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代十国时期,有人说:“兵肥马壮者为王。”这话大有点“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意思。在大动荡的三国时期,可以说人才济济,但不同的人才,适合不同的社会环境,能扫平乱世的人必须具有非凡的才干。
袁绍占据幽州
袁绍,字本初,汝南汝阳人,出身于东汉后期一个势倾天下的世家大族。袁家从袁绍的曾祖父袁安起,四世之中就有五人官拜三公。到了袁绍的父辈,也都是官居显赫,袁绍的生父袁逢,其官至司空;袁绍的叔父袁隗,其官至司徒;袁绍的伯父袁成,其官至左中郎将。袁成早逝,袁绍又是庶出,就被过继给袁成一房继承香火。
袁绍的家世好,袁绍本人也生得英俊威武,甚得袁逢、袁隗喜爱,所以在他的仕途上几乎没有遇到什么障碍。凭借世资,不到二十岁的袁绍就已出任濮阳县长。但不久因母故服丧,接着又补服父丧,前后六年,拒绝辟召,隐居洛阳。
袁绍在隐居期间,表面上深居简出,不妄通宾客,暗中却结交党人和侠义之士。
如张邈、何颙、许攸等人都与袁绍往来甚密,他们时常在一起商量对策,保护党人,结成了一个以反宦官专政为目的的政治集团。
袁绍的活动引起了宦官的注意,由于顾及到袁绍的家庭背景,宦官并没有立刻对他采取行动,而是先加以警告。中常侍赵忠愤然地对袁家人说:“袁本初为抬高身价,不应辟召,专养亡命徒,他到底想干什么!”袁隗听后,吓出了一身冷汗,他回家后骂袁绍说:“你这是准备败我们袁家啊!”此后,袁绍的行为有所收敛。
黄巾起义爆发后,党禁被取消,党人被重新起用。于是袁绍应大将军何进辟召为掾。袁绍有意借何进之力除掉宦官,而何进出身市井屠户,得门第显赫的袁绍亲近,也大感荣耀,两人关系遂非同一般。188年,灵帝另组西园新军,置八校尉。袁绍被任命为中军校尉,而大权掌握在宦官、上军校尉蹇硕手中。189年四月,灵帝病重,太子未立,在这改朝换代的时刻,宦官与外戚何进的矛盾开始激化。灵帝死后,何进集结军队于宫外,迫使宦官立刘辩为帝。刘辩即帝位,何皇后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太傅袁隗与大将军何进辅政。外戚与官僚士大夫在对宦官的斗争中暂时取得了胜利。不久,何进任命袁绍为司隶校尉,何颙为北军中侯,许攸为黄门侍郎,郑泰为尚书。同时受到提拔的还有二十多人,都成了何进的心腹,何进于是掌握了朝廷内外的实际权力。
袁绍当时认为诛杀宦官的时机已经成熟,他对何进说:“从前窦武准备诛杀内宠,而反受其害,那是因事机不密,言语漏泄。当时五营兵士都听命于宦官,窦氏却信用五营兵士,这就是自取灭亡。但如今将军居帝舅大位,兄弟并领强兵,军队将吏又乐于为将军尽力效命,这是上天赐予将军一举为天下除掉祸害,以垂名后世的良机啊!”但由于太后的母亲舞阳君与何进弟何苗屡受宦官贿赂,从中作梗,再加上太后也不同意诛杀宦官,何进本来就素无决断,此时就更加犹犹豫豫,不知如何是好了。袁绍看见这种情况,就建议何进调集四方猛将豪杰,领兵开往京城,对太后进行兵谏。何进觉得这是个好办法,于是一面召董卓、丁原领军队到京,一面派部下王匡、骑都尉鲍信回家乡募兵。四方兵起,京师震动,何太后只好把中常侍、小黄门等宦官放回家。宦官们失去了靠山,都如丧家之犬一般,纷纷跑到何进那里叩求恕罪。袁绍再三劝何进趁此机会杀掉宦官,可何进终是把他们放走了。袁绍也是意气用事,在这种情况下,他写信通知州郡,诈称何进之意令逮捕宦官亲属入狱。这样一来,宦官们没了活路,无不痛恨何进。走投无路的宦官们于是铤而走险,他们诈说离京前愿最后侍奉一次太后,以此引诱何进进了宫。随后张让指挥中常侍段珪等率党徒数十人,斩何进于嘉德殿前。
何进一死,何进的部将立刻哗变,要为何进报仇。虎贲中郎将袁术领兵攻打宫城,焚烧了青琐门。张让等人见势不妙,就挟持少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从复道仓皇外逃。袁绍与叔父袁隗则佯称奉诏,杀死宦官亲党许相、樊陵,然后列兵朱雀阙下,捕杀了还没来得及逃走的宦官赵忠等人,之后又命令关闭宫门,严禁出入,一场对宦官的血腥屠杀便随之开始。士兵们四处搜索宫中的宦官,不论老幼皆斩杀之,死者达二千多人,其中一些不长胡须的官员也被杀红了眼的士兵误当成宦官杀掉了。
就在袁绍在内宫大肆屠戮宦官之时,董卓也率军队抵达了洛阳西郊,并于北邙阪下找到了少帝和陈留王。于是董卓以护驾之功,带着军队浩浩荡荡地开进了洛阳城。不久董卓实行废立,朝政为其所掌控。董卓掌权后,袁绍不敢久留洛阳,他挂符节于东门,而后逃亡冀州。董卓立即下令通缉袁绍。这时有人对董卓说:“废立之事,非凡夫俗子所能理解。袁绍逃跑,只是因为害怕而已,没有其他意思。可如果现在通缉他过急,袁氏四代显贵,门生、故吏遍天下,得到袁家恩惠的人多难计数,袁绍一定会起事。到时,群雄都会乘势而起,关东恐怕就不是明公所能控制得了的了,所以不如赦免他,让他为一郡守,这样他庆幸免罪,自不会再招惹事端了。”于是,董卓改任袁绍为渤海太守。
不久,因董卓擅行废立,以及其他种种暴行,官僚士大夫对他越来越愤恨,他所任命的关东牧守都有了反意,各地讨伐董卓的呼声越来越高。而讨伐董卓,袁绍是最有号召力的。在这方面除他的家世之外,他诛灭宦官、不与董卓合作的行动也赢得了官僚士大夫们的称赞。不过掀起反董浪潮的却不是袁绍,而是桥瑁。当时,东郡太守桥瑁冒充三公写信给各州郡,历数董卓罪状,号召各地起来反董。就这样,关东州郡先后起兵,推袁绍为盟主,进兵关中,讨伐董卓。董卓见关东盟军势大,于是焚毁洛阳,挟持献帝,驱赶洛阳百姓迁都长安。董卓临行前还杀害了太傅袁隗、太仆袁基等袁氏家族的五十多人。
而在关东盟军中,袁绍也并非众望所归,各州郡长官都各怀异心,迁延日月,只为保存自家实力。作为盟主的袁绍也不率先杀敌,而是驻军酸枣和将领们每日大摆酒宴,根本不肯去和董卓交锋。有时为了维持军需,还纵兵抢掠,杀戮百姓。最后,到酸枣粮尽时,关东诸军也作鸟兽散,一场声势浩大的讨伐战就这样不了了之。
董卓西归长安后,袁绍打算另立新帝,以便于自己驾驭。而此时的袁术也有自立之心,为此袁氏兄弟不睦。袁绍在给袁术的信中说:“我与韩馥共谋长久之计,认为应使海内见中兴之主。如今长安的幼君只是徒有虚名,并不是汉家血脉,公卿以下官吏又多媚侍董卓,所以我无法拥护长安的幼君,认为应东立圣君,这样太平之日才能指日可待。”袁绍选中了软弱的东汉宗室、幽州牧刘虞。
他不顾袁术反对,以关东诸将的名义,派乐浪太守张岐谒见刘虞,呈上众议。刘虞知袁绍用意,断然拒绝。袁绍仍不死心,又请刘虞领尚书事,承制封拜,也同样被刘虞拒绝了。
董卓尚未垮台,关东豪强为了争夺土地和人口,就已经开始相互厮杀。此时的袁绍也不再安于渤海小郡,而对韩馥所居的“天下之重资”——冀州,望而垂涎。早在讨伐董卓的时候,他就曾对曹操说:“大事如果不顺,我南据黄河,北守燕、代,兼有乌丸、鲜卑之众,然后南向争夺天下,这样或许可以成功吧!”
不过,当时的袁绍其实并没有足够的能力占领冀州,他能夺取冀州靠的并不是军事力量,而是谋略。
有一天,袁绍的门客逢纪向袁绍建议夺取冀州,袁绍听后踌躇地说:“冀州兵强,我军饥乏,如果战败,我们就连立足的地方都没有了。”逢纪听了袁绍的话后向袁绍献计,要袁绍暗中与辽东属国长史公孙瓒相约,让他南袭冀州,待公孙瓒大兵一动,韩馥惊慌失措之时,再趁机派遣能言善辩的人去和韩馥说明利害关系,让韩馥让出冀州。袁绍很看重逢纪,就照他的意思写了一封信送给公孙瓒。公孙瓒收到信后,于191年发兵南下,外托讨伐董卓,意在侵吞冀州。
韩馥听说公孙瓒南下的消息后,果然手忙脚乱起来。就在韩馥集中力量,准备应付公孙瓒的时候,袁绍看准时机,派出外甥高干与韩馥的故友荀谌到了邺城。三人见面后,荀谌和高干说:“如今公孙瓒乘胜南下,诸郡望风而降,袁车骑也兵进延津,其意图难以预料,我们私下都很为将军担忧啊!”韩馥本是个庸才,一听此话,立即倒抽了一口冷气,急问:“那我该怎么办呢?”
荀谌听后,反问韩馥道:“将军自己估计一下,在对人宽厚仁爱方面,您比袁绍如何?”韩馥答:“我不如。”荀谌又问:“那在累世广施恩德,使天下人得到好处方面,您比袁绍又如何?”韩馥摇头说:“还是不如。”荀谌又提了几个问题,韩馥都摇头称否。荀谌这才说出来意:“公孙瓒率领燕、代精锐,兵锋无可抵挡;袁绍为一时英杰,又哪能久居将军之下?冀州为国家根本,如袁绍、公孙瓒合力,与将军交兵城下,将军必亡。但袁绍为将军旧交,且结有同盟,我等为将军着想,如今如把冀州让给袁绍,袁绍得冀州后,公孙瓒自不能和他抗争,到时袁绍一定会感激将军。而将军把冀州交给亲密的朋友,不仅能获得让贤的美名,且地位还会比如今更加稳定,所以我希望将军不必再有什么顾虑!”
韩馥生性怯懦且缺少主见,听了荀谌的一番话后,就同意了。韩馥的许多部下,如长史耿武、别驾闵纯、治中李历等人听说后都劝谏说:“冀州虽偏远,却有甲士百万,粮食足以维持十年,而袁绍不过是孤客穷军,仰我鼻息,就如同是我们手中的婴儿,一旦断了供给,他的士兵立刻就会被饿死,我们为什么要把冀州让给这样的人呢?”
韩馥听后回答说:“我本袁氏故吏,才能又不如本初,量德让贤,是为古制,你们为何还要一味地责备我呢!”驻屯在河阳的赵浮和程涣两员大将听到消息后,急从孟津率兵东下,船数百艘,兵甲万余人,向韩馥请求出兵抗拒袁绍,韩馥不许。就这样,韩馥搬出了官署,派儿子把冀州牧的印绶送交袁绍,让出了冀州。
袁绍得了冀州,代领了冀州牧,封韩馥为奋威将军,但却不给他一将一兵。
不久,发生了一起意外事件。袁绍手下有一名叫朱汉的都官从事,因韩馥曾对他不以礼遇,一直耿耿于怀。他知道袁绍并不放心韩馥,就借故派兵包围了韩馥的住所,手持利刃,破门而入。韩馥逃到阁楼躲避,朱汉就抓住韩馥的长子,一阵乱棍把他的两只脚都打断了。事后,袁绍处死了朱汉,但韩馥由此受了很深的刺激,离开冀州投奔了张邈。一天,袁绍派了一个使者去见张邈,在张邈府居住的韩馥恰巧撞见,当时使者正对张邈附耳低语,韩馥一见,心中立升疑云,自感大难临头,就走到厕所,举刀自杀了。韩馥生性平庸,无大才,无主见,更无大志,天下干戈突起,他就成了袁绍的踏脚之石,实在是令人叹怜。
袁绍巧取了冀州后,一下子就从寄人篱下,时刻为兵粮供给烦愁的破落户,变成了兵众粮足的大豪强,气势自是非往日可比。他曾踌躇满志地问别驾沮授:
“如今贼臣作乱,朝廷西迁,我袁家世代受宠,现决心尽全力以兴复汉室。我想与卿等同心戮力,共安社稷,不知别驾有什么妙策?”
沮授回答说:“将军年少入朝,已扬名海内。在废立之际,又能发扬忠义,以单骑出走,使董卓惊恐。渡河北上,将军令渤海从命,仅以一郡之卒,即得冀州之众,可说是名望重于天下!如今将军可先兴军东讨,平青州黄巾,再定黑山,消灭张燕,然后回师北征,平公孙瓒,震慑戎狄,降服匈奴,这样将军就可拥有黄河以北的四州之地了。将军以此为资,收揽英雄俊才,集合百万大军,到时迎皇上于西京,复宗庙于洛阳,号令天下,诛讨未服,那时还有谁能抵御得了将军您呢?”袁绍听后,放声大笑说:“别驾所言,正是我的心愿啊!”当即加沮授“奋威将军”之号,使他监护诸将。但袁绍终没能挟天子以号令天下,这一点成为他后来失败的一个原因。另外袁绍是一个缺少政治才能的人,他在冀州“使豪强擅恣,亲戚兼并,下民贫弱,代出租赋,炫鬻家财,不足应命”,治中审配的家族,竟藏匿罪犯。政治上的失败也注定了他不是能够平定乱世的君主。
袁绍得到冀州后,并没有首先讨伐黄巾,匡扶汉室,而是积极地攻打其他豪强,兼并土地。他当时的主要对手是北面的公孙瓒和南方的袁术。从191年到198年,将近十年的时间里,袁绍的主要精力都用在了讨伐公孙瓒上。191年,袁术以孙坚领豫州刺史,屯阳城。孙坚出兵攻击董卓时,身为东方联军盟主的袁绍非但不给予协助,反而趁机派周昕袭取袁术的鲁阳。袁术派遣公孙瓒之弟公孙越助孙坚回救鲁阳,不想公孙越在作战中被流矢射中身亡。当时,公孙瓒正在青州镇压黄巾军,他听到消息后愤怒地说:“是袁绍害死了我弟弟。”于是举兵攻打袁绍,就这样袁绍与公孙瓒之间开始了漫长的兼并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