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大师的做人笔记
28314700000023

第23章 亲情是一片深情的海 心灵的花园梁晓声(1)

梁晓声,1949年生于哈尔滨,山东荣成人。当代着名作家。着有短篇小说集《天若有情》、《白桦树皮灯罩》、《死神》,中篇小说集《人间烟火》,长篇小说《一个红卫兵的自白》、《雪城》、《伊人,伊人》、《欲说》等。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亲》和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分获全国优秀短、中篇小说奖。

谁不希望拥有一个小小花园?哪怕是一丈之地呢!若有,当代人定会以木栅围起。那木栅,我想也定会以各人的条件和意愿,摆弄得尽可能的美观。然后在春季撒下花种,或者移栽花秧。于是,企盼着自己喜爱的花儿,日日地生长、吐蕾,在夏季里散紫翻红开成一片。虽在秋季里凋零却并不忧伤,仔细收下了花籽儿,待来年再种,相信花儿能开得更美……真的,谁不曾怀有这样的梦想呢?

都市寸土千金,地价炒得越来越高,今后将更高。拥有一个小小花园的希望,对寻常之辈不啻是一种奢望,一种梦想。

我想,其实谁都有一个小小花园,谁都是有苗圃之地的,这便是我们的内心世界。人的智力需要开发,人的内心世界也是需要开发的。人和动物的区别,除了众所周知的诸多方面,恐怕还在于人有内心世界。心不过是人的一个重要脏器,而内心世界是一种景观,它是由外部世界不断地作用于内心渐渐形成的。每个人都无比关注自己及至亲至爱之人心脏的健康,以至于稍有微疾便惶惶不可终日。但并非每个人都关注自己及至亲至爱之人的内心世界的阴晴,己所无视,遑论他人?

我常“侍弄”我心灵的苗圃。身已不健,心倘尤秽,又岂能活得好?职业的缘故,使我惯对自己和他人的心灵予以研究。结论是——心灵,亦即我所言内心世界是与人的身体健康同样重要的。故保健专家和学者们开口必言的一句话,不仅仅是“身体健康”,还包括“身心健康”。

我爱我的儿子梁爽。他上小学五年级,这正是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开始形成的时期。我也常教他学会如何“侍弄”他那小小心灵的苗圃。“侍弄”这个词,用在此处是很勉强的,不那么贴切,姑且用之吧!意思无非是——人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果自己惰于拂拭,是会浮尘厚积、杂草丛生的。也许有人联系到禅家的一桩“公案”——“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之说的“俗”,和“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之说的“彻悟”。

我系俗人,仅能以俗人的观念和方式教子。至于禅家乃至禅祖们的某些玄言,我一向是抱大不恭的轻慢态度的。认为除了诡辩技巧的机智,没什么真的“深奥”。现代人中,我不曾结识过一个内心完全“虚空”的。满口“虚空”,实际上内心物欲充盈、名利不忘的,倒是大有人在。故我对儿子首先的教诲是——人的内心世界,或言人的心灵,大概是最容易招惹尘埃、沾染污垢的,“时时勤拂拭”也无济于事。心灵的清洁卫生只能是相对的,好比人的居处的清洁卫生只能是相对的。而根本不拂拭,甚至不高兴别人指出尘埃和污垢.则是大不可取的态度,好比病人讳疾忌医。

一次儿子放学回到家里,进屋就说:“爸爸,今天××同学的红领巾被老师收去了!”

我问为什么。

儿子问答:“犯错误了呗!把老师气坏了!”

那同学是他好朋友,但却有些日子不到家里来玩了。我依稀记得他讲过,似乎老师要在他们两者之间选拔一名班干部。

我又问:“你高兴?”

他怔怔地瞪着我。

我将他召至跟前,推心置腹地问:“跟爸爸说实话,你是不是因此而高兴?”

他便诚实地回答:“有点儿。”

我说:“你学过一个词,叫‘幸灾乐祸’,你能正确解释这个词吗?”

他说:“别人遭到灾祸时自己心里高兴。”

我说:“对。当然,红领巾被老师收去了,还算不得什么灾。但是,你心里已有了这种‘幸灾乐祸’的根苗,那么你哪一天听说他生病了,住院了,甚至生命有危险了,说不定你内心里也会暗暗地高兴。”

儿子的目光告诉我,他不相信自己会那样。

我又说:“为什么他的红领巾被老师收去了你会高兴呢?让爸爸替你分析分析,你想一想对不对——如果你们老师并不打算在你们俩之间选拔一名班干部,你倒未必幸灾乐祸。如果你心里清楚,老师最终选拔的肯定是你,你也未必幸灾乐祸。你之所以幸灾乐祸,是因为自己感到,他和你被选拔的可能性是相等的,甚至他被选拔的可能性更大些。于是你才因为他犯了错误,惹老师生气了而高兴。你觉得,这么一来,他被选拔的可能性缩小,你自己被选拔的可能性就增大了。你内心这种幸灾乐祸的想法,完全是由嫉妒产生的。你看,嫉妒心理多丑恶呀,它竟使人对朋友也幸灾乐祸!”

儿子低下了头。

我接着说:“如果他并没犯错误,而老师最终选拔他当了班干部,你现在的幸灾乐祸,就可能变成一种内心里的愤恨了。那就叫嫉妒的愤恨。人心里一旦怀有这种嫉妒的愤恨,就会进一步干出不计后果、危害别人危害社会的事,最后就只有自食恶果。一切怀有嫉妒的愤恨的人,最终只有那样一个下场……”

接着我给他讲了两件事——有两个女孩儿,她们原本是好朋友,又都是从小学芭蕾的。一次,老师要从她们两人中间选一个主角。其中一个认为肯定是自己,应该是自己,可老师偏偏选了另一个。于是,她就在演出的头一天晚上,将她好朋友的舞裙,剪成了碎片。另外有两个女孩儿,是一对小杂技演员。一个是“尖子”,也就是被托举起来的;另一个是“底座”,也就是将对方托举起来的。她们的演出几乎场场获得热烈的掌声,可那个“底座”不知为什么,内心怀上了嫉妒,总是莫名其妙地觉得,掌声是为“尖子”一个人鼓的。她觉得不公平。日复一日,那一种暗暗的嫉妒,就变成了嫉妒的愤恨。她总是盼望着她的“尖子”出点儿什么不幸才好。终于有一天,她故意失手,制造了一场不幸,使她的“尖子”在演出时当场摔成重伤……最后我对儿子讲,如果那两个因嫉妒而做伤害别人之事的女孩儿,不是小孩儿是大人,那么她们的行为就是犯罪行为了……儿子问:“大人也嫉妒吗?”

我说大人尤其嫉妒,一旦嫉妒起来尤其厉害,甚至会因嫉妒杀人放火。也有因嫉妒太久,又没机会对被嫉妒的人下手而自杀的……我说,凡那样的大人,皆因从小的时候开始,就让嫉妒这粒种子,在心灵里深深扎了根。他们的内心世界,不是花园,不是苗圃,而是荆棘密布的乱石岗……儿子问:“爸爸你也嫉妒过吗?”

我说我当然也嫉妒过。直到现在还时常嫉妒那些比自己幸运或某方面比自己优越比自己强的人。我说人嫉妒人是没有办法的事。从伟大的人到普通的人,都有嫉妒之心,没产生过嫉妒心的人是根本没有的。

儿子问:“那怎么办呢?”

我说,第一,要明白嫉妒是丑恶的,是邪恶的。嫉妒和羡慕还不一样。羡慕一般不产生危害性,而嫉妒是对他人和社会具有危害性和危险性的。第二,要明白,不可能一切好事、好的机会,都会理所当然地降临在你自己头上。当降临在别人头上时,你应对自己说,我的机会和幸运可能在下一次。而且,有些事情并不重要。比如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当上当不上班干部,并不能说明什么。好好学习,才是首要的……儿子虽然只有11岁,但我经常同他谈心灵。不是什么谈心,而是谈心灵问题。谈嫉妒,谈仇恨,谈自卑,谈虚荣,谈善良,谈友情,谈正直,谈宽容……不要以为那都是些大人们的话题。11岁的孩子能懂这些方面的道理了,该懂了。而且,就我儿子而言,我认为,他也很希望懂。我认为,这一切和人的内心世界有关的现象,将来也必和一个人的幸福与否有关。我愿我的儿子将来幸福,所以我提前告诉他这些……邻居们都很喜欢我的儿子,认为他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同学们跟他也都很友好,觉得和他在一起高兴、愉快。

我因此而高兴而愉快。

我知道,一个心灵的小花园,“侍弄”得开始美好起来了…… 站在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栅栏艾米丽·雷格(美)

艾米丽·雷格(1901~1950),着名青少年文学作家和心理学家,长期从事青少年问题的研究。她的主要作品有《路琪和她的朋友》、《从废墟上开始》等。其中《孩子们的秘密书信》成为畅销全美的家庭亲情书,给美国读者带来了强烈的震撼。

一位父亲在给我的信中说,儿子上了初中以后,和他越来越没有话说了,父子之间仿佛“隔着一堵墙”。事实上,这并不是他一个人的感受。

我从咿呀学语直到长大成人,始终能感觉到父母那浓厚的爱,但同时又觉得父母不理解我。我从小就认为,由于年龄的差异,父母不理解孩子是很正常的事,就像我无法理解父亲为什么那么关心股票和政治,母亲为什么总为她的肥胖唉声叹气一样。

后来,我自己也做了母亲,又觉得孩子太不理解父母了,常常为他们不愿意接受正确的指导而生气。有一个时期,这个问题使我的家庭出现了危机。儿子吉米本来是个有话就说的孩子,但他上了中学以后,有一段时间变得非常沉默。有时候,我从他的眼神里感觉到,他在生我的气却又不肯表现出来。或者说他已经表现出来了——通过沉默。有一次,我的邻居巴尔逊太太告诉我,吉米曾经向她儿子透露,他不愿意和我说心里话,因为他觉得我只愿意听好消息,他要是把心里话全对我说出来,我一定会很伤心。

这让我感到很惭愧,作为一个心理医生,我在告诉别人该怎么做的同时,却不能很好地和自己的儿子沟通。从那以后,我开始以一个心理医生,而不是一个普通母亲的角度来观察吉米的言行。结果我发现,要想知道孩子的想法,不一定非得通过语言,有时候,观察他的行动比听他说更能了解他。了解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没有了解就谈不上理解,而理解又是解决家庭问题的前提。

你愿意理解他们吗?下面是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来信,读了这些信,也许我们会对孩子们的想法产生新的认识。

亲爱的艾米丽:

我有很多不顺心的事,所以给你写信。我已经11岁了,我发现妈妈对我不像以前那么亲了。我要上学,她要上班,我们每天见面的时间不多,她下了班总是喊累,懒得和我说话。但以前她不是这样的,以前她多疼我啊,现在怎么成了这样了?

我真的好担心,不知道怎么才能把心里话告诉她,现在我想问问你,请原谅我的打扰。我爸爸就更别提了,我什么话都不好意思跟他说。我真担心,这样下去我和他们都快成了陌生人了。

珍妮11岁

亲爱的艾米丽:

我13岁,上八年级。我的成绩在班上算好的,但不管怎么样,爸爸总是对我不满意。如果我得了哈博历史奖,他就会说:“我看啊,你的数学永远都别想拿奖。”如果我的考试成绩在全年级排在第二名,他就问我:“你怎么就排不到第一呢?”他恨不得我是个完人,样样都好。

为了不让他唠叨,有时候我只好骗他。

罗伯特13岁

亲爱的艾米丽:

我是澳大利亚人,叫露西娅。我的名字很难听,像个寡妇。别人一喊这个名字我就心烦。如果他们都叫我多莉该多好啊,就像电影里的名字,透着一股勇敢劲儿。我不想做个普通人,我想做一个美丽的怪脾气女孩,就像电影里那样。可是我爸爸妈妈都不理解我,还是叫我露西娅。在我们这里,露西娅实在太多了,爸爸妈妈根本看不出我和别的露西娅有什么不同。

露西娅10岁

亲爱的艾米丽:

我爸爸是远洋轮船上的船长,我觉得很对不起他,因为他每次出海我都很少想念他。我是不是太无情了?

他休假时,好不容易在家里住几天,我又不知道和他说什么好了。除了问问我的学习成绩,他好像对我的一切都不感兴趣,你能和我谈谈吗?

罗斯皮尔13岁

亲爱的艾米丽:

我上六年级。自从妈妈生了个小弟弟,我就成了家里的奴隶了。我今年才10岁,爸爸妈妈整天要我做这做那,恨不得要我把所有的家务活儿都包下来,我放学回来后得擦窗子、喂狗,星期天还要剪草。可是我要准备考试,要做作业,哪里还有时间呢?

我向他们解释过,可他们说我是在为偷懒找借口。我和朋友们说了这件事,他们也想不出什么解决的办法来。我该怎么办才好?你能帮我出个主意吗?

刘易斯10岁

亲爱的艾米丽:

有一件事我要告诉你。如果我有什么事做得好,我的爸爸妈妈从来不会夸我。但只要我做错一点儿什么,他们立刻就会挖苦我,说我是个白痴,胖得像个大冬瓜,脾气倔得像头驴,等等。我听了特别难过,我觉得他们从心里就不喜欢我。不说了,我真的需要你的帮助。

利博尔12岁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但如果这种愿望在孩子们面前表现出来的话,就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压力,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一般来说,孩子都有好胜之心。许多孩子之所以对父母撒谎,是因为他们不想让父母失望。如果辜负了父母的期望,孩子们就会觉得很惭愧。但孩子并不是超人,不可能各方面都优秀,如果不能让父母满意,往往只好用撒谎来哄他们高兴,可是事后又会有一种负罪感,因为那毕竟是欺骗了最爱他们的人。

我小时候就对母亲撒过类似的谎,直到今天,我一听到达琳这个名字,仍然心有余悸。达琳是邻居家的孩子,和我同班。在我整个小学期间,我母亲整天对我说:“你要是像达琳那样该多好啊!”在她眼里,达琳简直是完美的化身,她是完美无缺的女儿,十全十美的学生,长大了必将是个完美的公民。

我母亲最津津乐道的是,达琳从不给她的父母添麻烦,而且还能为父母分忧解愁。现在想来,当时我母亲只不过是把达琳理想化了,她所塑造的那个达琳是不真实的,她只是希望我能符合她的理想。事实上,她并没有因为我不符合那个形象而不爱我,但年少的我并不明白这一点,每次母亲一提到达琳我就会暗暗生气,甚至开始恨达琳。我常常幻想达琳大祸临头,身败名裂。在这种幻想中,我仿佛看见报纸的头版出现了这样的标题:达琳考试不及格,达琳在舞台上演奏小提琴时拉错了音符,达琳因偷香肠被警察送进了感化院。

孩子们如果认为父母不喜欢他们,他们的内心是很痛苦的。有个叫贝蒂的11岁女孩对我说,她母亲不喜欢她,因为她的眼睛是灰色的。当我和她母亲交谈时,她母亲断然否认这一点;不过她承认,她希望女儿的眼睛是蓝色的,但决不会因为不是蓝色而不喜欢她。

我小时候,母亲常说我不能理解父母的苦心。她说得不错,孩子们确实只关心与他们紧密相关的事情,就像贝蒂只关心她妈妈对她长相的看法一样。孩子们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什么也不知道,事实上他们能非常敏锐地捕捉到父母的好恶,并且深受影响。

如果父母总是对孩子感到失望,相应的,孩子也会对父母感到失望。孩子们出于一种隐秘的怨恨,有时会幻想父母遭到不幸。这当然并不说明孩子不爱自己的父母,幻想只是排遣的需要,在无法和父母坦诚交流的情况下,这也许是解除心理压力最有效的办法了。一旦家里真的遇到了不幸,有过那种幻想的孩子又会感到十分内疚,以为不幸是自己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