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求知与奋进(漫漫求知路)
28420500000028

第28章 恩威并施

所谓恩威并施,就是恩惠和惩罚同时使用,从古到今的很多政治家,统治者,大多都会使用这样软、硬两种策略。你臣服于我,就施以恩惠,同时还用武力与惩罚的手段来对付叛逆行为。

三国时期的蜀国丞相诸葛亮就是一位十分擅于利用恩威并施这项策略的政治家。

在《三国演义》这个长篇小说里就讲了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就把他恩威并施、降服人心的策略描述得淋漓尽致而又出神入化。

刘备去世之后,蜀国丞相诸葛亮有了北伐中原的打算。当时的蜀国南部,就是云南贵州交界处,少数民族的大酋长孟获发动叛乱,诸葛亮决定亲自领兵平息叛乱,先解除这一后顾之忧。在当时就有人对他提出了建议,派一员大将南下就足以能够消灭孟获,丞相就不必考虑那“不毛之地”了。然而诸葛亮对此却有更加长远的考虑,他要对孟获恩威并施,以收服人心。

当地很多个部落并不是如同铁板块一样联系在一起的,孟获是叛乱的带头者,也是影响最大的酋长。诸葛亮很清楚,蜀国的大敌是北方的曹操。对于南方部族,不能采取赶尽杀绝的错误政策,而要分化瓦解,孤立孟获,用计生擒孟获。

孟获被俘之后并不服气,说诸葛亮靠诡计取胜并非真英雄。诸葛亮对此并没有难为他,对他进行了当场释放,让他回去之后起兵再战。就这样,一而再,再而三,诸葛亮一次次生擒孟获,又一次次将他释放。直至第七次,诸葛亮不但生擒孟获,俘虏了他的妻子和弟弟,还使得其他部落纷纷归顺自己,孟获的部族也是众叛亲离。也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诸葛亮对孟获一家人仍然尊重并以礼相待,终于使孟获深受感动,发自内心地臣服于蜀国。这样使得蜀国南部从此之后便平静稳定了下来。

恩威并施的两手策略,应用的范围极为广泛。用美国人的话来说,就是“胡萝卜加大棒”。一旦用在“赏罚严明”,“坦白从宽,抗拒从严”这样的小事上,也都属于软硬兼施的两手策略。

宽猛相济,恩威并施

春秋时期郑国的公孙乔是当时一位极其有名的革新派的政治家。

他在郑国执政数十年,能注意打击奴隶主贵族的顽固守旧势力,表彰“忠俭”,反对“奢侈”,改革田制和兵赋制度,公布刑法条文,限制特权、整肃政纪,使得小小的郑国,国威也由此颇有提高。

子产实行的实际上就是一种“宽猛相济”的策略。子产的政绩,赢得了封建时代统治者的极力称赞。

子产在自己临终前安排后事的时候对儿子太叔诳“我死以后,必然由你执政。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够用宽大来使老百姓服从。火性猛烈,百姓看着就害怕,这样就很少有人死于火;水性看起来较懦弱,百姓因此轻慢而玩弄它,因此到最后淹死的人就非常多,所以为政宽大不容易。”

在子产死了之后,子太叔执政,不忍心严厉而力行宽大。到最后,郑国盗贼越来越多,经常聚集在芦苇丛生的沼泽地里捣乱。

在这个时候,子太叔就会感到很后悔。“我要是早听子产的话,就不至于到今天这个地步。”

因此,发兵围剿,把盗贼全都给杀了,这样才使得盗贼有所收敛。

南宋理宗时,在衢州江山县有一伙人想占山为寇,且已商量好了暴起动乱的具体时间和地点。

使人想不到的是,传递消息的人被官府抓住了。知州陈埙在详细了解了这些人的情况之后,便打定了主意。

他在此地按兵不动,派人送肉送酒给准备当草寇的人,而且还带口信说:

“你们不好好做良民而做起了草寇,不去耕田而舞刀弄枪。这样对你们自己有什么好处吗?如今送些酒肉给你们,希望诸位能够各自珍重,如不听劝,本官只杀无赦。”

这些准备举义的人在得知密谋已泄,官府有了另外的一些准备之后,便纷纷前去自首。

紧接着,陈埙又下令:凡献出兵器的自首者全部予以重赏,因此,没过多久投弃官府的人越来越多。陈埙根本就未发一兵一卒,就轻松而又顺利地平息了这场即将发动的暴动。

齐威王当政后,委政于卿大夫,九年之间,国势衰微,邻近诸侯纷纷来犯。

汉代初期,刘邦刚刚平定了天下。

有一天,张良告诉刘邦,有一些人准备谋反,刘邦将信将疑地问张良:“这是怎么回事呢?”

张良回答道:“自从你当上皇帝之后,封赏的都是你的亲友知己,使得很多有功的人感到失望,同时还又怕你追究小的过失,所以很多人便商量起了谋反。”

刘邦心急地问:“那么现在应该怎么办呢?”

张良反问:“皇上从前最恨的人是谁?”

刘邦说:“是雍齿,我早就想除掉他。”

张良说道:“到了现在,你必须在百官面前立即对他进行封赏,这样才能够使得那些惴惴不安的人平静下来。”

刘邦接其行事,果然,一场潜在的危机平息了。

由上面的这些小故事我们不难看出,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领导者,必须学会“暴力”和“怀柔”这两项手段。

当你看到自己的下属都是松懈无比,毫无战斗力时,你就必需采用严厉的措施来约束他们的行为,这样才能增强他们的纪律性与集体荣誉感,正所谓乱世用重典;另一方面,这一政策实行了一个时期,在达到一定效果之后,可以再施行宽松的政策给予安抚,要做到一收一放,一松一紧。这样才能使天下得以太平。

恩威并重

东汉时期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年轻时便守了寡,因此汉光武帝待她十分的优厚。曾经有一次湖阳公主的仆人在外面杀了人,逃匿在公主的行宫中。负责追缉的捕快很快便到湖阳公主宫中进行谈判,想要捉拿犯人。可是犯人藏在公主宫中,这个问题并不是一下子都能解决的,更不能闯进去拿人,捕快们都觉得这事情十分棘手。当时的洛阳令董宣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便想出了一个主意,趁这个仆人陪同湖阳公主外出的时候,把仆人从车上拉下来打死。公主看了很生气,马上就到汉光武帝面前告状,汉光武帝看到自己十分敬爱的姐姐遭受这种待遇,颇为愤怒,立刻下诏召见董宣,准备处死。董宣来到殿前,不慌不忙地辩解道:“皇上,你饶恕了罪证确凿的犯人,如何向天下昭示法律的尊严呢?不过微臣也知道对公主无礼,应该赔罪,不用皇上来处置,微臣现在就以死谢罪。”

说得虽然慢些,然而做起来却是十分迅速的,董宣立即就把自己的脑袋撞到了官殿的柱石。皇上听董宣说得十分有理,主要碍于在湖阳公主面前不好交代,正不知该怎么办是好。突然想到一个主意,马上叫左右侍从压住董宣的头,让他向湖阳公主赔不是,以便了结此事。

然而与之相反的是董宣却把左右侍从两个人的手按在石柱上,宁死也不肯把血淋淋的头低下来向公主赔罪,硬是挺直脊梁,把自己弄得满脸通红。此时的汉光武帝也是无可奈何,只好说了一声:“董卿的颈子真硬。”随即命令董宣退下去,在其内心里却为董宣的刚直和节操持肯定态度,而且还给了他三万钱来奖赏他。

从这个案例当中我们可以看得出,汉光武帝一下处在了“公共关系”的两难之间,进退两难。一边面对的是亲情所系的自己敬爱的姐姐;而另一边面对的是为维护其本国统治而秉公执法的大臣。

情与理孰轻孰重,让当事者一时难以做出比较明确的决断。作为古代封建皇帝的天下,我们很难要求其斩断亲情,绝对偏向法和理。在特殊的背景条件下,作为皇帝的光武帝,以“明罚暗赏”的谋略技巧来处理此事,的确不失其高明之处。这既给了湖阳公主面子,从而也维护了姐弟之情,又挽救了大臣的一条命,并通过“暗赏”施恩于受委屈的部下,以特殊的媒介“三万钱”,无声传递着一种赞许或歉意。

公元前284年,燕国大将乐毅、秦国大将白起、赵国大将廉颇、韩国大将暴鸢、魏国大将晋鄙,各率本国兵马,按照约定的日子聚集在一起。燕昭王命乐毅为上将军,统领五国兵马,浩浩荡荡杀向齐国。乐毅身先士卒,五国兵马奋勇争先,把齐军打得溃败而逃。这时,秦、赵、韩、魏四国军队分路收取齐国边城,不愿前进了。唯独乐毅带领燕军,长驱直入,继续攻齐。仅花了半年的功夫,燕军就取城七十八座,只剩下莒和即墨两处仍在顽强抵抗。乐毅认为,单靠武力收取不了齐国的民心,民心不服,即使将齐国攻下,要想更进一步的加强巩固是非常困难的。

眼下齐国这二座城,均在掌握之中,成不了大事,不如“以恩结之,使其自降”。因此,乐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在进军的路途中,乐毅向齐国军民广为“宣谕恩德,安抚百姓。”他带兵一人临淄就申明军纪,并用官爵争取齐国上层人物的顺服。后来乐毅带兵打到画邑。

他曾经听说齐国太傅王烛年老辞官归故里,其家就在此地。为了借助这位德高望重的太傅收服民心,乐毅传令军中,画邑周围三十里以内不许侵犯。同时,派人携重金前去相聘。但王烛称年迈多病,推辞不往,遂自杀身亡。乐毅听说之后感到叹息,命厚葬之,并为太傅王烛树碑立传。

每占领一块土地,乐毅就下诏废除齐国的暴力命令,为人民宽其赋役;尊重当地群众的风俗习惯,保持他们固有的文化;优待地方上的名流,访求逸民;给已故的齐桓公修建庙宇,郑重地进行祭祀。齐国军民见到燕军如此的“厚施恩德”,深为感动,争相奔走转告。

在围攻莒和即墨的过程中,为了使城里的齐国军民“感恩说服”,乐毅下令把围城的军队撤退到九里之外。他还命令燕军将士说:“城中民有出樵采者,听之,不许擒拿。其有困乏饥饿者食之,寒者衣之。”于是齐民皆喜。让人感到遗憾的是,后来由于燕国的君臣从中破坏,乐毅这一谋略没能如愿以偿地贯彻始终。

从上面的这个故事我们看出,乐毅征齐,深知人心背向的作用及“自古修兵非好战”这样的道理。面对一个在军事上被征服的国家及人民,乐毅展开了一系列的争取人心工作,取得了“齐民皆悦”的效果。这在当时齐国还有一定实力的情况之下,如果不采取如此的策略与战略措施,要想做到兵分五路迅速地占领七十多座城实在是非常困难的。特别是在围困莒和即墨的战斗中,在特定的条件限制下,采取争取人心的办法,实在不失为明智之举。如果燕国的君臣能够信任乐毅,使他的“以恩结之”策略彻底实行到底,也许莒与即墨的抵抗也不会长久下去的。

乐毅“以恩结之”的谋略,在现实社会里仍然具有比较深远的意义。在现代商战中,由于种种因素而导致企业与企业之间相互兼并的情况时有发生。当你面对被兼并企业的员工时,这时确实是一个值得思考、值得研究的问题。在一般情况下,被兼并企业员工,经常会有一种被“征服”盼感觉或者说是错觉。

他们在面对那些新组织的管理机构与领导层的时候,同样有一种看待“入侵者”的感觉。他们往往十分注意并敏感于新组织的任何举措。所以,新组织的领导层,在忙于兼并带来的一系列繁杂工作的同时,不应忽视对被兼并企业原有员工的“以恩结之”即“配有新制度、新纪律的严格管理。”应当及时的了解情况,启用并信任原有员工中的人才;发挥好原有员工中那些德高望众,具有影响力的人物“头羊”的作用。对广大员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他们解决好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以恩结之”的谋略,贯穿着“攻心为上”的精神。古人曰:“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为将之道,可以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