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不碍事
28433000000001

第1章 到处随缘(1)

在世间上,不管功名富贵也好,为人服务也好,重要的是要人忙心闲。无心不是不用心,而是不计较得失。我们的身体也一样,平常总是百般爱护,加意保健,但百年之后,身腐骨灰灭,身体也不是我们的…

难得难得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

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古德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中国难生,善友难遇”,如果难得而都能得到,那真要好好珍惜!

《阿含经》里有一则海龟喻,是说要想得到人身,就如一只盲龟,在大海中漂流,要找到一根可以倚靠攀救的浮木非常不容易,尤其浮木上还要有个孔,让盲龟的头伸出来以便漂浮,实在是难上加难,所以说“人身难得”!经典又喻示“得人身如爪上泥,失人身如大地土”。人身难得,生命易逝,我们能不好好珍惜,不好好修持这宝贵的人身吗?

“佛法难闻”,要听闻佛法也不容易。今天有很多人到处礼拜寺院求闻佛法,却很少有人能心行密合。很多人能讲说佛法,但能讲得契理契机的很少;有时讲说者的观念不纯正,常会以盲引盲,把信徒导入邪路上去。或者讲经的人太执著,使闻法者执迷,不能接触到真正的佛法。有些人劝他们听闻佛法,却推说没有时间,缘分未到,可见佛法难闻。

“中国难生”,中国是指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都很优秀的国家,相对其他争战连连、经济萧条、文化低落的国家则称边国。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福报可以出生在富强安乐的国家,像现今中东战争不断,难民潮一波波,非洲也是种族冲突,饥饿连连,百姓都很苦。人生在世,能有平安富足的生活,能受良好的教育是十分不容易的。

经典上说人有三件事比天人殊胜:第一是记忆,第二是梵行,第三是勤勇。所以,生而为人,要懂得修持;即使是天人,若只知道享福,而不知道修持,福报享尽时也会堕落。我们已得人身,如果不趁早精进修持,在这一生消逝前求得度脱的话,将来要向何处超度此身呢?人,处在生天与堕落恶道的枢纽,如何向上提升而不下堕恶趣,实在是攸关生死的大事!

不认识自己

从来共住不知名,任运相将只么行;

自古上贤犹不识,造次凡流岂可明?

——唐石头希迁

“从来共住不知名”——久远以来,我们就和一个跟我们最亲近的人住在一起,只是不知道他的名字罢了。他是谁呢?他就是我们自己的真如佛性!

人,最可悲的就是不认识自己,不知道自家本来面目,每天对着别人都叫得出张三李四,却不知自己是何等人物!

“任运相将只么行”——人,除了要认识自己外,更要任运随缘、自由自在地生活。要如何才能过任运的日子呢?一、要随缘生活;二、要随境安住;三、要随心度众;四、要随喜自在。

现在社会上,大部分的人都是逆缘在生活,既然不能顺着缘,当然就不可能随境自在;不能随境自在,就不容易安住。连安住都不能,还谈什么随心所欲地度众结缘呢?

世间,多少麻烦,多少是非,都由不认识自己而起。“自古上贤犹不识,造次凡流岂可明”——古来那些成圣成贤的人,都还不能认识自己,何况是我们这些芸芸众生的凡夫,哪里会明白呢?我们对佛道若不去研习、自修,真理就永难明白,不明理不精进,就不会修行,不修行当然就不会明白自己了。

这首偈语,主要是教我们认识自己,才能任运随缘,不再造次沉沦于凡流之辈。

六个盗贼

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含灵共我家;

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云遮天。

——唐张拙

参禅的人,法界在他心中,天堂地狱也在他心中。

“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含灵共我家”——佛性之光,本来遍满虚空法界,如同佛光普照,不管是凡夫、圣人,甚至一切含灵动物,都与我一体,我们都是一家。

佛教将有情生命分成十类,一般通称“十法界”:佛、菩萨、声闻、缘觉、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每一个人一天中,心念在十法界来来回回不知多少次。

有时心念一起,要为人服务,待人慈悲,内心无烦恼,这时本性之光朗照晴空,就等于是佛、菩萨的世界。为了一件事不满意而起嗔恨心,奢求发财而起贪念,口腹多欲而贪食,这种贪、嗔、痴的地狱、饿鬼、畜生心相一表现出来,种种不如法的行为当然也造作了。我们一颗心就具有佛、菩萨、地狱、饿鬼等十法界的心态。

“一念不生全体现”——一个人能做到一念不生,不生即无生,就是一切生。如同虚空无相,则无所不相。

“六根才动云遮天”——六根即指眼、耳、鼻、舌、身、意,像盗贼般住在我们身体里,每天都痴惑于爱欲,迷没于嗔怒,如不当看的贪看,不当听的贪听,不当说的妄说,不当想的妄想,不当做的妄做……人的本性,就是被六根的乌云遮蔽了。要先将人体村庄的这六个盗贼降伏,不让身语意妄动,是每个修行者最要紧的一件事!

生死一如

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

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

——唐鸟窠

这是唐朝鸟窠禅师的一首偈语。

“来时无迹去无踪”——人,生时从哪里来?无踪无迹。死后往哪里去?也无踪迹。生来死去都是一样的无踪迹。

“去与来时事一同”——过去有位禅师沿门托钵,正巧施主家生了儿子,禅师听了,站在门口悲伤地流泪,主人很不悦:“我们家添了宝宝,大家都一团欢喜,禅师为什么伤心流泪呢?太不吉利了!”禅师说:“我是在哭你家又多了一个死人。”

一般人的观念,都以为生乃可喜、死乃可悲,而在悟道的人看来,生就是死,有生必有死,何必到死的时候才悲哀呢?幻梦人生,终归黄土大地,生与死都是一样的。

有人在旷野中,被狮子追赶,无处可逃,刚好看到一口枯井,就攀着井中树藤想躲到井里求生,爬到半途,看到井底有四条毒蛇咻咻吐舌,头上又有黑、白两只老鼠啮咬他攀附的树藤——万一树藤被咬断了,不跌死,也会被井底的四条毒蛇咬死。正在万分惊慌恐惧时,飞来五只小蜜蜂,滴下五滴蜜,蜜刚好滴入他的口中,满嘴香冽冽的甜蜜滋味使他忘记了生死边缘的可怕。

这个寓言显示了人生。人生,被无常的狮子逼到枯井里,井下是生老病死、地水火风四蛇正在盘踞吞噬,而生命的藤枝又被象征昼夜的黑白二鼠啮食着,多么危险啊!五只蜜蜂比喻五欲——财、色、名、食、睡,一点点甜头,就使我们忘记了危险,如此愚昧的人生很不值得。

“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人生的百态千情都是幻梦,生死也如梦,苦海沉沦无了时,不要醉生梦死,快快求得解脱,才是最最要紧的事。

不要妄求

生天本自生天业,未必求仙便得仙;

鹤背倾危龙背滑,君王自古无百年。

——唐知玄

人要守本分,不要妄求,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功到自然成熟。“三十三天天外天,九霄云外有神仙;神仙本是凡人做,只怕凡人心不坚”,正好为这首诗偈作诠释。

“生天本自生天业,未必求仙便得仙”——生天,要有生天的福、生天的业。一个人福德因缘具足,不要说求富求贵、求圣求贤,就连成佛作祖都是很自然的事。世间没有天生的弥勒,没有自然的释迦,也没有不劳而获的事功。现代青年往往不肯劳苦奋斗,不肯流汗播种,只一味妄求,希冀侥幸得富贵,是不可能的。比方说,一块石头,放入水里自然会沉下去,你祈求神明将石头浮起来,当然是不可能的。

“鹤背倾危龙背滑”——不自量力的人,就算骑在白鹤背上飞天,也是很危险的。乘龙飞天,一滑也成千古恨。人贵自知,不要妄求。

“君王自古无百年”——中国历史绵延五千年,历经多少朝代,多少君王,何曾有人是百年皇帝?世事无常,种种忙碌,种种辛苦,到最后什么都是空的,都不是我们的,唯有及时行善,做些功德,才是为子孙长久计。

对生命有信心

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

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常存。

——唐圆泽

圆泽禅师与儒生李源是好朋友,两人相约出外旅行,圆泽希望走山路,李源执著要走水路。圆泽叹息:“果真因果轮回不可勉强。”只好取道水路。在水边遇见一个大腹便便的妇女在洗衣服,圆泽一看,知道命中注定逃不了。原来这妇人已怀孕多年,就等圆泽来投胎。圆泽就对李源说:“业报如此,我要投胎去了,不能再陪你旅行,希望十三年后,杭州天竺寺外,我们有缘再相见。”

洗衣妇回家后,就生下了一个小孩。一晃十三年过去,李源如约到了天竺寺外,看到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吟唱:

“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山川寻已遍,欲回烟棹上瞿塘。”

李源一听,知道牧童就是故人。

这首诗偈说明佛性不变,人在五趣六道里流转,是真真实实的。

“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我们在三生石上走过,都是有情人、有缘人,是赏月吟风的好朋友。

“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常存”——不要以为老病死了,一切都化为乌有,人是死不了的。死就是再生,生就是赴死,生生死死是二合一的,我们如果对生命有信心,不管五趣流转、六道轮回,只要播种功德,总会有美好的来生。

却下眉头

不求名利不求荣,只么随缘度此生;

一个幻躯能几时,为他闲事长无明。

——唐洞山良价

在动乱世间里,若把人我是非看得太认真,太计较,日子不免纷纷扰扰,所以要能放下一些,随缘一些,像皮箱一样,用时提起,不用就放下。否则一直提着不放,不嫌累赘吗?需要时又提不起,不是很不方便吗?

这首偈语要我们“不求名利不求荣”,不求个人的安逸、荣耀、成就,应该为国家社会求大、求好、求荣耀。如何做到只为大众,不为私己呢?像佛光人的信条——“光荣归于佛陀,成就归于大众,利益归于常住,功德归于信徒”,就是一种无私无我的德行。

“只么随缘度此生”——我们不要只顾一己得失,要多为国家社会着想,为大众造福,不辞辛苦努力奉献服务,广结善缘。想想“一个幻躯能几时,为他闲事长无明”,人生不过百年光阴,为什么一定要为过眼云烟勾起无明烦恼,徒然牵肠挂肚?

正如无门慧开禅师的诗: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不要把个人琐碎事挂在心头,但对普度众生的事则要积极,对社会福利工作更要护持,如:修桥铺路,功德无量;济危扶困,成人之美。活在世间上,懒惰懈怠也是几十年,自私自利也是几十年,何不积极为国家社会多做点事,为社会的安和乐利多多造福呢?

心念

心如大海无边际,广植净蓬养身心;

自有一双无事手,为做世间慈悲人。

——唐黄檗

“心如大海无边际”——人的心,如大海一般无边无际,事实上心还不止像大海,心像国王,可以发布命令。心念一动,眼睛就去看,耳朵就去听,手就去做事,脚就去走路,所以说心如国王能行令。

心又像电光,心念一动,东西南北任遨游;想建大楼,念头一转,心头的大楼即刻就建好了,心念之快真如火石电光。

心又像画师,《华严经》上说:“心如工画师,能画种种物。”心如艺术家,可以在心中呈现出美好或丑陋的种种变化。

心又像虚空,可以包罗万象。平常我们常说“宰相肚里能撑船”,不是说宰相肚子里真能撑着一条船航行,而是形容宰相的心量大得能容纳一切!

所以“心”是无量无边,是变化万端,是容纳万有。我们该如何对待这颗心呢?“广植净莲养身心”——有这么了不起的一颗心,我们就要好好地爱它。珍馐美味的营养食物入口吃了,可以滋养我们的身体;戒定慧则可以滋养我们的法身慧命,我们要好好地在心田里广植净莲。

“自有一双无事手,为做世间慈悲人”,是说由心的力量能推展我们这一双手,要好好地随时随缘为人积功德。例如随口说好话,随手替人服务,随时结善缘……希望我们今天的社会,到处都是行善布施的慈悲人,人间就会很美好了。

山积海深的名利

趋利求名空自忙,利名二字陷人坑;

急须返照娘生面,一片灵心是觉皇。

——唐布袋

唐朝布袋和尚相传就是现在大肚能容的弥勒菩萨的示现,他常常行脚云游世间,看到世人懵懵懂懂,忙来忙去——有的为生活忙,有的为儿女忙,有的为职业忙,也有不少人为了理想、为了慈悲而忙。

我们站在火车站前,看那些熙熙攘攘、来来往往的人潮,除了少部分是为人、为公而忙,大部分都是为名与利奔忙,真正是“趋利求名空自忙”,一个个不是为了沽名钓誉,就是财迷心窍。其实为名也好,为利也好,都像蜜蜂采蜜,最后空忙一场。人如果一心只是求名求利,倒也罢了,怕的是在求名求利的同时利欲熏心,见利忘义,为了贪财、贪名不择手段地害人,那就罪过了。

“利名二字陷人坑”——一不小心掉进了名利的深坑,就无法超拔。很多人在没有钱时,一直追求金钱,枉费多少时间、多少辛苦、多少烦恼。一旦有钱了,被钱所害的也不知多少。没有名的时候,百般求名,一旦名成利就,盛名之累所带来的痛苦、束缚、不自由,也是山积海深。

所以,一个修行学道的人,即使不能完全离弃名利,至少也要淡泊名利,就像孙中山先生说的“要做大事,不要做大官”,多多为社会人群服务。

“急须返照娘生而,一片灵心是觉皇”——要紧的是要知道自己,知道父母未生我之前的本来面目,把内在的一片真心体会出来,才是一个觉悟的尊者!

花开花落

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

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唐龙牙

“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早上看花开,一时缤纷,满树都是灿烂红花;晚上红花凋谢了,美景不再,空余一树枯枝。花开花谢,可以悟到人生的无常;无常并不可怕,因为有无常,才有进步!

如果人生不是无常,我们凡夫就永远是凡夫了,因为有无常,我们才有成佛的可能。无常,对我们来说,充满希望,而非充满绝望。

过去有一个秀才,清明节回老家祭拜祖坟,偶然在村庄上遇到一位美若天仙的姑娘,内心非常喜欢,又不好意思直接表达出来。第二年清明,他又回乡扫墓,希望在村庄上重新邂逅那位姑娘,可是怎么都找不到,原来她已香消玉殒了。秀才就很慨叹地作了一首诗: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所以“莫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年轻时不要以为自己青春美貌又健康,这些都是不可长久依赖的。“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假如我们用花来比拟人生,花的朝开暮谢是无常,人的有生有死也是无常。人与花的事理一样,世间上没有不变的东西,没有独有的东西,一切都要仰赖因缘才能存在。所谓“缘聚则成,缘散则灭”,因此我们要珍惜目前所拥有的因缘。

能忙能闲

粉壁朱门事甚繁,高墙大户内如山;

莫言山林无休士,人若无心处处闲。

——唐龙牙

“粉壁朱门事甚繁”——我们看到粉刷过的墙壁、朱红色的大门,多为豪门巨富所居,以为他们身心安适,事实上他们并不安闲,有时忙得连饭都来不及吃,连觉都睡不安然。“高墙大户内如山”——看到有钱人高筑的围墙,值得羡慕吗?高墙大户里,人我是非、权势争夺、贡高我慢,如山一样层出不绝地阻碍着,生活并不是很平坦、很顺利的。

“莫言山林无休士”——不要说深山僻林里没有隐者,没有凡事看开不计较、万事都能放下的休士。“人若无心处处闲”——人到了无心的境界,不是不用心,而是不计较,不患得患失,就像无门禅师说的“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自然是“处处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