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索罗斯,美国籍犹太裔商人,世界著名的货币投机家和股票投资者。他是恶魔和天使的化身,因为他打败了英格兰银行,掀起席卷亚洲的金融风暴,但同时又热衷慈善活动,乐善好施。他是个百年难遇的金融怪才,与“商品大王”吉姆·罗杰斯合伙成立的“量子基金”以每年平均35%的综合成长率,让众多投资专家望尘莫及。他的投资理念是:投资于不稳定状态。
天才的艰辛成长路
乔治·索罗斯原名捷尔吉·施瓦茨,1930年出生在匈牙利的布达佩斯。索罗斯的父亲是一个律师,他对索罗斯个性的养成起到了关键的启蒙作用。从索罗斯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来自父亲的那种坚毅和精明。虽然家庭状况比较富裕,但索罗斯从小就被培养成一个对财富淡泊平和的人,这也是他后来之所以如此热爱慈善事业的原因。
1944年,纳粹向布达佩斯发动侵略。作为犹太人,索罗斯一家被迫开始了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涯。经历过生死考验之后,他才能从容面对商场上的冷酷斗争,练就泰山崩于前而不色变的胆识。二战结束之后,17岁的索罗斯离开了家乡,开始去寻找出路和梦想。他先到了瑞士的伯尔尼,然后又去了伦敦。但是这个梦想中的繁华都市给了他沉重一击,他绝望地发现,伦敦是上流社会的天堂,穷人只能过着炼狱般的生活。他一边辛苦地打零工,一边谋求改变命运的机会,他深知自己的能力不足,于是打算通过教育来改变命运。
1949年,索罗斯顺利考入伦敦经济学院。在这所著名的学院里,他收获了很多。尤其是从哲学家卡尔·波普尔那里,他学会了严谨地思考世界的方式。这虽然看似与经济学无关,却从宏观上给了他开阔的视野和考虑问题的严谨思辨。在大学期间,索罗斯曾因为贫穷而差点辍学,但他咬着牙坚持了下来。虽然物质上是贫乏的,精神上却是非常充实的。他每天埋头书海,从书籍中寻找慰藉。
1953年春天,索罗斯毕业了。他像很多踌躇满志的青年一样来到社会,却发现自己的梦想和现实之间隔着不可逾越的鸿沟。他只能调整自己去适应社会。他给伦敦市所有的投资银行各写了一封求职信。最终,他的坚持不懈终于敲响了幸运的大门,有一家银行愿意为他提供一个培训生的工作。索罗斯终于在伦敦找到了立足之地,也正式迈入了金融业的门槛。
令人生畏的“金融大鳄”
索罗斯有一个略带贬义的绰号“金融大鳄”,因为他曾经击垮了英格兰银行,而且掀起了一场摧垮无数国家金融体系的亚洲金融风暴。就像冷酷凶残的鳄鱼一样,一击毙命。他是怎样从一个无法在伦敦立足的穷小子变成叱咤风云的“金融大鳄”呢?
索罗斯在刚刚进入投行之时,便深深着迷于此道了。他首先做黄金股票方面的交易,积累了一定经验之后,便开始想象着去世界最大的金融中心——纽约闯荡一番。
等攒够了5000美元,索罗斯便来到了纽约。因为他熟知英国金融市场,所以很受欢迎。于是,在朋友的介绍下,索罗斯来到F·M·梅叶公司,成了一名专事黄金和股票的套利商。在当时,套利并不流行,很少有人投入大笔资金参与其中。索罗斯只能小心翼翼地买进卖出,来获得同一种股票在不同市场中的微小差价。后来,索罗斯通过对外国金融市场的调查发现,由于安联公司的股票和不动产业务上涨,其股票售价与资产价值相比大打折扣。于是,他建议人们购买安联公司的股票,但很少有人听信他的判断。后来,只有摩根担保公司和德雷福斯购买了大量安联公司的股份。等到安联股票的价值翻了三倍之后,大家才追悔莫及,而索罗斯从此声名大振。
索罗斯真正成名还是靠战争中的投机生意。1973年,索罗斯和好友罗杰斯创建了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说是公司,其实只有三个员工:交易员索罗斯、研究员罗杰斯和一个秘书。索罗斯订阅了大量的商业期刊,每天研究成堆的报告,寻找每一个机会。当埃及和叙利亚大举入侵以色列,后者因为武器落后而惨败时,他发现了机会。从这场战争中,索罗斯联想到美国的武器装备也可能过时,美国国防部可能会花费巨资用新式武器重新装备军队。于是索罗斯基金开始投资那些掌握大量国防部订货合同的公司股票,这些投资为索罗斯基金带来了巨额利润。
“巨鳄”显神威
凭借着海量的信息和敏锐的洞察力,索罗斯总能“未卜先知”地发现赢利的机遇。所以他的投资总是十拿九稳,财富如滚雪球一般迅速膨胀。1979年,索罗斯决定将公司更名为量子基金。这个名字来源于海森伯格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定律。因为索罗斯认为市场总是处于不确定的状态,总是在波动。而在他看来,在不稳定的状态下下注,才能赚钱。
量子基金和索罗斯的威名很快在华尔街变得家喻户晓。但这还不足以显示金融大鳄的实力。他真正为人所崇敬和恐惧的是两次事件,一个是1992年击垮英格兰银行,一个是1997年掀起亚洲金融风暴。
英国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强国,几百年来,英镑一直是世界的主要货币,在世界金融市场上如同今日的美元一样坚挺。英格兰银行则是英国金融体制的支柱。在索罗斯之前,从未有人想过以个人之力撬动这个庞大的国家机器。但索罗斯做到了。
1992年2月7日,欧盟12个成员国签订《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大家憧憬着一个繁荣统一的“大欧洲”格局。索罗斯却冷眼旁观,发现货币联盟并非好事,其中隐藏着很深的经济危机,各国间很难协调各自的经济政策,反而会对其他国家造成一定影响。1992年9月15日,索罗斯决定大量放空英镑。他投入了100亿美元,使得英镑在那一天便跌至欧洲汇率体系规定的下限。尽管英格兰银行试图力挽狂澜,购入了差不多30亿英镑,却无法和索罗斯投入的资金相抗衡,英镑在傍晚收市时便退出了欧洲汇率体系。索罗斯的大幅照片在次日登上了各大报纸杂志的头条,并被冠以“打垮了英格兰银行的人”。
打垮英国政府之后,索罗斯又将下一个目标瞄准了东南亚。20世纪末以来,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发展迅速,繁华背后却隐藏着很深的危机。索罗斯早就察觉了这虚假繁华背后的体制漏洞,便决定等待机会,一举摧毁这一泡沫经济体系。当时,东南亚很多国家的银行多大举外债,尤其是泰国,金融市场的自由化程度最高。1997年,索罗斯及其他套利基金经理开始大量抛售泰铢,泰国汇市场立刻波涛汹涌、动荡不安。泰国政府也试图做困兽之斗,但即便动用外汇储备和国际贷款也难以挽回泰铢一路下滑的趋势。后来这一势头不断蔓延,印尼盾、菲律宾比索、缅元、马来西亚林吉特纷纷大幅贬值。一时间,大批工厂倒闭、银行纷纷破产,一场前所未有的金融风暴席卷了东南亚。
但索罗斯又不是一个毫无道德感的投机者,他挣的很多钱都用来做慈善工作。仅在2000年,索罗斯旗下的援助波黑基金会就为波黑的教育、卫生、社会发展等领域投入了近5亿美元的资金。所以,对于索罗斯,人们历来毁誉参半,谁也不能盖棺定论地说,这个“金融大鳄”内心到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