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王阳明:人生即修行
2845900000014

第14章 心外什么都没有(5)

王阳明解决了宁王朱宸濠后,开始静养身心。一日天清气朗,他和朋友到山中游玩。朋友看到一朵花,忽然想到王阳明的心外无物理论,就问:“你总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可你看这朵花,在深山中自开自落,我动心,它是在那里,可我不动心,它也是在那里,你怎么说心外没有物?”王阳明回答:“你未动心看此花时,此花是和你的心保持一样的状态:沉寂;你对它动了心,看了它,它就又呈现另外一种状态:和你的心同时动了起来。”

王阳明当时无法想到,正是这一论点,使他被后来的唯物主义者打入了唯心主义者系统,很长时间抬不起头来。唯物主义者如果不是无知,那就是在刻意曲解王阳明论点的原意。

无可否认,花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存在物,它不因人的意识活动而盛开或凋谢,不过,花存在的意义却因人而异,因人立意。花的存在是所谓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花存在的意义是“心”赋予物质意义的问题。王阳明向来是肯定物质的存在性的,他曾跟弟子们说过,意识从来不是凌空蹈虚的,必须要附着于物质上。“心中无花眼中无花”的论点主要是探究物质怎样才能与心发生关系,物质如何向人生成,对人有意义。“与花同寂”说的是人与花未发生关系时,人与花各不相干,花对人不存在,人对花也不存在,从心的角度来讲,这是物质的一种存在状态,王阳明称它为“寂”——寂静之意。寂静可不是死亡,也不是无,它是一种存在。可是,如果人看了花,那二者之间就有了沟通,有了生命情感联系,那么,花对人“在”了,人对花也“在”了,花的另外一种状态“明白”也就出现了。可以说,是“心”赋予了“花”存在的意义。也就是说,万事万物的“意义”是由人心来生成的,一万种心对同一事物会生成不同的意义。“屎”对于正常人而言臭不可闻,它的意义就是肮脏,但对狗而言,那是美餐,具有幸福的意义,对越王勾践(此人品尝过敌人吴王夫差的大便)而言虽然臭不可闻,但它却具备忍辱负重的宏大意义。“屎”是客观存在的,但你不去看不去吃(不动心),那“屎”的意义就不会呈现,“屎”只能呈现另外一种状态(而不是意义):寂静。

西方哲学家贝克莱的“存在即被感知”观点像极了心灵修行的一个标准,可以为王阳明的“心外无物”的观点做一个小眉批。贝克莱认为,万事万物存在的理由就是被人去感知,如果你不去感知,那它就没有任何意义。从意义这一角度讲,看见花时,感觉到了,花就存在;没看时,感觉不到,花就不存在。

王阳明是想用“心中无花眼中无花”论来告诉世人,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但如果我不去感知它,它对我毫无意义。比如,你在撒哈拉沙漠行走,南极的企鹅也正在行走,企鹅的确是客观存在的,可对你有任何意义吗?你在睡眠中,老鼠在阴暗潮湿的下水道里玩耍,猫儿在老鼠洞口纹丝不动,它们都是客观存在的,可跟你有一毛钱关系吗?一位倾城女郎在地球上某个地方孤独寂寞着,当你未见到她时,这个人实际上根本就不存在(寂静),只有你见到她时,她的芳华绝代才呈现在你眼前,对你而言才具有了意义(明白起来)。

学者们大呼小叫地说,地球已经成为一个村子,这太过于滑稽。地球上仅人类就已达到60亿,还有不胜枚举,层出不穷的各类生物。这对于个人而言,是浩瀚无涯的。很多事都超出了人类的想象力,更不用说感知能力。况且,每个人的认知能力和认知范围也是千差万别的。我们不可能完全认识那些客观存在的万事万物,所以,心外自然就没有物。有位心理学家这样说:“所有的不幸事件,都只有在我们认为它不幸的情况下,才真正成为我们的不幸。”

这是对“心外无物”的最好注解,也是身心灵修行中必须要恪守的不二法门。

西汉有位叫丙吉的宰相,是位“心外无物”的心灵大师。有一年春末,丙吉乘车出游,见到路边一伙人斗殴斗得火热,拳脚间杂,棍棒乱飞,其中已经出现了头破血流的伤者,甚至还有倒地不起、生死未知的重伤者。街边聚众斗殴,这性质十分恶劣。按说丙吉这么大个官,碰到这样的事怎么也得要管一管的,这要是其他的什么官员,一般都是要停下车来,制止这场殴斗。不过,丙吉却没这么做,却是继续乘着马车,视而不见地离开了。

仿佛老天故意不让丙吉这趟行程安宁一般,继续前行没多久,又见一个人紧追着一头牛不放,那人累得上气不接下气,牛也是气喘吁吁、舌头直吐,可见追逐之激烈。

丙吉这时却停下了车,派随从过去问道:“你这么追牛追了有几里路了呢?”

不问人有没有事,反而问牛跑了几里,这实在是让人无语。有下属见到丙吉问的这个问题,再也忍不住了,加上对之前丙吉不管街头斗殴之事的冷漠态度的不满,遂开口讥讽丙吉这个丞相不称职,该管的事不管,不该管的事却那么热心。

丙吉却不恼,而是从容地回答说:“作为一个丞相,什么是该管的事,什么又是不该管的事呢?街头路人斗殴,这种事是归京兆尹(京城治安长官)管的,丞相不该插手,否则要京兆尹干什么?我只需要适时地考察他们的政绩,有功则赏,有过则罚就行了。而后面一桩事之所以问牛不问人,是因为此时正值春季,天气还并不是很热,我担心那牛如此气喘吁吁是由于热的缘故,那么这样的天气就很不正常了,对于整个国家的农事恐怕会有不利,这是我身为一国之相所应该考虑的。”

从政治角度来看,丙吉的做法,到底是对还是错,争议很大。认为他做得对的理由是:论宰相的职责、论各司其职,很有道理。宰相如果连家长里短、街头斗殴这种小事都亲自去管的话,也就不能指望这是个合格的好宰相,这就好比今天一个总统站到大街上去指挥交通,不但滑稽,而且严重失职。

但如果从心灵角度来看,丙吉做到了“心外无物”。王阳明“心外无物”的要素之一就是,该感知的,感知;不该感知的,绝不动心。那些不该感知的,就是心外之物,对你而言没有任何意义的事,为什么要去感知?

遗憾的是,少有人能认识清晰,权衡到位,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想把不该动心的“物”硬拉进心里来,以使它对自己产生意义。

周王朝时期杞国有位患有心灵疾病的人,每日都寝食难安。朋友问他:为何如此折磨内心,他说,我担心天要塌下来。朋友说,天不过是气体,气体塌不下来。这位病号高兴了一段时间又恢复焦虑,朋友再问缘故。病号说,我担心地塌陷啊。朋友说,地是堆积的土块,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每天跑跑跳跳,都在地上活动,怎么会有如此担心?病号再恢复高兴。不过,我们敢断言,这人还会再有焦虑,因为如此的心灵疾病患者,总是想把心灵健全的人认为的不会也不应该跟自己产生意义的事拉进心里来,强迫它产生意义。

“不会也不应该跟自己产生意义”的事在每个人生命生涯中必不可少,比如杞人不该有的焦虑、强扭的瓜、不义之财。格言上说,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来莫强求。你最好相信命运,因为冥冥之中的确有一位命运之神在操控着每个人的人生。那些命里有的,自然会来,当然,自动自发地把它拉进心里产生意义是王阳明心学“知行合一”的基本要求。而那些命里没有的,注定不会来。人人都想看王阳明所谓的那朵花,希望让它明白起来(有意义),人类的悲哀也正在于此:有些花是看不得的,看了也不会跟你产生任何意义。人的烦恼大都是太高估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人定胜天,只要洒下汗水就有收获。爱因斯坦说,成功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加百分之一的灵感。后面还有一句话:但灵感至关重要。我们得不到很多东西,就是没有那份灵感。灵感是我们心灵完全净化,达到王阳明所谓的良知境界才能横空出世的,它跟我们身体的努力没有任何关系,独立于物质之外。

什么是该感知的,什么是不该得到的,问你的内心。在追逐名利过程中,如果你感觉心灵受到压力,那就是不该得到的,反之,应该努力去建立意义,把心外之物拉到心内来。

刘瑾身心的覆灭就是非要“心外有物”的绝佳例子。

刘瑾在朱厚照时代活蹦乱跳了五年,1510年,苍天有眼了。本年,宁夏甘肃安化王朱寘鐇打着“清君侧”的老字号牌匾起兵革命。朱厚照在北京反应强烈,命令监察官杨一清担任讨伐军总司令,刘瑾“八虎”之一的宦官张永为监军,二人昼夜兼程开往前线。杨一清本是陕西一带的大将,在加强边防方面立过大功。因这个人不附和刘瑾而被捉进监狱,后来还是很多大臣联名营救,才保住了他一条命,被释放回家,这次,朱厚照重新任命他,就是想让他赶紧摆平朱寘鐇。朱寘鐇的能力不能支撑他的梦想,杨一清的讨伐军刚进宁夏界还没来得及磨刀,朱寘鐇就被当地的一名武官给活捉了。

在押解朱寘鐇回京路上,杨一清跟张永聊天,他早知道张永虽然是“八虎”之一,但张永和刘瑾在权力分配上有矛盾。杨一清早有铲除刘瑾的辉煌梦想,所以就跟张永建立下深厚的友谊。二人到无话不谈时,杨一清叹息道说:“现在外患已除,可惜内患之除却遥遥无期啊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除。”

“哦?”张永明知故问,明知故问,“天下太平,宫中府中皆和谐,内患何在四海升平,宫中和谐,什么内患?”

杨一清笑了一声,然后在手掌上写了一“瑾”字,刘瑾的“瑾”。张永不作声沉默。多年以来,想搞刘瑾的政府官员太多,没有一个得手。所以政府官员都和刘瑾穿一条裤子,张永最近和刘瑾有矛盾,他很担心杨一清是刘瑾的细作,故意来试探他的。

宦官都是沉默高手,因为皇宫是最黑暗的地方之一,想要生存,必须要靠谄媚和机警,还有沉默的超级机巧,也就是对任何跟自己无关的事都要抱定“心外无事”的真理。但很快,杨一清就让张永卸下了心理防御,因为他问了一句:“

不过,杨一清胸有成竹,能让张永打破沉默,跟自己并肩作战。他掐指一算,“该有五年了吧,公公前几年过的好,大家都知道,但最近呢?这五年过得可好?”

张永过得不好,受刘瑾的气有点多。可是,让人不动心的技巧正在此:动他人之心灵最脆弱的那根弦。张永过的肯定不好,特别是在心灵上忍受刘瑾的骄傲。他开口:“这人此人每天都日夜在皇上身边,宫中到处都是连宫中的保洁都是他的耳目,搞掉他,很难。”

杨一清说:“这话是怎么说的。您不也是皇上的亲信嘛,我觉得皇帝信赖您并不低于他,让您来讨贼就是证明。现在我们又凯旋大捷而归,正好乘此威势机搞掉揭发刘瑾这人渣,他现在搞的已经是天怒人怨,如果找准机会,向上陈说,皇上必定听信,您想想,杀了刘瑾一去,您从老二就能升到老大啊的地位!……”

最后一句话让张永站起来,激动的搓着手:“老奴我跟他拼了!计将安出?”不好办!这么多年,想要整刘瑾的人现在何处?”

杨一清说:“简单,对付圣人,要用圣贤之法,对付恶棍,就有恶棍的方法。”

杨的方法是:告他刘瑾谋反!”

张永大吃一惊。杨一清让他不必吃惊,说,我有证据。刘瑾这阉人在家里制作弓箭和刀枪,而且他还私刻玉玺,他的扇子里还藏着匕首暗器。

张永对杨一清的准备工作表示惊叹,杨一清又推论说,刘瑾这个“立皇帝”想要成为坐皇帝,这是人性使然。人往高处走。刘瑾肯定有这样的想法。

刘瑾的确是有想法,而且据后来的结案报告说,而且有计划刘瑾还有计划。这个计划是:趁给自己兄长送葬时,劫持把百官劫持,发动政变。众所周知,明代的太监由于手中没有军权而要发动军事政变几乎不可能,如果结案报告真是刘瑾的证词,那只能说明刘瑾丧失了理智,也就是说,他放着大好荣华富贵还不满足,居然疯了一样要做皇帝!

但刘瑾这人太过于大意,或许是根本就不在意,消息走漏,张永和杨一清在北京城外受到朱厚照的亲切接见,当二人发现刘瑾也在迎接队伍中时知道他还没有发动政变,所以在那天晚上宴会结束、刘瑾提前离开后,张永按照杨一清的计划从飞速赶往京城,见到朱厚照来迎接,就知道刘瑾还没有发动政变。在洗尘宴上,刘瑾的脸色极度难看,原因是朱厚照似乎对张永的前途表示了极度的关切,所以饭没有吃完,刘瑾就走了。

刘瑾前脚刚走,张永立即向朱厚照密奏刘瑾的反状,并从袖中拿出早已拟好的奏章,上面罗列了刘瑾的十七项罪状。每一条罪状都是大逆不道的死罪,其中有一条就是:刘瑾意图谋反。

。朱厚照那天非常高兴,喝得东倒西歪,但在扫了奏章几眼后,就知道了大致情况,他摇摇头头喝得神志不清,乜斜了张永一眼,说:“不谈这个别说了,!咱们喝酒。”

张永扑通一声就跪到地上,下叩头说:“离此一步,臣不复见陛下也!”

朱厚照皱眉问端着酒杯,晃荡着:“刘瑾这是想干什么?”

张永立即接口:“取天下!”

“天下?”朱厚照狠狠地打了个响亮的酒嗝,“天下……任他取好了。”

张永几乎魂不附体,这哪里是皇帝口中说出来的话,他以一种凄厉的声调问朱厚照哭腔出来了:“真要如此,您干什么去?”

朱厚照的头脑清醒了好一会,帝王翻脸无情的嘴脸展现出来,想了好一会儿,才从嘴里缓缓地吐出三个字:“奴、负、我。”

张永知道大事已成,张永连连立即磕头,要求:“此不可缓!缓则奴辈尽成粉末,而您也不知道将是什么结果啊!”

朱厚照猛干一口酒,喝令:第一次办起正事来雷厉风行,下令:捉拿刘瑾。

如前所述,由于刘瑾只有一支并没有战斗力的家丁卫队,所以锦衣卫一到,刘瑾就被装进囚车。朱厚照对刘瑾谋反是持怀疑态度的,所以他只是先把刘瑾捉起来,根本没有想把刘瑾杀掉。捉刘瑾易如反掌,明朝的太监不掌握军权。朱厚照对刘瑾的感情至深,本不想杀刘瑾。但张永和杨一清却慌了,因为箭在弦上,不是知道,刘瑾不死,就是他俩亡。张永使出浑身解数,在朱厚照面前渲染刘瑾谋反和贪污的事实。朱厚照对谋反没有感觉,但听说刘瑾贪污巨大,不由的一怒。他下令抄刘瑾的家,结果让朱厚照惊愕的张大了嘴巴。所以他把杨一清的调查报告和盘托出:刘瑾私造弓箭,还有玉玺,他的扇子里有暗器。朱厚照大吃一惊,再下令抄刘瑾的家,果然搜出了这些东西。还有来历不明的巨额财产刘瑾的财产如下:黄金二十四万锭,另五万七千余两,银元宝五百万锭,另一百五十八万两。还有各种,珠宝器物,有的稀奇程度连朱厚照都闻所未闻。晃得朱厚照目眩神迷。

朱厚照暴跳如雷,说,刘瑾这厮贪污这么多东西,居然没有分我点,给我好好的审着。

对结果就是,刘瑾的违禁品十分敏感,下命三法司、锦衣卫会同文武百官,在午门外设立法庭,如此兴师动众,居然只是为了审问一个太监。对刘瑾进行公审。

公审那天,刘瑾风范不减,他淫威仍在,对那群文武官员说:“政府官员公卿多出我门,谁敢审我?”百官们果然噤若寒蝉。但人间有奇迹,驸马都尉蔡震跳了出来,指着对刘瑾说:“我是国戚,不是你提拔的,现在我就来审你该有资格审你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