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相约在微博——尼采的快乐物语
28444100000023

第23章 开放自己的心灵有所放弃(5)

幼年时期,屈原就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屈原年少时,正逢连年饥荒,家乡的百姓们吃不饱、穿不暖,时有沿街乞讨、啃树皮、食埃土者,看见这一切,屈原不禁伤心落泪。他发誓要为这些人做点什么,来缓解他们的痛苦。

一天,屈原家门前的大石头缝里突然流出了雪白的大米,百姓们见状,纷纷拿来碗瓢、布袋接米,将米背回了家。不久,屈原的父亲便发现家中粮仓中的大米越来越少,他很奇怪,便留意观察,看是否是有人偷米。有一天夜里,他发现屈原正从粮仓里往外背米,便将屈原叫住,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屈原把家里的米灌进石缝里。乡亲们知道了真相都很感动,夸赞屈原。父亲没有责备屈原,只是对他说:“咱家的米救不了多少穷人,如果你长大后做官,把国家管理好,天下的穷人不就有饭吃了吗?”

父亲的话激励了屈原,自此他勤奋治学,长大后楚王得知他很有才能,便召他为官,让他管理国家大事。屈原为国为民尽心尽力,为后世之人称颂,真正做到了由小善转为大善的境界。他自幼怜悯他人,此乃小爱,乃人之常情的爱;而他后来爱国,则因爱人而由小变大,精神得到了升华,这是令后人敬仰的大爱。

孟子曾经说:“存其心,养其性。”意思是保存赤子之心,修养善良之性。

我们生来便有一颗赤子之心,不沾俗尘,不染污土,而仁爱是首先要培养出来的性情。为他人奉献善心,为社会造福祉,他人和社会必定会以善回报你。

悲天悯人,是要将福祉惠泽天下的芸芸众生。人只是这个世界微小的一部分,花草鸟兽作为世界的一分子,也应受到福祉的惠泽。孔子曾说“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意思是说孔子钓鱼,但不用绳网捕鱼;孔子射鸟,但不射栖宿巢中的鸟。在孔子的眼里,一草一木皆生命,岂有不加以爱惜的道理。

对生命的悲悯并非人性的道德完善,也并非居高临下的施舍,而是对生命的平等的尊重和深切的关怀。很多时候,我们在关怀其他生命的同时,也是对我们自身的关怀与尊重。

慈悲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众生缘慈,是缘众生而起慈心。感悟到这种慈悲,心中便始终存在“众生”这个实体,相信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念,这种慈悲心,也是针对这些个体而言的。第二类是法缘慈,是缘于法的因缘起灭而起的慈心。个体还是个体,但是眼中的众生已经不存在永恒不变的主体,因体验到“无我”而认识到法空,因此,见到“无我”的众生承受着因法无常而带来的痛苦,也会起慈悲心。第三类是无缘慈,是缘于我法皆空、因缘和合、轮回变换而起的慈心。菩萨在这层境界上生起慈悲心,发愿救众生于苦海。

怀第一类慈悲心的人,见到街上的乞丐,必会心生怜悯,然后掏出口袋中的钱去帮助他们;怀第二类慈悲心的人,见到一本书,不会认为它是一件实体的物质,而会认为这本书是由一页页写满黑字的白纸装订而成,书非实体,而白纸黑字却是实物;怀第三类慈悲心的人,见到一个在梦魇中苦苦挣扎而不能醒来的人,会顿觉世间众生皆是如此,在苦海中颠沛流离,却不得脱身,纠缠着心智的外物本是幻象,但是人的痛苦却真真切切。

禅意人生之中。慈悲是浑浊世界里的一盏明灯,既能照亮自己脚下的路,也能为他人指引方向。

一个赶夜路的僧人行走在一条漆黑的路上。因为伸手不见五指,僧人被身边经过的行人连续撞了好几下。当他正在懊恼的时候,前面却有一盏灯笼缓缓地移了过来。僧人好奇地向前看去,又听见有人在小声嘟囔:“真是个疯子!明明眼瞎看不见,每天出门却还要提着灯笼!”

僧人好奇心大起,于是等到那个提灯笼的人走到自己身边时,就上前问道:

“您真的是盲人吗?”那个人说:“是啊,从出生到现在我没有看见过一点儿光亮,甚至不知道光为何物,对我来说,白天和黑夜都是一样的。”

僧人更困惑了,他问:“既然这样你为什么要提着灯笼赶路呢?”

盲人说:“我听说每到黑夜,所有的人就都成了盲人。白天能看到世界的人往往走不好夜路,而对于我来说什么时候都是一样的,所以我的灯笼能让他们更好地看清楚脚下的路。”

僧人感叹说:“原来您是为了别人啊,您真是菩萨心肠!”

盲人说:“不是,不完全是为了别人,也是为了我自己。”

僧人不解,询问原因。

盲人问:“你刚才走过来的时候有没有被人碰撞过?”

僧人说:“有,因为大家都看不到夜路,所以难免碰撞。”

盲人说:“这就对了,我从来没有被人碰到过。因为我的灯笼既为别人照了亮,也让他们看到了我,这样别人就不会因为看不到而碰到我了。”

僧人顿悟:“我辛苦奔波就是为了求佛,原来佛就在我身边啊!”

僧人的感悟其实正说明了一个道理,佛的境界是时刻将布施放在第一位,而且明明是布施人,明明在时刻将自己的东西授予他人,却仍然心存感激。

一个寒冷的冬夜,有一个乞丐到寺院里找到荣西禅师,向他哭诉说家中妻儿已经多日不曾进食,眼看就要饿死了,不得已来请求禅师救助。

荣西禅师听到这些慈悲之心顿生,非常同情他的遭遇,但是自己身边既无金钱,也没有多余的食物,他左右为难地环顾四周,突然看到了准备用来装饰佛像的金箔,于是他对乞丐说:“把这些金箔拿去换些钱,再给你的妻子孩子买些食物吧!”

乞丐离开之后,一直站在旁边的弟子终于忍不住怨气,对荣西禅师说:“师父,您怎么可以对佛祖不敬呢?”

荣西禅师心平气和地对弟子说:“我之所以这么做,正是出于对佛祖的一片敬重之心啊!”

弟子愤愤地说:“这些金箔本来是用来装饰佛像的,可您就这样送给了乞丐,我们要用什么来装饰佛像呢?难道这就是您对佛祖的敬重之心吗?”

荣西禅师正色说:“平日里你们诵读的经文,修习的佛法都到哪里去了?难道没有真正理解吗?佛祖慈悲,割肉喂鹰、以身饲虎都在所不惜,我们怎么能为了装饰佛身而置人性命于不顾呢?”

真正的信仰,不是仅仅挂在嘴边的,更不是顶礼膜拜。它应该存在于具体的事情之中,甚至存在于一件极普通、极平常的小事之中。真正慈善的人,不会拘泥于礼节和形式,他们会将自己的善念化为一汪清泉,让其流进所有干渴的心灵。荣西禅师布施的不仅是金箔,更是一颗慈悲心。这种发自内心的善意的关怀,定能带给他人更多的温暖。

其实,能够布施的何止是金箔呢?一种思想,一种智慧,一种信念,一束光,一杯水,乃至一句话,都可以与人分享。

美国着名作家欧·亨利曾经在《最后一片叶子》里讲述了一个善意的谎言,同样也是一种仁慈的布施。

穷学生琼西身患肺炎,她看到窗外对面墙上的常青藤叶子不断地被风吹落,心中充满了忧伤。她说,当最后一片叶子落下时,自己的生命也将和它一起陨落。

住在隔壁的画家贝尔曼听琼西的同学谈起此事之后,在最后一片叶子落下之前的深夜,冒着暴雨,用自己心灵的画笔在墙上画出了一片“永远不会凋落”的常青藤叶。

后来,琼西的病痊愈了,而那位伟大的画家却因为在暴雨的晚上感染了肺炎,不久之后便永远地合上了双眼。

善良的贝尔曼为琼西编造了一个善良而真实的谎言,用一片精心勾画的绿叶装饰了那干枯的生命之树,维持了即将熄灭的生命之光。

一颗仁慈的布施之心有如日月,像冬天的太阳,像十五的明月,不但能为大地带来光明,还能温暖万物。若能与这样的仁慈之人交往,就如同寒冬里受到太阳的照耀,如同黑夜里有了明月的朗照。

把自我完全融入宁静中去,美妙无穷的幸福就会向你招手。

——搜狐网友梦绕魂牵

宽容待人

真的,人是一条污水河。你必须是大海,才能接受一条污水河而不致自污。

——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一天,在开往费城的火车上,一个妇人中途上了车,她走进一节车厢,坐在了座位上。对面是一位略显肥胖的男子正在吸烟。这位妇女禁不住咳了几声,可是,那个男子丝毫没注意到她的暗示。最后,妇人忍不住开口说:“你大概不知道这趟车有一节吸烟车厢吧,这里是不让吸烟的。”那个男子一声不吭,掐灭了香烟,扔出了窗外。

这时,列车员过来对妇人说,这里是格兰特将军的私人车厢,请她离开。她听了大吃一惊,心里很害怕,站起身往门口走。而格兰特将军仍像刚才一样,没有给她任何难堪。

宽容并非大人物的专利,普通人也同样有之。

格林夫妇带着两个儿子在意大利旅游,不幸遭劫匪袭击。7岁的长子尼古拉死于劫匪的枪下,就在医生证实尼古拉的大脑确实已经死亡的10个小时内,孩子的父亲立即做出了决定,同意将儿子的器官捐出。4小时后,尼古拉的心脏移植给了一个患先天性心肌畸形的14岁孩子;一对肾分别使两个患先天性肾功能不全的孩子有了活下去的希望;一个19岁的濒危少女,获得了尼古拉的肝;尼古拉的眼角膜使两个意大利人重见光明。就连尼古拉的胰腺,也被提取出来,用于治疗糖尿病……“我不恨这个国家,不恨意大利人。我只是希望凶手知道他们做了些什么。”格林说。而他的妻子玛格丽特的庄重、坚定、安详的面容,和他们四岁幼子脸上小大人般的表情,尤其令意大利人的灵魂震撼!虽然失去了自己的亲人,但事件发生后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宽容与大度,令全体意大利人深感羞愧。

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宽容、大度。一个人若能有宽宏的度量,他的身边便会集结起大群知心朋友。大度,表现为对人、对事能“求同存异”,不以自己的特殊个性或癖好对待他人。大度,也表现为能听得进各种不同意见,尤其能认真听取相反的意见。大度,还要能容忍他人的过失,尤其是在他人对自己犯有过失时能不计前嫌,一如既往。大度,更应表现为能够虚心接受批评,发现自己的过失,便立即改正,和他人发生矛盾时,能够主动检查自己,而不文过饰非、推诿责任。大度者,能够关心人,帮助人,体贴人,责己严,责人宽。

俗语说:“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宽容、大度是一种境界、一种美德,它能使复杂的事情变简单,使人生跃上新的台阶。

在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由于利益的争夺往往会形成竞争的关系。也许你的竞争对手会以君子的风度正当竞争,也许你的竞争对手会恶意诽谤。对此,我们是该以牙还牙、睚眦必报,一旦有机会就落井下石,还是宽容对方?

年轻有为的亨利大学毕业之后,应聘到了波特的公司做销售。亨利工作能力很强,也非常努力,很快销售业绩节节攀升,受到了老板波特赏识。在公司工作5年后,亨利已经成长为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不仅掌握着公司运营的情况,而且对产品的销售渠道也了如指掌。正当公司上上下下对其十分看好之际,亨利却突然不辞而别,应聘到竞争对手的公司工作。很快大家意识到,亨利很可能会将公司的机密,尤其是产品的销售信息泄露出去。不久之后的事实也证明,亨利的确是利用对波特公司的资料挖走了很多大客户。他的这个举动对波特的产品销售造成了很大的打击。公司的员工对亨利颇为怨恨,建议波特也采取一些手段打击一下他的嚣张气焰。波特并没有采纳他人的建议,而是非常冷静地告诉员工不要把精力都用在如何报复对方上,而是要静下来反思自己的产品为何在市场上不受欢迎,要想方设法提高产品的质量,重新占领市场。

波特经过几年的惨淡经营,提升产品的质量,不断对产品进行更新换代,逐渐夺回了被亨利公司抢占的订单,在业内的销售业绩排名也逐渐上升。而此时亨利所在公司的情况却每况愈下,在关系到公司生死存亡的一个项目上,亨利需要寻求帮助,否则不仅要面临失业,他所在的公司也要面临倒闭的绝境。看到昔日曾经伤害过自己的对手能有今日的惨境,波特并没有幸灾乐祸,而是慷慨相助,帮助对方挽回了局面。公司员工感到大为不解,不明白波特为什么要这样做。波特解释道,正是由于对方的竞争,自己才被迫奋起直追,公司才会有今日的成就。如果对方公司宣布破产,对自己来说也没有好处。没有了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公司就会停滞不前,早晚也会被其他公司吞并的。

如果我们始终不能对过去发生的事情释怀,只会激化双方之间的矛盾,于人于己都没有好处。宽待敌人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因为自己曾经饱受对方的伤害,留下的阴影一时难以抹去。但是,换个角度去考虑事情,也许你会发现你曾经恨之入骨的敌人,带给自己的并非只有伤害。正是由于敌人的虎视眈眈,才让你没有放松警惕,而是不断提升自己,迎接他人的挑战。在一定程度上,一个人的水平、能力不仅取决于自己,还取决于对手的状况。保持强有力的竞争关系,才能克服懈怠的弱点,不断要求进步。

清朝乾隆年间,郑板桥正在外地做官。忽然有一天,他收到在老家务农的弟弟郑墨的一封来信。弟兄俩经常通信,然而这一次却非同寻常。原来弟弟想让哥哥出面,到当地县令那里说说情。这一下子弄得郑板桥很不自在。这郑墨粗识文墨,原也不是个好惹是生非之徒,只是这次明显受人欺侮,心里的怨恨实在咽不下去。

原来,郑家与邻居的房屋共用一堵墙。郑家想翻修老屋,邻居出来干预,说那堵墙是他们祖上传下来的,不是郑家的,郑家无权拆掉。其实,这契约上写得明明白白,那堵墙是郑家的,邻居借光盖了房子。这官司打到县里,尚无结果,双方都难免求人说情。郑墨自然想到了做官的哥哥,想来有契约在,再加上哥哥出面说情,官官相护嘛,这官司就必赢无疑了。郑板桥考虑再三,给弟弟写了一封劝他息事宁人的信,同时寄去了一个条幅,上写“吃亏是福”四个大字。同时又给弟弟另附了一首打油诗:

千里告状只为墙,

让他一墙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郑墨接到信,羞愧难当,当即撤了诉状,向邻居表示不再相争。那邻居也被郑氏兄弟的一片至诚所感动,表示也不愿继续闹下去。于是两家重归于好,仍然共用一墙。这在当地一直传为佳话。

《易经》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说明一个人在做人做事方面应该顺应自然,胸怀博大,宽以待人。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心胸开阔、宽容待人就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爱戴,别人也就会努力工作,尽心为你效劳。而且,有德之人更能明白别人所追求的利益,并能尽力给予最大的满足。

在生活中,人们对处处抢先占小便宜的人一般没有什么好感,反而对其处处设防,这样,不就吃了大亏吗?从另一方面来说,爱占小便宜的人,心情经常会处于比较恶劣的状态,因为这样的人觉得自己总在吃亏,心中就会积存不满和愤怒,这对自己也会是很大的伤害。再有,太多计较小利的人绝不会有什么出息,因为你的眼光都集中到收集和占有眼前的每一点微小的利益上,它势必影响你向远处看、向高处看,从而去获取更大的成功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