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谋略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28386500000012

第12章 吕尚的故事(1)

一、姜太公巧遇周文王

吕尚,本姓姜,字牙或子牙,名尚,传说是炎帝的后裔。他的祖先在尧的时候曾经做过四岳(四方部落首领),又曾帮助大禹治水,立下功劳,在虞夏之际被分封于吕(在今河南南阳),所以又用封地为姓,姓吕。吕姓的后代后来日益衰落,到吕尚的时候,也就是商朝末年的时候,已经沦为庶民,四处迁徙流散。吕尚就出生在东吕乡(今山东省东部黄海之滨的日照、菖县一带),也就是《史记·齐太公世家》所说的“东海上人”。

吕尚出身寒微,到成年时,由于家境贫寒而难以娶妻,为延续祖上香火而无奈地成为当地马氏赘婿(古代男子就婚于女家,称为“赘婿”)。赘婿是当时齐地流行的一种婚俗,赘婿的社会地位很低,在妇家多被人轻视,需要尽力劳作、置产理家,否则要被弃置或逐出。而吕尚并不善于经营劳作,增值家产,导致家庭愈加拮据窘迫,最终被妻子赶出了家门,成了“齐之逐夫”。

吕尚被逐出家门后,决心发愤图强,于是在东海遍访圣贤,精心研习《易》理和兵道。经过一番努力,他终于学有所成,还被人们称之为“东夷之士”。此后吕尚便离开了东海故土,希望得遇贤主明君,以使学有所用。吕尚不顾路途遥远,步履维艰,一路跋山涉水,经鲁山,跨奄国,来到了棘津(在今河南延津县汲津铺)。棘津位于黄河渡口,是商朝的军事重镇,于是吕尚决定在这里暂时栖身,以观察世事,伺机而动。但由于生活无着,为了糊口,他又不得已而卖身为奴,以替别人做杂役而艰难度日。在受人凌辱、卖力为生的日子里,吕尚看到毫无进身之机,于是便沿黄河西行到了孟津(今河南孟津)。盂津地近朝歌,交通便利,人众物华。为了养生糊口和结交俊杰,吕尚又做起了卖饮食的小买卖,在孟津开了个小饭店。但吕尚怜悯贫穷的人,重义轻利,最终因经营不善,导致小饭店破产。吕尚又决定离开孟津,前往朝歌城。朝歌是殷朝的国都,人物云集,官邸林立,他希望在这里能够有一展才华的机会。然而进入朝歌之后,仍然是进身无门,为了维持生计,吕尚不得不在朝歌干起了屠宰业。但他仍然不坠青云之志,并且还坚定地认为一把屠刀也可以“下屠屠牛,上屠屠国”,因此周围的人都称他为“狂夫”。然而实际上吕尚也不善于经营屠宰业,以至于常常因牲肉腐败而赔本,很快生意就维持不下去了,他便又成了“朝歌之废屠”。年老穷困的吕尚后来又以占卜算卦为业,由于他精通《易》理,因此每占必应,前来求占的人愈来愈多。这时候商朝的王子比干也闻讯来访,吕尚便借机向比干讲述治国安邦和正君化民的道理,深得比干赏识,后来经过比干反复向商纣王推荐,吕尚被任为商纣王的灌坛令(主管在祭坛上酌酒灌地以降神)。

吕尚入商为小吏之时,也正是商王朝日薄西山之时。殷纣王名受,是商朝的最后一个帝王。商朝自契至汤十四代,迁居八次,到了商王盘庚的时候,都城迁到了殷(今河南安阳市西),才稳定了下来,历史上人们习惯上称此后的商朝为殷,或殷商。到了殷纣王的父亲帝乙时候,他又将都城迁到了朝歌,但人们仍称商为殷,因此称纣王为殷纣王。殷纣王天资聪颖,思辨敏捷,对所见所闻都能迅速作出反应。他身材高大,有过人的力气。据说他曾倒着拖动九头牛,很轻易地举起木头更换房屋的梁柱,还徒手杀死过很多凶猛的野兽。他的智慧足以拒绝臣下进谏,他的口才足以掩饰自己的过失,所以他经常向群臣夸耀个人的才能,向天下诸侯宦扬个人的名声,目空一切,认为普天下的人都不如自己。因此尽管吕尚当时怀有满腹才学和经天纬地的韬略,却也不被殷纣王所赏识,终不得所用。但吕尚入殷为吏后,却是亲眼目睹了殷纣王的残暴荒淫,看到了百姓黎民生活的艰辛。纣王贪恋酒色,宠爱妲已(有苏氏的美女),对妲己言听计从。他让乐工师涓创作淫逸的靡靡之音,演奏荒唐的北里之舞乐。他还加重赋税,把鹿台钱库的钱堆得满满的,把钜桥粮仓的粮食屯得满满的,用来供自己挥霍。他多方搜集狗马和新奇的玩物,填满宫室,又扩建沙丘的园林楼台,捕捉大量的野兽飞鸟放置在里面。还招来大量的乐工聚集在沙丘,作“酒池肉林”,让许多男女奴隶裸体在酒池里追逐嬉戏。以殷纣王为首的王室贵族过着“为长夜之饮”(整夜地饮酒玩乐)的腐朽生活。吕尚由此知道纣王是无道之君,在纣王统治下的殷王朝为官,决不可能实现自已经世济民的宏伟抱负,所以吕尚毅然辞官而离开了商。

吕尚离开殷商的时候,已是七十多岁的老翁了。离开朝歌,吕尚又开始了流浪生活。他先后游历了70余国,并结识了很多贤能志士,如闳夭、散宦生等人。在长期的颠沛流离中,他亲眼目睹了民众生活的疾苦,亲身体会到世间人情的冷暖,这使他更加认识到殷王朝政治的黑暗腐朽。他听说周西伯“贤且善养老”,于是来到了西岐。

周族是我国西部黄土高原上的一个古老部落,起源于黄帝族,是轩辕氏的后裔。周族的始祖是弃,弃在夏朝的时候被任命为“后稷”(农官,负责管理农业)。弃以后到了四世公刘的时候,公刘率领周族迁居于泾水中游的豳地,在豳地大力发展农业,并重视军事建设,周民族开始兴盛,并开始进入建立国家的阶段。公刘以后大约又经过五六代的发展,到了周受封于商朝的时候,已经成为商朝西方的一个强大的诸侯国。此后又经过三代,到了古公掸父的时候,古公掸父率领周族又向东南迁居,到达岐山之南、渭水北岸的周原。在这里他们发展农业来开发周原,在周原建造城邑和祭祀的宗庙,设立官职,使不同的官员分掌不同的职务,还建立了强大的武装,并因为攻伐戎狄有功,古公掸父被商王封为“牧师”,周成了商朝在西方的方伯。古公掸父死后,他的儿子季历继位。季历大力攻伐西北戎狄部落,解除了在西北的戎狄之患,继而向东发展。

由于周人的势力不断壮大,到了商王文丁(殷纣王的祖父)的时候,文丁怕周的发展对商造成威胁,于是设计谋杀了季历。季历之子姬昌继承了其父基业,即后来的周文王。姬昌又称西伯昌,他笃信仁厚、尊老爱幼、礼贤下士,为了接待宾客,他甚至常常顾不上吃饭。很多贤能之士知道后都来投奔他,闳夭、散宜生也投靠了姬昌。周的势力于是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到了殷纣王的时候,殷纣王为了统治诸侯,任命姬昌、九侯、鄂侯为“三公”。九侯有个窈窕貌美的女儿,献给了纣王,但九侯的女儿端庄贤淑,不喜欢淫秽之事,惹得纣王大怒,纣王把她给杀了,又因此要杀九侯。鄂侯认为九侯没有过错,纣王不该杀九侯,于是极力为九侯申辩。结果纣王大怒,把鄂侯也一并杀了,并把九侯剁成了肉酱,把鄂侯做成了肉干。西伯昌听说此事后,暗暗叹息,不想被崇侯虎知道了,崇侯虎借机向纣王说西伯昌的坏话:“周西伯姬昌在西岐私下里积善累德用来收揽民心,如果诸侯都归向了他,将会对您不利。”于是殷纣王把西伯昌抓了起来,囚禁在羑里(商朝的监狱,在今河南汤阴)。西伯昌之臣闳夭等很担心西伯昌被杀,又早已结识并知道吕尚的贤能,于是他们向吕尚请教营救西伯昌之策。吕尚让他们寻求美女和奇珍异物献给纣王。于是他们依计行事,贿赂纣王的宠臣费仲,把有莘氏的美女、骊戎地区出产的宝马、有熊国出产的三十六匹骏马,还有其他一些珍奇宝物献给了纣王。纣王见了很高兴,说:“有了这里面的一件东西就可以释放周西伯,何况有这么多呢!”于是纣王相信姬昌不会谋反,释放了他,并告诉姬昌是崇侯虎在私下里说他的坏话。

吕尚从“齐之逐夫”到“入殷为官”,又辞官离开商朝而游历70余国,自己的亲见亲闻亲身感受,使他对当时的局势十分了解。他因听说“西伯贤且善养老”而来到西周,希望在西岐能有施展才华的机遇。然而在他七十二岁那年,终于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多舛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此,他的智慧和才能得以充分发挥,为发生在三千年前的一次伟大的历史变革作出了重要贡献,并使他成为传颂至今的神奇人物。

这一天,吕尚到渭水边去钓鱼,正好碰上西伯昌出外打猎经过这里。说也奇怪,西伯昌这次外出打猎前,曾让史编为他占卜,想知道打猎的收获怎样。史编占卜出结果后,告诉文王说:“您这次到渭水的北岸去打猎,将会有很大的收获。您所猎获的,既不是龙,也不是影(chi,音吃;一种似龙的兽);既不是虎,也不是罴(pi,音皮;熊的一种),而是一位霸王之辅。”西伯昌又问:“占卜的迹象果真如此吗?”史编说:“我的远祖史畴曾经为舜帝占卜而得皋陶(东夷族首领,偃姓。传说舜时被任为掌管刑法的官,执法公正),那时候占卜的兆象和今天很相似。”占卜本来是古代社会的一种迷信活动,但这次却很凑巧:西伯昌打猎果然一无所获,却遇见了吕尚!不过开始西伯昌并不知道这位老先生就是“霸王之辅”,只是上前随便和他聊聊。

西伯昌问:“您是以钓鱼为乐吗?”

吕尚回答说:“君子以实现自己的志向为乐,小人以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为乐。我今天钓鱼,看起来很像是在以钓鱼为乐,实际上并非那样。”

西伯昌一听这活挺玄妙,又问道:“您说看起来很像以钓鱼为乐。这是什么意思?”

吕尚说:“钓鱼也要讲权术。钓鱼的权术有三等:用鱼饵诱取鱼,就像用俸禄诱取人一样,这是第一等,叫做禄等;用香饵诱取鱼,鱼必乐食而上钩,就像重禄之下必有死士一样,这是第二等,叫做死等;根据所想钓得的鱼的大小,而施用不同的诱饵,就像根据人的才能的大小而授予不同的官职一样,这是第三等,叫做官等。这当中的道理很深,而且能以小见大,因此我说很像是以钓鱼为乐。”

西伯昌说:“我倒很想听听其中的道理。”

吕尚说:“渊深而水流,水流而鱼生其中,这是自然之情。根深而树长,树长而结实,这是自然之情。君子之间情同义合就会相亲,相亲才能成大事,这也是一种自然之情。人们的语言应对,只是情的外表。深切的语言,即所谓至情之言,也正是对事业至关重要的。我现在想谈一些至情之言,而毫不忌讳,您听了会厌恶吗?”

西伯昌说:“只有仁人才能接受直言进谏,不厌恶至情之言。我怎么会厌恶呢?”

于是吕尚又用钓鱼借题发挥,对文王说:“钓鱼的时候,钓绳细微,鱼饵明显,小鱼就会来上钩;钓绳粗细适中,鱼饵味香,中鱼就会来上钩;钓绳粗而长,大鱼就会来上钩。鱼贪吃鱼饵就会被钓绳牵着;人要吃君主的俸禄,才会服从君主;所以用鱼饵钓鱼,鱼就会上钩被人烹食;用官爵禄位收买人,人就会竭尽全力;以家为饵来夺人之国,国可以被攻破;以国为饵来夺取天下,天下可全被征服。”说到这里吕尚不由自主地感叹:“可叹哪!商王朝幅员广大,历代相传,连续不断,但那些聚敛起来的东西,终归要烟消云散;而周朝默默无闻,暗中蕴积力量,其光辉必定普照四方;真是微妙啊!圣人的德性,在于能以独到的见识来收揽人心。真是值得庆幸啊!圣人所考虑的事情,是使万物各得其所,从中建立起收揽人心的方法。”

西伯昌于是又问:“制定什么样的收揽人心的方法而能使天下归心呢?”

吕尚说:“天下不是一个人的人下,而是天下百姓共同的天下。能与天下人共享天下利益的,才能夺取天下;而独占天下利益的,就会失去天下。天有四时,地有财利,能和民众共同享有的,这就是‘仁’;谁有仁,天下就会归顺谁。赦免人们的死罪,解决人们的困难,解除人们的忧患,救人于危急之中,这就是‘德’;谁有德,天下就会归顺谁。能与人们忧乐同当,好恶同在,这就是‘义’;谁有义,天下就会归顺谁,大凡人们都是讨厌死亡而乐于生存的,欢迎恩德而且追求利益,能使天下人获得利益的,这就是‘道’;谁有道,天下就会归顺谁。”

西伯昌听了吕尚的这番话,异常高兴,再一次拜谢吕尚,说:“您讲得太恰当了。我的先君太公(指姬昌的祖父古公掸父)在世的时候就曾说过:‘将来当会有圣人到周地来,帮助我们周族兴旺发达。’您就是这位圣人吧!我的先公盼望先生您已经很久了。”于是文王带着吕尚同车一起回到国都,并立他为师,让他辅佐自己,完成兴周灭商的大业。也就是因为这个缘故,后人又称吕尚为太公望,又由此而有吕望、姜望、太公、姜太公等称呼。

二、献谋策灭商做准备

商纣王腐朽堕落,又连续不断地发动对外战争,对周边国家兴兵征讨。他先向太行山黎人(在今山西黎城县东南)发动进攻,接着进军西北的黄土高原,继而又挥师东向,全力镇压东夷各部。殷纣王这种穷兵黩武的做法,更激化了社会矛盾,正如《诗经》中所描述的,当时的民怨“如蜩如螗,如沸如羹”(全国到处是不满和愤怒之声,整个社会像开锅的水一样沸腾起来)。但是商纣王却更加淫乱不止,还加重刑罚,设立了炮烙之法(在铜柱上抹膏油,铜柱下加炭火,令人在铜柱上行走,不一会儿就会坠入炭火中身亡)。这种形势,对周人势力的发展却非常有利。西伯昌继承先人的志愿,积极准备灭商大业。在得到吕尚之后,西伯昌就向吕尚请教灭商的方略。

吕尚曾勤学《易》理和兵法,并曾游历诸国,对时势了解得十分清楚,于是他向周文王献“阴修德以倾商政”的策略,也就是表面上要服从商的统治,恭顺事殷,以此来防止纣王的猜忌而不利于发展自己的实力;暗中则要通过修德,来争取民心和更多小罔的支持,这样来瓦解殷商王朝的盟邦,剪除商的羽翼,削弱和孤立殷商王朝,最后达到灭商的目的。

西伯昌采用吕尚的谋略,以尊商爱民为由,把洛西之地献给纣王,请求纣王废除炮烙之刑,纣王非常高兴,答应废除炮烙之刑,并完全放弃了对周西伯的猜疑,还赐给周西伯弓矢斧钺,授给他征伐的专权,并且更加相信西伯昌。

殷纣王不任用忠诚贤能之臣却任用小人为政,诸侯因此而渐渐地疏远了纣王。纣王任用费中来处理朝政,而费中是一个善于阿谀逢迎并贪图小利的人,举国之人都不愿和他亲近。纣王还任用恶来,而恶来又是一个善于诋毁和进谗言的人,因此诸侯从此更加疏远纣王,原来臣服于商的一些诸侯方国,也开始背叛商而归附于周。这时,西伯昌又依吕尚之策,率领诸侯入贡纣王,从而又获得了纣王的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