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共产党宣言》再解读
2834800000032

第32章 《共产党宣言》有关问题研究(4)

第二,在政治体制上,从集权政治体制向民主政治体制转变。民主政治体制是古希腊罗马人的伟大创造。资产阶级革命后,民主政治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资产阶级启蒙学者提出的“主权在民”学说在发达国家的政治实践中得到了较为充分的体现。民主政治的健全和发展是资产阶级对人类文明作出的重大贡献。民主政治就是阳光政治、流水政治。这种政治的优点就在于,人民群众能够广泛地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国家公职人员处在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不仅能够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而且能够使政府肌体保持健康,不至于腐败变质。道理很简单:阳光杀菌,流水不腐。大量事实说明,在健全的民主政治体制下,可以有效地防止腐败。相反,在非民主政治体制下,政府官员的腐败是一种普遍现象。民主政治是人类进步的方向。我们应该很好地继承这份遗产。

在继承资本主义政治文明成果的问题上,巴黎公社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为我们作出了榜样。

巴黎公社是怎么产生的?巴黎公社是巴黎人民1871年3月18日起义成功后通过自由选举产生的。由于法国的民主传统,巴黎人民在起义成功后没有片刻的犹豫就通过自由民主的选举方式产生了公社委员会。被选入公社委员会的既有蒲鲁东主义者,也有布朗基主义者。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马克思充分肯定了巴黎公社的经验,特别是普选撤换制和工人工资制。他在《法兰西内战》一书中说:“公社是由巴黎各区通过普选选出的市政委员组成的。这些委员是负责任的,随时可以罢免……从公社委员起,自上至下一切公职人员,都只能领取相当于工人工资的报酬。从前国家的高官显宦所享有的一切特权以及公务津贴,都随着这些人物本身的消失而消失了。”马克思认为,普选权的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不能用等级授职制去代替普选制。他指出:“普遍选举权不是为了每三年或六年决定一次由统治阶级中什么人在议会里当人民的假代表,而是为了服务于组织在公社里的人民,正如个人选择权服务于任何一个为自己企业招雇工人和管理人员的雇主一样。大家都很清楚,企业也像个人一样,在实际业务活动中一般都懂得在适当的位置上使用适当的人,万一有错立即纠正。另一方面,如果用等级授职制去代替普选制,那是最违背公社精神不过的。”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公社实行的是无产阶级的政策。马克思和恩格斯充分肯定巴黎人民的创举。

发达国家成功的民主形式我们是完全可以采用的。我们不能将其一概斥之为虚伪的骗人的东西,简单地加以抛弃。在社会主义运动史上,我们以资本主义民主存在着某些不足而搞专制政治的教训是够惨痛的了。斯大林破坏民主和法制,搞个人专断、个人独裁,清洗和迫害持有不同意见的人,极大地损害了社会主义事业,也败坏了社会主义的声誉。赫鲁晓夫曾说斯大林是俄国历史上伊凡雷帝式的暴君是不无道理的。这种体制后来推广到其他国家,也给这些国家带来严重的灾难。

鉴于斯大林严重破坏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教训,毛泽东曾说,斯大林那样的问题在英法美等国不可能发生,我们要从制度上解决民主和法制问题。但遗憾的是,毛泽东没有很好地从制度上解决这个问题,而是重蹈了斯大林的覆辙。在实践中,他发动的政治运动一个接着一个,使受迫害的人越来越多。不仅党内一些领导人被清洗,而且要求社会上一部分居民只许老老实实,不许乱说乱动。

过去,我们有一种观点认为,指出斯大林和毛泽东的错误就是给社会主义摸黑。这是一种错误的说法。要知道,没有政治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如果我们能清醒地认识到这个问题,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在制度上解决好这个问题,建立起顺应人类文明发展大道的民主政治体制,那就是在发展社会主义,而且是给社会主义添彩。

第三,在思想文化上,从思想控制向思想自由转变。思想自由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提出的,并在资产阶级革命后通过法律制度的形式确立下来的一条重要原则。思想自由原则的确立是人类历史的一大进步。

在人类历史上,在新兴资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斗争中,形成的自由、平等、博爱、民主、人权等观念,是人类精神的一次大解放。思想自由有利于理论的发展、文化的繁荣、科学的昌盛、制度的创新、社会的稳定。过去,我们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实行高度统一而严格的意识形态管理体制,对资本主义时代的精神文明成果往往采取批判的态度。比如,对自由、平等、博爱、民主、人权、法治等观念,我们首先要问到底是哪个阶级的?这么一问,我们就把它变成了资产阶级的东西,似乎社会主义与这些价值观念有着根本的不同。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我们对于社会上的不同意见、不同观点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压制,甚至党内都没有发表意见的自由,人们因意见不同而受到迫害的现象在被称为社会主义的国家中普遍存在。以至于人们产生了一种错觉,似乎社会主义就是要加强思想控制,如果不加强思想控制,就不成其为社会主义了。这种高度统一的意识形态管理体制不仅严重地束缚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社会的进步,而且败坏了社会主义的声誉,给西方人士攻击社会主义提供了口实。

其实,社会主义从一开始就是争取思想自由的,这与资产阶级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我们可以举几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马克思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的开篇———《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中就揭露和批判了普鲁士出版法和书报检查的法令。他指出:“有这样一种法律:哪里还存在出版自由,它就剥夺这种自由,哪里应当实行出版自由,它就通过书报检查使这种自由变成多余的东西”。马克思质问普鲁士当局:“你们赞美大自然令人悦人心目的千变万化和无穷无尽的丰富宝藏,你们并不要求玫瑰花散发出和紫罗兰同样的芳香,但你们为什么却要求世界上最丰富的东西———精神只能有一种存在形式呢?”可见马克思对普鲁士当局限制人们新闻出版自由的法令是极为不满的。

1850年1月31日,马克思和恩格斯为《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写了一篇“国际述评”。在这篇国际述评中,他们谈了这样一件事情。当时一个德国有名的传教士居茨拉夫离开德国到中国,20年之后回来,他听到人们在谈论社会主义,于是问道:这是什么意思?别人向他解释以后,他便惊叫起来:“这么说来,我岂不到哪儿也躲不开这个害人的学说了吗?这正是中国许多庶民近来所宣传的那一套啊!”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述评中说:“如果我们欧洲的反动分子不久的将来会逃奔亚洲,最后到达万里长城,到达最反动最保守的堡垒的大门,那么他们说不定就会看见这样的字样:

中华共和国

自由,平等,博爱。”

可见,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没有把“自由、平等、博爱”这些口号看成是资产阶级的专利,而是看成人类历史前进的方向。

我们再看看巴黎公社。巴黎公社颁发的所有文告的上方都写有“自由、平等、博爱”。说明这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当然也是无产阶级追求的目标。《国际歌》也唱道:“让思想冲破牢笼”。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使思想获得自由的意思。

我们今天讲的解放思想的实质就是使思想获得自由。思想自由就是思想的彻底解放。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大量事实说明,在思想文化领域进行压制,就容易压掉正确的意见,压掉真实的想法,压掉人们的积极性,就会使问题越积越多,使社会失去生机和活力。

一个社会,人们如果没有思想的自由,就不可能有创造的活力。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人民群众不敢讲话,思想不活跃,缺乏创造性,那么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没有什么希望。没有思想自由就没有社会主义。

当然我们离思想自由这个目标还相距甚远。在我们一些人的话语里,解放思想的意思就是更宽松一点,但笼子还是有的。这种状况必须改变。我们是共产党人,不是专制主义者,没有必要害怕人们说话。我们在意识形态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建立允许不同观点、不同学派自由交流和讨论的机制,使不同的意见有表达的渠道、阵地、方式和氛围。如果在思想文化问题上随便给人戴帽子、打棍子,那迟早是会出问题的。

总之,社会主义不能离开人类文明发展的大道。我们的改革就是要实现从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转型,从集权政治向民主政治转型,从非自由思想向自由思想转型。

毛泽东曾说,经过民主主义到达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天经地义。换句话说,在到达社会主义之前,必须完成民主主义的任务。如果我们连民主主义的任务都没有完成,那么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历史证明,那些不能继承人类文明成果,脱离人类文明发展大道的“社会主义”并不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当然也是不能长久的。

(2)社会主义要克服资本主义的弊病。社会主义除了继承人类社会包括资本主义社会的文明成果外,还要克服资本主义的弊病。只有这样的社会主义,才能代替资本主义。从这个意义上,可以将社会主义定义为“社会主义是克服资本主义弊病的社会。”

资本主义的弊病很多,但主要有两个核心的问题:一是贫富差距问题,或说两极分化的问题;二是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问题。

资本主义的第一个弊病就是社会的两极分化。资本主义是以资为本的社会,其结果必然导致两极分化:一级是财富的积累,一级是贫困的积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赚钱发财是资本的绝对规律。在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的贫困同他们所受的劳动折磨成正比。”“不管工人的报酬高低如何,工人的状况必然随着资本的积累而日趋恶化。最后,使相对过剩人口或产业后备军同积累的规模和能力始终保持平衡的规律把工人钉在资本上,比赫斐斯塔司的楔子把普罗米修斯钉在岩石上钉得还要牢。这一规律制约着同资本积累相适应的贫困积累。因此,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即在把自己的产品作为资本来生产的阶级方面,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

社会主义是以人为本的社会,是社会全体成员共享文明成果的社会。要想社会全体成员共享人类文明成果,就要解决贫富差距问题。可以说,解决贫富差距问题是所有社会主义者包括马克思之前的社会主义者都十分关注的问题。他们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各种方案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消除社会的两极分化,使社会成员共享文明成果。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也强调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只要有利于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措施我们都可以把它看作是社会主义的措施。

人们为什么会发出发达国家越来越像社会主义的感叹,就是因为当代发达国家所采取的经济的、政治的、法律的和社会的各种措施有助于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这里涉及到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解问题。一种是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解为暴力的、直接的、赤裸裸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即通过暴力措施来剥夺有产阶级的财产使它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财产,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共产”。过去我们认为,要实现共同富裕就要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而不管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哪怕是在刀耕火种的生产力水平上。实践证明,在生产力水平还很低下的情况下,通过强力措施简单地将生产资料公有的做法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当然也不可能实现共同富裕,只是将富人也变成了穷人。而社会主义是要将穷人变成富人。另一种是将社会主义理解为和平的、间接的或者说含蓄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即通过和平的、曲折的、迂回的方式使社会创造的财富由社会全体成员共同来享用,这是另一种形式的“共产”。当代发达国家正是通过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来达到这另一种形式的“共产”。在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中,国家实行最低工资制度,劳工组织与资方就职工工资进行谈判等都有助于提高劳动者的收入。在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过程中,国家通过税收和转移支付来尽可能地使社会全体成员共享劳动成果。比如国家通过累进所得税对高收入人群的收入进行调节。发达国家累进所得税的税率最高可达55%以上。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财富均等化的作用。我们应该正视这一点。还有,健全和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也是社会全体成员共享劳动成果的一种保障机制。

由于长期以来我们将社会主义理解为暴力的、赤裸裸的、简单的社会主义或说共产主义,因此,我们往往对于发达国家共产主义因素的增长视而不见。我们的眼睛总是盯着人家的生产资料充公了没有?其实,生产资料所有制只是一种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只要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就是先进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再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发达国家生产资料社会化的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可以将社会主义定义为资本主义的另一个弊病就是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资料归资本家私人占有。每个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么生产,都由资本家个人决定。社会上什么赚钱,资本家就竞相生产什么。于是,整个社会的生产就陷入无政府状态。这样就必然造成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因此,资本主义就是生产无政府状态的社会。马克思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由社会对生产实行预定的控制,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计划调节”或“计划经济”。他指出:“只有在生产受到社会实际的预定的控制的地方,社会才会在用来生产某种物品的社会劳动时间的数量,和要由这种物品来满足的社会需要的规模之间,建立起联系。”只有这种对社会生产实行有计划的调节,才能够克服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至于对社会生产如何有计划地调节,马克思并没有做很多的论述,但他特别强调“社会簿记”的作用。他说:“过程越是按社会的规模进行,越是失去纯粹个人的性质,作为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的簿记就越是必要;因此,簿记对资本主义生产,比对手工业和农民的分散生产更为必要,对公有生产,比对资本主义生产更为必要。”也就是说,对生产实行有计划的调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