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听来的一个西藏故事。发生故事的年代距今有好些年了。可是,我每次乘车穿过藏北无人区时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这个故事的主人公——那只将母爱浓缩于深深一跪的藏羚羊。
当时,经常跑藏北的人总能看见一个肩披长发,留着浓密大胡子,脚蹬长统藏靴的老猎人在青藏公路附近活动。那支磨得油光闪亮的杈子枪斜挂在他身上,身后的两头藏牦牛驮着沉甸甸的各种猎物。他无名无姓,云游四方,朝别藏北雪,夜宿江河源,饿时大火煮黄羊肉,渴时喝碗冰雪水。猎获的那些皮张自然会卖来一些钱,他除了自己消费一部分外,更多地用来救济路遇的朝圣者。那些磕长头去拉萨朝觐的藏家人心甘情愿地走一条布满艰难和险情的漫漫长路。每次老猎人在救济他们时总是含泪祝愿:上苍保佑,平安无事。
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促使他放下手中的杈子枪是在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以后。大清早,他从帐篷里出来,伸伸懒腰,正准备要喝一铜碗酥油茶时,突然瞧见两步之遥对面的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他眼睛一亮,送上门来的美事。沉睡了一夜的他浑身立即涌上来一股清爽的劲头,丝毫没有犹豫,就转身回到帐篷拿来了杈子枪。他举枪瞄了起来,奇怪的是,那只肥壮的藏羚羊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只见两行长泪从它眼里流了出来。老猎人的心头一软,扣扳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藏区流传着一句老幼皆知的俗语:“天上飞的鸟,地上跑的鼠,都是通人性的。”此时藏羚羊给他下跪自然是求他饶命了。他是个猎手,不被藏羚羊的怜悯打动是情理之中的事。他双眼一闭,扳机在手指下一动,枪声响起,那只藏羚羊便栽倒在地。它倒地后仍是跪卧的姿势,眼里的两行泪迹也清晰地留着。
那天,老猎人没有像往日那样当即将获猎的藏羚羊开宰、扒皮。他的眼前老是浮现着给他跪拜的那只藏羚羊。他有些跷蹊,藏羚羊为什么要下跪?这是他几十年狩猎生涯中唯一见到的一次情景。夜里躺在地铺上他久久难以入眠,双手一直颤抖着……
次日,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对那只藏羚羊开膛扒皮,他的手仍在颤抖。腹腔在刀刃下打开了,他吃惊得叫出了声,手中的屠刀咣当一声掉在地上……原来在藏羚羊的子宫里,静静卧着一只小羚羊,它已经成型,自然是死了。这时候,老猎人才明白为什么藏羚羊的身体肥肥壮壮,也才明白为什么要弯下笨重的身子为自己下跪:它是求猎人留下自己孩子的一条命呀……
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都是神圣的,包括动物在内。
老猎人的开膛破肚半途而停。
当天,他没有出猎,在山坡上挖了个坑,将那只藏羚羊连同它没有出世的孩子掩埋了。从此,这个老猎人在藏北草原上消失了,没有人知道下落。
当学生感恩之心缺失时
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感恩,是我们应该教会学生的一种生活习惯。虽然说,崇高的爱(如母爱、师爱)是不需要得到回报的。但一旦孩子懂得回报了,这种爱便有了积极的意义。在心中,为他人,也为自己,多一些感恩,多一些善意,多一些微笑,生活将是多么美好。教育不仅在于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使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回报。学会感恩,这不仅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健康的心态,也是社会进步、现代文明的体现。
有位哲学家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或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我任何东西。学校的德育工作应该重视感恩教育,让学生学会知恩、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育之恩,社会的关爱之恩,军队的保卫之恩,祖国的呵护之恩……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经常怀着感恩之心,心地坦荡,胸怀宽阔,自觉自愿地给人以帮助,助人为乐。
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是热爱学生,爱为师之魂。教师甘为人梯、蜡烛,无私奉献是教师精神之所在。然而教师培养的是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教师在献给学生爱的同时应让学生懂得回报,学会感恩,用学得的知识,回报他人,服务社会。
近些年来,由于独生子女的增多,在家庭父母单方施爱,养成了孩子自私、冷漠、狭隘、缺乏爱心、不知感恩。有许多孩子只知道自己的需求、要求父母为自己买礼物、过生日等,却不知父母的感受。
教育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回报是作为教育工作者的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学会感恩呢?
首先,教育学生“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早就有“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美德。用典型的事实、史实、教育学生、感染学生,使他们理解感恩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其次,让学生了解父母、教师、同伴、社会和自然的恩情与恩赐,让学生了解父母养育子女的辛、酸、苦、辣过程,了解教师工作的艰辛,懂得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伙伴们的关心与帮助,更离不开社会与大自然的恩赐。
再次,教育学生学会关爱学会付出。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查,家庭访问,参与家庭劳动,学校劳动,社会实践,让学生亲身感受劳动成果来之不易,让他们在享受劳动成果的时候心存感恩,心存感激,回报对自己有恩的人,为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最后,适当接受学生的感恩。教师对学生倾注全部热情,把自己的爱无私地奉献给学生,犹如春雨滋润学生的心田,使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适当接受学生的感恩,对与学生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对良好师生关系的发展和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教育教学需要艺术,而充满真情的感染比艺术更有效。学生心中都埋藏着真情,只要我们教育得当,引导得法,学生的真情就能被焕发出来。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特别精选了一些富有教育智慧的育人小故事,以便广大班主任老师有针对性地使用生动的故事教育学生。
故事1.左手的报答
邻居有个小女孩,16岁,左手微有残疾,五指无法伸直,只能蜷曲着。每天早晨我都能看见她从窗前走过,背着书包,右手提着饭盒。一直以来都是这样,直到有一天我发现她开始用左手提饭盒。左手伸不开,他用蜷曲的手指勾着装着饭盒的塑料袋,小心翼翼的,也很吃力,而右手却悠闲地摆动着。
有一天我问起她这件事,她一笑说:“从小到大许多本来应该左手要干的活都让右手干了,所以有时候也该让右手轻松一下!”我问左右都是自己的,干吗分的那么清楚呢?她正色道:“那可不行!虽然那么说,但是左手还是应该对右手存在着感激的!”一瞬间,我的心突然被触动了。
我有个朋友长相英俊,事业有成,可找的女朋友却各方面都普通得不能再普通。我们多次问其原因,他多笑而不答。一次酒后他终于说出了原因:第一次遇见那个女孩,她正在剪指甲,不是用指甲刀,而是用普通的剪刀,心想一般人都不会用左手使剪刀,看她一会怎么给右手剪指甲。女孩飞快的剪完了左手的指甲,然后剪刀换左手,灵活而熟练的给右手剪起指甲来。他吃惊地看着,终于忍不住问:“你左手也会使剪刀?”那女孩子回答:“当然了,就是为了给右手剪指甲嘛!右手每次都给左手修的那么好。左手也应该好好报答右手啊!”那一刻,朋友被深深感动了。左手对右手的报答有几个人能做到?我们往往忽视来自最亲近人的关怀与爱,就像我们不会去想右手曾为左手所做的一切。最细心的关怀与最真挚的爱往往来自于生活中最平凡的点滴,而那些注满了真情的细节却是我们常常所忽视的。
故事2.将军与士兵
月光如水。
枪刺在月光下闪烁出一道寒光。士兵威严地站立在哨位上。
将军踏着月光走来了。身后跟着一大帮陪同和随从人员。哨兵以规整的姿势迎接将军的到来。
将军打量了一下哨兵,以几十年戎马生涯铸就的威严口吻发问:“想不想家呀?”
“报告首长,为了革命,不想家!”
“放屁!”将军剑眉一竖,大声斥责。
哨兵的腿发抖了。他知道,眼前这位威严的将军是战争年代被称为“常胜将军”的兰州军区司令员皮定钧。
“革命就不要家了?没有家哪来的国?连家都不想咋保国?大话、空话、套话、假话!”。
人们被震住了。在这突出政治的年代,谁敢说这样的话?
“不想家的兵不是好兵。”将军看出了哨兵的紧张,走上前去,拍了拍还稚嫩的肩,“记着,要想着家里的父老,才能对得起肩上的钢枪。”
将军走了。
士兵的眼睛湿润了。不由悄悄将手伸进裤兜里去摸那封已看了无数次的家信。
故事3.树枝上的鸟
夜晚,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在院子里散步。儿子已大学毕业,在外地工作,好不容易回一趟家。
父子俩坐在一棵大树下,父亲指着树枝上一只鸟问:“儿子,那是什么?”
“一只乌鸦。”
“是什么?”父亲的耳朵近来有点背了。
“一只乌鸦。”儿子回答的声音比第一次大,他以为父亲刚才没听清楚。
“你说什么?”父亲又问道。“是只乌鸦!”
“儿子,那是什么?”
“爸爸,那是只乌鸦,听到没有,是只乌——鸦!”儿子已经变得不耐烦了。
父亲听到儿子的回答后,没有说一句话。过了一会儿,他突然站起身,慢吞吞地走进屋里。几分钟后,父亲坐回到儿子身边,手里多了一个发黄的笔记本。
儿子好奇地看着父亲翻动着本子,他不知道那是他父亲的日记本,上面记载着父亲口常生活的点点滴滴。父亲翻到25年前的一页,然后开始读出声来:
“今天,我带着乖儿子到院子里走了走。我俩坐下后,儿子看见树枝上停着一只鸟,问我:‘爸爸,那是什么呀?’我告诉他,那是只乌鸦。过了一会儿,儿子又问我那只鸟,我说那是只乌鸦……”
“儿子反复地问那只鸟的名字,一共问了25次,每次我都耐心地重复一遍。很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我知道儿子很好奇,希望他能记住那只鸟的名字。”
当父亲读完这页日记后,儿子已经泪流满面了。“爸爸,你让我一下子懂得了许多,原谅我吧!”
父亲伸手紧紧抱住自己的儿子,布满皱纹的脸上有了一丝笑容。
故事4.亲人的恩情
那天,她跟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
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香喷喷热腾腾,她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可是,她摸遍了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
面摊的主人是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婆婆,看到她站在那边,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
“可是,可是我忘了带钱。”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
“没关系,我请你吃。”
很快,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忽然就掉下来,纷纷落在碗里。
“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地问。
“我没事,我只是很感激!”她忙擦着泪水,对面摊主人说,“我们又不认识,而你就对我这么好,愿意煮馄饨给我吃。可是我自己的妈妈,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回去!”
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孩子,你怎么会这么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自己的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不会感激她呢?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
女孩愣住了。
女孩匆匆吃完馄饨,开始往家里走去。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下就看到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四处张望。这时,她的眼泪又开始掉了下来。
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却“视而不见”。
当学生不体谅老师时
所有有良知的老师为他们的学生付出了很多很多,甚至奉献了整个心灵。
他们包容着学生的气愤,甚至是鄙视。但是,只有他们内心知道,他们苦点,累点全是为了学生的将来。没有哪个老师在学生面前说过做老师的委屈。
他们热爱着这个职业。
也许他们的眼中会有功利,也许他们总是在给学生压力和批评,但是有哪个老师不希望和学生开开心心地在一起,说说笑笑。他们没有办法违背自己的职责。
用一颗感恩的心,多看到一点老师的优点,多理解些他们的用心。
这岂不是比一味的抱怨来得强?
请,用心去看待老师,至少带着起码的尊重。
然后,你会发现老师的苦心。有一天,你会被他们感动。
当然,如果每位班主任都能把班集体建成一个充满爱和温馨感的大家庭,主动为学生排忧解难,学生能自觉体谅老师的良苦用心,那么身处这样的集体,每个人都会感到亲切和温馨,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和竞争中碰到焦虑和压力,就可以得到缓解、消除。同时,必然促使全班学生形成强大的向心力,从而成为一个坚强、团结、充满活力的集体。
一、尊敬老师,主动向老师表达自己的心意
作为学生,首先必须尊敬老师。有了尊敬,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当然,教师也是人,难免有缺点、有错误,如果因为教师工作中有缺点、有错误就不尊敬他,那是不对的。
教师节、元旦、春节时,学生可用自己制作小纪念品向老师表示敬意。老师有困难或身体不适时,应主动关心老师,帮助老师做一些事情,还可以几个同学一起利用节假日去看望老师,跟老师交流。
二、学会体谅
学生要学会站在老师的角度考虑问题和处理问题。很多时候学生的问题是客观事实,老师的批评也并非没有道理(虽然有些过火),学生要体会老师的心情,谅解老师的做法,并在这个过程中改善师生间的关系,减轻或避免自己对老师的抵触情绪。
三、学会与老师沟通
要主动去和老师沟通。因为学生在学习中常常受到许多问题的困扰,老师会给学生一些指导,这时,学生要和老师沟通,从而找到解决的办法。反之,讨厌、躲避老师,只能使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越积越多,越成问题。如果认为老师偏心或不喜欢自己,就更要去主动接近老师。这样的沟通多了,不但能从老师的言谈举止中判断老师对自己到底是不是有偏见,从而加强相互了解。
同时,与老师沟通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学生最好是在事后找老师谈心,说明实情,消除误会。这既是一个让老师更好地了解你的机会,同时也是一个尊重和信任老师的表现。给老师提建议或消除老师对自己的误解时,你要注意场合和方式,可以在单独相处的时候和老师交流或者以书面形式与老师交流。
总之,学会沟通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学生走向成熟的必修课。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特别精选了一些富有教育智慧的育人小故事,以便广大班主任老师们有针对性地使用生动的故事教育学生。
故事1.老师的手
感恩节那天,报纸刊登了一则故事:有位小学一年级的老师叫班上小朋友画出他们感恩节的东西。这些小孩多半来自贫苦家庭,所以她料想他们多半会画桌丰富的感恩节佳肴,外加一只香喷喷的火鸡。但看到道格拉斯的作品后,她惊讶不已,上面画了一只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