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说一样的话,站着讲和坐着讲,给予听众的感觉是不同的。站着说话的姿势,会令听众感觉你精力充沛,同时,站着主持会议或发言,也使你可俯视听众,环视会场,了解听众的反应,在恰当的时候,再做更加主动的演说。不仅如此,站着讲话可以面向所有听众说话,因此能增加你的说服力,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印象。一般领导人都是站着讲话。
4.说话切忌罗嗦
越简易、段落愈短、句子越简洁的文章使人越易于理解,这种文章会给读者以清晰感,从而看出作者也是一个利索能干的人。同样,说话也应尽量简洁,如果一直哕哕嗦嗦,说些“我觉得呀……我认为呀……”之类的话,只会让听者焦躁不快。
5.顺拢别人的意见。增加自己的形象
我们看电视时有种感觉,认为主持人最后说的话总是很有道理让人易于接受。其实,主持人只是把大家争论的重点归纳一下,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而已,但却让人印象深刻。
此类归纳性的发言,运用在会议上可收到不错的效果。你可以说:“我最后要说一点……”,然后把先前发言者的意见归纳出来,这样的结论给人的印象很好,而且结论愈迟就愈能获胜。
要成功地运用这种手段,需要相当高的水平。通常在别人发言时,上司总会有意无意地补充几句,而上司的这几句话则很有可能是会议的中心,如果你敏感地抓住了,你的归纳总结也就更有价值,而你的发言因符合上司的心意,也就不知不觉地得到上司的赏识。
6.与人约会时,时间要精确
与人订约会时间,不要谈“大约几点左右”见面,这样,会使人产生你很悠闲的错觉,认为你无所事事,还未见面就对你的印象打了折扣。相反,如果你定在“几点几分”见面,对方会认为你工作很忙碌,并且很有时间观念,也会对你产生珍惜时间的印象,从而在对方面前就提高了自己的形象。
7.聚会时加一点“调味精”
在聚会时,如果你是主办人的话,不要错过,因为这正是表现你独创性的好机会,把聚会搞得颇具特色,也有意无意地表现一下自己的专长,可使你获得能干的好印象。
假如平时的你表现一般,这时有上好的表现,别人在心里会评价:“看不出,这人还有两下子!”如果你平时工作表现就很出色,此时则会给人以既会工作,也会玩的好印象,你也会因此增加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分量。
8.事前做好充分准备
假如你受别人之托,为了某件事去求见一位领导,你首先应该明确:尽管对方身份地位比你高,但事情的主动权应掌握在你的手里。为了充分利用这个主动权,需要做一些必要的准备。
首先要考虑的是:办事是否需要间接地来做。你可以通过信件、电话交谈等途径,但出于尊重对方起见,还是亲自拜会为佳。这样可以增加自信。
亲自出马好处较多,既让对方的自尊心得到了满足,又能当面观察对方的反映以求对策,这是掌握主动的首条原则。你应事先调查好是否有必要先去找与对方有联系的相关人等。比如你要找某位领导办事,由于有时领导高高在上,未必管一些小事,而领导的亲信如秘书,则在很多小事上掌握生杀大权。如果你先找了领导,然后领导再将你的事委托给秘书,与你直接去找秘书的效果肯定大不相同,这时秘书会认为你拿领导来压他,办事时也不会尽心。所以不但要亲自去找人而且还要找对人。
其次,要有良好的心态。自信会使你充满敏锐的观察力与判断力,而自卑会使你丧失这一切。惟有充满自信,才能走向成功。因为在自卑的时候,你的心态多半是低调子,对事情的判断就很可能偏激,从而导致一些错误的言行,使人认为你很没有能力。拥有自信心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第三,怎样才能马到成功?谈某件事情时或多或少都会紧张,如何克服紧张需要运用一些技巧。例如:
没必要拐弯抹角,直接说明来意,而且要简单明了,充满自信,底气要足;
穿一件最体面的服装,找出最好的感觉;
办事时,尽量使心情保持轻松愉快;
不要迟到;
适当地用友善的目光与对方对视,拉近双方的距离;
选择对自己有利的地方作为谈话地点;
相信对方也会有些紧张;不要理会对方的领导职位,将他当作平常人;假如对方问的问题不方便回答则可提出反问;如果说了不恰当的话,没必要自责;如果觉得很紧张,不妨放慢动作。
不要让冷遇困住自己
在职场上为人处事时也难免会遭到冷遇,此时应用合适的心态来对待。不要因为受到冷遇而怨恨不已,这样只会误事,而不会起到任何积极的作用。遭到冷遇应视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手段:
第一种是由于自我估计错误造成的冷遇。无论是对自己估计过高还是过低,都容易给对方造成错觉,认为你不诚实,从而导致冷遇。此时,应首先对自己重新分析、判断,摆正自己的位置,及时纠正对方的看法,这样冷遇就不攻自破了。
第二种是由于对方没有正确的考虑,不经意造成的冷遇。如果受到这种冷遇,你不宜把它放在心上,因为每个人平时都生活在多重人际关系中,你无权要求别人随时照顾到你的存在。毕竟人们难以面面俱到,遭受这种冷遇是难免的,你应充分理解对方,不要因此使双方之间不快。
第三种是对方故意给你冷遇和难堪。在这种情况下,你应努力克制愤怒,使自己看上去满不在乎,不论对方如何冷落你,你不去过于计较仍然热情地与之交往,使对方逐渐不好意思,从而慢慢改变对你的看法。
增加自己的忍耐力
在职场上混事不是件容易的事,被动的难堪和不被人瞧得起是常有的事。脸皮薄的人因为面子上搁不住,就放弃了很多正当的愿望,这样只会毁掉自己的前程。
忍耐力差表现在被人挖苦一通就觉得受不了,动辄发誓再也不攀升进取了。其实被人挖苦也是为人处事过程中难免的事情,没有什么丢人的。脸皮“厚”一点,好多事就不难办了。这也是它的可取之处。
如果你实在脸皮太薄,就想想对方也有难堪的时候,说不准也会找到你头上来,大丈夫能屈能伸,不在乎这点面子不面子的。这样你的脸皮就能“磨练”得比较厚一些,以后的事儿就会比较好办。
积累经验,因人而异
由于工作的原因,平常我们会接触到各种类型的人,对于这些人我们应采取不同的方式对待,俗话说“看人说话”就是这个道理。如何对付不同性格的人,下面是一些具体的分寸,也许值得你借鉴一下:
(1)呆板不主动的人
此类型的人似乎是感情神经不好用,通常面无表情,不喜不怒,无论你说什么他都难以有剧烈的反应,你说的话他似乎无法听进去。在这种情况下,你应该仔细观察他的心聚焦在什么方面,找出他真正关心的事来,只要打开一个小缺口,他就会认为你了解他,从而对你敞开心扉,直言不讳。
(2)自恃清高的人
这种人自信心过度膨胀,举止傲慢无理,不把别人放在眼里,是别人比较讨厌的一类人。与这种人接触时,应该直接说出话中要点,让他明白意思,避免与之过分寒暄,以免使你控制不住对他的反感而疏远他。
(3)沉默寡言的人
这样的人令人感到难以与之交流,因为你很难从语言中得知他在想什么。最聪明的办法就是直接问对方是或不是,对或不对,用这样的问话来体会他的想法,会非常成功。
(4)深藏不露的人
这种人非常聪明,很有能力,却性格内敛深藏不露。与这种人打交道,总有种摸不透对方的感觉。
当与这种人打交道时,就干脆诚实地将自己的情况介绍出来,让对方根据自己的判断去决定,弄虚作假只会使这类人丧失对你的信任。
(5)性急的人
这一类人往往容易作出武断主观的决断,因此遇有重大问题时,应避免直接向他询问如何决断,而应将问题细节分成几个部分,作一个决断,然后归纳综合,不愧为一个好法。
这种人最大的特点是草率,所以应该使用以柔克刚的功夫,使他快不起来,便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固执己见的人
这样的人很难听进别人的意见,经常一味地坚持自己的见解,令人非常反感。同这种人交往时,说得越多越无用。如果你不能将对方的论点通通驳倒,并提出有说服力的论据的话,建议你不要招惹这种人,多说无用,不如尽快解决。
(7)慢性子的人
与性子慢的人共事时,耐心是非常重要的。即使你心理十分着急,也不要表现出来,因为他的本质如此,很难改变。若号性子慢的人合作,不妨将计划进度做得慢一些,以便适应他慢条斯理的性格。否则,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8)以己为中心的人
私心人人都有,极端者就会事事都只考虑到自己的利益,只有在自己利益不受损的情况下,他才会考虑到其他事情。而现在这种人为数还不少,在你需要办事,需要与人打交道的时候,难免会碰到这类自私自利的人。许多人会对这类人敬而远之,采取退避三舍的态度,但事实上,只要你能采取正确的手段,这种人还是比较容易对付的。
切记:不要把厌恶之情表现出来,可以投其所好。在不损害自己利益的同时,尽量考虑到他的利益,并强调他的利益如何如何地得到重视和肯定。万一他发现自己能从中获得利益,自然就会产生满足感,当你协作时与他交涉也就很快会获得成功了。
(9)面无表情的人
一个人的脸部表情最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心中想法,所以在工作时,密切关注一个人的表情能帮助你准确地获取信息,作出判断。
然而却有这样一种人,他面部表情不丰富甚至是毫无表情,他如果不是很深沉的话,就一定是天生表情木讷。当你和这种人共事的时候,应该特别留意他的眼睛,俗语说得好:“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纵然是一个深藏不露的人,从他的眼神,你也可以捕获到某些信息:是对你的话反应漠然,无动于衷?还是已经有所觉察,流露出质疑之情?而对方的反应常常是因受你的言行举止的影响,所以当你与这种人打交道时,还应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有分寸地表现出紧张或放松,可以为你营造出一种理想的气氛。试探他的最好方式就是找一件与他个人利益关系密切的事情让他去处理,看他如何反应和如何对待,这样,你就可以判断出他的处世风格和工作态度,以后你与他的相处就比较容易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