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许涤新《中国经济的道路》生活书店发行1946年12月第191页
我国对外贸易制度以能贯彻有计划协助经建立自由贸易政策为目的。此项对外贸易政策既以有计划地协助工业化建设计划之完成及提高人民之生活水准为目的,则我国对外贸易制度应配合此种目的而建立,据此我国对外贸易制度应有如下特点:(1)统一有力之对外贸易行政系统之建立;(2)中间商人剥削之铲除;(3)国家资本之充分发展及民营贸易之协调进展,(4)人民组织之发展及人民力量之动员;(5)计划经济及计划贸易之便于推行。具有此种特点之贸易制度亦可称之为民生主义对外贸易制度。
摘自章友江《中国工业建设与对外贸易政策》商务印书馆发行1947年6月上海第46页
战后我国出口贸易……故应尽量扩大输出,以丰裕外汇资源,俾使支付工业器材及其他工农业器材之输入。除今后我国经济建设所需之物资及民生基本必需品应尽量培护,留其自用,并限制或禁止输出外,其他一切物资应不顾国内外市价之悬殊,而尽量输出,以换取外汇。其目的不在追逐额外利润,不在争夺国外市场,不在藉扩大输出以维持国内繁荣,而在促进国内重工业及其他工农业之发展,在便立经济独立之建立,以巩固国防,在发展于我有比较利益之产业,以加强国际分工,及推进国际经济合作,在奠定彻底改善全部民生之经济基础,以贯彻民生主义经济政策之最高理想。
摘自章友江《中国工业建设与对外贸易政策》商务印书馆发行1947年6月上海第16—17页
我国出口贸易亦须以有计划推行。在某种情形下,吾人应限制某些物品之内销数量而尽量扩大输出,以争取外汇收入,纵使国内价格超过国外市价,亦不加以顾虑。内外销数量之不调及国内外市价差别之不顾,均须在计划经济及计划贸易下始能美满做到。
摘自章友江《中国工业建设与对外贸易政策》商务印书馆发行1947年6月上海第38页
我国则应尽量不以对外贸易为私人追逐利润之手段,而仅以之为交换国外物品,以便促进生产力,及丰富民生之工具。否则我国之对外贸易必不能如上述之演进,亦不能贯彻对外贸易政策所应具有之目标,及民生主义经济政策之最高理想。
摘自章友江《中国工业建设与对外贸易政策》商务印书馆发行1947年6月上海第18页
推进经济建设必须实行与其相互配合之贸易政策,而后可以事半功倍,并获得高速度之完成。我国对外贸易政策乃为实行有计划推行经建之自由贸易政策。其基本内容则须求于所输入或输出之国内外物资种类及其数量与推行进出口贸易之基本政策,……
摘自章友江《中国工业建设与对外贸易政策》商务印书馆发行1947年6月上海第45页
进口贸易政策应禁限奢侈品及非必需品之输入,以便节省外汇,而增加国防用品,重工业器材原料,及轻工业器材原料之输入。如因供应外侨,或补充国内物资之不足等情形,有输入之特别必需时,应由国家贸易机关统一办理,……
摘自章友江《中国工业建设与对外贸易政策》商务印书馆发行1947年6月上海第30页
今后我国之进口贸易政策应纯以输入重工业器材及重工业为中心之其他工农业器材为目标,俾便建立彻底改善全部民生之经济基础。
摘自章友江《中国工业建设与对外贸易政策》商务印书馆发行1947年6月上海第16页
我国对外贸易政策之现实目标是输入工业器材以发展重工业,并以此为中心而发展一切其他工农业,至于其最高目标则为交换国外消费物品,以彻底改善人民生活之全部。
摘自章友江《中国工业建设与对外贸易政策》商务印书馆发行1947年6月上海第14页
对于民生需本必需品,政府应斟酌国内供求情形及经济发展状况,逐渐限制进口,俾能扶植其国内之生产,以达自给自足之目的。
摘自章友江《中国工业建设与对外贸易政策》商务印书馆发行1947年6月上海第30—31页
发展对外贸易,建立统一对敌贸易斗争机关,统一管理对外贸易。输出过剩物资与其他物资,换取我军工、通讯、医药、印刷器材以及经济建设所必要的物品。出入口密切结合,适当地规定出入口商品价格,争取有利交换,适当地规定贸易利润(使贸易者有利可图,而消费者负担亦不过重),发动小商贩采购,对外采购事业的企业化,防止必需品资敌,防止非需品与奢侈品输入与倾销,加强缉私工作,加强对敌斗争。
摘自王学文《经济三策》(1947年)《王学文经济学文选》经济科学出版社1986年第1版第440页
清代中叶海禁初开之时,输入输出之总数,因无海关册根,无可参考。惟当时外商初至中国,言语不通,且人地生疏,情形隔阂;加以华人使用洋货,未成习惯,洋货输入,必不甚多,输出输入,当可勉强相抵,盖中国国际贸易,尚在萌芽时代也。迨同治及光绪最初十余年间,外商来者日多;且欧美各国注全力于中国市场,每年输入总数,均数千万元,输出之数,亦大致相同,故国际贸易,常为出超。……盖中国国外贸易兴盛时代也。至光绪十六年,国外贸易总额加至二万一千四百余万两,以后逐年加增,二十一年加至三万一千四百余万两,二十六年加至三万七千余万两,三十一年加至六万七千四百余万两,至宣统时更加至九万万两矣。由此以观,国际贸易之发达,不可谓不大。惟就输出输入比例以观,则国外贸易之状况虽佳,且输出之数与输入之数,同时并增,而每年输出总数额不若输入总额之大。故不独年年入超,且入超之数,逐年递加。盖洋货通行中国,华人习用已久;且欧美各国因商约之缔结,设施之周密,在中国商业上之地位,根深蒂固,各国间莫不极力竞争,以期扩张在华之商务,中国国际贸易已入于竞争时代矣。清末商业既不能与之颉顽,国际贸易,遂不免处于劣败地位。
摘自王育李《商业史》中华书局印行1948年5月初版第62—63页
中国商业在元代以前,有若干区域视为国外贸易者,但在元代视为国内贸易。其间如花剌子模(今阿富汗与伊朗)、木刺夷(今里海南岸地)、钦察(今里海与黑海北岸地)、唐里(今咸海北里海东岸地)、西辽(今俄属中亚细亚)、报达(今美索不达米亚),以及欧洲干罗斯(即前俄罗斯)皆为元代之属地。故当时中国本部与彼等所有之贸易关系,都可视为国内贸易之范围。惜元代立国不满百年而亡,于是此等中国之属地,亦土崩瓦解,而中国商业之形势,亦随政治之形势而变动矣。换言之,即昔日所视以为外国,而在元代所视为国内者,在元代以后,复为国外;因而昔日所视以为国外贸易,而在元代所视为国内贸易者,在元代以后,又属于国外贸易之范围矣。
摘自王育李《商业史》中华书局印行1948年5月初版第34—35页
我国对外贸易,近百年来,长期入超,赖有大宗无形输出,国际收入幸得平衡,而华侨汇款及白银出口,在自由经济制度下,年有增益,厥功尤宏。抗战军兴,政府后迁,海运断绝,贸易全停,侨汇被阻,惟政府为供应盟邦作战物资,并为偿债易货需要,乃实施贸易国营,输出统制办法,惜乎理论虽有根据,而执行终多舛误,于国于民,甚鲜裨益!
摘自张禹九《中国对外贸易需要“新政”》第1页
总之,吾人需要大量、更大量的进出口贸易。如过去苏联在实现两个五年计划过程中,曾有大量入超,吾人若使中国迅速现代化,农工事业科学化,当然亦需大量进口,吾人更希望能使我国仿佛过去的日本,在生产能力增强后,大量输入,在国际贸易上成一大买主,俾在国际关系上,被人视为一重要分子。夫今日为一唯物文明之时代,若非有经济上之重要性,决不能引起国际上之重视。同时,吾人需要大量、更大量的出口贸易,因吾人之出口,泰半为原料,量大值小。故吾人必须在自力更生心理上努力,仿效英国之“饥饿出口”政策,竭全力从事出口,当为母庸讨论之事。总而言之,如有何人满意于小额的进出口贸易,即系妨碍中国现代化之速度,亦即为压迫工业,破坏农村,于夫加强了失业!
摘自张禹九《中国对外贸易需要“新政”》第6—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