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金刚经学记
28434700000044

第44章 第十二讲(2)

四重缘起的第一重是业感缘起。凡夫众生执著万物是一个整体,是所谓的一合相,认为这就是实法。其实不对。为什么?因为它是业感缘起,因缘和合才有果报。所以,一切有为法,都是业因而成立。这样由业因有来否定凡夫的执实有,就显出执实有空。第二重就是阿赖耶缘起。又称之为相依缘起。我们的心识依对境而起功能,对境是依心识而成显现。所以,是由相依有而破掉业因有,显出业因有空。第三重就是真如缘起,又称为相对的缘起。因为你如果是相依的话,心物相依,那你染污心感染污法,你永远就断不了,它总是互相依存的。所以,应该要有前后,是相对而成立的,并不是相依。这样就是真如缘起,以相对有来破除相依有,就显出相依有空。第四重就是法界缘起。我刚刚举这个例子,就是每一法如果从事事无碍法界来说,就是法界无尽缘起。由法界缘起来破除相对有,显出相对有空。所以,这个“空”不是直接要你怎么去证“空”,而是层层超越,层层打破你的思惟局限性,你的心量就宽广了,你划地为牢的思维局限性就打破了,就显现出空。这个“空”就是心灵的自由,原来束缚你心的那些法就能够消失,就不会束缚你了。所以,这个“空”是不执著,不是空无一物那个“空”,你搞错了。

因此我们明白任何一法其实都是法界无尽缘起,开悟的人只是欣赏,没有取著,没有企图心,没有目的性,只是觉照和欣赏。所以,你看祖师禅在每一个当下开悟,为什么?因为他就是在运用法界无尽缘起,就是在用事事无碍法界,如来禅是理事无碍法界。我们虽然还没有真正开悟,但是我们可以随学,学习那些见性的人,只是欣赏。

正如永嘉玄觉禅师在《证道歌》上所说:“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同共如来合。”你懂得了法界无尽缘起,对《证道歌》就豁然开朗,不然你想不通。尤其是后两句,“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同共如来合。”是说你从未与一切诸佛的法身分离,而不是说一切诸佛的法身入你的身,这样理解是错误的,这个应该说是不一不异,这样理解是正确的。

第六个要点,我们学习《金刚经》不要在名相上去兜圈子。有些人学《金刚经》学得头都是晕的,一下子说具足相,一下子说不具足相;一下子说是断灭相,一下子说不断灭相,搞来搞去不晓得说什么。这样如果你用大脑思惟,在名相上去兜圈子,永远搞不清楚,越来越糊涂。一定要了解到法背后的智慧,她背后的心智模式。要不著相、不坏相修一切善法。为什么凡夫会著相修行呢?或者他听说不可以著相,又落到断见里而,落到断灭空里面去呢?问题的根源是他的思惟模式没有提升。

因为凡夫是片断式的思惟,而圣者是无穷尽的思惟模式。片断式的思惟模式,往往就是局限的、僵化的、二忙此即彼的、一成不变的。所以我们修行,不是拿这部经来念就好,而是要开肩智慧,要知道打破凡夫片断式的思惟模式。你只要稍微打破一点点,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我说个浅的例子。美国总统罗断福再一次参选总统的时候,他的宣传画册印好了,马上准备发,突然发现画册里面有一张相片的版权不属于他们门己,而是属属于一家照相馆,罗斯福这个竞选办公室无权使用。这下问题来了,你把它全部销毁掉,再重新来印过这来不及了。你如果不跟人家谈,人家会起诉你盗用他的版权。如果你派人去跟那家照相馆去谈判,不知道会小会成功,你不知道人家会不会狮子大开口。那怎么办呢?

竞选办公室就想了一个方法,写了个书面通知,通知这家照相馆说,我们办公室正在为罗斯福总统印宣传画册,这个画册之中将要放很多关于总统的相片,贵照相馆也有一张是在被选之列。但是由于有好儿家照相馆都有总统的各种相片,我们只能够在里面选一张,所以我们就来拍卖这个刊登权,价高者得。如果贵馆有意思的话,请把你们的标书和准备参与竞标的,来买刊登权的支票给我们寄过来。两天之内,竞选办公室就迅速地收到了这个照相馆的投标书,还有买刊登权的支票。

你看,只要你把这个片断式的思惟稍微打破一点点,马上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世间法都是如此,何况是修行呢?你修行不会去提升你的心智模式,不会开启你的智慧,只是每天惯性地念《金刚经》,今天念一遍,明天念两遍,天天这么念,你根本都没有开启智慧。那是什么?是大脑思惟。然后你还在妄想:这部经里面说,读了这部经有无量功德,我怎么读了一年了,没看到功德啊?这其实是什么?你智慧没有开启,问题依然存在。所以关键是要打破你局限性的思惟模式,你才懂得怎样学习《金刚经》。如果你不能开智慧,就会被卡住,不是外在的东西卡住你,让你动弹不得,而是你自己的思惟模式有局限卡住你了,你的心卡住你自己了。要这样地来学习,来理解。

我举几个禅宗的公案。香严禅师有一天上堂说法的时候说:“有一个人在悬崖边上,悬崖边一上有一棵树。他用牙齿咬住树的树枝,手也没有办法抓到树枝,脚也没有立足点,只能够用牙齿咬着。”另外一个人走过来了就问他,说:“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呢?”这个时候就麻烦了,你如果开口说,掉下去就是粉身碎骨。那如果你不开口说就违背你的菩提心,你是学大乘法的,人家问法你都不说,菩萨要常为众生做不请之友。人家向你求法你还不说,所以说也不行,不说也不行。那你们怎么回答?很简单,你只要打破你的思惟模式就行了,我前面已经讲过了对不对?

这时候有一位招上座,他就从大众的队列里面出来,说:“请问师父,这个人上树以后且不问。”已经上树了我们就不问了,“请问他未上树之前。”那么,“香严便休。”他是故意挖一个陷阱让你跳进去,看你能不能打破你的思惟模式。你能够超越出来,香严便休。这样你就能够明白这个禅宗的公案。

再有一位陆亘大夫,他是这位官员,跑到寺院去向一位禅师求法,说:“禅师啊,什么是祖师西来意呢?”禅师给他说了一个故事:“有一个人在一只鹅非常小的时候,把它放在瓶子里面养着。鹅就越养越大,以后它就没办法从瓶子里面出来了。这时候你又要不杀死这只鹅,又要不打破这个瓶子,你怎么让这只鹅出来呢?”谁知道?当然是不知道了,是不是?我们用片断思惟总是随时被卡住了动弹不得,陆亘大夫也是如此,他也不晓得怎么回答。他就请问师父:“你怎么同答?”师父说,“你来问我。”他就那么说了,师父就说:“陆亘!”陆亘:“在!”不就出来了吗?就这样打破你的思惟模式,这类的公案很多。如果你明白这个禅法,就是不断地开肩你的智慧,那么你看禅宗的公案就很容易通达。

还有一个禅师上堂说法,他说得一般的凡夫认为更奇怪。他说:“有一头牛,它从我们这个窗子的缝里面钻过去,头也过去了,身子也过去了,尾巴过不去。为什么?”其实是你的心智模式卡住了。所以,我们要明白门,学佛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开发智慧的过程。要超越凡大的片断式思惟模式,学习圣者无穷尽的思惟模式。我们的人生道路上会遇到种种的问题,比如说事业的瓶颈、感情的纠缠,乃至于修行道路上的障碍等等。但是,你学习了《金刚经》就能够发现问题背后的问题,这才是关键。问题背后的问题,是你的思惟模式的局限性卡住了你,所以说,缘起故有,超越故空。我们要不断地提升、不断地来超越心智模式。不断地超越你的心智模式,就能够不断地空掉你的执著,我们的心灵越来越空灵自在、智慧充盈,灵性生命不断地觉醒,这时你就是被如来所护念的菩萨。

经里面一开始就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你想做那个“善护念诸菩萨”吗?那你就需要不断地开启你的智慧,超越你的思惟模式,所以说这个四重缘起,你不能够单单学理论,你要运用这里面的思惟方法来破掉你的执著,空掉你的妄执,空掉你的思惟局限性。如来善护念这种觉醒的人,我们悟到一点点都跟人家说,我们懂得一点点《金刚经》,有一点证量,有一点觉受都去宣扬,那你所在的这个地方“则为是塔”,一切诸佛都来加持,一切天龙八部都来护持。

如果你虽然是表面学佛,看到佛友每天谈论的都是人我是非,都是到哪里去买时装,都是怎么打麻将。那也有人跟着你,什么呢?饿鬼、夜叉,常随你左右。所以要知道,真正觉醒是这辈子最大的福报。我们能够昕到《金刚经》这么殊胜的智慧,是我们这辈子最大的福报。所以,要以这样的方法来不断地开智慧,这样你才能够明白《金刚经》里面佛陀为我们所开示的般若智慧。

不受不贪分第二十八

【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干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这一分是方便道里面第二次校量功德。这一节可以分为三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佛开示说:须菩提啊,如果有发大心的菩萨,以充满恒河沙数世界的七宝来作布施,所得的功德当然极大。但是如果另有一位菩萨,他能够悟到一切法无我、人无我,成就无生法忍,那么他所得的功德,比前面的菩萨功德更为殊胜。

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这个忍就是智慧。经论上说有三种忍,我们都熟悉的是生忍、法忍、无生法忍。其实还有一种叫做信忍、顺忍、无生忍。信忍就是信受于法,忍可于心。你已经信受了,已经理解了,发心信解就名为信忍。随顺诸法平等大空性而修行,名为柔顺忍。真正通达诸法不生不灭、无生灭性,名为无生法忍。

第二个要点(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知道人无我,就能够破我执:知道法无我,就能够破法执。二执既破,就证得无生法忍,修行六度而不住人法之相,一体空寂,湛然平等,忍可于心,所以说得成于忍。前面的菩萨以恒河沙数七宝布施,这是有漏善法。后面的菩萨成就了无生法忍,这是解脱的真因,是成就无漏的福德,所以说“此菩萨胜前菩萨。”佛法最殊胜的精华就是无生法忍般若法门。

《大智度沦》上面说:“于无生灭诸法实相中,心已通达无碍,是名无生法忍。”我们不要说证得无生法忍,哪怕是一刹那问能够观修空性,一刹那问能够超越你原来那个片断式的思惟模式,能够破掉一些执著,开显一些空,让你的心更自由一些,对一切法无我生起坚定不退转的定解,这个功德都会无量无边,无法言喻。

第三个要点,“知一切法无我,得成於忍”这句经文怎样在当下来起修呢?我们学习经文一定要能起修,你不能修只是念,那个用处不大。所以我们要知道人我执、法我执,其实都是因为在生活的当下我们缺乏智慧的觉照,妄念之流相续不断。相续不断久了,它就认假为真,而且越来越坚固。现在,我们要能够打破这个相续不断的妄念,就是什么?就是不能够活在惯性生活里面。我们学佛以前足活在惯性生活里面,学佛以后还是活在惯性叫生活里面。不过是,原来的惯性足每天去搓麻将,现在的惯性是每天念一部经,都是惯性。门念心不行,你的思惟模式还是片断式的、僵化的思惟模式,那样智慧怎么能够开启?你认为自己天天念经,哪一天梦里面佛菩萨就拿宝剑砍你一下,你就开智慧了?你学的时候就要能够悟。

我们真正地要修“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首先就要能够超越惯性生活,要能够把整个法界之力都倾注过来,活在当下。那是指什么?指你非常全神贯注地、非常专注地觉知当下,这样你就能够内心不断地常生智慧。你天天要刷牙,但是你每一天刷牙这个觉照的时候感受都不同,你活在惯性生活里你就麻木了。你每天诵经,每天从诵的过程之中内心涌现的智慧都不同,都不断地增长。

其次,是要打破内心的依赖。三宝是我们的归依处,三宝是我们的依靠。但是,我们要依靠三宝得解脱,但是不能够依赖三宝。很多人读经,没有看到法,只看到那些相,并且执著于那些法相,修行就步入歧途了。每天都是赖着那个法在修,一直重复一直重复,智慧并没有开,片断式的思惟模式并没有超越,只是不断地因循重复,弄得自己很忙碌,还认为自己很精进,这是修行不得要领。

我们是要依靠佛法来善用其心,善待一切。在修心上要善用其心,在实践上要善待一切。善用其心就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我见、无入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善待一切就是在行动上修一切善法。怎样来善用其心呢?你随时要有觉照力,看看我是不是落在我人四相里而,很多人落在四相里面还不知道。

打个比方,一个女孩子看到另外一个女孩子,那她的第一反应就是,心里面马上就想:她比我漂亮吗?如果觉得差不多了,或者她还比不上我,我就放心了。如果觉得她比我漂亮,那就怎么办呢?那我就站远一点,不要被她比下去了。这是什么?这就是我相人相。凡夫众生每天几乎都是活在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里面,但是他自己还不知道。他天天念《金刚经》,但是智慧没有开启,为什么?因为他是活在惯性生生活里面,麻木了,内在的智慧根本开启不出来。他每天都只是赖着那个法本,赖着那个法相重复地在念。所以,这样不是真正地修行,善用其心就是要在起心动念之处来转念、来觉照。

这样我们就明白了,原来说修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怎么修呢?就是要超越惯性的生活,在生活的每一个当下都全神贯注去保持觉照和欣赏,都是高峰体验,充满了智慧、慈悲和喜悦。这样当然你的智慧就天天开肩了。要打破内心的依赖,不要落入到任何固定的思维模式。因为任何固定的思惟模式都一定是有局限性的,划地为牢的。

我再说一个小公案好了。有一个老和尚带着一个小沙弥在森林里面禅修。这个小沙弥就不懂,天天缠着老和尚问:“师父啊,你要教我怎么参禅,怎么能够开悟。”师父说:“好。我这里有一些东西,你给我到森林的另一边,去送给某某法师。”小沙弥高高兴兴就去了。但是,没过多久,一会儿他又走回来了。他说:“师父啊,我没有办法送到啊。”师父问:“为什么呢?”小沙弥回答:“因为走出去不远,周围都是荆棘,都是草,没有路。我都找不到路,我怎么能够把东西送到呢?”这老和尚就说:“愚痴的人,你看到天边的鸟没有?这鸟在空中,它哪里有路呢?但是哪里它不可以飞呢?”

修行就是如此,修行就是要打破你的依赖。如果你依赖以前的成功经验,依赖固定的思惟模式,那就是法执。所以,要打破一切的依赖,就能够破分别我执、破分别法执,破俱生我执、破俱生法执,当然就能够修一切法无我,得成於忍。这样来体会,我们就能够真正知道什么是“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

【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

这一节分为两个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