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他被下放到河南商城劳动,天天钻粪坑,掏大粪,满身污脏,健康也越来越差。
“文革”开始后,他被第二次戴上“极右分子”帽子。他的妻子(财政部的司长)也受到株连。五个子女成了黑五类,升学、就业都受影响,全家都将他看成灾星。妻子提出与他离婚。他实在舍不得离开他唯一的精神寄托——家庭,但也只能写下“同意”二字。他从此再不回家,但每月都将省下的粮票和大部分工资寄给妻子。
“文革”进一步升级,妻子忍受不住政治高压,服毒自尽。五个子女都怪罪于他,共同写信,与他断绝关系。顾准在家破人亡的极端痛苦中,被诊断患了肺癌。子女没有一个愿意去看他,只有90高龄的母亲还关心他,要他的胞弟送鸡汤去看望他。
1974年,他没有等到“四人帮”的覆灭,在子女拒绝与他见最后一面的痛苦心情中,与世长辞。
在西方哲学家看来,自由是比民主更重要的思想原则。因为民主的真谛,就是要保障人民的自由,包括:私有财产、思想、言论、出版、结社、选举等等自由。
自由也是市场经济和科学、文化发展的保证。没有自由,就不可能有资本主义,不可能有科学、技术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由此可知,在现代文明中,自由是一个核心原则。人类的“自由之爱”,在人类进步事业中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事实上,人类不但有对自由之爱,还有对于其他类似的政治原则的爱,如:平等、博爱、公正、正义、民主、和谐等等。而在这类政治原则中,自由是最核心的,这是现代文明所公认的。
——腾讯网友最终幻想
自然之爱
自然之爱,是人类的天性。孩子们都喜欢小狗、小猫,都喜欢去动物园看猴子,看孔雀,看花草……世界各国人民都喜欢旅游,主要也是去看各地的自然风景。许多人喜欢在家中养花、养鱼、养鸟,也是为了接近自然。
——弗洛姆《爱的艺术》
达尔文(1809—1882),出生于英格兰西部一个世代医生的家庭。父亲希望他成为医生,继承家业。他自己却热爱大自然,喜欢到野外打猎或采集动植物标本。19岁时,父亲对他不满,将他送到剑桥大学神学院,希望他成为牧师。但他将大部分时间用来去听自然科学讲座,阅读大量自然科学书籍。
他来大学时,他哥哥就介绍他与学识渊博的亨斯罗教授相识。亨斯罗教授经常给达尔文解释各种有趣的自然现象。洪保德的《美洲旅行记》和赫歇耳的《自然哲学研究入门》对达尔文的影响特别深刻。他还研读了地质学着作,以加深对古代生物的了解。
1831年初,达尔文22岁,大学毕业。在亨斯罗教授的推荐下,他以自然科学家的身份,参加了为期五年的“比格尔”号的环球考察。这是决定他一生事业的大事。
1832年,他横越大西洋,到达巴西。1833年,他考察了南美洲的东海岸。
1834年,他越过了麦哲伦海峡,来到了智利、秘鲁。1835到1836年,他西越太平洋,回到英伦岛。
他为神奇的自然景观而惊讶,在海拔10000英尺的高山顶上,他找到了生存于海底的贝壳。他用7000英尺的绳索,还没有探测到珊瑚岛的底部。在平坦的海边,躺卧着成千上万只海豹。
他还经历了大自然的巨变,两座特大火山连续地在智利喷发,大地震使所有的房屋全部倒塌,奔腾的巨大圆石发出怒吼般的咆哮。
他见到了无数的生物——乔木、灌木、奇花、异草、鸟类、兽类、鱼类、虫类。在旅程中,生物物种问题时刻盘旋在他大脑中:他见到鸵鸟的新种正在替代着旧种;树獭生存的地方找到了它祖先的化石;美洲到处可见的兀鹰,在欧洲却见不到。
他发现生物是有强大的繁殖力的。白色的海牛一次产卵60万粒,而存活的却只找到7只,只有适应自然的才不至于灭亡。
他发现:自然的变化引起了物种的变化,自然的隔离导致了物种的差异。
因此,他不能相信物种的缔造者是上帝,而只能认为,生物都是大自然本身所创造。
他考察了农学家和畜牧家的育种工作,知道他们用人工选择,在几十年间,能育出快跑的马、肥壮的羊。因此他思考,自然界通过自然选择,就完全可能经过几十亿年,创造出无数生物物种。
“自然选择,适者生存”,就是考察了无数自然界的生物现象后得出的结论。1842年,他写出了《物种起源》的概要。1859年,经过28年的反复酝酿与思考,达尔文写出了震惊世界的伟大着作——《物种起源》。
他的着作,改变了整个生物学、地质学、地理学……他创立的进化论,使全人类对自然、对生命、对人类自身的认识,得到根本性的提高。
达尔文的伟大成就,来源于他自童年开始的对大自然的热爱。
人类的衣食住行,人类生活资料与生产资料,全都来自大自然。自然给予人类母亲般的恩爱,但是人类对自然母亲怎样呢?
19~20世纪,世界各国加速工业化以来,产生了严重的自然环境的恶化问题。对这个问题,第一个产生警觉的是美国女科学家蕾切尔·卡逊。
蕾切尔·卡逊(RachelCarson,1907~1964)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乡村小河边的农民家庭。慈祥的母亲将对自然的热爱和当一个科学家的期望留给了她。自然之爱与文学天赋在她小学和中学时就显示出来。1929年,她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女子学院;1932年,她得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动物学硕士学位。
1936到1951年,她一直在美国渔业和野生动物管理委员会(FWS)工作。她写出许多篇海洋方面的科技文献。她的《海洋下面》、《在海风的吹拂下》、《我们周围的海洋》、《海之边缘》等引起轰动,得到过多个奖项。她成为着名的科普作家。
这时期,她关注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化学杀虫剂的滥用问题,并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1962年,她发表了她的最重要的着作《寂静的春天》。书中以大量事实揭露了DDT长期使用后,大自然中生命的灭绝现象和环境的严重破坏。该书出版后,受到化学工业界和政府部门的双重压力和攻击。但是科技界和政界的有识人士都认为,卡逊提出的问题非常重要,关系到科学的正义性和人类环境的安全。巨大的争议引起尼克松总统的关注。1963年举行了总统听证会。卡逊的观点得到总统和多数会议参与者的认同。会议上,卡逊要求制定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的新政策。
1964年4月14日,卡逊因乳腺癌而与世长辞。
1972年,美国全面禁止DDT的生产和使用。《寂静的春天》一书引发了美国,以至全世界的环境保护运动。卡逊对于全人类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说:“天之道,利而不害。”就是说:大自然对人类是关爱而不会加害的。
那么人类对自然呢?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人类并不懂得应当关爱自然。长时期内,人类只知道自然,或改造自然,实际上做了许多破坏自然、加害自然的蠢事、坏事。
蕾切尔·卡逊的重大贡献,就在于唤醒人们,必须关爱自然,保护自然。
20世纪以来,由于工业化的加速发展,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也在加速,导致全球性的气候变暖,成为人类生存的严重威胁。
如果人类再不警醒起来,控制全球变暖,加强环境和野生动植物的保护,人类必将为自己铺筑毁灭的道路。
因此,要求人们,特别是青少年中,培育“自然之爱”,应当是全社会的任务。
人是大自然生育的,是大自然抚育成长的。一代一代的人全都依靠大自然的恩施而生存,并将永远是这样,因此,自然是人类永恒的母亲。
大自然也是人类的导师,人类从大自然中领悟哲理;从大自然中得到美的享受,获得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的灵感。全部自然科学,都是人类向大自然学习的成果。即使是社会科学,也能从大自然的特性(如自由、平等、和谐、协调)中得到宝贵的启示。因此,自然是人类永恒的导师。
热爱自然,应该和热爱自己的母亲和导师一样。
——新浪网友稚气未脱
人类之爱
赋予自己生命力和爱的能力,就是以自己的生命力去激发对方的生命力,用自己全身心的爱的能力去引发另一个人的爱的能力,使另一个人也能成为给予者、爱人者。这意味着:爱是一种产生爱的能力。
——弗洛姆《爱的艺术》
到21世纪,人口总数已达到60亿以上。人类实在是一个太大的群体,每个人都是人类大海中的一小滴水,非常微不足道。
对于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人是否有可能产生爱呢?
是的。人应该,也有可能热爱人类。
因为,如果自然是人的母亲,那么,整个人类就是人的父亲。离开了自然,不可能有人;离开了人类,也不可能有人。
自然供给人一切生活原料和居住地,而人类不但供给人全套的DNA——遗传基因,并且供给人全部的文明,包括一切物质文明,如衣、食、住、行和各种现代物质享受,也包括一切精神文明,如文字、文学、艺术、科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