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自信与机遇(漫漫求知路)
28416900000024

第24章 慎独自省

“慎独”二字,顾名思义,“慎”其“独”者也。《礼记·中庸》上说:“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者也。”《礼记·大学》中“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也是说的在独处独居的时候要能够“独行不愧影,独寝不愧衾”。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同样具有慎其独处的含义。

所谓“慎独”,汉代经学大师郑玄的解释是:“慎独者,慎其闭居之所为。”也就是在一个人的时候,仍然按照道德原则行事,不做任何有损道德品质的事。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也说过:“要留心,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而要学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活在世上,谁都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错误,谁都难免有丑陋的一面。罗曼·罗兰说:“在你要战胜外来的敌人之前,先得战胜你自己内在的敌人。你不必害怕沉沦与堕落,只请你要不断地自拔与更新。”

每一种才能都有与之相对应的缺陷,如果不克服这种缺陷,这种才能就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一般来说,克服这种缺陷有很多方法,最重要的就是多加小心。应该看准究竟是什么样的缺陷,死死地盯住,就像你的对手寻找你的毛病那样。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就必须学会“三省吾身”,克服自己主要的缺陷。主要的缺陷被克服了,其他的不足就会很快克服。

卢梭在少年时曾经将自己极不光彩的盗窃行为转嫁在一个女仆的身上,致使这位无辜的少女蒙冤受屈,成功后的卢梭为这件事陷入痛苦的回忆中。他说:“在我苦恼得睡不着的时候,便看到这个可怜的姑娘前来谴责我的罪行,好像这个罪行是昨天才犯的。”

卢梭在他的名著《忏悔录》中对自己作了严肃而深刻的批判。他敢把这件丑事公诸世人,显示了他彻底反省的坦荡胸怀和不同凡响的伟大人格。

伊索寓言里有这样一则故事:

一个哲学家在海边看见一艘船遇难,船上的人全部淹死了。他便抱怨上帝不公,为了一个罪恶的人偶尔乘这艘船,竟让全船无辜的人都死去。正当他深深地沉思时,他觉得自己被一大群蚂蚁围住了。原来哲学家站在蚂蚁窝旁了。有一只蚂蚁爬到他脚上,咬了他一口。他立刻用脚将这些蚂蚁全踩死了。

这时,赫耳墨斯出来了,他用棍子敲打着哲学家的头说:“你自己也和上帝一样,如此对待众多可怜的蚂蚁。你又怎么能做判断天道的人呢?”

君子的高贵品质往往在于其严于律己,尤其是在独处的时候。《成宁县志》记载了“不畏人知畏己知”的故事:

清雍正年间,有个叫叶存仁的人,先后在淮阳、浙江、安徽、河南等地做官,历时30余载,毫不苟取。一次,在他离任时,僚属们派船送行,然而船只迟迟不启程,直到明月高挂才见划来一叶小舟。原来是僚属为他送来了临别馈赠,为避人耳目,特地深夜送来。他们以为叶存仁平时不收受礼物,是怕别人知晓,出麻烦,而此刻夜深人静,四周无人,肯定会收下。叶存仁看到这番情景,便叫随从备好文房四宝,即兴书诗一首,诗云:月白清风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接着,将礼物“完璧归赵”了。

孔子说:“躬身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意思是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怨恨就不会来了。

《三国演义》第六十二回中,写了庞统辅佐刘备进军西川时出现的一段小插曲——刘备设宴劳军,酒酣之际,刘、庞言语不和,刘备发怒,责问并驱赶庞统:“汝言何不合道理?可速退!”夜半酒醒,刘备想起自己所说的话,大悔,次早穿衣升堂,向庞统谢罪曰:“昨日酒醉,言语触犯,幸勿挂怀。”庞统谈笑自若。刘备曰:“昨日之言,唯吾有失。”庞统曰:“君臣俱失,何独主公。”刘备亦大笑,其乐如初。

本来,酒醉失言,虽然不好,但也算不得什么大错。刘备事后却一再自责,这是他自省的结果。

正直的人不会将错误掩盖,也绝不会打肿脸充胖子,他们会时时反省,不断自我完善。

反省是一种心理活动的反刍与回馈。它是把当局者变成一个旁观者,自己把自己变成一个审视的对象,站在另外一个人的立场、角度来观察自己,评判自己。

《中庸·天命章》里有这样的话:在幽暗的地方,大家不曾见到隐藏着的事端,我的心里已显著地体察到了。对细微的事情,大家不曾察觉的时候,我的心中已显现出来了。所以君子独处的时候要更加谨慎小心,使不正当的欲望不会潜滋暗长。

一个人是否具有反省能力对其为人很重要。反省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和机缘。它在任何人身上,都会发挥大效用。因为反省所带来的不只是智慧,更是夜以继日的精进态度和前所未有的干劲;当你克服了你的主要缺陷,你就会成为一个更强大的人。

一个人有缺点和过失是难免的,只要改正,就会进步。但是,往往有这样的情况:自己对别人的缺点,哪怕很小,也看得很清楚;而对自己的毛病却不易看到,甚至有时把自己的短处误认为是自己的长处。一个人的缺点和过失,不仅有害于自己,也会影响到他人。发现自己的缺点和过失,除了虚心听取别人的忠告、接受别人的批评外,还要“三省吾身”,也就是经常自省,这是行之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