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你平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考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考试时又担心什么呢?别管考试之后别人怎么说,怎么议论,放下思想包袱,保持一份乐观的心态,专心答题吧!
平时学得好,就是考不好的原因,可能是缺乏应试技巧,但更多的是由于考试焦虑所致。
调查发现,大多数人在面对考试时都会受到情绪的困扰。事实上,适度的焦虑对于调动身心能量,积极投入复习和考试之中是有必要的。但是,过度的焦虑却起到相反的干扰和破坏作用。
有的学生在考试前忧心忡忡,惶恐不安,精神萎靡难以自控;有的在考场上由于焦虑过度,精神上往往产生一种无形的压力,造成行为的慌乱和失调,在较长的时间内难以将注意力集中到审题解题上,不仅无法保持正常的答题状态,面对平时能答的问题也会束手无策,严重的甚至会出现晕场的现象;有的在考试期间头晕、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失眠等。这些都是属于考试焦虑过度的表现,直接影响考试效果,导致考试失败。
产生考试焦虑过度的心理机制比较复杂。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对考试缺乏正确而全面的认识。有些考生,过早地考虑考试结果,总是担心考不好怎么办,造成精神负担过重。
2.考前缺乏充分准备,对考好无把握。如果考前依照复习大纲,合理安排时间,认真复习,准备充分,胸有成竹,面对考试自然泰然处之,就会很少产生过度焦虑的情绪。
3.人格因素。如气质抑郁,个性脆弱,或自尊心太强,因而怕考不好丢面子,怕到一个陌生的考场,怕看见监考人员等,这些都会不由自主地产生应试焦虑及临场紧张。
4.生理原因。如果体弱多病,或考前身体欠佳,也容易出现过度焦虑。
有效预防和调节考试焦虑,需要从考前、考中和考后三个阶段着手:
1.考前调整
(1)抛开各种杂念干扰,减少不必要的精神负担。作为学生,只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平时认真学习,复习准备充分,就应该对自己充满信心。不要多想考试结果,不要老是想考不好怎么办。把时时困扰自己的问题换个角度加以分析,你或许会发现,那些曾经使你感到强烈的威胁,令人焦躁不安的因素,实际上并不存在,或者并没有那么可怕,它们只不过是被你想象夸大出来的东西。当你生机勃勃地向它们宣战时,它们竟不攻自破了。观念上的转变,将使你振作精神,重获自信。把考试当作对自己的挑战,就不再是威胁。
(2)提高对考试的适应性。你可以多参加一些有针对性的模拟考试,熟悉考题类型、题量大小、答题要求等;考前到考场去走走看看,熟悉环境。这样可使自己在心理上对考试有个适应与缓冲的过程,降低考试时可能产生的焦虑。
(3)注意劳逸结合,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4)营造一个舒适的复习氛围。
(5)保持乐观而自信的心境。
2.考场应对
(1)自我激励法。坚信慌乱是可以克服的,树立定能考好的信心。配合用言语激励自己,如“我已作了充分准备”、“我一定可以考好”等,充分调动自控力战胜怯场。
(2)言语暗示法。如反复地自言自语“我现在很镇定”、“我感到很轻松”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焦虑带来的神经紊乱。
(3)闭目养神法。拿到考卷,不妨先闭目静坐一会儿,等到紧张心情缓和下来以后,再聚精会神答题。
(4)专注思考法。考试时把全部精力专注到答题解题上,就会忘了紧张和恐慌。
(5)其他方法。如深呼吸、默默数数等调节方法,只要对自己行之有效,均可使用。
3.考后恢复
(1)主动转移对考试的注意。
(2)及时调整心情。
对于个别考试焦虑过于严重者,还可求助于专门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机构,通过肌肉放松及系统脱敏等技术加以治疗。
你在考试中做到正常发挥了吗?如果没有,你打算怎么调整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