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军撤出关中时犹有众十五万,途经蔡州(今河南汝南)时,迫使唐朝守将秦宗权战败投降。夏秋之交,黄巢围攻陈州(今河南淮阳)。这次战役持续达三百日之久,最后唐朝调朱温、李克用增援,义军连遭挫败,黄巢终于在中和四年夏退军北撤。围陈之役耗尽了义军的力量,黄巢犯了屯兵于坚城之下的错误。李克用与忠武军监军田从异在王满渡(今河南中牟北)发动进攻,义军损失万余人,尚让降敌。黄巢渡汴河北去,最后与亲故数十人退至狼虎谷(今山东莱芜西南),壮烈牺牲。历时九年余的农民战争至此结束。
唐末农民战争在政治上、经济上和军事上犯了一系列错误,导致悲剧性的结局。但这次大起义有力地打击了唐政权,并且首次提出了“平均”财富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地主经济,在中国古代农民战争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唐朝的灭亡唐王朝在黄巢起义的沉重打击下分崩离析,名存实亡。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又新兴起一批节度使,于是新旧割据势力相互间展开了剧烈的兼并战争,其中黄河流域势力最大的是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汴宋节度使朱全忠(朱温降唐后被赐名全忠)和凤翔节度使李茂贞三人。僖宗还京后,唐王朝能够控制的不过河西、山南、剑南、岭南诸道数十州,其余各地的藩帅皆自擅兵赋,相互兼并。
文德元年(888)唐僖宗去世,宦官杨复恭拥立李晔即位,是为昭宗。在他统治时期,藩镇更加猖獗,无论是北司的宦官还是南衙的宰相,都必须依靠藩帅的支持才能维护自己的地位。朝官如崔昭纬、崔胤和柳璨等人,实际上都是节度使在中央政权的代表。其中尤其是崔胤,因交结朱全忠而擅权,气凌人主。宦官如骆全瓘、刘景宣、韩全诲、张彦弘等,均先后党附于李茂贞。南衙、北司的斗争,崔胤与韩全诲的斗争,实质上是朱全忠与李茂贞的斗争在中央的反映。这种情况说明皇帝进一步失去了昔日的政治地位。
宦官和宰相尽管重藩帅而轻皇帝,但这两个集团毕竟还是寄生在皇权上的政治势力,皇权的沦落最终会动摇他们的生存基础。李茂贞与朱全忠各有挟天子以令诸侯之意,后来双方发生战争,唐昭宗被宦官和李茂贞劫持至凤翔。朱全忠在军事上占优势,遂兵围凤翔。李茂贞不能支,终于让步讲和。天复三年(903)朱全忠拥昭宗还京,利用自己的军事实力,尽诛内侍省宦官数百人,出使在外的宦官亦下令就地诛杀,持续一百多年的宦官势力至此被彻底翦除了。次年,朱全忠奉表逼唐昭宗迁都洛阳,强令朝廷百官随驾东行,动身后派人尽毁长安宫室、百司及民间庐舍。后来,朱全忠使人杀昭宗,另立李祝为太子。李枧不久即位,是为哀帝。天啣二年(905)朱全忠大肆贬逐朝官,接着又把崔枢等被贬的朝官三十余人全部杀死于白马驿,投尸于河,这次事件史称“白马驿之祸”。政治上的阻力已全部扫除,朱全忠遂于天啣四年逼唐哀帝禅位于己,改国号梁(史称后梁),是为梁太祖(不久,改名晃),改元开平,都于开封。唐朝灭亡。
宋
10世纪60年代到13世纪70年代建立的以汉族为主体的封建王朝。960年在开封建国,1127年政权南迁后建都临安(今浙江杭州),1279年被元朝灭亡。习惯上称1127年前的宋朝为北宋,1127年后的宋朝为南宋。
北宋建国和消灭诸割据势力
北宋东京城平面图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后周世宗柴荣病死,他的幼子柴宗训即位。次年正月,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在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发动兵变,率军返回开封,夺取皇位,建立了宋朝,改年号为建隆,定都于开封。
宋朝建立时,北边有劲敌辽朝和在辽朝控制下的北汉,南方有吴越、南唐、荆南、南汉、后蜀等割据政权。宋太祖赵匡胤在平定李筠、李重进叛乱后,依照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首先集中兵力进攻经济富庶的南方诸国,准备在此后北向收复燕(今北京)云(今山西大同)等州。
乾德元年(963),宋太祖出兵荆南,占领江陵府(今湖北江陵),荆南主高继冲投降,宋军继续向湖南进发,击败抵御的守军,擒湖南主周保权,平定了湖南。
乾德二年至三年,宋军自剑门、夔峡两路进攻后蜀,连败后蜀军的反抗,迫使后蜀主孟昶归降。
开宝三年(970)至四年,宋发兵岭南,负隅兴王府(今广东广州)的南汉主刘张投降。
开宝七年至八年,宋发兵进攻南唐,战舰沿江而下,歼灭南唐军主力,包围江宁府(今江苏南京),南唐主李煜投降。
宋太宗赵炅即位后,使用政治压力,迫使吴越钱仿和割据漳泉二州的陈洪进相继纳土归附,两浙、福建亦纳入宋的版图。
宋太祖曾两次发兵进攻北汉,未获克捷。太平兴国四年(979)初,宋太宗亲率大军北征,他采用了围城打援的战法,派潘美等率军四面合围太原,并击败辽朝援兵,北汉主刘继元被迫投降。至此,安史之乱以来的两百多年的藩镇割据局面,基本结束。
北宋农民起义
川蜀农民起义宋初,川峡地区保留较为落后的生产关系。土地集中尤其严重,豪强地主役使着几十、几百乃至几千家“旁户”,世代相承,视同奴隶。旁户除向豪户纳租外,还负担官府的赋税和夫役。宋朝消灭后蜀,除向蜀地人民征收两税等“常赋”外,还在成都设置博买务,征调各州农民织作一些精美的丝织品,禁止商人贩卖和农民出售,并“掊取”茶利,使川峡人民的生路几致断绝。到淳化四年(993)二月,广大旁户在王小波领导下,在永康军青城县(今四川灌县南)发动了武装反抗斗争(见王小波、李顺起义)。
王小波宣告:“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立即获得川蜀人民广泛的响应。起义军攻占青城,转战邛州(今四川邛崃)、蜀州(今四川崇庆)各县,进而攻打眉州彭山县。起义军把贪污害民的彭山县令齐元振处死,并把他搜括所得金帛散发给农民。起义队伍发展到一万多人。王小波在作战中牺牲,起义军推举李顺为领袖。李顺继续贯彻均贫富的主张,凡起义军所到之处,将“乡里富人大姓”家中的财物、粮食,除生活需用外,“一切调发”,分给贫苦农民。
淳化五年正月,起义军攻克成都府,李顺建国号“大蜀”,年号“应运”,占领了剑关以南、巫峡以西的广大地区。宋太宗极为震惊,立即派遣两路大军,分别向剑门(今四川剑阁北)和峡路进军。李顺原想在宋大军入蜀前,先派兵占领剑门栈道,但未获成功。宋军占据栈道,得以长驱直入,李顺也在战斗中壮烈牺牲。起义军余部在张余、王鸬鹚等人领导下,在川南、川东一带坚持斗争,直到至道二年(996)最后失败。起义失败后,宋朝取消了成都的博买务,川峡地区的封建生产关系得到了一些调整。
北宋中期的农民和士兵起义宋真宗初年,益州(今四川成都)戍卒在王均领导下举行起义,占领益州,建立大蜀国。王均起义失败后数年,以陈进为首的宜州(今广西宜山)士兵发动起义,拥立卢成均为南平王,前后坚持斗争三四个月。
宋仁宗、英宗时,小规模的农民起义和士兵斗争在各地陆续爆发。其中声势较盛的有王伦领导的起义,张海、郭邈山等领导的起义,王则领导的起义。庆历三年(1043)五月,京东路沂州(今山东临沂)“捉贼虎翼卒”一百多人在王伦领导下起义,杀死巡检使朱进,起义士兵数量随时扩大,南下淮南路。宋廷极为震惊。七月,宋军围攻,起义军战败,王伦在采石矶被俘牺牲。同年,陕西大旱,商州(今陕西商州)农民一千多人,在张海、郭邈山、党君子、李铁枪等人领导下起义,活跃于“京西十余郡,幅员数千里”,官员纷纷逃窜。驻守光化军(今湖北老河口市北)的宣毅军五百多人在邵兴率领下哗变,与起义军互相配合。邵兴进军至兴元府(今陕西汉中),大败宋军。宋朝以重兵残酷镇压起义军,年底,张海、邵兴等相继在作战中牺牲,起义失败。庆历七年十一月,河北路贝州(今河北清河境)宣毅军小校王则也发动兵变,并且利用弥勒教,与京东路德州(今山东陵县)、齐州(今山东济南)士兵和农民秘密联络。王则占领贝州后,建国号安阳,称东平郡王,改年号为德圣(一作得圣),设置官吏。宋朝调集数路兵力,并派遣参知政事文彦博主持镇压。经过六十多天的苦战,起义被残酷地镇压下去。
广大农民和地主阶级及北宋统治集团的矛盾日益尖锐,农民、士兵的反抗斗争“一年多如一年,一火(伙)强如一火”。士兵斗争与农民起义互相结合,是这一时期阶级斗争的显著特点。
宋徽宗、蔡京集团的腐朽统治
蔡京专政元符三年(1100)正月,宋哲宗病死,无子。宋神宗皇后向氏提议立宋神宗第十一子赵佶。章悙以为赵佶“轻佻”,“不可以君天下”。曾布、蔡卞等人呵叱章悙,支持向太后。向太后决策,由赵佶即位(宋徽宗),自己“权同处分军国事”。向太后早就反对新法,当权后,起用韩琦之子、守旧派韩忠彦为左相,曾布也乘机排除异己,进为右相。变法派大臣章惇、蔡京、蔡卞等人被先后贬斥出朝。
元符三年七月,宋徽宗亲政后,听从曾布绍述之说,决定恢复新法,改年号为崇宁,表示崇法熙宁。崇宁元年(1102)五月,韩忠彦罢相。蔡京勾结宦官,重返朝廷,很快取代曾布任右相。从此,蔡京与童贯、王黼、梁师成、杨戬、李彦、高俅等人在宋徽宗统治的二十多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掌握全部军政大权,成为北宋王朝极度腐朽、黑暗的时期。
蔡京首先定文彦博、吕公著、司马光、苏轼、苏辙、程颐等一百二十人为元祐奸党,又将元符末向太后执政时,主张维持新法和恢复旧法的臣僚,分为正、邪两类。此后,重定元祐和元符末党人及上书邪等者合为一籍,共三百零九人,刻石文德殿门,颁行全国,称“元祐党籍碑”。奸党名籍中,还包括章惇、张商英、李清臣、陆佃等十名与蔡京意见不合的变法派。章惇因反对立宋徽宗,被指责为“为臣不忠”。被列入党籍的官员,重者被编管、责降到远地,轻者则赋闲或谪降,非经特许,不得内徙。其子弟同样受到种种限制。
宋徽宗重用蔡京一伙,依仿制置三司条例司设置讲议司,商定关于宗室、冗官、国用、商旅、盐泽等政事。他们借推行新法之名,行聚敛之实,如免役法的恢复,巩州(今甘肃陇西)的役钱由元丰时每年的四百贯增加到二万九千余贯。方田的官员往往在原有税额外,增加税数,称为“蹙剩”,一县多达几万贯。在丈量过程中,贿赂公行,弊端百出。豪右形势之家多减免赋役,把负担都转嫁到下户头上。
蔡京借口“不患无财,患不能理财”,极力搜括财富。崇宁元年,恢复榷茶法,在产茶州军设官场专卖,禁止商人、园户私相贸易。崇宁四年,罢官场,允许商贩向园户买茶贩卖,由官府“抽盘”后,批给茶引。政和元年(1111)后,朝廷一年的茶税收入达四百余万贯。每年以一百万贯供皇帝“私奉”。蔡京还大改钞盐法,废除东南六路官运官卖制,由商人任便向榷货务出钱买盐钞,凭盐钞去产地领盐,再到指定的州县贩卖。钞法屡次更易,商人出钱买钞,尚未领盐,钞法已变,又须贴钱领新钞,如无钱更换新钞,则“已输钱悉干没,数十万卷一夕废弃,朝为豪商,夕侪流丐”,甚至被迫自尽。朝廷还以卖盐多寡为州县官的考核标准,州县往往强迫百姓按户等买盐,有的上户一家全年买到上千贯,第三等末户买到三五十贯。宜和元年(1119)前后,榷货务岁人淮南和两浙盐利,分别为一千四百至一千五百万贯和七百至八百万贯,成为朝廷财政的一笔重要收入。宋徽宗见到盐钞、茶引成柜搬入朝廷,得意地说:“此太师(即蔡京)送到朕添支也。”
宋徽宗还用宦官直接掠夺民间田地。政和六年(1116),由宦官杨戬在京西路设公田所。杨戬死后,宦官李彦又设置西城括田所。李彦等人在京西、京东、京畿、河北等路,以把官地、荒地、逃田、退滩等收归官府为名,将大量民田指作“天荒”,掠为“公田”,课取“公田钱”,强占的田地共达三万四千多顷。大批百姓被夺去常产,“愁怨溢路”。
宋徽宗、蔡京将各地仓贮钱谷搜罗一空。各路每年向朝廷上供的数额,宋神宗时已增加一倍,宋徽宗时重定上供额,又增加到十几倍。蔡京的亲信胡师文为江、淮、荆、浙等路转运使,将每年籴买东南粮米的大部分本钱,移作上供,供徽宗挥霍,胡师文因而升户部侍郎。各路官员竞相仿效,仓贮钱物全被搜空。各地官府还千方百计敲诈百姓。西蜀原来税钱三百文折绢一匹,因辗转纽折,竟增至二十三贯。对一向不施行支移的地区,加征地里脚钱,一斗税粮的地里脚钱竟与元丰时正税相当。此外,还巧立名目,仅绢帛一项,有和买、预买、泛买、常平司和买、应副燕山和买等,米谷一项,有和籴、均籴、补发上供和籴等。名为预买,实不给钱,名为和籴,只给低价。赃吏猾胥,从中侵渔。大批百姓饥寒转徙,苦不堪言。
宋徽宗再次对西夏和吐蕃用兵。崇宁二年至三年,王厚统兵先后占领吐蕃湟、鄯、廓(今青海尖扎北)等州,瓦解了当地吐蕃政权。蔡京还强令王厚招诱西夏卓罗右厢监军仁多保忠,双方用兵三年,胜负相当。政和四年,西夏军攻环庆路,宋以宦官童贯为陕西经略使,战事再起。童贯袭用以往进筑城寨的战略开边,但开拓之地有限,城寨多建于不毛之地,难以防守。宋军与西夏军屡次举行大规模战斗,互有胜负。宣和元年,童贯令大将刘法率重兵袭取西夏朔方之地,两军会战于统安城,宋军大败,刘法被杀。西夏亦为战争所困,双方遂于当年讲和休兵。
宋徽宗、蔡京一伙大肆搜括民财,穷奢极侈,恣意挥霍。宋神宗元丰间左藏库月支约三十六万贯,这时增加到一百二十万贯。宋徽宗初年,杭州设造作局,由童贯主管,每天役使几千名工匠,为皇室制造奢侈品。所需物料,全向民间征敛。稍后,又在苏州设应奉局。宋徽宗酷爱奇花异石,蔡京最初命朱勔密取江浙花石进奉,后来所运花石规模不断扩大,动辄用船数十艘,每十艘编为一“纲”,号花石纲,朱勔仗势掠夺民间花木、奇石,运到汴京。一块石头的运费,民间至用三十万贯。各路监司、郡守仿效朱匡等人,凡“尺寸之地,入口之味,莫不贡献”,花石所过,沿途甚至毁桥梁,凿城郭,州县官府积存的钱谷,为之一空。大批农民长期被征发当民夫,搬运贡物,不能种田,直到力竭饿死,或者自缢于大车的辕轭下。大批花石树木运到京城,用来建造延福宫、景龙江和艮岳。艮岳用人工筑成,周围十多里,主峰高九十尺,使用山石以万计,都由各地限期运来。山上建造馆舍台阁,穷极华侈。徽宗整日在宫中纵情取乐,宫女多至以万计。
蔡京第宅宏敞,园内林木参天,与其子蔡攸等第宅相邻,“极天下土木之工”,金碧相照。蔡京家蓄养姬妾成群。蔡京生日,各地都要奉献大宗礼物,称“生辰纲”。宦官童贯掌握军权,每得军需,悉充私藏,家中金币宝玉堆积如山。朱勔在苏州占有甲第、名园,田产跨连郡邑,每年收租十多万石。童贯、王黼等人公然鬻卖官爵,贿赂公行,门庭若市。京师人说:“三百贯,直通判,五百索(即一贯),直秘阁。”王黼侍妾甚众,其中有官封者达十八人。其子十四岁便任待制,被称为“猢狲待制”。
北宋末年的农民起义
北宋王朝极其腐朽、黑暗的统治,使社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日益众多的农民破家荡产,“人不堪命,遂皆去而为盗”,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方腊起义两浙路是北宋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封建国家的财赋,有很大一部分来自这里。宋徽宗时,应奉局、花石纲之类,又对该地区的广大农民、工匠大肆搜括和奴役,社会秩序动荡不定。宣和二年(1120),睦州青溪县(今浙江淳安西北)农民在方腊领导下发动起义。
方腊(方十三)是青溪万年乡帮源峒地主、保正方有常家的佣工(一说方腊是漆园主)。十月九日,方腊假托“得天符牒”,率领农民,杀方有常一家,首揭义旗。远近农民闻风响应,很快发展到上万人。起义军尊称方腊为“圣公”,改元永乐,置将帅为六等。在起义的头三个月内,陆续攻占睦(今浙江建德东)、歙(今安徽歙县)、杭、婺(今浙江金华)、衙(今浙江衢县)、处(今浙江丽水西北)等六州五十多县。各地响应起义的,有苏州石生,湖州归安(今浙江吴兴)陆行儿,婺州兰溪灵山峒(今浙江兰溪西南)朱言、吴邦,水康方岩山(今浙江永康东)陈十匹等。台州仙居吕师囊、越州剡县(今汾江嵊县)裘日新(仇道人)等,也领导当地摩尼教秘密组织起兵响应。
宋徽宗于宣和三年正月,派童贯率领京畿禁军和陕西蕃、汉兵十五万人南下。宋军攻杭州,起义军战败,退回青溪。歙州、睦州、青溪相继落入宋军之手。方腊带领余部退守帮源峒。四月末,宋军重重包围帮源,发动总攻。起义军奋战,七万多人壮烈牺牲,方腊力竭被俘。八月,方腊英勇就义。起义军余部分散在浙东坚持战斗,直到宣和四年三月,最后失败。
宋江起义重和元年(1118),河北、京东遭水灾,贫苦农民流离失所,无以为生。宣和元年(1119)十二月稍前,宋江领导京东路的农民举行起义。起义军活跃在河北、京东、淮南一带。大约在方腊起义失败的前后,宋江等三十六名首领接受了宋朝的招安,起义就此失败。
张迪、高托山等起义方腊、宋江等起义失败后,宋徽宗、蔡京一伙以极大的代价从金朝手中赎回燕京(今北京)及其附近的六州,燕京驻军和官吏的给养,都摊派在河北、山东、河东百姓头上,还须运到燕京交纳。为了运送一石粮食,沿途盘费十几石到二十几石,造成这地区百姓的极大灾难。随后,王黼又在全国征收免夫钱,数达六千二百万贯。州县官吏对百姓竭泽而渔,急如星火,加上连年灾荒,饿殍遍野。宣和五年,河北、京东等路农民遂相继起义,少者几百人、几千人,多者发展到几万人、几十万人。河北路洺州(今河北永年东)张迪“聚众数十万,陷州县”,曾围攻浚州(今河南浚县)五日。刘光世率宋军镇压,张迪牺牲。河北高托山在望仙山起义,号称三十万人,转战于河北和京东路青(今山东益都)、徐(今属江苏)、密(今山东诸城)、沂(今山东临沂)等州一带,宣和七年被宋朝杨惟忠、辛兴宗军战败,高托山降宋。京东路青州张仙(张先、张万仙)号“敢炽”,率领起义军号称十万人。同年,在沂州鼓山与宋军作战,失败,张仙接受宋朝“招安”。济南府孙列率领当地农民号称十万人,占领铧子山,靖康元年(1126)被宋梁方子军战败。沂州临沂的武胡、北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东北)的杨天王、郓州(今山东东平)的李太子、沂州和密州的徐进、水鼓山的刘大郎等率领的农民军也都号称万人以上。这些起义队伍所到之处,杀地主、官僚,攻打州县,或则保聚山谷之间,以崇山峻岭为据点,树起起义的旗帜,“巡、尉不敢抗,县、镇不敢守”。
女真兵马的南侵和北宋的灭亡
政和五年(1115),辽朝统治下的女真族贵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在混同江(今松花江及同江以东黑龙江)边建立起奴隶占有制的国家,国号金。随后向辽朝进攻,屡败辽兵。宋徽宗等以为辽朝有必亡之势,决定联金灭辽,乘机恢复燕云。宜和二年(1120),宋、金订立“海上盟约”:双方夹击辽朝,金军攻取辽的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境),宋军攻取辽的南京析津府(今北京)和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灭辽后,燕云之地归宋,宋将原来送与辽的岁币转送给金朝。宣和四年,金军攻占辽中京、西京,由童贯、蔡攸统领的宋军,接连两次攻打辽南京,都被辽军打败。童贯要求金军攻辽南京。十二月,金军由居庸关进军,一举攻下辽南京。金朝提出燕京(辽南京)归宋,宋将燕京租税一百万贯给予金朝。宋徽宗、王黼全部应允照办。金军将燕京城内财物和男女掳掠一空而去,宋朝接收的只是一座残破不堪的空城,改燕京为燕山府。
宋代武士复原图在攻打燕京和宋、金交涉燕京归属的过程中,宋朝军事政治的腐朽情况在女真贵族面前已暴露无遗。金军于宣和七年二月俘获了辽天祚帝,乘胜于十一月侵宋:西路由完颜宗翰率领,从云中府(今山西大同)进取太原府东路由完颜宗望(斡离不)率领,由平州(今河北卢龙)进取燕山府。两路约定在攻下太原、燕山府后,会师于宋朝东京开封府。西路军在太原城遭到王禀领导下宋朝军民的顽强抵抗,长期未能攻下。东路军到达燕山府,宋守将郭药师投降,金即以降将为向导,长驱南下,渡过黄河,直达东京城下。
宋徽宗自从听到金兵南下的消息,即急忙传位给太子赵桓(宋钦宗),企图南逃避难。宋钦宗即位,改明年为靖康元年(1126)。这时朝野官民纷纷揭露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李彦、朱励等“六贼”的罪恶,要求把他们处死。宋钦宗被迫陆续将蔡京等人贬官流放或处斩。
靖康元年正月,宋钦宗起用了主战派李纲为亲征行营使,部署京城的防御。战守之具粗备,金完颜宗望部即已抵达城下。宋钦宗派使者去金营求和,完颜宗望提出:宋须交金五百万两、银五千万两、牛马骡各一万头匹、驼一千头、杂色缎一百万匹、绢帛一百万匹割让太原、中山(今河北定县)、河间三镇(称三镇,即包括其所属州县)尊金帝为伯父以宋亲王、宰相作人质,送金军北渡黄河,才许议和。金军攻城,李纲亲自督战,多次打退金军。
驻守陕西等路的宋军,听说开封被围,立即由种师道、姚平仲等率领前来“勤王”。各地乡兵和百姓也自动组织起来,迅速向开封集中。种师道等各地援军达二十多万,金军不到六万人。李纲、种师道主张坚守京城,在敌军粮尽力疲北撤时,中途邀击,可以取胜。二月,姚平仲领兵半夜出城劫营失败,宋钦宗和太宰李邦彦罢免李纲,向金军谢罪。这些荒谬举动,激怒了东京军民,太学生陈东等在宣德门上书,要求复用李纲,罢免李邦彦等人,几万人来到皇宫前,痛骂李邦彦,砸碎登闻鼓,打死宦官几十人。宋钦宗不得已宣布再用李纲为尚书右丞、京城四壁防御使。李纲复职,下令能杀敌者厚赏,军民无不奋跃。但宋钦宗却继续派使者去金营求和,竟然答应了金朝赔款和割让三镇的要求。
完颜宗望见宋朝备战,勤王军不断来援,又因已得三镇,便撤军北归。宋朝两次出兵救援太原,均被金军击破,宋军主力耗折殆尽。
宋朝的最高统治集团虽然把太原、中山、河间三镇的土地和人民全部割归金朝,三镇的人民却起而抗拒,“怀土顾恋,以死坚守”。北归的金军并不能凭靠宋朝最高统治集团的无耻诺言而占有三镇。因此,究竟应否割让三镇的问题,在北宋最高统治集团中也成为重新争论的议题。于是在靖康元年八月,金军再次南侵。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仍分东、西两路进兵。这时,宋将王禀坚守太原已八个多月,因粮尽援绝,九月初被攻下。东路金军也于十月初攻入河北路的重镇真定府(今河北正定)。宋钦宗惊慌失措,召集百官商议是否如约割让三镇事。这时,种师道已死,李纲贬官,主和派唐恪、耿南仲等控制朝政,坚主割地,遣返各地的勤王军,撤除京城的防御工事。金军渡过黄河,完颜宗翰向宋朝提出,要划黄河为界,河东、河北地归金。宋钦宗一一答应,并且亲自下诏给两路百姓,劝谕他们“归于大金”。
十一月,金军前锋到达东京城外。闰十一月初,金军攻城。城内兵力有限,士气不振,宋廷于危急之际竟派郭京带领“六甲神兵”出战,大败逃散,东京城破。宋钦宗派宰相何栗去金营求和,完颜宗翰、完颜宗望要宋钦宗前往商议割地。宋钦宗亲去金营求降,献上降表。从靖康元年十二月起,金军大肆搜括宋朝宫廷内外的府库以及官、民户的金银钱帛。靖康二年四月,金军俘虏徽、钦二帝和后妃、皇子、宗室贵戚等人北撤。宋朝皇室的宝玺、舆服、法物、礼器、浑天仪等也被搜罗一空,满载而去,北宋从此灭亡。
宋政权南迁与南宋初抗金斗争
金军从开封撤退之前,册立了原北宋宰相张邦昌为楚帝,企图建立一个完全听命于女真贵族的傀儡政权,统治黄河以南地区。金军撤退后,宋廷旧臣不再拥戴张邦昌,张邦昌只好避位。五月,康王赵构即位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改元建炎元年(1127),是为宋高宗。
宋高宗赵构即位之初,起用当时深孚众望的抗战派李纲为相。这时河北、河东地区都有忠义民兵抗击入侵的金军。李纲要把这些力量加以组织、领导和使用,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便推荐宗泽任东京留守,张所任河北西路招抚使,王躞为河东经制使,傅亮任经制副使,并提出改革军制,整顿军纪,募兵买马等一系列建策,部署收复河东和河北失地。但赵构、黄潜善、汪伯彦等人,却只想用割让土地和缴纳岁币的办法,以求金人不再进军,决不敢作以武力进行抵抗的打算,因而对李纲的谋划百般阻挠和破坏。李纲任相仅七十五天,即被罢免,张所等抗战派也相继被罢免。上书言事、力主抗金的太学生陈东和进士欧阳澈也被杀害。
南宋与金分界
女真贵族的烧杀掳掠,在北方强制推行奴隶制等行径,激起北方人民的武装反抗。河东地区的人民用红巾作标志,组织武装,到处袭击金军。泽州(今山西晋城)和潞州(今山西长治)一带的忠义民军,曾猛攻金军大寨,金左副元帅完颜宗翰几乎被俘。女真贵族痛恨红巾军,逐捕最急,每每妄杀平民以泄愤,而红巾军却愈益壮大。河北庆源府(今河北赵县)五马山(在今河北赞皇)上,有官员赵邦杰和马扩领导一支抗金队伍,他们拥立自称信王赵榛的人作号召,人数达十万以上,各地的许多抗金武装闻风响应。河北西路招抚司都统制王彦,率军渡河,攻占了新乡县城,后被金军打败,王彦率部转移到共城(今河南辉县)西山。他的部属都在面部刺上“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字,以表示与金军斗争到底的决心,这支军队从此便以“八字军”著称。两河忠义民兵纷纷接受王彦的领导,队伍扩大到十万以上,屡次打败金军。此外,如幽燕地区的刘立芸、杨浩和智和禅师、刘里忙等人也分别组织抗金队伍。张荣领导的梁山泊水军,陕西邵兴(后改名邵隆)和邵翼组织的义兵,也都各自为战,奋勇抗金。
赵构和黄潜善、汪伯彦对北方人民的抗金斗争,实际上采取敌视态度。他们将“行在”迁往扬州,以求苟安享乐。只有留守开封的宗泽,把那些归附在他的旗帜下的各地农民起义军加以组合,并和黄河以北的忠义民兵取得密切联系,整顿防御,以加强作战实力,建炎元年冬和二年春,宗泽率军击退金军的大举进攻。但是,他收复失地的计划一直得不到赵构的批准,几次吁请赵构返回东京,也未被采纳,积愤成疾,与世长辞。接任东京留守的杜充,一反宗泽所为。北方人民抗金武装也遭受挫折,先后为金军击破。
建炎二年秋至三年春,金军又发动攻势,前锋直指扬州,赵构仓皇逃往江南。抵达杭州不久,苗傅和刘正彦发动政变,逼迫赵构退位。吕颐浩和张浚联络韩世忠、刘光世和张俊起兵“勤王”,政变宣告失败。东京留守杜充放弃开封,率军退往江南的建康府(今江苏南京)。当年冬,金将完颜宗弼率大军渡江,占领建康府,杜充投降,赵构又自杭州出奔,漂泊于海上。金军追至明州(今浙江宁波),沿途遭受南宋军民的不断袭击,遂于建炎四年春在大肆掳掠后北撤。韩世忠在黄天荡一带拦截金军,相持四十天之后,金军以火攻破韩世忠军,才得回到建康。岳飞率部克复了建康府,金军退至长江以北。绍兴元年(1131),张荣的梁山泊水军在泰州(今属江苏)缩头湖击败金将完颜昌,俘获完颜昌之婿蒲察鹘拔鲁。金军又被迫放弃淮东。
金朝在建炎四年九月册立刘豫为“大齐皇帝”,建立傀儡政权,与南宋对峙,并集结重兵,攻打川陕。同月,宋川陕宣抚处置使张浚命都统制刘锡率五路军马,与金完颜宗辅(讹里朵)、完颜宗弼、完颜娄室所部在富平(今属陕西)举行大规模会战,宋军溃败,陕西五路大部丧失。都统吴阶率军扼守大散关附近的和尚原(今陕西宝鸡附近),屏蔽西川。绍兴元年十月,完颜宗弼大军猛攻和尚原,吴玠率军顽强抵御,重创金军,完颜宗弼身中两箭,金军遭受自灭辽破宋以来的首次惨败。三年正月,金军攻下金州(今陕西安康)。吴不合玠领兵至饶风关(今陕西石泉西)抵敌,战败。四年二月至三月,吴吴玠军又在仙人关(今甘肃徽县南),再次大破完颜宗弼的重兵。金军退守凤翔,暂时不敢窥伺四川。
绍兴四年五月至七月,岳飞出师反击伪齐,连克郢州(今湖北钟祥)、随州(今湖北随县)和襄阳府(今湖北襄樊),并于襄阳府附近击败伪齐悍将李成的反扑。岳飞派遣部将王贵和张宪进兵邓州(今河南邓县),击败金、齐联军几万人,又攻占唐州(今河南唐河)和信阳军(今河南信阳)。屯兵鄂州(今湖北武昌)。岳飞按照预定计划胜利地收复襄阳六郡,这是南宋建立政权以来第一次收复大片失地。
绍兴四年九月,金、齐联军自泗州(今江苏盱眙)和楚州(今江苏淮安)两地渡淮,大举南侵。十月,金军一支前锋在扬州大仪镇(今江苏扬州西北)遭遇韩世忠军伏击。金与伪齐联军进攻庐州城(今安徽合肥),岳飞奉命领军救援,在庐州城下又破敌军。
经过抗金将士四五年的艰苦奋战,南宋的统治才得以稳定下来。绍兴六年,宰相兼都督张浚部署韩世忠进攻淮阳军(今江苏邳县西),不克。岳飞率军连破镇汝军、虢州(今河南卢氏)、商州(今陕西商州)和顺州(今河南嵩县西南),兵临蔡州(今河南汝南)。伪齐向金朝求援,遭到回绝,不惜孤注一掷,分兵进犯两淮。伪齐军在藕塘(今安徽定远东南)等地分别遭到杨沂中等军拦击,大败而逃。岳飞军又在唐、邓等州击破金与伪齐联军的分路进攻,再次兵临蔡州,打退了敌人的追兵。
绍兴七年,宋廷罢免畏敌怯战的淮西军主将刘光世,但由于处置失策,副都统制郦琼裹胁大部分淮西军叛变、投降伪齐,一时朝野震惊。宰相张浚引咎辞职。赵构遂取消岳飞的北伐计划。金完颜昌等人得势,废除刘豫的伪齐政权,向赵构诱降。绍兴八年三月,赵构任用秦桧为相,决意求和。赵构和秦桧进行极其屈辱的乞和活动,招致广大人民和很多士大夫的强烈反对,群情激愤。李纲、张浚、韩世忠、岳飞等人纷纷反对“议和”,枢密院编修官胡铨上奏,要求斩秦桧之流,以谢天下,赵构罢免主张抗战的官员,放逐胡铨,起用主和派,控制舆论,接受称臣纳贡的和议条件,派秦桧代表自己跪受金朝诏书。金朝将陕西、河南归还宋朝。
完颜宗弼在金朝政治斗争中得势,杀完颜昌等人,于绍兴十年撕毁和约,分兵四路,大举南侵,迅速夺取陕西、河南之地,进逼两淮。赵构被迫命令各军抵抗。新任东京副留守刘軏率领王彦旧部八字军进驻顺昌府(今安徽阜阳),以少击众,大败完颜宗弼的金军主力。完颜宗弼退守汴京,宋军分路出击,韩世忠军夺据海州(今江苏连云港)等地。陕西吴璘、杨政、郭浩等军屡败金兵,后因田晟在泾州(今甘肃泾川北)战败,宋军退守川口要隘。金军也因伤亡较多,退守凤翔府,不再出战。岳飞早先已制定了“连接河朔”的战略方针,积极与北方忠义民兵保持密切联系。他派梁兴、赵云、董荣等人深入黄河以北地区,组织游击军,广泛出击,袭扰金军,亲率主力北上,连克蔡州(今河南汝南)、颍昌府(今河南许昌)、淮宁府(今河南淮阳)、郑州(今属河南)、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东)等地,宋将张俊拥兵自重,玩敌怯战,到达宿州(今安徽宿州)、亳州(今安徽亳州)后,旋即退师,使岳飞处于孤军深入、兵力分散的境地。金帅完颜宗弼乘机大举反扑。郾城之战,岳飞军以少击众,迎头痛击,大败金朝主力骑兵。接着,王贵、岳云等又在颍昌大败金兵,形势对宋朝极为有利。岳飞上书赵构,要求各路宋军乘胜进军,收复失地。广大人民也闻风响应,不少州县已为忠义军所攻占。赵构和秦桧却急令各路大军停止进击,撤回原来驻地,岳飞被迫班师,金朝重占河南之地。韩世忠、刘軏等军也纷纷从前线撤回。刚开到前线的杨沂中军也在宿州溃败。
绍兴十一年春,金军攻打淮西。在柘皋镇(今安徽巢县北)被杨沂中、刘廛、王德等军击败,宋军收复庐州。金军回兵攻下濠州(今安徽凤阳),又分别打败韩世忠、张俊、杨沂中等援军,岳飞的援军赶来,金军退回淮北。九月,吴璘等军随后攻取秦州(今甘肃天水)、陇州(今陕西陇县)等地,并在剡家湾战役中屡获胜捷。尽管如此,也未能改变宋廷妥协苟安的决策。
赵构和秦桧采用阴谋手段,解除岳飞、韩世忠等大将的兵柄,并且设置冤狱,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力主抗金的岳飞和战将张宪、岳云,迫令抗战派韩世忠等人退闲。
当年十一月,以赵构和秦桧为首的投降派和金朝议定屈辱的和约,其主要条款是:①南宋称臣于金,并且要“世世子孙,谨守臣节”。②宋金两国,东起淮水中流,西至大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为界,中间唐州(今河南唐河)、邓州(今河南邓县)、商州(今陕西商县)和秦州之大半皆属金朝。③南宋每年向金朝输纳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这就是所谓的“绍兴和议”。
投降派的黑暗统治与人民的反抗
土地兼并的加剧南宋上地兼并和土地集中的现象,达到十分惊人的地步。由于很多农民丧失土地,以至在南宋户口统计中出现了大批的“无产税户”。南宋初年,长江下游的很多圩田,无不被豪家所霸占。著名的建康府(今江苏南京)永丰圩,收租达三万石,数十年间,总是辗转于皇室、大将、权臣手中。在归属秦桧时的某年,大水冲坏圩岸,秦桧竟强迫四个州的民夫,为自己修筑。永丰圩成为一方的民间大害。大将张俊霸占的田地横跨不少州县,在解除兵权家居后,岁收租米六十万斛。秦桧死后,号称家道式微,至宋孝宗时,其子孙仍能收租十万斛。淮东土豪张拐腿家,岁收租谷七十万斛。南宋中期,宋廷没收权臣韩饨宵及其党羽们的田地,每年可得租米七十二万二千七百余斛,还有钱一百三十一万五千余贯。南宋后期,出现了年人租米百万斛的豪富,这是前所未有的记录。南宋官田在垦田总额中的比例不大,但往往被官员和豪强地主占佃,而不纳租课,故宫府常出卖官田。
岳飞北伐路线图南宋地租的主要形式,仍旧是实物分成租和定额租。定额租依田地肥瘠不等,达每亩一至两石。正额地租之外,地主对佃客还有各种名目的剥削,如强迫佃客代纳赋税,收租时还附加耗米,大斗收租,强迫送礼等类。不少地主还用“划佃”的办法,驱逐旧佃客,以提高地租额。高利贷也是一种重要的剥削方式,地主通过放债,强夺佃客的房屋、农具、种子和口粮,甚至强迫佃客妻女作奴婢。官府为地主督租,也成为南宋时较常见的现象。很多缴纳不起地租的佃客,惨遭官府的拘捕和监禁,甚至死于非命。
苛捐杂税的加重北宋赋税的繁重,本已超过前代,而南宋又超过北宋。南宋初,浩大的军费开支成为增税的借口。宋高宗以爱养生灵作标榜,实现屈辱的和议后,人民的负担依然节节上升,直到南宋晚期,一直保持着有增无减的势头。南宋统治者一方面加重旧税税额,另一方面又新增许多苛捐杂税。
南宋比较普遍地以大斗、大斛、斗面、斛面、加耗、呈样、预借、重催等手段加重百姓两税负担,大斗和大斛使纳税额增加几成至一倍,斗面和斛面是将量器内的粮食平面堆高,所谓“斛面坡陀斗面高”,有的地区甚至超过正税额。加耗米有的甚至为正税四倍。呈样又称样米,是官员以检查粮食质量为借口而进行的勒索。预借由预收两三年的税额发展到六七年的税额。重催是缴纳两税后,官府不予承认,而重叠催税。北宋时的和买绢帛,到南宋初不仅完全成为官府不支分文的正式赋税,而且在东南地区,又与夏税油绢绵等,以高价折钱输纳,称为折帛钱。南宋的和籴粮草也与北宋相似,实际上官府少给或不给价钱,特别到南宋晚期,农民的和籴负担愈加沉重。
南宋新增的苛捐杂税,名目繁多,特别是一些地区性的赋税,不可胜数。北宋末创设的经制钱,加上南宋初创始的总制钱,合称经总制钱。其下有很多繁琐苛细的税目。在宋宁宗前期,铜、铁钱年收总额近两千万贯,成为宋廷一笔重要的财政来源。月桩钱是为供应军事开支,而勒令各州县政府按月解送的一种横敛。州县无所从出,巧立名目,向民间榨取。如在江南西路,则有曲引钱,白纳醋钱,卖纸钱,户长甲帖钱,保正牌限钱,折纳牛皮、牛筋、牛角钱,诉讼赢者有欢喜钱,输者有罚钱等苛繁税目。宋宁宗时,东南各路月桩钱仍达三百九十多万贯。版帐钱也是南宋初创设的重赋,以供应军费为名,由各州县搜刮无名目的杂敛拼凑成数。其中以两浙路的税额最重,如常熟县(今属江苏)的版帐钱达九十二万八千多贯。
广大的自耕农、半自耕农和佃农,是赋税的直接或间接承担者,官户、寺院和乡村上户虽然拥有大部分田产,却千方百计逃避赋税。南宋政府为了保证赋税收入的稳定,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以核实各地的田产。宋高宗时,在南宋的大部统治区实行经界法,丈量土地,划分田亩等级,重定税额。自南宋中期至后期,也在某些地区实行经界法,或令各地实行手实法和推排法。但由于官员和地主通同作弊,这些清查田产的措施,往往不能起到查核隐产,均平赋税,减轻下户负担的作用。
投降派的黑暗统治金朝不许南宋随便罢免吰相,以保证秦桧相位的稳固。大将张俊追随秦桧,参与降金和杀害岳飞,得以独掌枢密院。宋、金和议后,秦桧又指使御史弹劾,迫使张俊去位。从此秦桧便独揽大政十多年。赵构宠用的医官王继先和宦官张去为也很有权势,与秦桧狼狈为奸,互相勾结。岳飞部将牛皋对宋金和议表示不满,人民抗金武装首领出身的邵隆反对割地,被先后毒死。不仅很多抗战派被贬逐流放,就是秦桧的党羽,只要稍不合意,也动辄贬逐流放。赵构和秦桧采用高压手段钳制抗金舆论,任命秦桧儿子秦熔主编官史日历,恣意篡改史实,并严禁私史,大兴文字狱,实行特务统治。特务机关皇城司的逻卒布满临安府(今浙江杭州),发现稍有不满言论者,即处以毒刑。赵构和秦桧还大力提倡点缀“升平”,凡进献歌颂他们降金行径的文字者,即予升宫。在竭力搜刮民脂民膏的基础上,投降派纷纷营造豪华的宫殿和大宅,过着穷奢极侈的生活。官场贪贿成风,各地官员贿赂秦桧的礼品不可胜数,其家财富为宋朝左藏库的数倍。
绍兴二十五年,秦桧病危,企图由秦熔继承相位。赵构对秦桧的专权业已十分猜忌,乘机命秦桧祖孙三代退闲。秦桧死后,朝野纷纷揭露秦桧一伙的罪恶,赵构贬黜一批秦桧亲党,也为一些受打击的官员平反,却仍然委任投降派万俟、汤思退等人掌政,并下诏声明前此与金议和皆“断自朕志”,故相秦桧“但能赞朕而已”,以维持屈辱的宋金绍兴和议。
在金军南侵过程中,从前线败退下来的宋朝溃兵、游寇,如李成、孔彦舟、曹成等各领叛乱武装数万人,流窜各地,到处杀掠,残害百姓。加之金兵的屠戮,官府和地主的加强压榨,广大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故不断爆发地区性的武装起义。在信州贵溪、弋阳一带(今属江西),王宗石利用摩尼教发动起义,信州和饶州的贫苦农民纷纷加入,起义军迅速发展成几万人的队伍。宋廷派刘光世军前往镇压,王宗石等二十多名领袖战败被俘,二十万无辜平民惨遭屠杀。福建路范汝为、叶铁等人领导农民起义,攻占建州(今福建建瓯),前后坚持三年,起义军勒令地主“计其岁入之数”交纳租税。否则,便剥夺其种粮、牛畜,而驱逐出境。赵构派韩世忠以优势兵力围攻建州,城破后,范汝为投火自尽。起义军余部在范忠领导下,又继续战斗了近一年,最后失败。其他如婺州(今浙江金华)有和尚居正领导的起义,虔州(今江西赣州)有陈颐、罗闲十等几百支起义队伍,约十多万人,互相联络,共同反对官军,后被岳飞镇压下去。南安军(今江西大余)有吴忠、宋破坛、刘洞天等起义军,荆湖南路有邓装、胡元等起义军,李冬至在邯州宜章(今属湖南)起义,杀人广东路,号称“平天大王”。这是宋朝小规模农民起义很频繁的时期。
当时规模最大的,是洞庭湖滨的钟相、杨么起义。鼎州(今湖南常德)人钟相在北宋末宣传“等贵贱,均贫富”的思想,组织民众,建炎四年发动起义,攻占了洞庭湖周围的十九县。钟相建立大楚政权,自称楚王,立年号天载,设置将相官属。起义军镇压官吏、儒生、僧道、巫医、卜祝等人,夺取他们的财物。钟相被匪徒孔彦舟杀害后,杨么继续领导斗争,并宣布一律免除税赋差科,不受官司法令束缚。起义军实行陆耕水战,凭借水军优势,发挥车船威力,屡次痛击官军。绍兴五年,宋廷派遣岳飞率兵镇压。岳飞采用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的策略,最后瓦解和消灭了这支起义军。绍兴和议后,投降派的黑暗统治,进一步激起人民群众的强烈反抗。从绍兴十三年起,福建路出现管天下、伍黑龙、满山红等多支起义队伍,攻打漳、泉、汀(今福建长汀)、建(今福建建瓯)等州,屡次击败宋军,绍兴十六年被福建安抚使薛弼镇压下去。绍兴十九年,汀、漳、泉州的何白旗的起义军曾发展到江南西路和广南东路境内,次年,起义失败。绍兴十四年,宣州泾县(今属安徽)摩尼教徒在俞一领导下举行起义,遭到秦桧之兄、知宜州秦梓的血腥镇压。甚至偏僻的海南岛也发生陈集成起义,反抗贪官的暴敛。临安府还发生了军校施全行刺秦桧的著名事件,施全被捕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