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尚志为先。针对当前许多青少年学生存在空虚、茫然的“无目标状态”情况,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尤为重要,同时,把励志教育作为进一步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大事来抓,以此优化学校的教育教学环境,为班级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成长环境。
当前,很多学生存在一种心理困扰:缺乏明确志向,一天到晚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浑浑噩噩,感到空虚、茫然、郁闷、无聊与无奈,可谓“空洞的眼神”、“荒芜的精神家园”。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无目标状态”。人的一生中最可怕的是无目标状态,表现为有理想无目标,无理想无目标,无信心无目标,但归根结底是缺乏励志目标。
一、古往今来“尚志”为先
古今中外,都十分注重励志教育。
励志的“励”是指激励、鼓励和勉励之意;“志”有志气、志向、意志之意,追求上进的决心和勇气,要求做成某事的气概,表达要做什么样的人的意愿和决心,决定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心理状态。“励志”意为振作精神,奋发志气,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去实现远大目标。
古今中外历来尚志,注重人生志向的确立与坚持,并把这看作人生事业能否取得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志”是一种精神因素,是理想目标的感召力和实现目标的意志力的统一,对人的行为有重要推动作用。“尚志”是目标激励和意志砥砺的结合,是立志和砺志、行志的结合。中国古代的尚志理论对志的精神动力作用及其发挥作了充分的论述,是我国古代精神动力理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志包括志向、志气和意志等含义。首先表现为志向。所谓“志”,就是心中的理想和目标。志是学习和成才的强大动力,立志是成才的先决条件。“大凡为学,须先立志。”墨子说:“志不强者智不达。”只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强的意志,才能激发人的学习动力,发展人的智力,促进人的成长。其次,表现为意志。强调人要笃志、固志、坚志,以顽强的意志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实现自己立下的志向。《周易》有一句名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指人们为了实现人生的志向和理想而自强不息、奋斗不已的精神。这种精神就是顽强的拼搏精神和坚强的意志。
在我国,适合市场经济的励志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
而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特别重视对青年的励志教育,近20年来,风靡全球的成功学教育就是一个例证。出现了包括卡耐基、拿破仑·希尔、安东尼·罗宾等成功学传播大师。全世界千百万人,在他们的激励下,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梦想。
二、学生励志志在何方
人各有志。应该说有不少学生是有自己的志向和目标的。但是现今社会的诱惑太多,现代传媒把各种各样的正统文化和亚文化、低俗文化、大众文化等以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态势包抄了家庭的上上下下、学生的方方面面,其中的是非观、善恶观、荣辱观、公私观、义利观和得失观模糊不清,很容易让人把那些诱惑错当成目标。励什么样的志,有一个合理选择的问题,包括理论选择、理想选择、价值选择、道德选择、职业选择等等。
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风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样,一个人,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风格,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真正可以励志的,还是那些经过时间和实践检验的,从思想史诗的经典著作和轰轰烈烈的伟大实践中提取的精神营养,既包括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也包括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既有世界上富有开创性的人类精神传统的借鉴,也有当今世界先进管理理念赋予的思想精髓。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这是古往今来许多人成就一番事业的经验总结,也是当代学生励志成才的必由之路。通过励志教育,主要解决某些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的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和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
三、励志教育任重道远
1.学会赏识寻找闪光点
教育过程中“学会赏识”的理念来源于赏识教育,主要是针对学习成绩差或后进的学生,尤其是针对在应试教育制度下,被压抑了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处于自卑的学生们,从这点上看,赏识教育是应试教育、抱怨教育乃至惩罚教育的反面,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
学会赏识,要以人为本,教育者要牢固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还要善于发现受教育者的闪光点与实施教育的入口处,善于随时捕捉甚至是创造这样的教育情境,以赏识为先导,激发被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和潜在的巨大能力或者是人的良知与自觉性,教育便潜移默化地开始发挥其功效了。
2.学会激励增强内动力
有了明确的志向,更重要的是如何激励。“激励”是一种精神力量或状态,是起加强、激发和推动作用,并指导和引导指向目标。简而言之,激励就是激发鼓励,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人如果没有受到激励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其能力将发挥80%~90%。我们传统的激励和奖励大都属于外在激励,它们表现为控制反馈模式,并不唤醒人们的内在激励,它们是通过控制进行激励的,而不是通过唤醒自我和激发自控意识。
我们应给予学生充分而真诚的激励。这里主要推荐四种方法:
(1)愿景激励。学生教育的一个重要的任务是采取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景,提高他们的期许,并愿为之付出努力。要改变过去的教育取舍上强调“我让学生知道什么”、“学生应该知道什么”的教育者本位做法,开始转向既兼顾前者,又突出和强调“学生喜欢什么”、“学生想知道什么”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互动做法。志当存高远,目标越高,动力越足。部分学生之所以心灵日渐贫瘠、空虚和憔悴,正是因为他们没有愿景,没有激情,内心孤寂,所以,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像一支火把一样,去点燃和照亮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充分发掘学生的期待动力,以促使他们勇敢地去追求愿景,追求成功。
(2)动机激励。成就动机强的人,对成功感到骄傲,对失败却不那么沮丧。他们的情绪积极健康,敢于大胆追求,对未来成功希望的估计比较高。而成就动机弱的人则相反,他们对成功没有多大追求,却非常害怕失败,思想负担重,焦虑程度高,心情压抑,对未来成功的希望估计偏低,学习的效果也不好。而成就动机也是刻苦和自觉学习的动力。因此,我们应教育学生以学业进步、创业成才为奋斗目标,而不能只以成绩为学习目的,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成就动机。
(3)爱心激励。著名教育家林崇德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爱是人类社会最美好的感情,爱心是一切成功最大的秘密,只有爱才具有无与伦比的力量,使人们敞开心扉。我们怎样对待学生,决定了学生的命运。目前社会对学生总是戴上各种“有色眼镜”,诸如“成才有色镜”过滤了学生的天性,只剩下成绩;“情感有色镜”过滤了应有的情感交流和心理疏通,只剩下教育絮叨。如何去爱,关键要带有感情,并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引导学生,对学生的每一个进步都表示赞赏。
(4)兴趣激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长的一种内动力。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认识他,研究它,这就必然从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技能。一个具有广泛而深厚读书兴趣的学生,就能孜孜不倦博览群书,学得广,钻得深。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学生教育的一项责任就是唤起学生的兴趣并发展成热爱。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是用长。按自己的思维长项来寻找自己的学习定位和创造定位。第二是寻弱。分析当前的薄弱环节,从而找到自己学习和创造的突破点。第三是聚焦。贝索是爱因斯坦的朋友,被誉为“相对论的助产士”。他知识渊博、思维敏捷,但是他一辈子也没有什么建树。为什么?因为他兴趣过于分散,没有将知识与能力聚焦。第四是应用。就要求我们不仅在学习某一种知识时,要时刻考虑它最大的价值创造域是什么,而且在学习之前,要考虑到如何从最大需求的角度,去选择最适合学习的领域。
3.面对挫折迎难而上
当前,学生面临各种压力,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化压力为助力,过一个更为充实而美好的精神生活。第一,要引导他们体认生活的意义。心理学家佛兰克认为,作为一个人生活的基本要件,即在于了解并坚守生活中的责任,能够对自己和他人负责地生活,就是有意义的生活;一个人即使在毫无压力下生活,也不会感到满足,人们唯有在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责任中,才会感到满足与充实,生活才有意义。第二,确定一个对自我有激励性的合适目标。第三,合理安排生活任务,做到有条不紊。第四,适当运用良好的心理防御机制,如抵消、合理化、升华和幽默等。第五,制造欢乐的气氛,体验主观幸福感。第六,培养“压弹”素质。“压弹”原本是物理学概念,泛指物体受压时的反弹。在心理学中则是指个人面对生活逆境、创伤、威胁及其他重大压力的良好适应,也是个人面对生活压力和挫折的反弹能力。
4.励志佳作精心品味
知识给人以力量,给人以智慧,给人以启迪,给人以素养。有选择性地阅读励志佳作,将是学生享用不尽的精神盛宴。如《做最好的自己》、《一生中要懂得200个哲理》、《一生的阅读计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心灵鸡汤系列》等等,充满着青春、活泼、真挚与真情,充满着关爱、激情、智慧与哲理。这些书以浅显的语言表达着人间真情;以至深的情感述说着五彩人生;能够让真情在心灵的碰撞中凝固成永恒。
5.自我暗示昂扬向上
如记诵校训,聆听杰出青年事迹报告、成功人士专题报告,记住励志故事、成功励志语句等,并作为座右铭,享受成长的喜悦,促使精神生活更加充实与美好。
然而从当前整个社会环境来看,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时下社会正处于一个转型时期,社会价值观、道德观面临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不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给我们广大青少年也带来了大量的负面影响,致使学生中出现了厌学、逃学、贪玩、享乐、早恋、网瘾、对抗父母及老师等诸多现象,并逐渐成为严重困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不容忽视的问题。
对此,我们应当在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的同时,积极探索培养青少年待人、处世、立身等各方面优良品行的行之有效的策略和途径。为此,我们精选了关于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的许多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工作方法,以为班主任老师们提高工作实效提供一定的借鉴。
伟人激志法
高尔基有一句名言:“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
班主任要始终把教育学生立志立大志作为班级德育的重大内容之一。伟人与庸人的最大区别不在于智力因素,而在以兴趣、动机、情感、意志和性格为标志的非智力因素上。一般情况下,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就要立下雄心大志,要向伟人学习,而不要甘心与侏儒为伍。伟人的精神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可以给青年以人生的启迪、成才的启迪、做人的启迪。班主任经常在楼道里一边观看这些伟人肖像,一边思考如何教育学生立伟人之志、学伟人之品行、创伟人之业绩、步伟人之后尘。经充分准备,班主任可以组织一次题为“与伟人同行”的主题班会。
这个班会,班主任只担任导演,而且是幕后的,其他的一切都由同学们一手操办。班内画家在黑板上画了贝多芬像,栩栩如生;班内书法家书写了“与伟人同行”的会标,遒劲有力;班内音乐家精心挑选了串场音乐,为班会增添了艺术魅力;班内文学家撰写了串联词,妙语连珠;班内女才子担当主持,魅力无穷。班会上,同学们一会儿聆听李白惊天地泣鬼神的诗篇,一会儿聆听贝多芬震撼心魄的命运交响曲;时而欣赏莎士比亚的戏剧,时而感受革命英雄那跳动的脉搏……
十几位同学有声有色地介绍的伟人的业绩、伟人的精神、伟人的追求、伟人博大的胸怀,在同学们的面前矗立起一座座顶天立地的丰碑。主持人最后可以一往情深地说:“我们和伟人的起点是相同的,他们是可望可即的。我们要学习他们,追赶他们,敢于打破他们创下的记录。不要说彼岸太遥远,不要说追赶的路程太艰辛,只要我们充满信心、勇敢地奋斗、持之以恒地奋斗,我们一定可以与伟人同行。同学们,让伟人的精神注入我们的灵魂,让伟人的志向融入我们的血液。让我们在心里高呼:我们永远与伟人同行!”
班主任可以通过班会、借助伟人而激励青年学子树立雄心壮志。我们的校园里、教学楼内、实验室中、操场上……实际上有着许多唾手可得而又可资借助的材料,它们都是学生励志教育的宝贵财富,对之若是掉以轻心、熟视无睹,那就可惜了,班主任们应该用心动脑充分挖掘、利用它们,让它们成为班主任们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的助手。
入学激志法
每一次升学,学生都会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产生美好的憧憬、无限的向往。班主任应该抓住这个契机,设法激发同学们向着新的方向奋进。
金秋9月,天高气爽,桂花飘香,新的一届高中生带着新的憧憬、新的梦幻迈进高中的门槛。作为新生的班主任,心情也不平静,因为眼前这些稚气未脱的孩子们将朝夕相伴三年,而后出落成俊秀的大姑娘、洒脱的小伙子走出班主任的生活。这三年是关键的三年啊!班主任有责任用知识充实他们的头脑,用高尚的情操塑造其美好的心灵。
班主任应认识到第一次入学教育非同寻常,可以经过较充分的准备,在他们进校进班的第一天,就开个非同寻常的“见面会”。班主任可以站在新学生面前,端详着每一张面孔,注视着每一双眼睛,新学生屏声静气等着这个班主任开口。他们恐怕没想到班主任开口提出的竟是这样一个问题:“对一个青年来讲,最大的不幸是什么?”
一阵思考之后,甲回答说:“俗语说,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我们最大的不幸当然是考试,特别担心的是像中考、高考这样决定命运的考试考砸了。”不少同学不由自主地点头。乙回答说:“最大的不幸是生病不能上学。”丙回答说:“最大的不幸是亲人出了意外事故。”丁接着说:“我的最大不幸是妈妈出差,而由爸爸掌勺。”全班哄堂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