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艺术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28385900000014

第14章 新文化运动的大家茅盾

茅盾本名沈德鸿,字雁冰,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著名的文学家和翻译家。

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茅盾的祖父在乌镇开店经商。他是个乐天派,对儿孙们的教育向来抱着自然主义的态度。父亲沈永锡,清末秀才,通晓中医,是具有开明思想的维新派人物,颇重视新学,除声、光、化、电和数学等自然科学外,也喜欢传播进步思潮的社会科学著作。母亲陈爱珠,是一位通文理、有远见而性格坚强的妇女。茅盾10岁丧父,童年时代,就接受了母亲所教的文学、地理和历史知识。茅盾说,“我的第一个启蒙老师是我母亲”。

茅盾的启蒙教育开始较早。小学前便读过家塾、私塾。8岁入乌镇立志小学读书,后转入植材高级小学,成为该校第一班学生。在这里,他不仅读到了国文、修身和算术教科书,并且对绘画发生了兴趣。那时,在一般守旧人的眼光里,小说之类被称为诲淫诲盗的“闲书”,是不准孩子们看的,但茅盾竟得到明达的父母的允许。《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等,都是他这时爱读的书。从茅盾小学时代留存的作文中得见,当时便流露出忧国忧民、扶正祛邪的思想情绪。

茅盾的中学时代,是在浙江的三所中学度过的。1909年,他考入浙江湖州第三中学堂插班二年级读书,1911年秋季转入嘉兴中学堂。不久,辛亥革命爆发,茅盾热情地迎接了这次革命,做起革命的义务宣传员来。在学校里,由茅盾和几个同学发动,抨击了一个不得众望的学监,而被学校除名。于是,他便转入杭州安定中学校学习,并在那里毕业。在中学时代的生活中,固然有些师长,给茅盾以深刻的印象和积极的指导,但整个的学习空气是陈旧的。“书不读秦汉以下,骈文是文章之正宗,诗要学建安七子……气度要清华疏旷”(《我的中学时代及其后》)。这一切曾给茅盾以古典文学的修养,但在他的回忆里更多的却是平凡、灰色和令人窒息的东西,他几乎把课余时间都消磨在看小说上。古典小说启迪了他的文思,同时也在他的作文格调上显露出印迹。

1913年,茅盾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第一类。1916年,他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当了编辑。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惊雷,使中国受到了很大震动,中国也正在开展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新思想运动。茅盾积极参加新文学运动,发表了许多文章。他致力于新文学的编辑和翻译工作,翻译了高尔基、契诃夫的小说。他还积极从事文学理论的批评活动,他发表在1920年1月出版的《东方杂志》上的《现代文学家的责任是什么?》的文章中,提出了“表现人生”的文学观。他还同郑振锋等一起成立了文学研究会。茅盾是我国新文学运动的重要倡导人之一。

1920年,茅盾担任了《小说月报》的主编。当时的文化市场,主要是“趣味主义”的作品,描写“才子佳人”的很多,称为“鸳鸯蝴蝶派”。茅盾担任主编后,对《小说月报》进行了全面改革,提倡新文学,对陈腐的封建评论思想文化的代表——鸳鸯蝴蝶派发起进攻。由此《小说月报》的销售量大增,使这本宣传封建没落思想和低级趣味的旧刊物,改变成具有广泛影响的传播新文化思想的新杂志。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失败,对茅盾的震动很大。白色恐怖下的上海,茅盾是被列入黑名单的人。在这种情况下,茅盾隐蔽起来,有时间去完成早就有过的小说创作计划。1927年至1928年期间,茅盾创作了《幻灭》、《动摇》、《追求》三部曲。

茅盾是这样总结他的三部曲的:“在写《幻灭》时,已经想到了《动摇》和《追求》的大意……我那时早已决定要写现代青年在革命壮潮中所经过的三个阶段:一,革命壮潮前夕的亢昂兴奋和革命既到面前时的幻灭;二,革命斗争剧烈时的动摇;三,幻灭动摇后不甘寂寞思做最后之追求。”三部曲反映了“五四”以来小资产阶级青年知识分子在大革命动荡时期,对理想追求上的“幻灭”、“动摇”、“追求”。对于他们在大革命时期复杂思想和心理状态的描写,是很有典型意义的。虽然三部曲有着悲观、消极情绪,没有很好地描写革命的先进人物和革命失败后的前景,但作为一个时代的生活描写,有着永久的文学价值。

1932年,茅盾完成了长篇小说《子夜》,是他文学创作道路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子夜,是指11点到1点的深夜,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30年代的中国,国民党内部为争夺权利发生内战,工商业受到极大的破坏,许多工厂、企业面临破产,工人罢工,农民造反,这是中国社会在新时代到来之前最黑暗的年代。茅盾在这部长篇小说中,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和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的动荡不安以及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子夜》以它深刻的思想和卓越的艺术成为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它为中国的文学宝库增添了色彩。

1940年,茅盾到延安参观和讲学,参加了对解放区文艺的指导工作。

新中国建立后,茅盾担任了文化部长。很遗憾的是,因为种种原因,茅盾没能在新时期写出更优秀的作品来。

1981年3月27日,茅盾病逝于北京。临终前,他恳切地向党提出:“如蒙追认为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这将是我一生最大荣耀。”中共中央根据茅盾的请求和他一生的表现,决定恢复他的中国共产党党籍,党龄从1921年算起。他以自己的积蓄设立文学奖金(后定名为“茅盾文学奖金”),奖励优秀的长篇小说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