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联对佳话
28399500000041

第41章 难题妙联(1)

四诗风雅颂

三代夏商周;

四诗风雅颂。

——(宋)刘攽

刘攽(1023—1089)字贡父,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应历进士,北宋史学家,曾与司马光同修《资治通鉴》。

一次,当朝宰相王安石有意难刘,即出上句让刘对。不料,刘攽未被难住,反而精当巧妙地对出下联。

对句既不能言“三”,又必须嵌入三个字,这就难了。他从《诗经》分类找到突破点:风雅颂。雅,又分大雅、小雅,故又通称“四诗”。以此为对,妙绝!

四德元亨利

三光日月星;

四德元亨利。

——(宋)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嘉祐进士,北宋文学家、词人、书画家。

北宋嘉祐年间,辽使抵汴京,朝廷派苏东坡前往驿馆接应。叙谈之间,宾主一上一下,对成此联。

难点与前联类似。巧在苏东坡另有高招,不被所难。摘取《易·辞》中“四德:元亨利贞”。然“贞”为当朝皇帝宋仁宗(赵祯)讳忌之字,故隐而不言。

一阵风雷雨

三光日月星;

一阵风雷雨。

——(明)吴闻之

辽使当年与苏轼对句,属无情对,联语毫无相干。明代人吴闻之所对下句,从天文气象落笔,与“三光日月星”有了内在联系。亦为难得之妙联!

六脉寸关尺

三光日月星;

六脉寸关尺。

——张幼于

张幼于,不详。

以“六脉”对“三光”,也显奇妙。中医切脉诊病,“寸”脉指手腕后一寸处;“关”脉指居中突出关节骨之下部位;“尺”脉指胳膊肘前一尺处。一个人有左手右手,合为“六脉”。“六脉”正巧是上联“三”的倍数。

四史记书志

三光日月星;

四史记书志。

——(当代)张少成

当年苏轼在对辽使上句时,所对“四德元亨利”,省略了“贞”。这里张少成之对句,大胆地把《后汉书》包括于《汉书》,称“书”,连同《史记》、《三国志》,世称“四史”,也属巧对。张少成另外还别出心裁地以“一物荷莲藕”为对,但显得纤弱有余,庄丽不足。

四位对五行

五行,金木水火土;

四位,公侯伯子男。

——(宋)丘机山

丘机山,宋初曾以滑稽闻名于时。一次,几个秀才合谋出句难他。丘机山出奇制胜,对成此联。

巧在另辟蹊径,以孟子的话:“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四位对五行,不可多得之佳对!

四季对八字

四季:秋冬春夏;

八字:年月日时。

——佚名

此联难在“八字”对“四季”。作者别出心裁,想到旧时以干支排列生辰,如庚午年、辛未月、壬子日、癸亥时,是为“八字”。此八字切“年月日时”四项,又与上联四季不相悖,巧对也。

世上重逢甲子

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

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

——佚名

传说,王安石曾出三个对题,竟把苏学士难住了。三个对题只好作为“绝对”,留给了后人。时过境迁,不知何朝何代、何地何人,将第一难题对上了。

上联对题出得巧,巧在那年恰逢闰八月,就有两个“中秋节”,而且正月和腊月,又各有一个“立春”节令。下联突发异想,从六十年一转的“甲子”,进入构思,所对下联,与上联相对稳妥,天造地设,绝妙无比!

自比春风

梳妆楼头,痴情依依,痴眼依依,有心取媚君子君不恋;

延支山上,落木萧萧,落花萧萧,无缘省识春风春难留。

——(宋)黄庭坚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涪翁,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

传说,这上联是一个新娘在洞房花烛之夜给新郎出的对题。新郎苦思无对,竟郁郁而死,留下绝联,让黄庭坚对上了。

上联乃抒发情感之作,不动情确难对上。下联巧在自比春风,而把他人喻作“落木”、“落花”,在残花败叶反衬下,“春风”愈显非凡不俗、雅逸超脱。

难新郎

闭门推出窗前月;

投石冲开水底天。

——(宋)秦观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太学博士。

相传,秦少游与苏小妹新婚之夜,苏小妹三难新郎,第三难题就是上联对句。秦少游在门外思来想去,总不得妙句。此时,苏东坡观见此情,便投石于池中。秦少游顿受启发,随即对出下联。苏小妹遂迎新郎入洞房,共度良宵。

上联连用“闭”、“推”两个动词,语句明而不露,诗句很不一般。下联以同样之妙,博得新娘欢心。佳联趣事,流传于世!

容易

色难;

容易。

——(明)解缙

解缙(1369—1415),字大绅,江西吉水人。明永乐初年,任翰林大学士,主持编纂《永乐大典》。

一次,明成祖朱棣在书中见一对题,虽只两个字,却百思不得下联。于是,就当面让解缙应对,解缙随口对出。有趣的是,朱棣不以为然,还在等着呢,道:“你说容易,为何迟迟不语?”解缙曰:“启禀万岁,‘容易’二字就是小臣所对下联。”朱棣这才恍然大悟,君臣二人相视而笑。

妙在下联,不仅对仗工稳,而且是一句日常用语,显得十分自然。真是非此不巧,非其不妙!

和诗上位

和尚和尚书诗,因诗言寺;

上将上将军位,以位立人。

——(明)解缙

明代永乐年间,朝廷一尚书来到一座寺院,和小和尚对句。尚书出了上联,小和尚抓耳挠腮,难以对出下联。后来,小和尚四处求人对句,求到大学士解缙门下,解缙帮他对了上来。

乍看上联,着实难对。巧在第二个“和”作动词,是和诗的和。前半句即为和尚与尚书大人和诗。后半句又妙在拆“诗”为“言”、“寺”。解缙所对下联,步上联之法。第二个“上”作登上讲,就是上将登上将军的爵位,依靠这个显赫的爵位,树立将军权威,统帅三军。“位”拆为“立”、“人”。

半夜生孩

半夜生孩,亥子二时难定;

百年匹配,巳酉两属相当。

——(明)祝允明

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号枝山,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弘治举人,官至应天府通判。工诗文书法。明“吴中四才子”之一。

一日,唐伯虎得知诗友徐贞卿之妻生一贵子,就和祝枝山商量贺喜之事。谈事之余,唐伯虎以此为题,口拈上联。祝枝山煞费苦心,未得妙句。贺喜那天,祝枝山问得徐贞卿与妻,一个属蛇,一个属鸡,欣然对成此联。

上联巧拆“孩”字为“亥”、“子”二时辰(人定、夜半);下联巧拆“配”字,为“巳”、“酉”二生肖(巳蛇、酉鸡)。拆字奇妙,切合时事,令人叫绝!

同声相应非礼勿言

童子执桐木,撞铜钟,同声相应;

妃嫔着绯衣,叩扉户,非礼勿言。

——(明)徐祯卿

徐祯卿(1479—1511),字昌谷,江苏苏州人。明朝弘治进士,文学家。与唐寅、祝允明、文征明并称“吴中四才子”。著有《迪功集》、《谈艺录》等。

相传,一次徐祯卿与唐伯虎同游金山寺。见钟楼上铜钟高悬,一位书童正手执桐木撞钟,唐伯虎吟出上联。徐祯卿听出上联中的妙处,字斟句酌地推敲了一番,对出了下联。

唐伯虎出句既奇又绝,“童”、“桐”、“铜”、“同”四字同音同声,句末“同声相应”道出了其妙。下联对句中的“妃”、“绯”、“扉”、“非”四字也属同音同声,句末“非礼勿言”与语义贴切。但是,也许徐祯卿这位大才子一时疏忽,竟没有看出唐伯虎的上句中还有一个“奇绝”之字,即“童”与“撞”的字形结构关系,所以下联未能对出这种妙趣,遗憾也!

“无锡”与“平湖”

无锡锡山山无锡;

平湖湖水水平湖。

——(明)唐寅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明代风流才子,善诗文、绘画。

相传,一个无锡剃头匠早有一对句苦无成联,见名著于世的唐伯虎前来理发,立即恭声请教。唐伯虎也觉难对,但苦思良久,待头剃好了,下联也对成了。理发师连声称妙。

此联对来,着实不易。“无锡”,在上联首尾出现。首为地名(作名词),尾则变格为动宾词组了。同时,中间又成顶针连珠式。下联以“平湖”相对,确实见妙!

画上荷花和尚画

画上荷花和尚画;

书临汉帖翰林书。

——佚名

明代,奇才唐伯虎一天到朋友家做客,观见壁挂一幅和尚画的“出水芙蓉图”,脱口吟出上句。顺念倒读,皆为同样对句,顿觉有趣。朋友在一旁也连声叫绝!可是,下联却没有对出,只好留给后人。后有人对成此联,作者无从考究。

这种顺念倒读皆成句的称“回文联”。此回文联,假借谐音:“荷花”、“和花”;“和尚”、“荷上”。下联虽具此趣,但比起上联来就显得逊色了。

还有一下联,嵌入了“唐寅”之名,有几分趣味,录下:

观音堂寺唐寅观。

逢蜀客觅湘妃

花里神仙,无意偏逢蜀客;

林中君子,有心来觅湘妃。

——(明)文征明

文征明(1470—1559),初名璧,字征仲,号衡山居士,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明“吴中四才子”之一,善诗文、书画。

一日,文征明私闯杜月芳香闺。杜对文遂起爱慕之心,但又不便表示,即指着窗外几簇秋海棠出句,欲试之。文征明晓得杜小姐之意,笑指月洞门外的一片竹林,对成此巧联。

此为隐嵌联。上联隐“海棠”,而言“神仙”、“蜀客”;下联隐“翠竹”,而称“君子”、“湘妃”。巧在不仅隐嵌花木,而且暗含爱情。对仗工隐,颇具雅趣,非名流哪有此等妙句!

镜照万国九州

保俶塔,塔顶尖,尖如笔,笔写五湖四海;

锦带桥,桥洞圆,圆似镜,镜照万国九州。

——(明)徐渭

徐渭(1521—1593),字文长,又字文清,号天池山人,青藤道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诗书画皆精,人称“天下才子”。

相传,以“才子”自居的杭州知府,嫉妒徐渭的超群才华,挖空心思想把徐渭挤出杭州境地。一日,他召见徐渭,以“保俶塔”为题出句,想难徐渭,让他当众丢丑。不料,徐渭立即以“锦带桥”为对,将得知府羞愧难言。

此联以顶针巧成连环,环环紧扣。塔尖如笔,桥洞似镜,比喻形象贴切,妙笔生花,堪称巧联!

分水看花

分水桥边分水吃,分分,分开;

看花亭下看花回,看看,看到。

——(明)陈启东

陈启东,不详。

明代陈启东去浙江分水县任县令。当他过分水桥时,听说前几年有人在此写了半副对子,至今无人能对。他下轿到桥柱上看了上联后,忽然想起这里有个看花亭,于是对出。

上联以“分”字作文章,五个相同的“分”字,并排一律当动词讲,“分分”是“份份”之义。下联抓住了这一关节,由“看花亭”想开去,“看看”亦未做动词用,而当“堪堪”(可以的意思)解。看来,这位县令肚子里确有些笔墨文章。

湖山倒影日月循环

湖山倒影,鱼游松顶鹤楱波;

日月循环,兔走天边乌入地。

——(明)袁炜

袁炜(1508—1565),字懋中,浙江慈溪人。明代嘉靖进士,官至武英殿大学士,擅喜词,有“喜词宰相”美称。

在袁炜少年未得志时,知府以联试其才,袁对以下联。

上联巧借倒影,写出了“鱼游松顶鹤楱波”的奇句。下联从日月的别称“金乌”、“玉兔”着墨,写出了“兔走天边乌入地”之妙句。

船夫考状元

孔子生舟末;

光舞起汉中。

——(明)林大钦

林大钦,不详。

明朝嘉靖年间,广东潮州林大钦中了新科状元。不久,朝廷派他到四川任主考官。渡汉水时,船夫知他是新科状元,即出对句考他。林大钦开始很不以为然,后来竟感到对题棘手难续。正在一筹莫展时,乌云密布,雷电交加,于是,得此妙对。

上联的“孔子”属双关,实指船尾插舵的孔子,虚指春秋时期的孔夫子。“舟”又是“周”的谐音,因而,一语双关。下联“光舞”谐音为“光武”(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年号),“汉中”实指汉水之中,虚指刘秀当年起兵讨伐王莽之地在湖北(属汉中)。此联一实一虚,一语生双意,耐人品味。

生题死对

半夜二更半;

中秋八月中。

——(明)金圣叹

金圣叹(1608—1661),本姓张,名采,后改姓金,名喟,明亡后改名人瑞,圣叹为字。吴县(今属江苏)人。明末小说批点家。所评《水浒》、《西厢》流传甚广。

相传,金圣叹一日到金山寺闲游,寺内长老出对子难他。五个字竟把金圣叹难住了,不欢而去。后来,因官司被判死刑,临刑时正是中秋佳节,猛然想起长老的对题,对上了下联。

对题难就难在,“半夜”与“二更半”说的是一个时辰、一个意思。而且,首尾皆是“半”字。而下联则比上联更趋自然巧妙!

何荷花好

红荷花,白荷花,何荷花好?

黑葚子,赤葚子,甚葚子甜?

——某女婢

清朝康熙三十八年间,安徽桐城才子张英,官至礼部尚书。相传,他一次便服出访时,让一村姑出的对子难住了。张英当时无言以对,回到府内,愁眉敛容,苦思不得妙句。后来,下联让府内的一个女婢对上了。

上联难点在“何荷”二字上,既是同韵同音字,又是形近字,“荷”只比“何”多个草头。下联对得妙绝了!妙就妙在“甚葚”二字不仅与上联的“何荷”对得工,而且可以说是天衣无缝,非它莫属。“何”、“甚”又皆是表示疑问的同义字。

上联语句自然不必说。下联也毫无造作之嫌,桑葚子刚显熟时呈红色(赤葚子),熟透时为黑紫色(黑葚子)。

一庭红雨送春归

四野绿阴迎夏至;

一庭红雨送春归。

——(清)某学童

清朝康熙年间,一私塾设对课,塾师出上句为对题,一学童当日不能对,次日方以下句相对,实系其姊代对,属对亦巧。巧在“红雨”状桃花乱落,以对“绿阴”,恰工。语出唐李贺《将进酒》诗句:“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歌姬难乾隆

冰冷酒,一点、两点、三点;

丁香花,百头、千头、萬头。

——(清)张廷玉

张廷玉(1672—1755),字衡臣,一字砚斋,安徽桐城人。康熙进士,乾隆年间深受重用。

传说,乾隆皇帝微服下江南时,在镇江酒楼上与告老还乡的老臣张廷玉对饮。饮到高兴处,唤来一歌姬弹唱助兴。乾隆端起酒壶,要赏歌姬御酒三杯,不料,壶内酒空,只滴了几滴。歌姬在一旁好笑,随口吟上句让乾隆对。乾隆一听,不禁拍案叫绝,可是,下联却一时对不来。正当乾隆为难之时,楼下传来卖“丁香花”的叫卖声。坐在旁边的张廷玉灵机一动,替乾隆对出了此联。

歌姬出句,似拆字非拆字,借“冰冷酒”三字的偏旁,笑谈乾隆倒酒时情景,构思确实巧妙。下联从字头上作文章,与上联珠联璧合,恰然成趣。

据《冷庐杂识》云:清高宗乾隆皇帝在宴上出对题,让众臣对。所出对题为:“冰冷酒,一点水、两点水、三点水;”当时,南昌词臣彭元瑞应声对作:“丁香花,百人头、千人头、萬人头。”

看来,前面所言属民间传说,歌姬把一国之君乾隆皇帝难住了,尤其空壶倒酒滴出几滴状,与上句恰如其分,妙不可言。下句由卖花人引发而对,也合乎情理。后面《冷庐杂识》所云,与前联语大同小异,出句人与对句人则大不相同了,前为传说,后为书载,当以后者为准。不过,从对联本身而论,前者为妙。妙在隐去了“水旁”,“草头”,既精炼又风趣。

南北东西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清)纪昀

纪昀(1724—1805),字晓岚,河北献县人。乾隆进士,累官至礼部尚书,曾领修《四库全书》。

相传,乾隆皇帝巡视江南,这天,御辇鸾驾路经江苏通州时,偶得上句,自忖良久,不得下联。左右随从人等亦无人可对。这时,纪晓岚瞅见街上高挑的“当”铺幌子,顿生妙句。

南通州,指江苏南通;北通州,即通县。

南北、东西,方位自对。“通”、“当”二字,前为名词,后做动词,变化自然恰当。下联尾部“东西”,摇身一变成为物件,不指方位,可见笔下功力!

黄花田中黄花女

青草塘内青草鱼,鱼戏青草,青草戏鱼;

黄花田中黄花女,女弄黄花,黄花弄女。

——(清)李调元

李调元(1734—1802),字羹堂、鹤洲,号雨村、童山蠢翁,四川绵阳人。乾隆进士。

这年,李调元任两江主考,一位朋友陪他赏鱼,忽生一对句,念与李调元听,二人皆感有趣。可是,一时谁也没能对出下联。转眼又是三月艳阳天,李调元游春归来,见油菜花开,一少女正在菜畦间扑蝶,遂喜出望外地对上了朋友的对题。

上下联皆由三个短句组成。就语法上讲,第一短句中,并列主语,具有同样定语。后边两个短句,主宾交叉使用,皆成妙句。

摘星手探花郎

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朕乃摘星手;

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为探花郎。

——(清)刘凤诰

刘凤诰(生卒年不详)字丞枚,号金门,江西萍乡人。清乾隆进士,官至吏部右侍郎。

刘凤诰进京赶考,得中探花。但因其相貌不扬,乾隆皇帝还要当面再试他的才学。君臣一上一下,对成此巧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