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日子再难也要笑着过
28258900000070

第70章 领悟完美的真蹄

因为没有雨,大地会化作一片荒漠;因为没有悲伤,人类的心会变得寂寞、无情和傲慢。山因风雨而苍郁,水因霜雪而清澈,人生因遗憾而多姿多彩。

完美主义是一种理想状态,因为世上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没有瑕疵存在,绝对的完美是不存在的,所以我们要放弃要求完美的想法,但我们可以追求完美,让一切趋于完美。

人生是没有完美可言的,完美只存在于理想之中。生活中处处都有遗憾,这才是真实的人生。

古时候,一个寺庙里的老和尚想从他的两个弟子中选一个做衣钵传人。于是,一天老和尚对两个徒弟说:“你们出去给我拣一片最完美的树叶。”两个弟子都奉命而去。不久,人徒弟回来了,递给师傅一片树叶说:“这片树叶虽然并不完美,但它却是我看到的最完整的树叶。”二徒弟在外面转了半天,最终却空手而归,他沮丧地对师傅说:“我看到了很多很多的树叶,但是怎么也挑不出一片最完美的。”自然,老和尚把衣钵传给了大徒弟。

哲人曾经说过:“完美本是毒。”事事追求完美是一件痛苦的事,它就像是毒害我们自在心灵的药饵。因为这个世界本来就不是完美的,过去不是,现在不是,未来还不是,它本来就是以“缺陷”的样式呈现给我们的。人如果事事追求完美,那无疑是向着不可能去努力,一切都是徒劳,只能是自讨苦吃。

“拣一片最完美的树叶”,人们的初衷总是最美好的,但如果不切实际地一味找下去,一心只想着十全十美,最终往往是两手空空。直到有一天你才会明白:为了寻找一片最完美的树叶,而失去了许多近乎完美的树叶,是多么得不偿失。

比如现在的青年男女找对象,刚开始总是太过理想,按着完美主义原则去挑选,都在为自己寻觅心中的“白马王子”或“白雪公主”,于是在完美的标准下一再蹉跎,造成最后错失本该属于自己的缘分,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其实,世间许多的悲剧正是因为一些人热衷于追求虚无缥缈的完美,而忘了任何一种正常的选择都可以走向完美。完美不是一种既定的现象,而是一种日趋完善的执著的过程。

我们可以追求完美,但是不可以完美主义地要求一切。对小事不该抱完美主义,对理想事业同样不能持理想主义。屈原的悲剧也可以说是一个完美主义的悲剧。

屈原是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

在楚国崛起与衰退的关键时刻,有皇家血统的风华正茂的屈原走上了楚国的政治舞台,并立即被任命为仅次于国相的左徒之职,深得楚怀王的信任。他极具政治眼光和才华,“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他还帮楚王整顿朝政,调整外交,从原来的联秦到联齐,这都充分显示了屈原的雄才·大略和远见卓识,也符合楚国当时合纵连横的实际情况,但他的政治主张有些还没有来得及实施就因为他的遭贬进而殉国的事实而成了过眼烟云,屈原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楚国的政治舞台上慢慢地消失了。

屈原的政治失意,我们可以说楚怀王太昏庸无能,也可以说上官、子兰、南后之流太奸诈,甚至可以说秦国太狡诈。但是也不得不考虑屈原自身的因素,他的唯美主义的政治措施,他的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待人态度,他的洁身自好,行高于众的处世理念,也是产生屈原式悲剧的一个重要因素。

屈原有政治家的初衷,却没有改革家的智慧。倒不是说他的改革措施不得人心,而是他的做事方式难以让他人展宏图。屈原有着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刚正不阿的品德,因而他便无可避免地卷入了新旧两派势力的争斗当中。而新势力的力量相对不足又让他最终受到了旧势力的排挤和打击。晚年的流放对屈原的政治生涯来讲,无疑是一个悲剧性的终结。

回首中国的历史,改革者以悲剧告终不在少数,不管成功与否,但似屈原这般昙花一现,被当朝国王弃之不用的,并最终造成国破家亡的还是少之又少。商鞅虽遭车裂,但事业在秦国却得以传承:晃错冤被清君侧,推恩令却由此推行;张居正死后被掘坟,一条鞭法却显效于清。

后世人们最欣赏的与其说是屈原的政治抱负、改革措施,毋宁说是他的爱国思想。因此,屈原之悲剧,那是另一种悲剧,是一种理想化的唯美主义的悲剧。他不知立大业者须不拘小节的道理:不知行高于众又融于众的道理,不知退一步而进三步的道理。所以,他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是必然的。

成大事者向来不追求完美,刘邦为统一大业不惜使用为人不耻的“卑鄙行径”;曹操为谋天下能用屠夫走卒强盗小偷的一技之长;戚继光为了抗倭大业,为了练成戚家军,用美女来讨好当权宰相……而屈原没有,他的清高使他带着悲愤,高吟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投汨罗江而去,留给世人无限的遗憾。

在这里,我们并不是否定屈原的处世方式和高洁品质,他那些爱国主义的伟大精神以及为了理想“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执著态度都是永远毋庸置疑的,我们只能说他的“香草美人”的理想太过完美,现实毕竟是残酷的。以身殉国,也许这只是他自己认为的最好的结局,但按照一个政治家的责任来看,应该可以忍一时之辱,图“将以有为”之宏愿的。

屈原的理想太过完美,当现实无法实现时,就选择了投汨罗江的方式,用他的浪漫主义方式结束了生命,同时也宣告了完美主义终究只是一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