕、蓄势待发的威武之师,其场面之恢宏,气势之磅礴,着实令人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