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9月,陈毅作为上海市市长到北京参加政协会议,由于住房紧张,他主动从豪华的北京饭店搬出来,把房子让给傅作义将军,自己住进了陈旧的小平房。他还代表上海市赠给傅作义两辆名牌小汽车。这在部队引起很多议论,说:“像这些大战犯不杀就便宜他了,凭什么腾房子,送汽车?”陈毅听到后,在一次会议上批评这些同志说:“同志们,我的老兄老弟们,要我陈毅怎么讲你们才懂啊!我陈毅不住北京饭店,照样上班,照样骂人!他可不一样了!你们知道不知道,傅先生到电台讲了半小时话,长沙那边就起义两个军!为我军减少了很大伤亡!让傅先生住了北京饭店,有了小汽车,他就会感到共产党是真心要朋友的。”他越说越冒火,用手指敲着桌子说:“我把北京饭店让给你住,再送你十辆小汽车,你能起义两个军吗?怎么不吭声呢?”
他的火气出完了,又心平气和地说:“我们是共产党嘛,要有太平洋那样的胸怀和气量咧,不要长一副周瑜的细肚肠!依我看,你想把中国的事情办好,还是那句老话,团结的朋友越多越有希望!”
在这段批评中,陈毅先是摆出事实,让战士们了解傅作义将军所作的贡献,然后表明自己的态度与观点,接下来细讲道理,对这样的批评,大家听后,不但没有怨气,反倒觉得一身轻松。
8.请教式批评
有一个人在一处禁捕的水库内网鱼。远处走来一位警察,捕鱼者心想这下糟了。警察走近后,出乎意料,不仅没有大声训斥,反而和气地说:“先生,您在此洗网,下游的河水岂不被污染?”这情景令捕鱼者十分感动,连忙诚恳地道歉。若是警察当初责骂他,那效果就不一样了。
9.模糊式批评
某单位为整顿劳动纪律,召开员工大会。会上领导说:“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单位的纪律总的是好的,但也有个别同志表现较差,有的迟到早退,也有的上班时间聊天……”这里,用了不少模糊语言:“最近一段时间”、“总的”、“个别”、“有的”、“也有的”等等。这样,既照顾了面子,又指出了问题。它没有指名实际上又是指名,并且说话又具有某种弹性。通常这种说法比直接点名批评效果更好。
10.安慰式批评
年轻的莫泊桑向著名作家布耶和福楼拜请教诗歌创作时,两位大师一边听莫泊桑朗读诗作,一边喝香槟酒。布耶听完说:“你这首诗,句子虽然疙里疙瘩,像块牛蹄筋;不过我读过更坏的诗。这首诗就像这杯香槟酒,勉强还能吞下。”这个批评虽严厉,但留有余地,给了对方一些安慰。
11.委婉式批评
委婉式批评又叫间接式批评。它一般都采用借彼批此的方法声东击西,让被批评者有一个思考的余地。其特点是含蓄蕴藉,不伤被批评者的自尊心。
电影《列宁在1918》中有这样一个镜头:列宁与高尔基在争论一个问题。高尔基认为:苏维埃政权对敌人的镇压太残酷了。列宁认为高尔基的观点是错误的。这时,彼得堡一个老工人来见列宁,向列宁报告敌人的猖獗活动。并说,如果不向富农作斗争,苏维埃政权就无法维持。列宁看看高尔基对那位工人说,那样有人会说我们“太残酷了”。老工人激动地反驳道:“残酷的不是布尔什维克,而是富农,他们到处烧杀。”列宁没有直接批评高尔基,而是借用老工人的所见所闻,间接地批评了他,最后使他承认了自己观点的错误。
批评要因人而异
当我们发现并指出别人“错”时(其实也许只是别人与自己的观点不同而已),就会出现批评的问题了。批评是针对人的工作,因此批评方式的选择就应该考虑到被批评对象的各种具体情况,因人而异。
1.确定年龄阶段
同样的问题,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的批评方式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批评者在开展批评工作之前,要确定其年龄段,正确地加以区分。对年龄大一些的人,一般应采用商榷式的语言;对年龄相近的人,由于共同点多一些就可以自由交谈;对年龄比自己小的人,可以用一些开导性语言使其加深认识。同时,批评时还要注意称谓。对年长些的人应加上谦语:如以“老”字做词缀(“老王同志”、“王老”),以职务为后缀(“张主任”、“李所长”)等等,这样显得较郑重,有礼貌。对年龄相近的人的称谓则可以随便一些,可直呼其名,也可叫一些常用的称呼,若彼此还不是很熟悉,则称呼可郑重一些。
总之,每一个年龄段的人的特点不尽相同,他们的要求也不一样。所以,在选择批评方式的时候,要有所区别。
2.区别职业、级别
三百六十行,每行有每行业的职业特点,也有相应的批评要求,就是在同一行业中,不同的工种、不同的级别的人还应有所区别。对那些工作能手和初学者的要求不一样,批评也不能相同,而对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和一般的工作人员的批评也不应该采取同一种方法。一般说来,对那些工作能手和行政级别相对高些的人,要求也相对严格一些,批评也要严厉一些。如:某纺织厂的小王和小郑同在一个纺纱车间,小王比小郑早两年入厂,小郑则刚刚入厂。在生产操作中她们出现了相同的错误。车间张主任狠狠批评了小王,但对小郑则只是指出了她操作的不当,还安慰她不要着急。小王很不服气,找张主任交换意见。张主任对她解释说:“这种错误出现在你身上是不应该的,你不存在操作上不懂的问题,问题出现在工作态度上,你技术很熟练,所以对你的要求自然要严格一些。”
3.分清知识结构
不同职员的知识结构、阅历情况各有不同,因此必须根据其知识、阅历的不同,运用不同的语言艺术来展开批评。有几十年工龄的老同志,你一声轻叹,就会勾起他对过去的回忆,从而激发其心中的共鸣;受过高等教育的下级,可能因你对某些艰深理论的熟话而产生由衷的敬意;一句粗话出口,会使还不习惯集体劳作的社会青年感到“来者不善”……知识、阅历深的人需要讲清道理,必要时只须蜻蜓点水,他便心领神会,而不需要唠唠叨叨,没完没了地去做工作。相反,对知识、阅历浅的人必须分析、讲清利害关系,他们看重的是结果如何,而不理会其中的奥秘究竟怎样;之乎者也、文绉绉的词句,只能使他们如入五里云雾,辨不出东西南北。较为传统的老同志不喜欢那些开放性的词句,五光十色的世界令他们目不暇接,莫不如通过对往日的回忆给他们安慰。年轻人讨厌那些陈腐的说教和诡秘的人际关系,他们需要理解,喜欢直来直去。可见,不同知识结构、不同阅历的人,他们在接受批评时的心理状况是有很大差别的。如何运用语言艺术,使他们既接受了批评,又有正中下怀、如遇知己之感,是批评工作的一门艺术。
4.摸清心理情况
心理,主要指人的气质、性格、对工作的兴趣和自我更正能力,是一个外延广泛的概念。批评者必须首先摸清对方的情况,在心理上占上风,否则将不会成功。
按照心理学的分类,人的气质主要分为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四种类型。批评者应该根据各种类型人的不同特点来决定使用何种批评方式。胆汁质的人情绪外露,一点即爆。批评者在批评这种类型的人时不易使用带有更多情感色彩的语言,但又不能因怕起“火”而不敢点,而是要摆出事实和道理,不给其以任何发作的借口。多血质的人较随和,但因其性情体验不深而要特别在逻辑和道理上下工夫。黏液质的人虽然稳重但生气不足,因此要适当给予情感刺激,激发其朝气和前进的活力。至于抑郁质的人,由于心细而内向,所以批评的语言宜点到为妥,并尽量消除彼此之间的距离感,增加情感上的认同。诚然,现实中人的气质类型并非如此分明,更多的是混合型。所以我们在批评他人时可以针对不同状况,综合运用各种语言艺术,以达到批评的目的。
当代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曾将人的性格分为外倾型和内倾型两类。外倾型开朗、活泼、善于交际;内倾型孤僻、恬静,处事谨慎。对于前者可以直截了当,谈话要干净利落;对于后者需要委婉,措词要注意斟酌。至于介乎二者之间的中间性格类型的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因人而异。一般说来,那些对改进工作有浓厚兴趣的人,大多希望能得到他人的批评指正;相反,那种对工作缺乏兴趣的人,必须多费口舌调动或激发其改进工作的兴趣;对于那些无视批评、屡教不改的人,在严厉批评的同时,也要采取一定的纪律或行政措施加以督促。假如其有很强的自我更正能力,那么批评者只须用中性、平静的语言提醒他注意就可以了;人的能力有高低之分,对于那些能力弱的人,自然要提供更多的帮助,必要时直至调换其工作。可见,批评不是简单的指正,而是一门复杂的语言艺术,只有做到因人而异、灵活运用,才能达到批评的效果,否则,只能适得其反。
不要轻易发火
部属做错了事不要马上对其发怒。部属做错事也是难免的,不能要求部属一点错不出,领导者要细心分析他出错的原因,要全面看待部属。只能要求部属少出错,特别在重要环节上尽可能不出错。但一旦其在工作中出现了差错,甚至造成一定后果时,领导者一定要冷静处理,千万不能火上浇油。可以想象,没有哪一个部属希望自己的工作出现纵漏。因此,一般情况下,部属做错了事,领导者应冷静处理,不要急于批评,更不要冲其发火。在这方面,有经验的领导者往往先以安慰和平息事态为主,然后再详细了解情况,总结经验教训,除非确有必要,一般不要求部属公开检查,而是全面分析,考察部属的行为。无数事实说明,部属在捅了漏子、出了差错以后,领导者越是心平气和、宽宏大量,部属则越能自觉地检查自己的过错,竭力做好弥补工作。当部属顶撞自己时不要对其发怒。一个领导者要成功地驾驭部属,必须以德感人,以理服人,以能力和实绩取信于人。因此,当部属顶撞你时,要特别冷静,要多问问自己究竟错在哪里,千万不要沉不住气,急于把部属压下去。其实,采取压服的办法,到头来只能是压而不服,真正伤感情、丢面子的还是领导者本人。
个人私事引起情绪不好时不要对部属发怒。领导者在家也是人父、人母、人兄、人姊,也有棘手的子女问题、家庭纠纷等烦恼的事。在实际生活中,有的领导修养极好,不论在家中与家人发生什么矛盾,哪怕是吵得不可开交,但一进办公室仍然像往日一样,一点儿也看不出他心中的苦恼与不快。也有这样的领导,一旦在家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或与亲友、与邻居、与行人发生了摩擦,就把不快带进办公室,部属一眼就能看出其神情严峻、余怒未消,一反往日常态,这就令部属心有余悸,不得不小心翼翼地与其接触。这后一种领导者,从本质上说,是缺乏个性修养和职业道德涵养的。尤其是把家中产生的气,发泄到与自己构成工作关系的部属身上,这本身就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是与合格领导者的素质不相符的。
因此,每一个领导者都应端正对部属的态度,摆正自己与部属的关系。如果一有气就往部属身上出,天长日久,定会遭到部属的强烈反对,领导工作也就很难做好了。
尽量让对方说话
大多数人要使别人同意他自己的观点时,将话说得太多了,尤其是推销员,常犯这种错误。尽量让对方说话吧,他对自己事业和他的问题,了解得比你多。即使你在批评别人的时候,也要向对方提出问题,让对方讲述自己的看法。
如果你不同意他的看法,你也许会很想打断他的讲话。但不要那样,那样做很危险。当他有许多话急着说出来的时候,他是不会理你的。因此你要耐心地听着,抱着一种开放的心胸,要做得诚恳,让他充分地说出他的看法。尽量让对方讲话,不但有助于处理工作方面的事情,也有助于处理家庭里发生的矛盾。
芭贝拉·魏尔生和她女儿洛瑞的关系快速地恶化下去,洛瑞过去是一个很乖、很快乐的小孩,但是到了十几岁却变得很不合作,有的时候,甚至于喜欢,争辩不已。魏尔生太太曾经教训过她,恐吓过她,还处罚过她,但是一切都收不到效果。
一天,魏尔生太太放弃了一切努力。洛瑞不听她的话,家事还没有做完就离家去看她的女朋友。
在女儿回来的时候,魏尔生太太本来想对她大吼一番。但是她已经没有发脾气的力气了。魏尔生太太只是看着女儿并且伤心地说:“洛瑞,为什么会这样?”
洛瑞看出妈妈的心情,用平静的语气问魏尔生太太:“你真的要知道?”魏尔生太太点点头,于是洛瑞就告诉了妈妈自己的想法。开始还有点吞吞吐吐,后来就毫无保留地说出了一切情形。
魏尔生太太从来没有听过女儿的心里话,她总是告诉女儿该做这该做那。当女儿要把自己的想法、感觉、看法告诉她的时候,她总是打断她的话,而给女儿更多的命令。
魏尔生太太开始认识到,女儿需要的不是一个忙碌的母亲,而是一个密友,让她把成长所带给她的苦闷和混乱发泄出来。过去自己应该听的时候,却只是讲,自己从来都没有听她说话。
从那次以后,魏尔生太太想批评女儿的时候,就总是先让女儿尽量地说,让女儿把她心里的事都告诉自己。她们之间的关系大为改善。不需要更多的批评,女儿再度成为一个懂事的孩子。
使对方多多说话,试着去了解别人,从他的观点来看待事情,就能创造生活奇迹,使你得到友谊,减少摩擦和困难。
记着,别人也许完全错了,但他并不认为如此。因此,不要责备他。试着去了解他,只有聪明容忍的人才会这么做。
别人之所以那么想,一定存在着某种原因。查出那个隐藏的原因,你就等于拥有解答他的行为、他的个性的钥匙。
试着忠实地使自己置身于对方的处境。
如果你对自己说:“如果我处在他的情况下,我会有什么感觉,有什么反应?”那你就会节省不少时间,少一些苦恼。戴尔·卡耐基指出:“若对原因发生兴趣,我们就不太会对结果不喜欢。”
吉拉德·黎仁柏在他的《打入别人的心》一书评论说:“在你表现出你认为别人的观念和感觉与你自己的观念和感觉一样重要的时候,谈话才会有融洽的气氛。在开始谈话的时候,要让对方提出谈话的目的或方向。如果你是听者,你要以你所要听到的是什么来管制你所说的话。如果对方是听者,你接受他的观念将会鼓励他打开心胸来接受你的观念。”
批评中加点糖
在言谈中,有驾驭语言功力的人,就会灵活自如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不断探索多种语言风格。有些话,非直言不讳不行,但生活中并非处处都要“直”,特别是批评时,为了不伤害他人的自尊,有时还非得含蓄、委婉,这样的语言表达效果会更佳。
战国时,齐景公的一匹心爱的马突然死去,齐景公非常伤心,一定要杀掉马夫以解心头之恨。众位大臣一起劝阻齐景公不可为一匹马而滥动刑罚,而齐景公却铁定了心,众人的劝告一概充耳不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