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5年,项羽在彭城大败刘邦,这使得许多诸侯纷纷背汉归楚,此时刘邦的处境十分困难。为了摆脱这一不利局面,在谋士张良的建议下,刘邦制订了正面坚守、侧翼发展、敌后袭扰的战略方针。命大将韩信率军开辟北方战场,逐次歼灭黄河以北的割据势力,向楚军侧背发展,就是这一战略计划的重要环节之一。
韩信一路行军至太行山,千古天险太行山,果然名不虚传。它绵延数千里,山峰高耸,地势险要,悬崖峭壁,处处可见,成为分隔晋冀的天然分界线。整个大山之间很少有关口通道,南北千里之地,只有八处险要谷地可以通行,这就是先秦时期就闻名于天下的“太行八陉”。它们分别是:轵关陉、太行陉、白陉、滏口陉、军都陉、紫荆关、飞孤陉、井陉口。这八处通道的出入口,都有险关相扼,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井陉口正是太行山不可多得的八个隘口之一。
如果要想从代国到赵国去,必须经过这个井陉口。井陉口又称土门关,周围群山环绕。井陉关就建在陉山上,关前有一片谷地。四周均为陡峭的高山,谷地如同一口探井,故有“井陉”之名。井陉关北面,有一座小山。关前有两条河流。东面一条小河,从井陉县城流经井陉关前,向下汇入滹沱河,名为井陉河,它的下游也称祗水河。西面有一条较大的河流,名为绵蔓河。在井陉口的西面,有条长约一百里的狭窄驿道,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在汉军营中,灯火通明,几案上摊放着一张地图,韩信和张耳、曹参等人,围着几案席地而坐,聚精会神地商议作战方略。
赵王赵歇和陈余统领二十万主力军,据险而守的消息,使得许多汉军将领目瞪口呆。当时,除地形对汉军十分不利外,在兵力上也很悬殊。陈余的二十万兵马已经在井陉口整装待发,气势恢宏;而汉军仅有几万人,远道而来,行军疲惫,又无精兵良将,在兵力上处于劣势;汉军在士兵素质上也不如赵军。赵军训练有素,汉军在训练上不能与之相比;何况汉军远道而来,陈余又以逸待劳,汉军更是处于十分不利的被动地位。三万汉军,再加上孤军深入,在异国作战,屡犯兵家大忌,在诸多不利条件下想要获胜,岂不是太不可思议?
然而,众所周知,赵歇是个无能之辈,不足为惧。陈余虽是久历战场的一员大将,但他儒生气太重,满肚子的仁义道德,而且死读兵书,不善于从实战中总结经验,所以也不足挂齿。韩信最为担心的,是赵国的广武君李左车。此人深通韬略,善于用兵,擅长诈谋奇计。
众将注视着自己的统帅,都想听一听韩信的意见。只见韩信不动声色,传令说:“继续侦察。赵军的一举一动,都要给我及时报来。”韩信又对众将说:“陈余真是不懂兵法。用兵不在多,而在于精,他把全国军队驻扎在井陉险关,真正交战时,能发挥作用的也不过是几万人。其他军队恐怕只能遥遥观战。我军只要一战获胜,赵军溃散,其他地区就可轻易地夺得了。”
韩信经过再三考虑,决定尽量利用赵军的弱点,以奇计制胜。他与张耳、曹参等人商量之后,大家也同意了,但心中却在嘀咕:“一战获胜,自然全盘皆活。可这一场战争,我们能获胜吗?”
战争的阴云笼罩着赵国,人们惶惶不安地谈论着即将到来的这场战祸。
陈余部署各军布阵已毕,就率领几位将领,立马于井径关,观察战场形势。陈余指点着关前地势,对众将说:“我军早已经占据井陉雄关,筑垒设防。韩信纵然有神仙相助,也不能把我怎么样。大军齐集之后,我大营安扎在关前平地上。等汉军前来进攻,不等他逼近关前,我就命令大军开营迎战,井陉谷地,就是韩信的埋骨之处了。”说罢,陈余哈哈大笑,似乎早已胜券在握。随行赵将,也随声附和,称赞陈余的英明。
但是,陈余虽然这样说,心里却并不是一点都不担心的。毕竟这关系到赵国的生死存亡啊!一天,陈余正在为如何迎击韩信苦苦思索,进来了谋士李左车。李左车见陈余愁眉不展,就说:“按照您的用兵意图,我军恐怕要吃败仗。”李左车在赵将中以多谋善断而著名,陈余听他对自己的部署提出异议,心中有些不高兴,碍于情面,又不得不让李左车阐明他的见解。
李左车说:“韩信渡过了黄河,俘虏了魏王豹,活捉了夏说,现在又有熟悉赵地情况的张耳率兵增援,妄图一举消灭咱们赵国。汉军在离开大军很远的地方展开战斗,乘胜进军,士气旺盛,其锋锐不可当。韩信孤军深入,利在速战速决。我们在关前平地与汉军决战,正中韩信下怀,万一失利,我军势必陷入崩溃。咱们一定要利用有利的地势,用智才能取胜。”
李左车略微停顿,接着说:“我想,从千里之外供应军粮,战士们必定面有饥色,等到打来柴草才能开灶烧饭,全军势必不能按时吃饱饭。他们千里迢迢转运粮食,给养十分重要。现在韩信沿井陉险路进军,军粮供应就成为他无法解决的难题。井陉道狭路窄,兵车不能并驱行驶,骑兵也不能排成队列,在这样的道路上行军几百里,粮食势必落在后面,慢慢跟进。因此,我希望您改变原来的作战计划,请您给我三万人马,作为独立作战的奇兵,让我从小道迂回到韩信大军的背后,去截取汉军的粮草,切断他们的粮运,断绝汉军的退路。”
李左车又接着说:“您的大军则退守井陉关,深沟高垒,据险坚守,不论韩信如何挑战,您也不要同汉军交锋,使韩信求战不能,让他有力无处使,有智无处用。我再以奇兵从背后袭击,堵住退路,那样汉军就会进退两难,腹背受敌,在深山险谷之中,他们即便是想以劫掠来维持军粮供应,也没有东两可以抢劫。几万大军进退两难,粮尽援绝,不出十日,韩信、张耳两人头就可献至麾下。如果您不接受我的意见,仍按原计划用兵,恐怕我们都会成为韩信与张耳阶下之囚。务必请您三思而后行。”
李左车根据双方的实力状况所献的破敌计策不但是有道理的,而且也是比较可取的。李左车知己知彼,扬长避短,如果他的计策得到采纳,赵军可以立足于不败之地,并使汉军陷于困境。
但是,陈余是个迂腐透顶的书呆子,自以为熟读兵书,通晓兵法,自高自大。他常常把“正义的部队堂堂正正,不用阴谋诡计”这句话挂在嘴头上,并想方设法照办,根本不懂得“兵不厌诈”的道理。
听了李左车的这一建议,他连连摆手,不耐烦地说:“我们赵军将士,是为了守卫本国领地而作战,是正义之师,自然就该堂堂正正地与来犯之敌决战,怎能用诈谋诡计取胜?我听说兵法上规定,兵力十倍于敌,就可以进行围攻,两倍于敌,就可以进行交战。现在,汉军号称有士兵几万人,实际兵力远远达不到这个数字,其实不过一万人。他们从千里以外来进攻我们,士兵已经疲乏不堪。虽有连战连胜的虚名,实际已经是强弩之末,不能有所作为了。我二十万大军云集险关要隘,以逸待劳,双方力量的对比相差悬殊。在这种有利的条件下,对手是这样弱小的敌人,我们倒躲避起来,不与他们交锋,要是以后再遇到更多的敌人,又如何战胜他们呢,真按照李将军的话去做,天下诸侯一定要嘲笑我陈余太软弱,都会耻笑我们赵军是缩头乌龟,胆怯畏敌,那样他们都会随意地来进犯我国了。我的部署不变,就在井陉关前的谷地布阵,主动进攻,全歼汉军,打出我赵军的军威!”
说完之后,陈余就进入了内帐,根本不把李左车的计策放在心上。李左车见陈余不采用他的建议,愤然地扬长而去。李左车暗自叹息道:“大军决战,岂能作此书生之谈?岂能如此意气用事?”
韩信是个天生的军事家,特别是他被刘邦拜为大将后,又先后经过智取三秦和破魏、代等战斗的实践,实战经验也比较丰富了。他面对井陉口的形势,深知敌我力量悬殊,不能猛冲直攻,只是把大军驻扎在离井陉口很远的地方,观察动静,研究对策,寻找战机。
陈余不重视李左车,但韩信可十分重视,经常派人打探他的动静。当韩信接到探报说李左车建议陈余改变原有部署一事,大吃一惊,立即传令继续侦察,他感叹说:“赵军中有李左车这样深通兵机的将领,真是不容轻敌。如果陈余真的采纳了他的建议,我军将不敢沿井陉关方向进攻赵国。那样,战事势必旷日持久。”
不久,韩信知道陈余拒绝李左车献计的这个情况后,才放下心来,暗自庆幸:“如果李左车的计策得行,不但汉军将全军覆没,我也要被陈余所擒,性命难保。”在反复核实情报无误后,韩信才领兵进入井陉险路。在井陉之战中,充分显示了韩信的勇与谋,他洞悉到陈余的刚愎自用且又迂腐疏阔的陈余却拘泥于“义兵不用诈谋奇计”的教条,且认为自己兵少且疲,不应避而不击,断然拒绝采纳李左车的正确作战方案。此乃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也!最终,韩信在这场战争中取得大获全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