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艺术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28385900000023

第23章 国画大师张大千

张大千是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师。在艺术上他是一位多面手,被徐悲鸿誉为“五百年来第一人”。

1899年5月10日,张大千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县,他是家中的第八个男孩,原名张正权。他自幼跟母亲学画,从小就表现出这方面的天赋。

张大千12岁的时候,父亲因事错怪了他,他一气之下,和邻居家的一个小伙伴负气出走。当天晚上,他们便来到15公里以外的一个小镇,两个人蜷缩在人家的屋檐下过了一夜。第二天,两人肚子饿得咕咕叫,身上却没有一文钱,怎么办呢?最后,还是张大千想出了一个主意,他拖着伙伴,走进一个农家小院,对一位正在晒太阳的老汉说:“大爷,我给你老人家画花鸟、写对联,要不要?”老汉一听这孩子口气好大,来了兴趣,乐呵呵地跟他打趣:“收不收钱呀?”“不收钱,就是我们肚子饿了,画完之后给个饼吃。”

老汉更乐了,他把两个孩子叫到跟前,想看看这个毛遂自荐的孩子到底有啥本事。老汉找出两张红纸;要张大千写一副对联。张大千略一沉思,然后挥笔写道:“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这是他从城里一家饭铺的柱头上看来的。老汉一看心里一惊,他从没见过哪个小孩子能写出如此工整、秀气的字,当即叫儿子买来几碗面给张大千和他的伙伴吃。这桩新闻在村里不胫而走,老汉的院子里很快挤满了来看热闹的人。

张大千吃饱后,兴致更高了。他在院子里的八仙桌上,时而写字,时而作画,不一会儿就创作了一长串作品。村里人开始对这个比桌子高不了多少的孩子刮目相看,并纷纷上前求画、求字。

这是张大千第一次独自用笔解决吃饭问题。

1912年,从未进过学堂的张大千,背起书包,跨进了内江的华美初等小学堂。每天晚上,他都伏在雪亮的汽灯底下,先完成老师布置的功课,然后再跟着母亲学习绘画。这时,他已经不再满足于画工笔画,还经常照着家里细瓷碗上的花鸟,山水,试着画一些写意画。为了使他更快地提高绘画水平,1914年,父亲决定送他去重庆曾家岩的求精中学学习。

在中学里,身穿蓝布长衫、脚蹬圆口布鞋的张大千,看上去简直太土气了,城里那些穿洋布学生装、蓄着漂亮的学生分头的同学经常嘲笑他又土又傻。但很快同学们便改变了对张大千的看法,因为他写得一手好字,绘画水平也没有人能与之相比。

1917年,张大千与二哥一同去日本学习绘画和印染艺术。

1919年他回到上海,拜投名家门下学书画,诗文。不久,竟然出人意料地去做和尚。他悄悄地在松江的禅定寺出家,拄持法师为他取了法名“大千”。起初他完全根据佛经,崇奉释迦牟尼“日中一食,树下一宿”的生活方式,过着清心寡欲而又艰苦的出家人生活。但他不肯烧戒,终于在举行剃度大典的前一天,逃出了寺庙。逃出了寺院,他也并不是要还俗,他只是想去另一家寺庙做和尚。途中在渡船时他只有一个铜板付给船夫,不够四个铜板的船资,他以为船夫会对出家人慈悲一点。谁知船夫见他只是一个穷和尚,竟破口大骂,他恼怒之下,把船夫推到了水里,岸边看热闹的人纷纷大叫他是“野和尚”。这件事对张大千的刺激很深,他开始想到和尚不能做,没钱的穷和尚更是不能做。

在灵隐寺寄居两个月后,张大千准备到上海与朋友会面,却被朋友“出卖”。刚下了车,就被闻讯赶来的二哥一把抓住,把他“押”回了四川。

张大千回上海不久,二哥和他人创办了一个艺术团体——“秋英会”,每年秋季,散居全国的会员纷纷聚集上海,赏菊、饮酒、作画、题字、赋诗。

这一年的秋英会上,张大千第一次跟着哥哥参加。他穿了一件绿色布衫,一握黑胡子飘垂在胸前,很得体地与前辈们打招呼,寒喧。大家要他当场作画,他也不推辞,略作思索,便提笔饱蘸浓墨,几笔画出了两株傲霜斗寒的墨菊。然后又用工笔画了一个古装仕人,端着一只酒碗在赏菊。最后他在画上题了一首杜甫的绝句:“每恨陶彭泽,无钱对菊花。而今九月至,自觉酒顺赊。”各位老先生看罢,不约而同地发出了连连赞叹,在这些前辈的鼓励声中,张大千又连画了几幅山水、人物、花鸟,展露了自己诗、书、画三方面的才能。就这样,张大千在第一次参加“秋英会”就崭露头角,名声大震,这年他只有24岁。

1925年,张大千在上海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此后,以卖画为生。

1937年,日军攻占北平后,张大千拒绝担任日华艺术画院院长等职,拒绝借出所藏字画办画展。后被日本宪兵队关押一个多月。

1941年,他远赴甘肃敦煌莫高窟,临摹壁画,面壁近三年,刻苦异常。通过这三年对古代优秀绘画艺术的学习和揣摩,他把敦煌艺术运用于现代作品之中,将中国人物画推向一个新的高潮。这时他的修养更全面了,画风也发生了转变,善用覆笔重色,其所回的层峦叠嶂的大幅山水画,丰厚浓重,把水墨和青绿融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画风。

张大千的敦煌之行不仅对他的画艺精进起了很大的作用,也对敦煌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将敦煌壁画介绍给世人,使世人得以窥见我们的国宝艺术;而且他的敦煌临摹画在我们民族艺术上另创了一个新境界。

1950年以后,他先赴印度讲学,以后萍踪万里,漂泊不定,先后在阿根廷、巴西、香港等地居住,还曾在巴黎会见了西方绘画大师毕加索。

1959年,他漫游欧洲,又开创了“泼墨、泼彩”的新画风,发明了泼墨山水,达到了深厚、华润而又风姿潇洒、秀逸的境界,为现代中国艺术史添加了精彩的一页。

从20世纪40年代起,张大千来往于亚洲、欧洲、美洲等地,举办了很多次画展。

蜚声国际,被誉为“当今最负盛名之中国国画大师”,也为介绍和宣扬我国传统文化艺术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983年,张大千在中国台北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