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文学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28385000000010

第10章 唐代古文运动的先导陈子昂

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县)人。初唐时期最负盛名的诗人、文学家。是继四杰之后,以更坚决的态度起来反对齐梁诗风在文坛的统治,在理论和创作实践上都表现了鲜明的创造革新精神的诗人。

陈子昂于公元六六一年出生于一个不愿做官的地主家庭,家里生活富有。陈子昂的父亲陈元敬以博览群书、豪侠仗义闻名于乡里。他没有出任过正式的官职,但是却很有钱。因此陈子昂自幼过着养尊处优的奢华生活,只贪图吃喝游玩。

陈子昂从小聪明,思维敏捷。他们家里藏有很多书,但是他却很少摸它们,不喜欢也不肯习读诗书。他整天东游西逛地玩耍,以他为核心集聚了一班纨绔子弟,调皮捣蛋,经常搞些恶作剧寻开心。

但是有一天,他却受到了启发和教育。

一次,他照例在县城里闲逛。在街上,他突然看到一个穷困潦倒的乞丐跪在地上,向过路人乞讨。陈子昂出于好奇心,就停下脚步,一面给那乞丐一些施舍,一面问他:“你还不老,怎么会落到了讨饭的地步呢?难道你就一直以乞讨为生吗?”那乞丐无可奈何地摇摇头,说:“不是啊,我也不是生来就讨饭的!”陈子昂听乞丐这么一说,突然对他的来历很感兴趣,便追根问底起来:“那你怎么会沦落到这步田地呢?”“不瞒公子说,我本来是个富家子弟,小时候也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可是,天有不测风云,突然,家里遭了意想不到的一场大火,万贯家财竟在一夜间就化为灰烬了。我就变成了一无所有的穷光蛋。”那乞丐很平淡地、难为情地、声音低低地说。陈子昂又问:“那你还年轻,身体又没有病,不会找些事惰做吗?”“不怕公子笑话我,我什么本事也没有啊,在有钱的时候,只知道吃喝玩乐,什么也不肯学,没有一点本事,什么也不会。哪里想到会有这么一天呢!唉,都只怪我以前太荒唐,不肯读书,甚至到现在我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那乞丐说完,低下了头。

陈子昂听完无可奈何地走了。但是那乞丐的话却久久地在他的耳边萦绕。这件事给了他很大的震动。这天,他失眠了,翻来覆去,想了很久很久。他想:“再也不能整天吃喝玩乐、糊里糊涂地混日子了,这样不但浪费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而且什么本事也没有,将来是一个没有用的人,也没有好下场,一生枉为男子汉、大丈夫。”想到这里,陈子昂下定决心,要努力学习,发奋读书。他是个聪慧又有头脑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就立即改正。他想:“虽然已经十几岁了,赶快回头,还不算为时太晚。”

因为他胸有大志,所以就沉静下来,专心地、拼命地读书,白天闭门在家中闷头看书,不找朋友,不会客,再也不东游西逛了;晚上在灯下苦读到深夜。为了检验自己所学的知识,他还一边攻读诗书,一边练习写作。就这样,读了写,写了再读,反反复复。功夫不负苦心人,日复一日地埋头攻读了几年,他把家中的经文、史书全都读遍了。他写的诗文已经有几箱了。

二十四岁举进士,上书论政,得到武后的重视,任为麟台正字,再迁为右拾遗。他一方面支持武后的政治改革,另一方面对武后的不合理的弊政也屡次提出尖锐的指责。他曾在二十六岁、三十六岁两次从军边塞,对边防军事问题提出过一些有远见的建议。后一次出塞,因为和主将武攸宜意见不合,遭受排斥打击。三十八岁后就辞职还乡。最后被武三思指使县令段简加以迫害,冤死狱中。

陈子昂的思想是很复杂的,他既好纵横任侠,又好佛老神仙,但儒家兼善天下的精神,仍然是他思想的主导方面。从他的许多政论奏疏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洞察国家安危的远见,关怀人民疾苦的热情。例如在《上蜀川安危事》的奏疏中,他曾经对诸羌的进犯感到忧虑,对蜀川人民“失业”、“逃亡”深表同情,对“官人贪暴”、“侵渔”、“剥夺”百姓的罪恶加以愤慨的指责。《资治通鉴》引用他的奏疏、政论有四五处之多。王夫之《读通鉴论》认为陈子昂“非但文士之选”,而且是“大臣”之材,这是完全正确的。他的政治热惰是他从事诗歌革新的动力。

陈子昂的诗歌创作,鲜明有力地体现了他的革新主张。《感遇诗》三十八首,正是表现这种革新精神的主要作品。这些诗并不是同时之作,有的讽刺现实、感慨时事,有的感怀身世、抒发理想。内容广阔丰富,思想也矛盾复杂。《感遇诗》里也有一些叹息人生祸福无常,赞美隐逸求仙,发挥佛老玄理的作品。尽管陈子昂在仕途之路上历尽了艰险,但在革除文朝余风、确立盛唐之音的过程中,起着比四杰更为重要的作用。他的诗思想内容充实向上,语言风格质朴刚健,意境混融而骨气高古,为诗歌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对整个唐代诗歌产生过巨大影响。陈子昂存诗共100多首,代表作有《登幽州台歌》、《感遇》等。除此之外,陈子昂的散文,尤其是古文成就也很高,被公推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先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