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既要让男孩知道生活的甘甜,又要让男孩了解生活的艰辛、坎坷和困难,这样才能从小培养他真正的爱的情感和坚韧不拔的品格。
如果说男孩能懂得父母的艰辛,能理解父母的劳动,那他就有可能养成艰苦朴素、热爱劳动、尊重父母的思想感情。比如,有的男孩知道父母埋头工作、辛辛苦苦赚来的钱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他们就不会随便花钱,能节省就尽量不花,也不向父母提出过分的要求。有的男孩还会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以减轻父母的劳累,这种行为已超越了单纯尽义务的观念,其中包含着对父母的深刻尊敬和爱戴。
也有一些男孩一直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凡事不论大小都离不开父母。他们过着舒适的生活,但是却不懂得这种生活来之不易,不了解父母的辛勤劳动,更不理解父母的爱心。这种孩子依赖性很强,生活能力很差,一切由父母包办代替。他们往往不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缺乏同情心,认为父母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应当的。当他们在生活中受到一点挫折或遇到一点困难时,心理上容易失去平衡,难以忍受。如果这种挫折和困难是来自家庭,他们在感情上很容易同父母发生对立,甚至出现偏差行为。父母的一片爱心,换来的往往却是痛苦和悲伤。
作为父母,有必要让男孩从小就懂得生活之不易。
1.让孩子懂得感恩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应该说父母关爱自己的孩子,呵护自己的孩子都是毫无保留、无怨无悔的。但是,我们的孩子能体会得到父母的这一份浓浓的爱吗?有很多男孩不知道父母每天的工作是做什么的,也不知道父母的收入是多少,不了解父母生活的艰辛,又怎么能主动有感恩的意识呢?
或许现在的男孩生活得太好了,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根本体会不到生活的艰辛了。作为父母,也许有必要给男孩算一笔恩情账。
现在很多孩子对父母之爱不仅没有深入的体会,甚至处在一种无意识状态,认为父母的一切给予都是理所当然,自己也心安理得地接受。这些孩子往往不在意父母的辛劳,随意花家里的钱,生活中只想到自己的感受,稍有不如意便表现出强烈的不满。据统计,70%的孩子吃父母买给自己的零食时不知礼让父母,只顾自己吃;父母病了起不了床,50%的孩子不端水,不递药,不过问,全然不记得自己生病时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98%的学生要求父母给自己庆祝生日,但98.2%的学生不知道父母的生日;更有甚者,某高三毕业班竟有4名学生让母亲给自己端洗脚水。父母也许有必要列出另一份清单,记录自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每一次付出,在这份爱的清单面前,上述不知感恩的孩子一定会受到教育和启发。
2.让孩子体会赚钱的不易
在现今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父母们哪个不为“钱”途疲于奔命?而很多男孩有时却像是旁观者,根本不知道或者不顾父母赚钱的辛苦,只是心安理得地躺在父母怀抱中享受。而许多父母出于爱子心切,不愿让男孩过早地了解生活的艰辛,不愿让男孩的生活中出现哪怕是一丝阴影,情愿只身为孩子遮风挡雨,但这样做的结果只会使男孩产生错觉:生活中只有阳光,只有甜蜜,没有坎坷,即使家里出现经济状况,那也是该父母操心的事。最终父母会痛心地发现,男孩缺乏那种和家人同甘共苦的意识,而此时父母与孩子的心实际上早就隔开了隔远了。
王女士家庭条件很是不错,但是,她从来不娇惯自己的孩子。为了让孩子们知道钱是怎样赚来的,她竟然开着车把孩子们放到广场上,让他们去卖报纸。两个小男孩就这样各自手上拿着几份报纸,走在人行道上,用脆生生的童音向人群吆喝:“叔叔,阿姨,你们爱看报纸吗?买一份报纸看看吧!”而她就在车旁边看着。
有人会认为这样做没必要,但这种生活确实能让孩子们体验到钱是怎样一分一分地赚来的,因而孩子也就更加珍惜,更懂得感谢父母的辛劳。有了这段卖报纸的经历,每天下班后,孩子们再也不会缠着王女士买这买那了,而是纷纷接过她的提包,给她倒水泡茶。他们再也不抱怨父母没时间陪他们了,因为他们知道,父母所有的努力是为了将来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现在,两个儿子都将卖报纸作为自己的业余爱好。
3.让孩子了解家庭经济状况
很多父母避讳和男孩谈家庭的经济问题,是觉得男孩太小,怕他过早地染上世俗的铜臭味,或者背上不必要的思想负担和压力。“经济问题是大人应该操心的事,苦自己不能苦孩子,小孩子只要把学习搞好就行了”成了不少父母的想法。正是这种不应有的避讳,导致了教育的真空,使错误的盲目攀比的金钱观乘虚而入,占领了孩子们尚不成熟的头脑。他们以为父母的钱来得毫不费力,花起来自然是大手大脚。
其实,既然男孩是家庭中的重要一员,那么不管家境到底如何,父母都应该对男孩实话实说,这才是最明智的,也是对他知情权的尊重。让男孩对家庭的经济状况有个真实的了解,参与到家庭的经济问题中来,他就能明白父母的钱不是白来的,花起来也就不会大手大脚了。
你会教男孩吗
在生活中,不理解父母的苦衷、贪图虚荣、讲究排场的男孩并不在少数。男孩之所以会形成这种不良习惯,其根源就在于,他们不懂得生活之不易。作为父母,有的时候不妨在男孩面前示示弱,把自己承受的痛苦适当地告诉他,同时让他知道,父母也需要他的关心和他的帮助,以此激发他的爱心和责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