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功坐不住时,先检查一下舌头对不对,看是不是强行地往上卷舌,舌是自然的顶上腭则安神;再检查一下舌头是不是掉下了没顶上。舌一顶上,心脏马上就恢复了正常。舌不动就能安神。舌不动而生神,神乃在心位,心属乾、身属坤,名曰乾坤鼎器。心脏的明窍是舌,舌含在口内,舌为心苗,心乃藏神。因为舌不动则心安,心安则生神,生神定要把神安。舌不动则心安,心不动则又生神。要想心不动,修炼者第一步是舌抵上腭,舌体不动,修炼者心有定安神。
舌体不动,人心方有定。人心有定则生神,一个是安神,一个是生神,人心一定则安神,神定下来后,一定要把神收回来。收的是什么神呢?收的是从口、两目、两耳上面这七窍,收入到自己本体之内。这时就不是听自己心脏跳动了,听的是我们人体整体的外形的呼吸和动作。这时身体就有动作了,自己看自己体内的动作了。在盘坐时,舌头不能掉下来,这主要是封住自己的舌头。
以上的方法封住了上五窍,留下了个鼻子。鼻子是我们进气、出气的通道,不能封住。它最后到修炼《灵宝毕法》时,鼻子也封住了。现在炼“引仙法”时留下一个孔窍,鼻子不能封,肺就封不住,因为肺开窍于鼻。
如果我们现在把口、两目、两耳都封住了,我们呼吸的方法又正确了,由于上七窍是五个内脏所对应的开窍之位,这时五脏就可以正常运行了。运行时,还有个要求,从凡息到真息,开始调真息的第一步,主要是封住鼻子。
二是闭上双目则安神。
要安神就要闭双目,做功时先行闭目,不要睁着眼睛。睁眼容易把人炼坏了,肝脏能炼出阳亢。因为肝开窍于目,所以肝老往外放射,人肯定不行。要想安神则闭目,两目乃传神入神之窍,两目内视则生神。用两眼看自己的心脏,看不见先想,构思一下。神生定要把神收。两目内视,如果你看不见自己的内脏,心已经慌了,舌头搭好了,还不行,就要收两目,内视自身宇宙之边,观察全身,边缘有没有动态,四肢动没动。身形动,心无主,则神不安。四肢一动,意不在脾,则神也不安,那就不能安神。观察自身宇宙,眼不外视,人心方有定。这时把眼睛往下看,这是关键。眼平视、下视、上视不一样,左视、右视不一样。如果做开两脉可能出现眼睛左视,眼珠全部移到左边才往上去,那是炼内五行开脉功所用,眼睛可以随便动,每一动的角度都有关系。眼不外视,人心方有定,人心有定则安神。
三是人心有定则生神。
心脏稳定以后能生神,神生定,还是定要把神生,收神机关在两耳。心寄窍于耳,就是神之机在两目、两耳。修炼者要做到心定、生神,一定要收视返听。这个收视返听,就是要眼睛看心脏,耳朵听心脏。在人、事、物的下三界的第一步,就是眼睛看心脏,耳朵听心脏,这一步要做到。第二步是道心。第三步是修天心,那就大了。人同宇宙转,一起呼吸,就是要将耳神从外收于内,内听真息,真息生而生神。神生定要舌不动。神在人、事、物的下三界,是人之心。如果再往上到天、地、人的中三界,就不是人的心了,而是潜意识出现的阴神和阳神。
人心有定则生神,神生定要把神收。收神机关在两耳,收视返听方安神。生神神生把神安,阴神圆满阳神显。
有一些旁门左道和气功书,也讲一些“理”,它讲那个“理”不是功,也不是法,没有用。
3.感悟
在收心静坐中,有时会感到心慌、意乱、坐不住,这有可能是脑子里想事引起的,也有可能是内气运化导致神炁活动所致,这时候就需要调心安神,要把心神安定下来。
⑴安神
做功坐不住时,检查一下自己的舌头,看是否是舌头掉下来,没有顶上腭。舌抵上腭,心就安定了。
初学者要经常检查舌头,一发现舌头没有顶上腭,马上舌抵上腭。要尽量避免此类事情发生。平时养成习惯,只要不吃喝说话,就舌抵上腭。舌抵上腭绝不能顶的过紧,过紧则气力上头,会引起头部的不适。
舌抵上腭,使心脏的门户——舌头得以安定。舌定则心安,心安则神定。舌抵上腭则心气稳定,精神安祥。
神为心之主,心为神之宅。心里藏神,舌为心苗。舌不动则心安,舌动则心慌。修炼者要想心神不动,则必须舌抵上腭。
⑵生神
收神光,内视自身宇宙的边缘——全身毛孔,观察全身有无动态。身形不动,闭目内视。
底盘有根,子午中正,身体不动,形体安静,呼吸规律,能量有序,人能调整的部分都安静下来了,人暂时无法控制的神炁之动自然就会显现,有时能闭目内视到颜色或景象。
收心静坐时,身形动,心无主(神不在心),则神不安;四肢动,意不在脾,则神也不安。所以要身形合一,纹丝不动。
两目是肝脏的明窍。睁着眼睛炼功,肝脏会出现阳亢。所以炼静功一定要闭眼。一般情况下,在炼功的过程中,不允许睁眼睛,否则容易耗神耗气。两目是传神入神的窍位和通道,两目内视容易沟通体内的脏腑之神,诱引脏腑之神出现,称之为生神,表现为不同的颜色或景象。
⑶收神
收神光,内视出现的颜色或景象,并将它们归于本位。身形不动,闭目内视,将眼前的颜色或景象归于本位,即红色归于心脏,黄色归于脾胃,白色归于两肺,黑色归于肾和膀胱,绿色归于肝胆。用意念能够有意识地把看的颜色或景象收回本位。这是直观地用意识影响和控制先天神炁的开始。将颜色或景象归于本位以后,颜色或景象消失。
“人心有定则生神,神生定要把神收。收神机关在两目,收视返听方安神。”
脏神生成以后,一定要把它通过两目收回来,归于本位,即安神。内视到了颜色而没有收回来,这是神炁泄露的表现。“第六法?安神三步功”也是炼阴神的开始。炼阴神的过程,就是通过内视沟通体内所有的先天神炁,然后把它们都归于本位的过程。
第七法调真息
1.师传
修炼者调息要调真息。真息非口鼻呼吸之气,常人呼吸之气为凡息,故曰凡息停而真息动。就是说口鼻呼吸凡息停,无气出入,自身内里真息而生,炁行自身宇宙。吸气,炁过脐下,达下田;呼气,炁不出心,以凡息带真息,这样片刻之功,自得寂定。真乃返听自身真息而不闻,耳不闻而神生精。以精化炁,以炁化神,以神还虚。故名三花聚顶。
2.师解
真息并不是口鼻呼吸,而是体内真炁之动。凡息在外,真息在内。凡息停而真息动,即凡息停止而无气出入,自身体内的真息才能出现,真息动而真炁运生。
调真息的步骤是:
第一步,以凡息带真息。在凡息(自然呼吸)调整到细、均、长之后,就转入吸气,炁过脐下,呼气,炁不出心,以凡息带真息,息息归根。
这时导引词中说把呼吸调整好,呼吸要自然,要细、均、长。又说常以有欲观其窍。马上想自己体内,吸气,炁过脐下;呼气,炁不出心。这个动作是有意识的,不定期做,过去叫武火。吸气,炁过脐下;呼气,炁不出心。用意念,不能到横隔上边来,否则就从嘴出来了。整个凡息带真息,就是以文火带武火,真息在内,凡息在外。这也是开通任脉下部分的训练方法。
第二步,吸气,收身收宇宙。就是吸气,四面八方之氣向全身毛孔挤压,同时炁过脐下。呼气,外放,也就是呼自身宇宙之炁向四面八方外放,同时炁不出心。主要要拉动下边的修命线和断线汇合。这是两重意念,要把握好协调性。
第三步,吸气,收身、收体、收宇宙,四面八方之氣向全身毛孔挤压,同时炁过脐下,达丹田。呼气,外放,也就是呼自身宇宙之炁向四面八方外放,放成圆形,同时炁不出心。这不仅是两重意念,还要做到内里成线,外面成圆。其中包含着内里呼吸和外行呼吸,内里呼吸是吸气炁过脐下,呼气炁不出心;外行呼吸是吸气往里进,呼气往外放。此步中的意念已超过二种意念,炼时应都有一点。吸气,炁过脐下,达下田,还没有开始安炉设鼎;呼气,炁不出心。这段路线叫十二重楼(大重楼是十二根肋骨,小重楼是十二个节骨)。
吸气,炁过脐下。呼气,炁不出心。要求做24次,一呼一吸为一次,一次二分钟为最好。老年人最好做它。没有肯定的位置,不要意守,安炉设鼎装上药烧起来,炼出东西叫丹。不知哪个部位在哪而去意守,在自身宇宙之中就滞死了。
调真息就是要封鼻子,第一步,吸气,炁过脐下,达下田。第二步,吸气,炁过脐下,收小腹。第三步,吸气,炁过脐下,收小腹,达下田,闭气。我们就在小腹处有了个定点处,三五归一了。三五归一到下田之处,吸气,炁过脐下,收小腹,达下田,在那闭息了。闭息以养神气,在下田之处以养神气。但是以养神气得有个条件,你要这样做的话,下田之处还是不能聚气。那么怎么办?他说,你一定要修无漏。
3.师答
⑴真息与胎息的关系是什么?
肚脐是十大明窍之一,用口鼻自然呼吸,吸气,炁过脐下;呼气,炁不出心。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吸气,收身收宇宙;呼气,外放,向四面八方外放。如果外界不往里压,这个达不到下田。
第三步,吸气,炁过脐下,达下田;呼气,炁不出横隔膜。
调真息中的内里呼吸开始时呼炁不出横隔膜,没有路线,要从气管出去,要求最后呼气,炁不出气管,要里面走。这一步不完成,小周天就过不去。吕祖说:人人都能过周天。一般一两个月就可以炼成,力量炼强了,天目穴可以常开常闭。有的炼功者上盘怕疼,盘坐不疼就没有路线,要想提高就坐双盘。
调真息(以凡息带真息)炼成了也不能成胎息。要炼胎息得双盘,仿婴儿那个姿势,并且要炼好真息。不调真息,胎息就不会形成。胎息的第一步是毛孔呼吸,炼胎息得鼻子堵上,嘴堵上,耳朵堵上,眼睛闭上。即封死上七窍,堵住下面底窍(即下三阴),用全身毛孔进行呼吸。如果再能呼吸,这才叫毛孔呼吸。第二步是关闭全身毛孔,开启天元之窍。毛孔一闭,肚脐一开,以仿婴儿之态,用肚脐吐故纳新,这才是真正的胎息。肚脐不开不叫胎息。修炼胎息必须用双盘。要想使肚脐供养,就必须互相压动脐中的两个点。婴儿出生后,脐带一断,这两个点就不动了。要修炼胎息,就还得返回这两个点。返回的方法便是以凡息带真息,调整真息。
⑵调真息的目的是什么?
吸气,炁过脐下,达下田;呼气,炁不出心。这样片刻之功,自得寂定,真乃返听自身真息而不闻,耳不闻而肾生精(这是说明能源从哪里来的),以精化炁,以炁化神,以神化虚,故曰“三花聚顶”。这样炼的目的是为了“三花聚顶”。另一目的是检查一下心脏处走到下田处有没有漏的地方。下三阴漏不漏?大多数人前阴漏,要求必须封住前阴。在调真息中,有可能自身就不能动了,这时十二经络就会自动走了。
⑶自身宇宙场的开合与内炁的升降有什么内在联系?
呼气不出心的心,是指呼气时,内炁不能超过胸腹腔之间的横隔膜(即胸膜)。脐下,即小腹处。脐下小腹处与横隔膜之间没有现成的路线借用。吸炁过脐下,不借助于外界的压力,炁到不了下田;呼炁不出心,如果没有线路,炁就会从气管中出去。因此以凡息带真息时,吸气,要缩小自身宇宙场,以便在压力的作用下,使炁达下田。呼气,要扩大自身宇宙场,以便在拉力的作用下,使炁在里面上行。在体外形成圆形气场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外界压力,促使炁达下田。这一步如果完成不了,脐下无田,重楼难过,周天难转。整个以凡息带真息的过程要以文火带武火进行修炼,意念要够,要有魄力和透力。在第二、第三步的呼吸过程中,思维一定要提高,要协调好各种呼吸。
4.感悟
随着自然呼吸的深入修炼,修炼者已经能够有意识的用意念通过呼吸去影响和引导内气的运行,具备了一定的控制内气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为了能够自如地、有效地、全面地、深入地影响和控制内气,根据具体的实际需要,必须设计出与之相适应的各种呼吸方法,这便形成传统养生术中的核心要素——“火候”的概念,又称为呼吸总则。呼吸总则包含自身宇宙呼吸、人体宇宙呼吸、天体宇宙呼吸。在此只介绍自身宇宙中的一部分呼吸方法。“第七法?调真息”就是通过有序的、多样的自身宇宙呼吸的修炼,掌握多种调理内气的技术和技巧,为下一步运化内气提供技术保障。
⑴毛孔呼吸
把凡息调整到细、均、长之后,就转入毛孔呼吸的修炼。吸气时,吸自然宇宙之氣从四面八方通过全身毛孔进入体内;呼气时,呼体内之炁通过全身毛孔向四面八方外放自然宇宙。呼吸的次数不限。
意念:意念与呼吸紧密配合,往来于全身毛孔内外。
在思想上不要有任何的顾虑和障碍,相信人是可以用全身毛孔呼吸的。呼吸要细、均、长。这样,人为地、主动地开通了全身毛孔,开辟了能量交流的新通道。在呼吸的过程中,感觉到全身毛孔一开一合、一胀一缩,毛孔内外能自如流畅地进行气的交换。
人体的毛孔能流汗、能散发能量和气味,我们为什么不能有意识地主动发挥这个功能呢?毛孔呼吸能够沟通和促进毛孔内外的能量交流和转化,它是一种人们可以直接从外界获取能量的方式,也是其它呼吸中的基本要素之一。
⑵聚散呼吸
把凡息调整到细、均、长之后,就转入聚散呼吸的修炼。吸气时,把全身之炁聚到下田;呼气时,把下田之炁散到全身。呼吸的次数不限。
意念:意念也伴随着呼吸一聚一散,逐步形成心息相依、意炁相随的状态。
要构思好聚的位置和散的范围,聚在下田,散到全身,但不出毛孔。呼吸要细、匀、长。这样,在自身宇宙的空间范围内,能够自如地聚积和散开能量。
聚则成形,散则成气。吸气聚炁时,感觉下田有一团东西,并且发热;呼气散炁时,感觉下田的一团东西没有了,并且全身发热。
人要想影响和控制内气按照自己的意愿运行,首先必须要能够把内气聚起来,也就是要具备聚集内气的能力。而聚散呼吸正是修炼和应用聚散内气能力的呼吸。它通过立体的意念场的聚散,带动着能量场的聚散,也是其它呼吸中的基本要素之一。
⑶真息
把凡息调整到细、均、长之后,就转入真息的修炼。吸气时,吸炁过脐下,中田之炁过脐下,达下田;呼气时,呼炁不出心,下田之炁过肚脐,到中田。也就是“调真息”的第一步:吸气过脐下,呼气不出心,以凡息带真息,息息归根。时间和呼吸的次数不限,越多越好。
意念:专注中田和下田,并紧密配合呼吸往来于中田和下田之间,逐步形成心息相依、意炁相随的状态。可以先构思中田和下田的位置,再构思中田与下田之间有一细管相连,然后开始修炼以凡息带真息,息息归根。呼吸要细、均、长。利用内炁的上下沟通,人为地在体内建立了一条通道,为进一步建立体内的“天”“地”做准备。随着呼吸,感觉在中田与下田之间,真有东西在里面上下走动。
⑷中田和下田的具体位置在哪里?
中田:两乳房的正中间向内三寸处(一寸为食指中间关节的长度);
下田:肚脐向下一寸二至一寸五处,再向内三寸处。
⑸炼真息的微妙之处是什么?
脐下,即小腹处;呼气不出心,是指呼气时内炁不能超过胸腹腔之间的横隔膜。整个以凡息带真息的过程要以文火带武火进行修炼。意念要够,要有魄力和透力。要用好“常以有欲观其窍”这句话。在第二、第三步的呼吸过程中,思维一定要提高,要协调好各种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