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了家里,为了加班她已经三天没有回家,也已经有三天没有见到宝贝儿子了。
儿子看到三天不见的妈妈回到了家里,并没有像妈妈想象中的一样扑到妈妈怀里,反而摆出了一张苦脸。
“妈妈,你这几天怎么那么忙啊,害得我都没有衣服穿了。”
正想好好休息一下的妈妈听到儿子的抱怨,不禁有些纳闷,同时也把心中的疑问问了出来:“我忙不忙跟你有没有衣服有什么关系吗?”
“当然有关系了,你不回家谁给我洗衣服啊?没人洗衣服我穿什么啊?”儿子理所当然地说出自己的“理由”。
听着儿子的“理由”,看着儿子那张理所当然的脸,妈妈觉得儿子的自理能力太差了,应该让他自己试着做一些事情了。想到这里,她把自己疲惫的身体放进柔软的沙发,不再理会儿子的抱怨。
看到妈妈没有立刻给自己去洗衣服,儿子不高兴了,他来到妈妈的身边,摇晃着妈妈的身体,“妈,你快点去给我洗衣服,不然明天我真的没有衣服穿了。”
“想要有衣服穿就自己去洗,我现在很累,想要休息。”说完之后,妈妈转身进了卧室。
妈妈的举动让儿子傻了眼,他以为妈妈会立刻去给他洗衣服,没有想到会是这种情况。儿子在客厅里眉头紧锁,试图想出一个好办法,可是他并没有想出什么好办法。最后,他无奈地找出自己的脏衣服,自己去洗。
得到充分休息的妈妈在走向厨房的时候,看到阳台上挂着的衣服,她欣慰地笑了。
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把独立归结为所有生物自然发展的内聚力量。她认为,当家长们采取包办的教育方式,看起来是为孩子营造舒适的环境,实际上却剥夺了孩子独立成长的机会。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曾提出:“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孩子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去想。”
其实,男孩有更多的独立性要求。所以,当男孩想要学习独立脱离你的怀抱时,请尊重男孩内在的发展力量。正如蒙台梭利女士所说,“Help me to do by myself”,意即“请帮助我,让我自己做”,这是每一个男孩的成长心声。父母要始终记住,没有什么比父母的帮助更有效果,也没有什么比孩子本身更有力量。
1.父母不要代劳
陈伟6岁了,放学回到家对妈妈说:“妈妈,我不穿这样的鞋了,鞋带开了,我不会系。”妈妈蹲下身为儿子系好鞋带,微笑着说:“没事,妈妈会帮你。”从那以后,每当被小朋友们嘲笑不会鞋带系时,陈伟就会骄傲地说:“妈妈会帮我系!”
很多男孩依赖性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父母代劳的太多。男孩遇到了难题,父母要鼓励他自己解决,无论是一根散了的鞋带,还是一场与伙伴之间的争斗,都应该由男孩自己学会去解决。
2.让男孩慢慢做
相对女孩而言,男孩的发育相对缓慢,学会爬行、站立、走路的时间都需要更长的时间。“效率”是男孩的敌人,父母应该尊重男孩的成长规律,多给男孩一些耐心,否则将会给男孩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比如,男孩的细微动作协调能力差,如果父母仅仅因为男孩叠被子的动作慢,就抢过来帮他叠,男孩就会把叠被子视为一项不能为之的事。再或者说,男孩的语言能力相对女孩差,如果父母在男孩刚开始学说话时,就急不可待地代言,男孩就会对说话产生畏惧心理。
3.多给男孩一些鼓励
赵强在艰难地穿着衣服,大冬天的,穿衣服很费事,他刚4岁,里里外外的衣服让他显得有些笨手笨脚的。妈妈没有催他,而是鼓励他:“别着急,一件一件来,时间还早呢。”赵强仔细地忙碌着。就这样,他一天比一天穿得迅速,一天比一天穿的整齐。
对于男孩而言,完成每一件小事都需要更多的努力。父母应该多给男孩一些鼓励,让他有力量一步步走向独立。
你会教男孩吗
独立,是男孩成长的重要一步。很多事情,父母应该放手让男孩自己去做,并在男孩需要的时候给他需要的帮助。父母要遵循这样的原则:给男孩最少的指导、最大的耐性和最多的鼓励。这样才能更充分地挖掘男孩自身的潜力和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