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与蔬菜相比,水果胜过蔬菜的地方是:水果含有有机酸和芳香物质,在促进食欲、帮助营养物质吸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且水果不需烹调,没有营养损失问题。
谎言之三:水果富含的维生素特别多。
专家提醒:大多数水果的维生素C含量并不高,其他维生素的含量就更加有限。维生素共有13种,来自于多种食品。若想单靠水果提供所有维生素是极不明智的。比如,要满足人体一日的维生素C推荐量,需要摄入5公斤富士苹果,这绝对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有鲜枣、猕猴桃、山楂、柚子、草莓、柑橘等,而平时常吃的苹果、梨、桃、杏、香蕉、葡萄等水果的维生素含量甚低。
富含胡萝卜素的水果:芒果是含胡萝卜素最多的水果。柑橘、黄杏、菠萝等黄色水果中也含有少量胡萝卜素。
谎言之四:水果代餐有益健康和美容。
专家提醒:人体一共需要将近50种营养物质才能维持生存,特别是每天需要65克以上的蛋白质,20克以上的脂肪,以维持组织器官的更新和修复。水果含水分85%以上,蛋白质含量却不足1%,几乎不含必需脂肪酸,远远不能满足人体的营养需要。
谎言之五:多吃水果可以减肥。
专家提醒:实际上,水果并非能量很低的食品。因为具有令人愉快的甜味,其中糖分的含量往往达到8%以上,而且是容易消化的单糖和双糖。尽管水果按重量算所含热量比米饭低,但因为水果味道甜美常让人爱不释口,很容易吃得过多,所以摄入的糖分往往超标。
谎言之六:削去果皮就可以解决农药问题。
专家提醒:很多人担心水果被农药污染,吃的时候总是把表皮削去,以为这样就可以防止污染,安全享用。其实为了防治害虫,很多农药是施在根部的,也有一些直接打入树皮内,从内部解决害虫问题。这类施药方式造成的残留,显然是无法用削皮解决的。而水果当中营养素含量最高、风味最好的部分恰好在表皮附近,只要将水果彻底洗净,还是带皮食用比较科学。
谎言之七:高档进口水果营养更好。
专家提醒:许多人以为昂贵的“洋水果”一定营养价值更高,其实不然。进口水果在旅途中便已经开始发生营养物质的降解,新鲜度并不理想。而且,因为要长途运输,往往不等水果完全成熟便采摘下来,通过化学药剂保鲜,可能影响水果的品质。
5.不要对果汁过分依赖
果汁可能是最接近纯水果的东西,但是,有时,果汁与们的希望相差十万八千里。对于果汁,有些真相,你是须要知道的。
果汁中含有的营养比水果少很多。当水果被压榨成果汁时,果肉和膜被去除了。在这个过程中,维生素C也被大大减少了,而维生素C是你必须大量摄取的。如果这种水果本身含有的维生素就很少,比如苹果,那么,在这个过程中,维生素几乎被祛除得一干二净。
含有较多营养的水果通常制成的果汁营养也较丰富,比如柑橘类的水果。但是,有时,在果汁中会被人工添加一些营养物质,比如维生素C。请仔细看标签,弄清楚里边含有些什么物质。可能一些牌子的苹果汁或者葡萄汁就含有你所需的维生素C,但可能其他牌子就一点也没有。
容器的尺寸能影响果汁中的维生素含量。这怎么可能?注意,维生素C暴露于氧气中会分解,在较小的容器内的果汁在包装期和包装后会暴露于更多的空气中。
吹嘘说“100%果汁”是没有必要的。果汁中总有一些处于调味作料地位的东西,它们通常没有什么营养,事实上味道也不怎么样。
在所谓“果汁食品”、“果汁饮料”中,你找不到太多的水果。里边最多的是水和高含量的玉米糖浆。不过,也有例外,一些酸果蔓植物果实的果汁是富含维生素C的,它们相当有营养。
一旦打开,果汁就开始丧失营养,所以,开封的果汁在冰箱里不要储存得太久。用柑橘、柚子、菠萝等制作的无菌果汁的营养可以保存7~10天。其他低酸性的果汁,像苹果、葡萄,在打开后能保存一周。如果你买的是未经高温消毒的果汁,即使你没有打开,一周内你也一定要吃掉它。
未经高温消毒的果汁可能是不安全的。最近,食品和药品管理局要求在这些果汁外贴上警告标签。这些果汁对于健康成年人来说危险不大,但是,对于孩子、老人和其他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来说,最好不要喝这样的果汁,在这种果汁中一些有害菌没有被杀死。在超市内卖的果汁几乎全是高温消毒的,当然新压榨的不算。而农贸市场内,小生产商则未必。所以,你要注意,多问。
如果你在家榨果汁,先在冷的流动水中清洗水果,以祛除表面的细菌。每次在榨之前,用水果洗剂和热水再洗一次。
如果你要最营养的果汁,请坚持购买未经混合的果汁,比如柑橘和柚子。或者试试其他柑橘类的果汁,它们一般都富含维生素A、C、E,或者钙。
不要对果汁过分依赖。只有当你广泛进食与选择,果汁才能对你的饮食有些帮助。其实,吃点水果很简单,而且它确实比吃果汁强多了。
6.莫让饮食误区损害健康
用过热的油锅炒菜
烧得过热的油锅中,易生成一种硬脂化合物,对人体健康极为有害。人若常吃热油锅炒出的菜,易患低酸性胃炎和胃溃疡,如不及时治疗,还可以诱发胃癌。
虾米直接煮汤喝
虾米或虾皮在加工过程中容易染上一些致癌物,直接煮汤喝,不利于人体健康。专家建议,可将虾米煮数分钟后再换水煮汤,或在汤中加一两片维生素C,就能阻断致癌物在体内合成。
过多食用豆制品
实验证明,过量摄入黄豆蛋白质可抑制正常铁吸收量的90%,从而出现缺铁性贫血,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头晕、倦怠等贫血症状。此外,豆制品含有丰富的蛋氨酸,大量摄入豆制品,蛋氨酸在酶作用下转变为同型半胱氨酸而损伤动脉血管的内壁细胞,促使血管硬化。
多添作料调味
胡椒、桂皮、丁香、小茴香、生姜等天然调味品有一定的诱变性和毒性,多吃可导致人体细胞畸变,形成癌症;并会产生口干、咽喉痛、精神不振、失眠等副作用,还会诱发高血压、胃肠炎等多种病变。
用砂糖拌凉菜
砂糖拌凉菜对人体有害是因螨虫作怪。有种喜甜的粉螨虫常生活在砂糖、绵白糖等甜食里。如果被污染的糖未经加热处理,螨虫就会随食物进入人体并寄生在胃肠道。螨虫释放的毒素能刺激肠壁发生痉挛而出现腹痛。
7.素食未必长寿
有人曾主张“素食长寿”,然而,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对“素食长寿”之说予以否定,提出动植物食品混合食用的饮食原则,这样才能使营养全面,从而达到养生保健益寿的目的。
蛋白质是人体一切细胞组织的主要成分,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而蛋白质的摄入是从食物中来,动物蛋白质中含有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是一种优质蛋白,这是植物蛋白食物远不能及的。若长期纯素食,摄入蛋白质不足,会使人体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比例失衡,因而造成贫血、消瘦、消化不良、记忆力下降、性功能和免疫力降低、内分泌和代谢功能发生障碍,促使中老年人早衰并易患肿瘤。如果摄入过多的植物蛋白(米面、豆类)会加重肾功能的损害,引起血氨增高,所以应食用适当的优质动物蛋白,如鱼、奶、蛋、瘦肉等,以满足人体的需要。
动植物油与动物油混吃还有利于防止心血管疾病。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对防止动脉硬化有利;但植物油所产生的过氧化物,与人体蛋白质结合形成脂褐素,在器官中沉积,会促使人衰老。动物油(鱼油除外)含饱和性脂肪酸,易导致动脉硬化;但它又含有对心血管有益的多烯酸、脂蛋白等,可起到改善颅内动脉营养与结构、抗高血压和预防脑中风的作用。所以用动物油1份、植物油2份制成混合油食用,可以取长补短,对于抗心血管疾患有好处。
若长期素食会引起胃酸及消化酶减少,味觉降低,导致食欲不振;动物蛋白味道鲜美,可刺激食欲,特别对老年人提高食欲有益。当然,多吃一些蔬菜、瓜果、薯类、藻类以及香菇类,具有低热能优点,能促进免疫力,抗动脉硬化,对保持酸碱平衡、延缓衰老也有益处。
为了全面营养摄入,维护人体正常生理、生化功能,需要依赖各种元素、微量元素和各类维生素,而这些营养物质在动植物中各有所属,只有动植物食物兼吃,荤素搭配,摄入营养成分才会全面,才能达到保健延年的目的。因此,应以素食为主兼补动物食物,这才是科学的长寿之道。
8.吃鸡蛋别随意
红皮与白皮
有人认为红皮鸡蛋比白皮鸡蛋营养价值高,这没有科学根据。产白、红皮蛋的两种鸡在相同条件下喂养所产的白、红皮蛋,被证明营养成分是一致的。
生吃与熟吃
有人认为,生吃鸡蛋有润肺及滋润嗓音功效。其实生鸡蛋内含有“抗生物素蛋白”和“抗胰蛋白酶”,前者会影响人体的吸收利用,后者会破坏人体的消化功能,所以鸡蛋应该熟吃。
炒蛋与味精
有人在炒制蛋类菜肴时也放味精,其实是不必要的。因为蛋类本身含有谷氨酸及氯化钠,它们是味精的主要成分。
鸡蛋与胆固醇
有些人不敢吃鸡蛋,怕吃鸡蛋会增加胆固醇。其实食用鸡蛋不会增加胆固醇,因为蛋黄中含有较丰富的卵磷脂,是一种强有力的乳化剂,能使胆固醇和脂肪颗粒变得极细,乳化成为悬浮于血液中的微细粒子,能顺利通过血管壁而被细胞充分利用,从而减少血液中的胆固醇。而且蛋黄中的卵磷脂消化后可释放出胆碱,进入血液中进而合成乙酰胆碱,是神经递质的主要物质,可提高脑功能,增强记忆力。所以,正确的吃法应该吃整个鸡蛋。鸡蛋里的蛋白质99%都能被人体吸收和利用,还含有各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而且氨基酸的组成接近人体的需要。
鸡蛋营养价值虽然很高,但一次不可以多吃。鸡蛋是高蛋白食物,如果吃得过多,可导致肌酐等代谢产物增多,这些代谢产物大多经过肾脏排除。儿童的肾脏发育尚不够健全,蛋白质摄入过多,会增加肾脏的负担,容易出现高氮质血症,影响儿童健康。所以,学龄前儿童每天吃一个鸡蛋为宜,最多不超过两个;学龄儿童每天可吃两个鸡蛋。
鸡蛋做法很多,有蒸、煮、煎、炒、汤等,对3岁以下的小儿,以蒸蛋羹、蛋花汤、煮鸡蛋为宜。因为这几种做法能使蛋白质松解,易被儿童消化与吸收。煮鸡蛋应掌握好时间,一般开锅后7至8分钟,大个的可煮9分钟。若煮得太生,蛋白质没有凝固,不易消化和吸收,若煮得太老,蛋白质由松解变得紧密,同样不易消化和吸收。
煎、炒鸡蛋不宜给低年龄儿童食用。因为煎、炒鸡蛋时,表面被一层油所包裹,油的高温往往会使部分蛋白烧焦,使部分氨基酸被破坏,致使营养素不能充分利用,而且也不易消化和吸收。
9.新鲜蔬菜未必营养高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许多人都喜欢购买鲜嫩油绿的新鲜蔬菜,回家后趁着新鲜劲儿立即烹调食用。人们往往认为,这样做蔬菜的营养损失少,对人体健康有益。然而,科学家最近的研究却表明,新鲜并不一定意味着更有营养。因为大多数蔬菜存放一周后的营养成分含量与刚采摘时相差无几,甚至是完全相同的,而刚刚采摘的蔬菜常常还带有多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美国一位食品学教授发现:西红柿、马铃薯和菜花经过一周的存放后,它们所含有的维生素C都有所下降,而甘蓝、甜瓜、青椒和菠菜存放一周后,其维生素C的含量基本没有变化。经过冷藏保存的卷心菜甚至比新鲜卷心菜含有更加丰富的维生素C。
此外,现在农作物的种植生产中,均大量使用化肥和其他有机肥料,特别是为了防治病虫害,经常施用各种农药,有时甚至在采摘的前一两天还往蔬菜上喷洒农药,这些肥料和农药往往是对人体有害的。所以蔬菜食用前最好是略作存放,使残留的有害物质逐渐分解减弱后再吃也不迟。而对于那些容易衰败的蔬菜,也应多次清洗之后再作食用。
总之,生活中我们切不可为了单纯追求蔬菜的新鲜,而忽视了其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对于新鲜蔬菜我们应适当存放一段时间后再进行食用。
10.脂肪不可不吃
提起脂肪,会让人联想到肥肉和油炸食品。姑娘们吃了怕会发胖,影响体形的美观;中老年人吃了怕血脂升高,诱发冠心病。那么,不吃脂肪行不行呢?肯定是不行的。原因是,虽然我们膳食中的碳水化合物也可以在体内转变成脂肪,但却不能代替膳食中脂肪的作用。
首先,因为脂肪中含有一种叫做亚油酸的营养物质,对人体的生长和健康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它在人体内不能自行合成,必须由食物提供,所以我们把它称为必需脂肪酸。
其次,不吃脂肪,我们就难以得到足够的维生素A、D、E、K,因为它们都溶于脂肪,而膳食中的脂肪可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再次,一些类脂质如磷脂、胆固醇是细胞的成分,在生命活动中有着重要作用。
还有,脂肪富含热能,它在体内所产生的能量为同等重量的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质的2倍多,所以是一种比较浓缩的食物,可缩小食物体积,减轻胃肠负担。
脂肪还是机体贮存能量的形式,可在腹腔空隙、皮下等处大量贮存。人们饥饿时可首先动用体脂来避免体内蛋白质的分解。冬眠动物、骆驼等就是靠体脂来维持不进食期间的能量消耗的。脂肪在胃中停留时间较长,所以含脂肪多的食物能耐饿。而且油多的菜肴味美可口。
由此看来,人类膳食中不能完全没有脂肪。当然吃得太多也不好,一般成年人每日膳食中有50克脂肪即能满足上述需要。值得指出的是,膳食中脂肪不仅指烹调用的食油,还应将各种食物本身所含的脂肪也计算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