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丝路寻梦
28148300000004

第4章 难忘吐鲁番(1)

◆ 1.前往吐鲁番 ◆

从乌鲁木齐前往吐鲁番,我们选择了坐公路车旅行。原因很简单:因为吐鲁番火车站在吐鲁番郊外,距离市区还有几十公里路程,因此乘火车不方便;乌鲁木齐乘公路车却很方便,市区内不止一个车站,而且去吐鲁番也是在南郊客运站上车。这些我们都是提前做好了功课,所以一路上都很顺利。

通常,外出旅行的人都喜欢趁乘车途中打个瞌睡歇息片刻,我此刻虽然也想歇息,但总怕错失路上美丽的风光。

在乌鲁木齐的这几天里,我们没有去周边的其他景点,如南山风景区,一号冰川,亚洲大陆地理中心等。一方面是考虑这些景点值不值得去,更重要的一点是考虑这些地方与丝绸之路的文化历史背景是否有着直接的关联。

其实丝绸路上哪一处没有风景,只要留心去找就到处都能发现。我们的车离开乌鲁木齐没一会儿,透过车窗玻璃突然看到山谷中竖立着一个个的风车,漫山遍野都是,其场面无比壮观。可惜今天风不大,如果风大的话,全世界的科学家也不用总去荷兰看风车,我看新疆这儿的风车便能让他们大开眼界了。

难怪因特网上介绍说:无论是乘火车还是坐飞机去乌鲁木齐,都可以看到壮观无比的柴窝堡大风车。我们那天乘飞机到达乌鲁木齐时,因是晚上所以睁大了眼睛也没瞅见,倒是此刻在去吐鲁番的路上看到了,看来我们从因特网上事先得到的信息一点也没错啊。

呵呵,今天能实地来考察一下也很不错,我曾经在中科院从事过与环境有关的工作,对新能源未来发展的前景怎么能不看好呢。可叹的是,与此相对应的是:我们也看到了这一带大量土地的贫瘠。

大巴车继续往前开着,我忽然发现窗外远处的大地很独特,感觉这干裂的大地令人震撼,如果能用手去摸的话,灰白色的表面恐怕还会烫手哩。随后我就发现在茫茫戈壁上这样的干裂大地很多,戈壁上的有些地方几乎没有生命的迹象。正当我为此大为感慨时,司机一听就乐了,说前面的盐湖才更荒凉,恐怕连鬼都不去那地方!我一愣,难道盐湖真在前面?

瞧,我看见了!盐湖真的就在这条路的左前方,远处那湖水分明就是被称为“中国死海”的新疆盐湖吧。

新疆盐湖,在我来前从资料上已经了解过它,它的主要成分是芒硝和石盐,因此盐湖丰富的盐分可以使人在水上漂浮不沉。如果我此刻不是身在车上,那我真想近距离好好地领略一下,可惜这只是在异想天开罢了。

车继续往前开去,炙热的太阳当头照着,盐湖水在阳光照射下白晃晃的,湖面周围很大的一片范围内都没有植物的痕迹,我细心地观察了一下,确实也没发现有什么鸟飞过。

之后,远处天空的景象却变得越来越美,太阳给天山的白雪染上了一层若隐若现的绮丽色彩,我们早就离开了盐湖继续前行在高速公路上。

新疆的交通没想到已这么发达、这么方便,高速公路上来往不断的客车几乎都是空调大巴。我们继续行进在去吐鲁番的路途中,远处的大山显得威武、阳刚而令人敬畏,蜿蜒的公路望不到头,远处山脚下有两个挖掘机在工作。驶近后我惊奇地发现,那深色的大山仿佛就是西游记里那些魔鬼出没的地方,山脚下难得一见的树木犹如魔鬼般伸展开它的爪子,只有那绿色让人心里顿觉得生意盎然。

大巴车在路上继续前行,迎面不断扑来一些突兀的山体,就像一些赤身露体的壮士在向我诉说。是千年冰雪和飓风无情地扒去了它的外衣,在如此荒凉贫瘠的地方,先人来去匆匆的行迹,千百年来却始终没有间断过。

眼前的新疆,四通八达的交通道路早已遍布在各城市之间、早已一路平坦无阻了。我们乘坐的大巴车正飞快地疾驶在高速公路上,很快前面又出现了一大片的风车,听说这是达坂城风力发电站。这儿的风车同样不少,当时的风力至少有6级,所有的风车都在旋转着。可别小瞧了它们,如果我没有算错的话,这些风车应当都有好几十米高,一个扇叶就有十几米长,远看的时候还真没觉得它们原来有那么大。

新疆风力资源丰富的一些地方都已建有规模不等的风力发电站,刚才我看见有些风车在大风中停着不转很不解,询问之后才知道风力太大时风车就不能转了,原因据说是发电设备受不了。新疆的风力资源不得了,司机说吐鲁番汽车经常被风刮翻,他们车队的一位司机就曾被风刮翻过,当时正在行驶的大巴车竟被刮翻到了公路下面的水沟里,从那以后,这位司机就再也没有在这条公路上出现过。

◆ 2.异域风情 ◆

哈哈!已经进入吐鲁番的地界了,看远处,景色不断地变换着,马上就要到吐鲁番了。

交河故城就在吐鲁番!古丝路上吐鲁番的地理位置尤为重要,北方的游牧民族穿过天山、进入塔里木盆地必须经过这里,因此吐鲁番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镇,是东西方文化的交会地,生态学家更是将吐鲁番赞誉为“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趋向良性循环的典型代表”。在北京时,我周围就有不少生态学家,不知他们是否来过这儿。

吐鲁番因为干旱荒漠的气候,所以这儿的火热和干燥称得上是中国之最。这里日气温高于40摄氏度的天数,每年就有一个半月,因此吐鲁番的夏天简直就是一个天然的桑拿浴室。可别看白天有着难忍的酷热,晚上这儿却又是凉风习习。

当地人告诉我:吐鲁番一到夏天,室外的每一样东西,泥土、石头、墙壁和栏杆都是烫手的。因为天气太热,这里的墙壁都很厚,所以室内比较凉爽。很多院落和屋顶都是葡萄架,真难为吐鲁番人想得出,竟采用了如此醉人的葡萄和葡萄藤缓解了夏日的滚滚热浪。

果然,我看到吐鲁番城外有大片的葡萄园,山头和山坡上到处都是葡萄晾房。吐鲁番的葡萄在中国早已是赫赫有名、无人不知了,如果在瓜果成熟的季节里,我俩来到了这儿,不知又是怎么样一种令人陶醉的情景了。

在突厥语中,吐鲁番的意思是“丰饶富庶”之地。我发现吐鲁番这个城市的居民主要都是维吾尔族人,怪不得这个城市里的维吾尔风情十分浓郁,真不愧为古丝路上一个风情万种的城市。

我们到的这天,吐鲁番是个大晴天,但地面温度还不到十度,虽然感觉有些冷,比起前几天乌鲁木齐的零度,我们感觉已很幸运了。另外,这里市民的尊老爱幼精神在公交车上让我亲身感受到了,来到了吐鲁番后,我们感觉这儿的一切都很新奇。

每次只要上来了老人,前排座位上的年青人便不约而同地站起了身子,一切都显得那么平常和自然。当我们向司机询问乘车的路线时,司机每次都会耐心解答,不着急打断我们的问话。多么美好的一切,它们就是这个城市的民风吗?也许这是维吾尔族人民优良的民族传统,对比之下,生活在杭州这样一个大城市的我们是不是该思考些什么呢?

这儿商店门口的广告和海报,我往往一句也看不懂,而吐鲁番的不少维吾尔族姑娘,蓝眼睛、高鼻子,特别是那迷人的笑容和苗条的身材,我们见了不得不惊叹,这是一种与我们惯常的审美观不一样的美,因此我发觉自己在这儿仿佛成了她们眼中的“外国人”了。

还有一件事也令我们感触很深,在这儿的每一条大街上出现频率最高的商店,就是电讯营业商店和“移动改变生活”这条异常熟悉的广告,看来“赚钱才是硬道理”这条至理名言在这儿也同样适用。

我俩刚到吐鲁番的那会儿,天还没黑,趁着时间还早,我们从刚下榻的旅馆出来,在街上东游西逛。后来我向林俪提议:索性就到附近的吐鲁番商城去转转吧。

走进商城内,我们好奇地询问了不少商品的价格,确实比我们杭州便宜多啦。在感叹这儿生活悠闲、民风淳朴的同时,也为自己生活在天堂杭州而心里叫屈;因为相比之下,似杭州这样一个生活成本要高得多的城市,是否意味着杭州现在已只是富人们的天堂了呢?

从吐鲁番商城出来后,我们又乘兴去了吐鲁番农副产品综合市场。

我们在这儿买了一些吃的东西,买吃的不愁路上会添重,越吃越少嘛。这么便宜的东西能不动心吗?不要说是像葡萄、枣子那样的水果了,就连西红柿等蔬菜的价格都还不到杭州市场上的三分之一哩。

接下来的几天出行中,吐鲁番整个市区给我焕然一新的感觉,完全没有乌鲁木齐那种大城市的普遍印象。这是一个宁静、清新,具有浓厚人文异域风情的城市,这里的人们生活安详、互敬互爱,在这里你完全想不到在新疆曾经发生过的那些事儿。

◆ 3.维吾尔古村 ◆

我们下一个要去的重要地方就是有名的交河故城,公交车只能坐到坎儿井这个公交站头,然后下来换车。

这里是一个十字路口,路旁有许多等待拉活的车,出现最多的是可以带人的电动车,还有马车、三轮车,出租车。与开车的车主沟通却很困难,他听得懂我说的普通话,但是我可听不懂他说的六成维语与四成汉语的洋泾浜语。沟通无果之后,我俩跑去坐了一辆出租车,一车单程10元到交河故城,可司机却将我们带到了一处维吾尔古村落。

既来之,则安之,我们就这样走进了这个维吾尔古村落。来之前我们并没有听说过这个地方,参观完才知道,这个维吾尔古村落反映了维吾尔族人的生活习俗和浓郁的民族风情。

原来这个维吾尔古村落位于吐鲁番市亚尔乡亚尔果勒村,距交河故城不足1公里,占地面积达万余平方米。

村中的民居是用黄色的土砖建造的,墙是用黄泥抹上去的。我走进里面一看,房屋建得方方正正,是一个较深的院落,庭院中种的当然少不了葡萄,晾晒葡萄干的晾房我也是在这儿第一次近距离地看到。家家户户都有晾房,晾房不是建在向阳透气的开阔地,就是建在自家的房顶上,四面墙上全是方形的通风孔,成串的葡萄悬挂在晾房内。

其实,维吾尔古村景区也可以说是当地投资兴建的一个民间博物馆,它是一个充分体现了维吾尔风格的两层土楼,一楼是浓缩了维吾尔族乡土人情等生活场景的模型,二楼则充分展示了维吾尔族的食品制作、纺织技术和印染工艺,特别是充分展示了葡萄采收晾制等。这里还可以看到各种维吾尔族乐器、婚嫁习俗、繁衍生育、民族文字、生老病死和商旅贸易等等。难怪历史学家说,要了解一个民族,最需要了解的就是他们特有的生老病死和婚嫁丧葬习俗,因为这些涵盖了人生的各个过程。来这儿后我方知维吾尔族果然具有非常特别的婚嫁丧葬习俗,与当时的中原汉人的确区别很大。

景区内的亚尔果勒村是吐鲁番市现有的古老维吾尔自然村落之一,已有数百年历史。村内绿树成荫,清凉宜人,散发着浓厚的气息。

我走近一处维吾尔族家庭,惊奇地发现眼前是清一色的土坯建筑:土坯的民房、土坯的院落、土坯的粮仓、土坯的灶台,连家具都是土坯的。粗糙的土坯砖却砌成各种漂亮的花纹,镂空出神奇而细腻的窗子,砌成伊斯兰风格的小尖顶,一种简朴的异域乡村风情。它以吐鲁番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浓郁的民俗风情为背景,是维吾尔族传统民族风情和交河故城历史文化、自然景观的全方位浓缩。

村内设有民俗陈列馆,维吾尔族民居,以及维族人生活起居、生产劳动等的雕塑、展品和陈列品,让我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原汁原味的维吾尔族人的民俗风情,它们再现了维吾尔族人的历史变迁、民居民俗、风土人情和宗教信仰等风貌,不少是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的历史文化和民风民俗。

古村旁有大片大片的葡萄园,我放眼望去,看到的除了葡萄架还是葡萄架,山头和山坡上到处都是葡萄晒房。一般的村民家都是一层住人,二层是葡萄晒房。在自家的土坯建筑上架一些木头,爬满了葡萄,这样的院子就是典型的吐鲁番维吾尔的农家风格。

我俩走进一个维吾尔族人家的院落时,刚抬腿进去,林俪就被一个头戴维吾尔族头巾、一身白色维吾尔族服装的白胡子老头拉了过去,说的什么话我们也听不懂,只知道是一些客套话,然后就拉着她一起合影。

要说能尝到诱人的葡萄最好的时候当然是8月、9月份了,那时吐鲁番的葡萄肯定最吸引游客了。这里干燥的气候使先人创造的文明得以保存,听说我们将要去的交河故城就是这样的一个奇迹。

在这个古村落中,我们又参观了“巴依大人物”的豪宅,还有几处非常古朴的维吾尔族民居,很多地方我们都只是一掠而过。出门时又回到了进来时的那个广场,看到了广场前面的一个雕塑——在一个用鹅卵石砌起来的圆形大花坛中放置着锄头和车轮等,仿佛在向我诉说着维吾尔族悠久、神奇的过去……

◆ 4.交河古城 ◆

离开了维吾尔古村,我们顺着公路走了大约二十分钟后就来到了交河故城。

交河故城位于吐鲁番市西面13公里,一处名为牙尔乃孜沟、高达30米的黄土台上,因两条河在这儿交汇绕流城下,故称交河古城。它长约1650米,两端窄,中间最宽处约300米,呈柳叶形半岛。听说如果从空中俯视,交河故城像一片大柳叶。

来前我已对这里有所了解,我从因特网上查询到:交河故城最早是西域36国之一的“车师前国”的都城,在南北朝和唐朝时期曾经达到了鼎盛。但在13世纪下半叶,西北蒙古贵族集团的海部、都哇发动战乱,交河古城屡屡祸及,因此逐渐走向了衰落。到了元朝末年,吐鲁番一带又遭遇了连年战火,交河城在此起彼伏的战火中毁损严重,终于被抛弃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吐鲁番的干旱少雨,却使故城保存得非常完整。我看后也不得不惊叹,这儿的建筑果然全部由夯土筑成,形制布局与唐代长安城相仿。城内市井、官署、佛寺、佛塔、街巷,以及作坊、民居、演兵场和藏兵壕竟都能一一再现,难怪交河古城吸引了那么多的游客。

这里是我们走进交河故城的唯一通道,当我刚来到它面前时的兴奋和激动心情是可想而知的,我马上拿出了照相机,对着这儿揿下了快门。

当我拍它的时候,似乎觉得它也在看着我;当我走进古城去看它的历史风貌,它仿佛也在注视着我们的一举一动。千百年来,交河古城似乎一直都在注视着我们:来来往往路过这里的各种不同过客,你们从哪里来,为什么到这里来?你们此刻正在想些什么?

我们买好门票后开始参观故城,入口处高大的土城墙迎面而来,地面上长着一簇簇的绿草在这里特别引人注目。

我俩沿着景区的道路往里面走,路两边竖立着历经千年风霜,早已风化了的土墙、土屋墙壁上密布着深深浅浅的刻痕,它们是岁月留下的痕迹,也是交河古城兴衰存亡的历史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