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学文科课程资源-诗中情
28220600000017

第17章 王维

王维(约701—761年),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太原祁人。是盛唐诗坛上极负盛名的诗人,因官至尚书右丞,所以人称王右丞。王维是盛唐诗坛上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鼎足而立的大诗人。他的大量诗篇充满对山水田园美丽风光以及关中农家和平生活的歌颂,或大气开阔,或幽静恬雅,均富有极大的艺术魅力,对后世影响深远。后代研究王维的学者亦称其为“诗佛”,这种称谓除了有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之外,也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化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

原文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①处,遍插茱萸②少一人。

注释

①登高:九月九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避邪习俗。

②茱萸(zhūyú):药性植物。重九风俗,以结子茱萸枝插头。

赏析

诗写游子思乡怀亲。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绝妙佳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原文

杂诗(其二)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①前,寒梅著花②未?

注释

①绮窗:雕着花纹的窗子。

②著花:开花。

赏析

思念故乡,乃人之常情。有人自故乡来,急于了解故乡情况,问这问那,一问一答,也是常见的情景。初唐王绩的《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连问十二句而不作答,耐人寻味,不失为好诗。王维的这一首只四句,用前两句作铺垫,表现出急于知道故乡近况的心情;三四句只发一问,即戛然而止,却含情无限。其艺术奥秘在于那一问足以激发读者的无穷想象。

“绮窗”一词令人想见诗人曾在那窗内居住多年。窗前的梅树,也许是他手植的;至少是他经常浇灌、剪裁的。每到冬季,在窗口内就可以看见它由含苞到凌寒独放。离家以后,自然想到它是不是由于无人照管而逐渐枯萎。从一个“寒”字可以推知“君自故乡来”的时间应是冬季,如果梅树正常生长,那当然已经“著花”了。问“寒梅著花未”,包含着对梅树生长状况的关切。而对自己灌注过心血、又为自己带来乐趣的事物的关切是人所共有的崇高情感,能够唤起一切人的共鸣。其艺术奥秘还在于通过特殊体现一般。寒梅高洁、坚贞,是喻为“君子”的名花。关切故乡的寒梅有特殊意义。舍万千风物不说,单问寒梅开否,而且点明是窗前户下那株寒梅,寄慨遥深,耐人寻味。绮窗寒梅,何以让诗人刻骨铭心,念念不忘呢?其间肯定有许多与之相关的人和事、景和物,寒梅实际上成了作者心中的故乡的象征。

远行千里,久在异乡,永远也忘不了那株梅,那扇窗,那个家啊!

绝妙佳句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