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另一方面说,你有底线,老板也有付薪的最高限度,超过了最高限度,他们就无力承担,有可能因为你的要求超过他们的承担能力而谢绝你的应聘。因此协商时要特别注意老板所开薪水的最高限度是否比你的底线还要低,不过,一般情况下,不会比你的底线还低。
要计算自己的底线,也就是计算你每月最少要挣多少钱才能维持生活,可以使用下面两个计算方法:
(1)粗略估计:很多人都喜欢用这个方法,根据过去的生活方式和经验对目标工资的底线作个大概的估计;
(2)为了得到一个精确的底线,你可以列一份详细表格,其中包括每一个开支项目,总计一下,就得到你每个月的生活的最低开销。你可以从衣食住行、医疗、学习进修、娱乐休闲、社会应酬等诸方面进行进一步细分。不光要计算当前消费,而且要将部分未来的支出也计算在内,也就是储蓄。例如攒钱准备买房、买车等,先预设要在几年内达到的生活水平,然后计算要实现目标每月需拿出多少钱来用于储蓄。不一定要全额一次付清,你可以向别人借或分期付款,但至少你应该自己付一部分。
为了达到理想和目标,你应该预备两套数字作为薪金谈判时的底线,一个是你希望达到的数目,另一个则是每月基本开销的底线。前一个是你协商薪水时的理想标准,后一个则是你的基本所需数目,任何低于底线的薪水都会与收支平衡相斥。
2.为了理想的目标争取最高薪酬
在争取薪酬之时也有技巧在里面,特别要注意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作为公司的老板,总是企图用最低的工资聘用最好的员工。这并不意味着他固执己见,不肯让步,他只不过是想尽量把薪水压低,使自己能够节省更多的成本。双方都一样,都希望突破对方的限制或要求,为自己争取最大利益。
为了要争取到高薪,最佳的表现就是自信,胸有成竹。既然你面试中一路过关斩将,已经到了协商薪酬的阶段,那说明你在此前的表现是出色的,对方是满意的,现在的你已经接近成功,因此你完全可以充满自信地告诉老板,你对自己的能力以及干好这份工作满怀信心。此时,老板可能会给你高一点的薪酬。
(1)让对方来说出薪水的数目
即使面试已要接近成功,该是讨论薪水的时候了,你也绝对不要先于对方提出确切数字。因为老板都有尽可能少付工资的心理,而你则希望在他们的薪水幅度中争取到较高的数字,于是形成一种类似“较劲”的局面。经验规律是:先提出数字的人往往就是输家,因为这个数字往往不是最终的谈判数字。
没有经验的主管和求职者绝对不会料到这种结果,有经验的人则知道如何控制局面,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喜欢把薪水这个球丢给你,看你如何应对。你可不要误以为这是善意的谦让,薪水谈判和善意沾不上边,而往往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是赢家。通常先提出明确数字的一方,都会把剩下的谈判主动权拱手让与对方,于是先说出薪金数目的人反而处于被动局面。所以,最好让自己成为扔球者。
为了能占上风,你可以婉转地询问对方:“这个职位是你们设立的,应该订有明确的薪水标准,我想问一下,可以吗?”或是“不知道以前干这份工作的人薪水是多少?”如此以来,你就可能成为谈判的获胜者。
当老板或主管说了第一个数目时,那往往是他们心目中最低的薪水。如果你已经进行薪水调查,自然心中有数,可以这么应对:“我相信每家公司都有其工资的限制,但我绝对相信将来我对公司的贡献。按照一般行情,我希望每月得到×××元的薪水(此时提出幅度之内最高数目)。”要记住,老板都是实际的人,他们不会把钱白白浪费在不必要的地方。你要强调自己的能力。告诉他你能满足公司的需要,使他相信,你就是该职位最能胜任的人选。为了加强说服力,得到较高的薪水,你要同时表明自己可以替公司节省下哪一方面的成本,并增加多少公司的利益收入,这将成为你要求最高薪酬的最好办法,因为你尚未加入公司就懂得替公司的利益着想,让主试者更加相信那职位非你莫属,心甘情愿地付给你最高薪水。
此时,如果你谈到的是公司的发展前景,像诸葛亮于茅庐之中侃侃而谈,“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为刘备分析时势,定三分天下之决策一样,纵谈公司的经营方略,发展前景,这样就可以抓住老板的心理,老板一定会洗耳恭听。为了有说明力,你也可以把自己的生涯计划和公司的发展目标连成一体来谈,这样老板更会为之动容。你可以夸奖一下这个公司的产品或服务,比方说:“贵公司设计的磁化杯是目前市面上质量最上乘的。为这么一家卓越的公司服务,就是我个人的职业目标。”但是切忌以花言巧语蒙骗主试人,这样只会让主试人认为你只会奉承,没有真才实学,留下坏的印象。
(2)运用手腕,争取高薪
在为薪水问题讨价还价时,薪水讨论的幅度可能很大,也可能很小。如果有商讨的余地,那么说明该公司的老板脑筋很开通,要么就是毫无主见。而且,老板也会视情况而定,对于一个富有工作经验、工作能力强(从其简历中的成就判断)的应聘者,他能会付出预定的最高薪酬。例如,公司要聘一名高级经理人员,只要调查清楚某应聘者的资历,在前一份工作中的成绩确实出色,也许第一次给出的薪金标准就达到应聘者的理想数目,这时就不用再浪费时间讨价还价了。
当谈判的空间比较大时,你可以凭借自己的资历和经验,努力争取相称的薪金。越多当然越好,但也不可毫无限制,如果没有过人的资历、条件,是很难有结果的。
假设说你听到的薪水幅度是2000元到2500元,你思考一下,按照你的工作能力,每月拿2500元较合适,那么你怎么向老板提出你想要的数目?是2300元吧?错了,这样一来,最终你得到的肯定是一个比2300元少的数目,因为你没有按照讨价还价的规则行事。讨价还价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说,是一个由不均衡趋向均衡的过程,上例中2000元是不均衡的最上边界,2300元是目标均衡点,围绕2000-2500元摆动(讨价还价),但摆动幅度越来越小,最后在2300元处双方达成协议。你减一点我加一点,然后成交,这就是讨价还价。讨价还价使谈判双方都能实现心理平衡,都觉得自己取得了胜利,而这样也通常取得自己期望的报酬。
如果你的目标工资是2300元,公司老板很可能盯着你,面带微笑地说:“公司准备每月付给你2000元。”边说边向后靠,那表情似乎在对你说:“满世界最珍贵最伟大的礼物就是本公司给你的这个职位了,你还不赶快叩头谢恩?”这时候你可以发挥你的谈判才能。
做好心理准备,更不能赌气。一贯生活平顺、养尊处优的人可能受不了这种对待。蓦地生出一种屈辱的心情来,似乎受了天大的委屈,以致抓起文件夹就走人。其实对方并不是存心给你摆架子,那只不过是谈判策略,你不必管他,要平心静气的来对付。
也不要一副不屑的样子:“才2000元?令我太失望了,原本我以为你会给我一个高一点的薪酬。”这毫无用处,反而会使谈判陷入僵局。谈判有谈判的语言,特别是外交辞令,绕着弯儿将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但就是不明说,因为一吐为快的直言容易把话说死,把双方都逼进死胡同。不管老板提出的待遇在你看来多么无理,你都要冷静应对。
要大度优雅、充满耐心。如果你觉得自己的能力不止得这么点价码,决定给老板瞧瞧,你可以很从容地这么回答他:“我非常愿意到贵公司效力,我也相信我一定能够胜任。但是2000元是不太合理的。”
此话一出,当然可能顷刻间寂静无声,如此一来,给双方都留有余地。你和老板保持目光接触。你虽然没有提出一个确切的数字,然而意图已相当明确,就是要求得到一个居于2000元和2500元之间的数目。老板这时可能会说出一个双方都比较能够接受的薪金数目来,比如2200元或2300元,当然他可能会说,要考虑一段时间,必须和其他人商量一下。尤其作为本公司最高领导人的主管,他们往往和更高层人员作进一步的商讨。这时,不用急着让步,此举并非表示对你不感兴趣了。通常老板这么做就是以退为进,要你接受他们原本提出的标准。
一般情况,老板说这样的话以后,很多应聘者都会心慌,以为自己即将被另外的应聘者取代,因而急着让步,同意接受较低的薪水,而不敢确定这一职位早已进入囊中,只剩下薪水数字的定案。要想取得最后胜利,你一定要耐着性子,沉着等待;对于薪水问题的谈判,要不屈不挠地争取最后。
当薪水问题敲定后,不要忘了顺便问及调薪的时间与幅度,这也比较重要,因为你的工作能力和对公司的贡献随着时日的累积而递增,你决不希望进入缺乏调薪制度的公司。当生活水准和物价在不断上涨的同时,你的薪水却数年如一日,那实际上是变相的减薪。
另外,别忘了问及争取高薪后其他的附带福利,例如医疗保健、劳保、年假(有薪假期)、住房补贴、退休金制度等等。福利和薪水是两码儿事,不可混为一谈。不过福利也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缺一不可。如果你只顾着薪水,忽略了福利的重要性,最后吃亏的依然是你自己。通常在福利安排上都没有什么余地让求职者讨价,福利制度一经确定,同一级别内部便是一视同仁,但是仍要逐项询问清楚,免得将来因为这事而发生分歧。
当所有问题都已达成共识时,就应该签订用人合同,这样,将来有问题也可以很快地解决。任何口头允诺若没能白纸黑字写下来以资证明,都很容易成为过眼烟云。合同要双方各执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