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出兵打仗前总要派人去刺探敌军的军情,做到“知己知彼”,自然这次也不会例外。在大军出发前,他就派人先对魏豹的兵力部署作了一个侦察,他了解到魏豹在黄河边上从蒲坂(今山西省永济西)到北面的临晋(在山西省临绮西)一带,甚至更往北都设有防兵,可以说是相当严密而无懈可击的。只是在后方的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北)兵力较弱,但这是深入重地了,又不在黄河边上。魏豹的这些部署可以说是万无一失,滴水不漏。
韩信想到:敌方没有薄弱环节,汉军就无法出击。既然如此,就只能是让敌人自己打乱部署现出薄弱环节来。这样,自己才会有可能获胜。于是,韩信又设出了一条“陈船蒲坂、木罂渡军”的妙计来。其主题思想仍是转移敌军注意力,和“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一致的。不过,这一次比上一次更高明。
安排好之后,他立刻兵分两路来到了黄河边上,不过,两路兵马一明一暗。向蒲坂方向来的这支队伍十分张扬,到了黄河边就立即集中了大量船只,摆出一副已充分准备好要强行渡河的样子,但又不立即渡河。魏豹也加强了防守,好像生怕与对岸敌军的力量相比,自己的防卫力量不够多似的。因为谁都知道,攻打魏豹必然要从渡过黄河入手。
韩信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吸引魏军的注意力,让魏豹把其他地方的兵力都集中到这里来,造成其他地点防卫薄弱。因为他还有另一支暗中行动的队伍要想到再向北一百多里处的夏阳(今陕西省韩城)渡河,他命令这一支队伍偷偷地到夏阳,不用船只渡河,而是临时伐术制造一种腹大口小的木瓶子(又称木罂瓶),把这种木罂绑在战士的腰上,让战士们游过河去。但是,渡河的行动要等对岸的敌兵有一部分被调往蒲坂后才开始,不要惊动魏军,渡过河后不恋战,而是直接奔向安邑。
于是,“弃强攻,用智取,设奇兵,擒拿魏王豹”的作战计划就制订好了。一切准备就绪,韩信率领大军出发,进击魏豹。
坐镇都城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的魏豹,闻讯韩信领兵来攻,心情十分沉重。他深知,在楚汉相争、胜负未定时,自己背叛汉王足以引起汉王的愤怒,而魏国的地理位置,处于楚汉相争正面战场的侧翼,对汉军确实容易构成威胁,所以自己和汉军的这场恶战在所难免了。想起韩信在平定关中之战中的神机妙算,魏豹不寒而栗。
当魏豹得知韩信的军队已开到了黄河两岸,就召集大臣柏直等人,分析敌情,决定部署,准备迎敌。魏国的诸位大臣都认为,刘邦还在荥阳与项羽大战,主力军都投向了他们那边。所以,这次韩信来袭,所带的人马不可能很多。所以,在军队数量上,魏军没有必要恐惧。而魏军还有黄河天险可以防守,西魏在河东,汉军来攻,必定要渡过黄河。只要把住黄河渡口,韩信就是有三头六臂,也飞不过来,根本就不足为惧。这样,尽快判定汉军的渡河地点,就成了魏军的当务之急。
于是,柏直就派出侦察人员,刺探黄河对岸汉军动静。没过多久,各方面的情报都汇总到柏直的军营中,柏直觉得韩信的用兵意图已暴露无遗了,侦探得来的情报与魏国君臣对汉军动向的估计完全吻合。因此,他们就按照事先想好的计策行动了。
柏直采取了坚守政策,在黄河东岸聚集了很多兵力把守,又封锁了蒲坂这个渡黄河的关口,想堵住黄河渡口,不让汉军渡河。与此同时,柏直还组织了一支巡逻部队,沿着黄河巡逻。又把民用船只全部赶走,不许在黄河内来往停泊。柏直部署完后,自以为万无一失。很是得意,并认为韩信所率汉军要想渡过黄河天险,除了通过险要难攻的蒲坂要塞外,别无他路可走,而蒲坂防守严密,韩信就是插翅也难飞过。于是,柏直很是得意,就很麻痹了。
在战国时魏国的时候设置了临晋关,它位于临晋城东、黄河西岸,扼蒲坂渡口,是秦、晋间的险要,兵家必争之地。韩信军临黄河,探知魏军扼守临晋关,顿时大喜,便将计就计,将大军驻扎在临晋的对面,又将所有的船只也调集前来,白昼大军云集,夜间灯火通明,给魏军造成一个准备渡河进攻的假象。果然,魏军见汉军从蒲坂渡口渡河,就立即从其他地方调了许多兵来,结果曹参等人就成功地在夏阳用木罂渡过黄河。
柏直此时却仍然沉醉于歌舞升平的景象之中,汉军渡过黄河的消息却如晴天霹雳传入他的耳中。大批汉军出人意料地出现在远离临晋二百多里路的夏阳(今陕西韩城县),并轻而易举地渡过了防御力量薄弱的黄河,正向着安邑城杀来。魏军的部署竟然全落在了韩信的圈套之中,此时的柏直跌足悔恨,扼腕长叹,都已无补于事。柏直一直想不通的是,对岸汉军的船只未曾移动,骑兵仍在随时准备渡河,汉军怎么可能大批出现在夏阳?难道真的是神仙帮助了他们不成?
在这紧急情况下,柏直定下神来,不管怎样,还是要继续防守下去。柏直先派将军王襄,率部分兵力回防安邑,巩固后方,又派出将军孙邀沿黄河东岸北上,抵御正在南下的曹参所部汉军。自己统帅大部分骑兵,仍驻守蒲坂,以防止对岸灌婴所部汉军精锐骑兵乘乱渡河。
应该说,柏直在发现汉军潜渡成功之后,所做出的兵力调整是比较稳妥的,除此之外实在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在战场上一旦失去先机,想要把局势扳回,那就不太容易了。这正是战争的残酷无情之处。不过,聪明的柏直遇到的是战略奇才韩信,他注定聪明反被聪明误。
因为韩信声威的影响,柏直这个表面上看来很稳妥的应变方案,一旦实施,却使得魏军一败涂地,原本稳妥的方案却起了反作用。因为魏国上下对韩信都很惧怕,之所以还能够布防迎敌,在很大程度上是靠一种侥幸心理在维系着军心。将士以为凭借黄河天险,也许可以挡住汉军的进攻。而当汉军潜渡黄河以后,这种心理就不攻自破了,随即出现了军心惶惶的局面。
与此同时,由于灌婴的骑兵还随时可能发起强渡,所以柏直不敢直接将主要兵力用于迎击曹参和回援魏王。这样,魏的分兵在很大程度上就成了一种象征性的行为,并没有起到实际的应敌效果。更为糟糕的是,魏军匆匆地分兵向侧翼和后方行进,给留下的魏军主力造成了很大的思想压力,士兵们纷纷怀疑是否后方已被汉军攻占了?在这种情况下,军心更加不稳,战斗力锐减。
当成功渡过黄河后,韩信调兵遣将的过人能力也充分表现出来了。韩信巧布骑兵作疑兵,在汉军渡河之前,成功地吸引了敌军主力。而在步兵渡河之后,骑兵虽然暂时还没有投入战场,但在黄河东岸魏军将士心中,却一直笼罩着汉军骑兵的阴影。一个军队最怕的就是军心不稳,韩信的这一招对魏军来说简直是雪上加霜。
当黄河东岸的敌军匆忙调动,军心已乱时,灌婴又按韩信的指挥,千船齐发,擂鼓呐喊,向着东岸魏军阵地发起强攻。魏军已丧失斗志,稍加抵御之后就自行溃散了。灌婴立即挥兵追击,兵锋直指安邑,与韩信所率步兵共同形成了钳击之势,不费吹灰之力,迅速牵制了敌军。
如此,汉军未经苦战,就全部到达了安邑城下,而魏军主力却已溃不成军,魏将王襄率部抵抗,怎奈寡不敌众,被曹参部下所俘虏。魏豹见大势已去,带一部分亲信逃走。曹参紧追至曲阳,魏军逃到东垣,曹参又跟踪而至,在这里,魏军残部全部被歼灭,魏豹也被汉军生擒。接着,韩信北上攻占了平阳,又将魏豹的母亲、妻子、儿女等俘获,占领西魏五十二县,一举平定了魏国所有地盘。前后没用一个月,就把这一个强大的割据势力消灭了。伐魏之役以大获全胜而结束。
韩信将魏王豹押送到荥阳交刘邦处置。刘邦为了借魏豹在魏地的声誉,并未立即处死他,而让他留守荥阳。后来项羽进攻荥阳,汉军眼看难以守住,而刘邦已事先撤走了,汉将周苛等人怕魏豹作项羽的内应,就把魏豹杀死了。韩信取得重大胜利以后,汉王刘邦立即派人把韩信的精锐部队调到荥阳去抵御西楚霸王项羽,开辟北方战场,剪除对汉王羽翼的威胁。
韩信的“木罂渡河”一役也可以称为战争史上的经典之役。不仅渡河的方式奇特,不是用船,而是用“木罂”。其战略步骤更为奇特,先是“声东击西”,然后击西之后还要击东,让敌人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让原本处于优势的敌人,瞬间处于劣势之中。从这里,我们还可以看到韩信指挥战争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从头到尾有条不紊,战势的发展全部在他的掌握之中,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大将风度。
此外,韩信作战一向以破兵为主,他的一切计划就是把敌主力消灭掉,对于没有兵力的城池并不看重。这样,既可以起到逐步实现作战计划的目的,而且还可以保存自己的军事实力。与此同时,利用这样的战略战术,经他取得的敌军地盘一般都很稳固,不会出现得而复失的情况。
西取西魏的胜利不仅解除了汉军侧翼存在的威胁,也打破了项羽的攻汉同盟势力,使项羽原先的计划无法实施,扭转了楚强汉弱的局面。不但突显了韩信的军事才能,而且也为以后攻打赵、代、燕、齐等诸侯王打开了初步局面,取得了立足之地,奠定了胜利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