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中国最美的地方精华特辑四川
28238100000055

第55章 昭化古城

昭化古城,三国文化的重要发祥之城,一部珍贵的历史画卷,浓缩了中国地方政权连续的建制史,有“巴蜀第一县”之美誉。它是古代文明的传承地,也是三国古城文明的活化石。

昭化,一座守候在剑门蜀道上的古城。最早称葭萌,先后更名为汉寿、晋寿、益昌、益光、京兆和昭化。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四川境内建制最早的县,是剑门蜀道遗址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迄今为止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三国古城,更是一座中国建制的活化石之城。

古城位于白龙江、嘉陵江、清江三江交汇处,其中嘉陵江水在此洄澜,形成水系宛成、太极天成的自然奇观,因此有“天下第一山水太极”的美誉。

古城风貌依旧,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是名副其实的“巴蜀第一县,蜀国第二都”。古城四面环山,一面临江带水,三面山岭围绕,山清水秀,峰峦起伏,流泉飞瀑,人杰地灵,古迹众多,民风古朴。古城的周围还保留着断断续续的城墙,是一座少见的只筑有三道城门的城池,它不仅以历史文物丰富而超凡,而且以古城区奇特秀丽的风景而脱俗。

昭化古城在众多的历史文化中,尤以三国文化著称于世,是三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见证着蜀汉政权的兴衰。历史上有“蜀汉兴于昭化,亡于剑门”之说。昭化古城在三国时期更是名声大震,三国演义中多场战争也在此发生:张飞夜战马超,老将黄忠、严颜勇退曹兵,姜维兵败牛头山,蜀国大将军病死昭化并葬于昭化,等等。诸葛亮六出祁山伐魏的葭萌古蜀道、张飞夜战马超的战神坝、姜维固守的牛头山寨和姜维井,至今还依稀保存着历史的风貌,真可谓“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昭化古城,位于历史奇观剑门蜀道之上,是古蜀道的要冲、著名古城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古驿道上的重要关隘。水陆交通方便,战略位置十分重要,素有水陆码头之称。嘉陵江在城东与白龙江汇合,直通古渝州(今重庆),金牛道穿城而过。

“沿山树色来窗外,彻夜江声落枕旁。”昭化古城依山傍水,风景迷人。位于古城西北方的翼山,北陡南缓,独特优美,为古城龙脉所在。登翼山之上,揽古城风水格局,感悟古城风水灵气。位于古城东南的笔架山,绿树成荫,山色秀丽,传有美丽的毛坪夜月。位于古城西门外的牛头山、云台山,山削如劈,高耸入云,宛如一擎天石柱,山间森林茂盛,植被丰富,“幽似青城,秀似峨眉”。欣赏山水太极的自然奇观,体验天人合一的精妙,还可追寻三国古战场的狼烟,感悟“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悲壮。

昭化古城,以其古老的文明蕴育着大量的民风民俗文化。拥有川主庙会、城隍会、娘娘会、舞狮、牛牛灯、采莲船、走高脚、吹唢呐、哭嫁等传统节日、传统风俗。此外,还有源于本地且广为流传的传说故事,而《娘送子》、《嫁歌》等200多首昭化民歌,也在民间广为流传。特别是《提阳戏》,由于以酬神、许愿为主的傩祭活动,被誉为“古戏剧活化石”,闻名中外。

今天的昭化古城,风采依旧地保留着秦葭萌古城遗址:巍峨壮观的汉代城墙遗址、绿树掩映的民居院落、古色古香的龙门书院、雕梁画栋的城隍庙、规模宏大的文庙、富于三国特色的君臣园、考棚等。这些,都依稀再现着昭化古城当年的繁华。

走进昭化城,仿佛进入了一个古老的境界。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昭化古城,融合了我国南北古代建筑文化,布局合理,时间和空间理性结合,处处体现着古代建筑艺术的精髓。古城“旧系土城”,明正德年间“包筑以石”,共设南门“临江”、东门“瞻凤”、西门“临清”、北门“拱极”四门,城内民房的木结构庭院多为南方风格,雕梁画栋、玲珑别致,古朴典雅、富丽堂皇。参天的古柏大树,掩映着这些古建筑。踏在青石板铺成的街道路面上,沿街道两边的依旧是店铺、茶馆、酒肆,似乎是在几千年前。

昭化古城拥有三国文化垄断性资源,在古城东去7千米处,有鲍三娘墓。墓室尚存,石砌坚固精致,室内幽黑曲折。立于墓前的石碑上刻着“蜀汉将军关索之妻鲍氏之墓”,这是一座极为稀有的汉代古墓。

昭化古城东门外,嘉陵江与白龙江汇合处的“桔柏古渡”是古今文人吟咏之地,杜甫、杨慎、张问陶等都有题咏。据新旧唐书所载,唐玄宗曾幸蜀,“遇有双鱼负舟过津,议者以为龙”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另传唐明皇还在渡口南岸罢兵摆宴三日,固此地至今还有“摆宴坝”之称。

古城西门外,与费伟墓紧紧相邻的还有一座“丁公祠”。丁公,就是丁宫保父子,丁宫保也是四川名菜“宫保鸡丁”的发明者。丁宫保当了四川总督以后,后人便在昭化修了“丁公祠”,现在碑记尚存。

昭化古城一带文物丰富,不少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的珍贵文物曾在这里出土,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巴式剑、双系铜釜,魏晋时期的陶器,唐代铜镜,秦汉时期的钱币、画像、车马砖以及宋代瓷器等。从发掘出来的文物数量及规模来看,昭化算得上一处名副其实的文物宝库。

昭化古城,璀璨的历史文化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