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家在天津,家里也喝茶。喝的是小叶、大方、茉莉、双熏等大路货,其喝法却是一家两制:我姥姥家是纯天津人。所以我家一年四季桌上摆着个藤编的壶套,里边放一把细瓷提梁画着麒麟送子茶壶。我娘抓一把茶叶,把水烧得滚开,滴到地上先听“噗”一声响,这才高高的沏下去,制成茶卤。喝时倒半杯茶卤,再对半杯开水,这虽有一劳永逸的好处,但实在喝不出茶叶的味道。我爹是山东人,但自幼外出,不知受了哪位高人指教,自备了一把小壶,沏茶时先用开水把小壶涮热,放茶叶后先沏一道水,用手晃晃再倒出扔掉,再冲一次才可饮用。一次只喝一两口,马上再对新水。事不过三,然后就倒掉重来。这喝法虽然出味,可实在繁琐耗时,所以到我自己喝茶时这两种传统都没继承,完全另搞一套。
在天津我见过两次特殊的喝法。一次是在梨栈,那时法租界的梨栈大街,劝业场一带是最热闹的地方。在劝业场门口那个十字路口有个警察指挥交通,有天我坐“胶皮”去光明电影院看电影,车刚在路边停下我还没给钱,警察就招手叫拉车的过去,拉车的说:“劳驾,您替我看一会儿车,不知嘛地方又惹着他了。”车夫跑到警察身边,警察说了句什么,车夫拿着把缺嘴的大茶壶就跑了回来,满脸歉意地说:
“没办法还得耽误您一会儿,老总叫我给他沏壶茶去。”过了会儿车夫把茶沏好送去,这才回来找我收钱。我远远看见那位中国籍的“法国巡捕”左手端着茶壶嘴对嘴的喝着茶,右手伸直,在两口茶之间抽空喊道:
“胶皮靠边,汽车东去……”这事给我印象很深,我以为这是法国警察的特有作风,后来去巴黎,还有意观察了一下,才知道巴黎的警察并不端着茶壶站岗。
另一次是法租界仙宫舞厅。一个偶然机会我随亲戚进了那家舞厅,在“香槟酒气满场飞”乐曲中,一对对时髦男女正在翩翩起舞,却见一位老者,手执小茶壶在场子中央打太极拳,每作两个动作就啜一口茶,旁若无人,自得其乐。多少年后我跟一个天津老乡说起这件事来,他说此人有名有姓,是位租界名人,可惜我没记住名字。
等我自己喝茶上瘾,已经是数十年后的事情了。
我这喝茶上瘾,是从泡茶馆开始的。五十年代初我去西昌,那时的西昌还属“西康省”,不仅没导弹基地,没有飞机场,连汽车也不通。从雅安出发一路骑马,每天一站,住的是“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的鸡毛小店。店里除去床铺有时连桌子都没有,要想休息、看书就得上茶馆。好在四川的茶馆遍地都是,泡一碗沱茶,可以坐一晚上。在这里不光喝茶,还能长见识,头天去喝茶,几乎吓得我神经衰弱。茶馆中间有个桌子,四周摆着鼓、锣、钹、板,不一会儿坐下几个人就敲打起来。我正看得出神,忽然背后哇呀一声,有位穿竹布长衫的先生抚案站了起来。正不知出了什么事,那位先生开口唱了:
“凄惨惨哪……”跟着周围的一些人就都吼了起来“凄惨惨命染黄泉哪……”众人吼过,那先生又有板有眼,一字一句,成本大套的唱了下去。我问同行的四川伙伴:
“这是怎么回事?”他说:
“这是四川茶馆清唱的规矩,哪位客人唱什么角色都是固定的,不管他坐在哪儿,场面一响该开口的时候自会开口。”我说:
“那打鼓的也没朝这边看,万一哪位先生有事没来,或是迟到了不就砸锅了?”他说:
“不会,要敲半天板还没人应,打鼓的会接着替他唱下去的。”这一惊刚过去,我正端起碗要喝茶,忽然从脖子后边又伸过根黄澄澄的竹竿来,一回头,那竹竿竟杵到我嘴上。我正要发火,看见远处地下坐着位老头,手执纸媒,“噗”
的一口吹着了火,笑着冲我说:
“吸口烟吧!”我才看出那竟是根数尺长的烟管!他坐在中间遥控,身子一转可以供应周围几桌人享用,抽完一个他用手抹一下烟管,再装上一袋伸向另外一人。除此之外,在四川茶馆还学到了另外许多学问。回北京后我便开始泡北京的茶馆,有空就去喝茶听书。
泡茶馆成了我的业余爱好,落实政策后有了旅行机会,到广东、住香港、游西湖、逛上海,甚至到欧洲、美国,有茶馆都非泡一下才死心。
啰唆至此,读者腻烦,就此打住——茶馆的事留给别人写吧。
禅思禅悟
“静心、自悟”是禅宗主旨,荼僧皎然把这一精神贯彻到中国荼道中。喝茶人希望通过饮茶把自己与山水、自然、宇宙融为一体,在饮茶中求得美好的韵律、精神开释,这与禅的思想是一致的。尤其是在古代的贵族社会,懂得茶道的人会被认为是一流人品的贤人雅士,这种被艺术化的人生在历史的长河中始终以“遗世独立”的姿态为各代的文人所追捧。
风庐茶事
宗璞
茶在中国文化中占特殊地位,形成茶文化。不仅饮食,且及风俗,可以写出几车书来。但茶在风庐,并不走红,不为所化的大有人在。
老父一生与书为伴,照说书桌上该摆一个茶杯。可能因读书、着书太专心,不及其他,以前常常一天滴水不进,有朋友指出“喝的液体太少”。他对于茶始终也没有品出什么味儿来,茶杯里无论是碧螺春还是三级茶叶末,一律说好,使我这照管供应的人颇为扫兴。这几年遵照各方意见,上午工作时喝一点淡茶。一小瓶茶叶,终久不灭,堪称节约模范。有时还要在水中夹带药物,茶也就退避三舍了。
外子仲擅长坐功,若无杂事相扰,一天可坐上十二小时,照说也该以茶为伴。但他对茶不仅漠然,更且敌视,说:
“一喝茶鼻子就堵住。”天下哪有这样的逻辑!真把我和女儿笑岔了气,险些儿当场送命。
女儿是现代少女,喜欢什么七喜、雪碧之类的汽水,可口又可乐。除在我杯中喝几口茶外,没有认真地体验。或许以后能够欣赏,也未可知,属于“可教育的子女”。近来我有切身体会,正好用作宣传材料。
前两个月在美国大峡谷,有一天游览谷底的科罗拉多河,坐橡皮筏子,穿过大理石谷,那风光就不用说了。天很热,两边高耸入云的峭壁也遮不住太阳。船在谷中转了几个弯,大家都燥渴难当。“谁要喝点什么?”掌舵的人问,随即用绳子从水中拖上一个大兜,满装各种易拉罐,熟练地抛给大家,好不浪漫!于是都一罐又一罐地喝了起来。不料这东西越喝越渴,到中午时,大多数人都不再接受抛掷,而是起身自取纸杯,去饮放在船头的冷水了。
要是有杯茶多好!坐在滚烫的沙岸上时,我忽然想,马上又联想到《孽海花》中的女主角傅彩云做公使夫人时,参加一次游园会,各使节夫人都要布置一个点,让人参观。彩云布置了一个茶摊,游人走累了,玩倦了,可以饮一盏茶,小憩片刻。结果茶摊大受欢迎,得了冠军,摆茶摊的自然也大出风头。想不到我们的茶文化,泽及一位风流女子,由这位女子一搬弄,还可稍稍满足我们民族的自尊心。
但是茶在风庐,还是和者寡,只有我这一个“群众”。虽然孤立,却是忠实,从清晨到晚餐前都离不开茶。以前上班时,经过长途跋涉,好容易到办公室,已经像只打败了的鸡。只要有一盏浓茶,便又抖擞起来,所以我对茶常有从功利出发的感激之情。如今坐在家里,成为名副其实的两个小人在土上的“坐”
家,早餐后也必须泡一杯茶。有时天不佑我,一上午也喝不上一口,搁在那儿也是精神支援。
至于喝什么茶,我很想讲究,却总做不到。云南有一种雪山茶,白色的,秀长的细叶,透着草香,产自半山白雪半山杜鹃花的玉龙雪山。离开昆明后,再也没有见过,成为梦中一品了。有一阵很喜欢碧螺春,毛茸茸的小叶,看着便特别,茶色碧莹莹的,喝起来有点像《小五义》中那位壮士对茶的形容:
“香喷喷的,甜丝丝的,苦因因的。”这几年不知何故,芳踪隐匿,无处寻觅。别的茶像珠兰茉莉大方六安之类,要记住什么味道归在谁名下也颇费心思。有时想优待自己,特备一小罐,装点龙井什么的。因为瓶瓶罐罐太多,常常弄混,便只好摸着什么是什么。一次为一位素来敬爱的友人特找出东洋学子赠送的“清茶”,以为经过茶道台面的,必为佳品。谁知其味甚淡,很不合我们的口味。生活中各种阴错阳差的事随处可见,茶者细微末节,实在算不了什么。这样一想,更懒得去讲究了。
妙玉对茶曾有妙论,“一杯曰品,二杯曰解渴,三杯就是饮驴了”。茶有冠心苏合丸的作用那时可能尚不明确。饮茶要谛应在那只限一杯的“品”,从咂摸滋味中蔓延出一种气氛。成为“文化”,成为“道”,都少不了气氛,少不了一种捕捉不着的东西,而那捕捉不着的,又是从实际中来的。
若要捕捉那捕捉不着的东西,需要富裕的时间和悠闲的心境,这两者我都处于“第三世界”,所以也就无话可说了。
禅思禅悟
茶,是生命惊喜的邀请,人生则是一场又一场美丽的茶宴。禅,是生命最初的本质,是一朵清淡如菊的禅花。茶与禅,可以说是最难用语言,也最不需要用语言形容的生命精华。因而,我们只能通过嗅觉、味觉去品味其中的奥妙,在淡淡的茶香与幽幽的禅思中寻味生命的本质。
流水香韵寄禅心
仁空
溪水在流淌,流淌着智慧,流淌着生活,轻轻甜香调和韵味,遗忘两岸风景,静止的森林,泊动了波浪粼粼的音符,香韵寄托着禅韵,融入流淌着生命,跳动着的脉搏,汇聚了精神的升华。心的平静,意蕴着自然,化作一缕紫烟升腾于蓝天。悠闲的云影继续着漂泊,哪怕是静止,也是平常的心境。
早晨光透着窗帘,照进斗室的时候,一缕清香也随即而来。薄薄一层帘纱,遮住晨曦的脸,仿佛一位久久没有出过闺房的姑娘,红晕而羞涩。让你看后,不忍去拉开那一层纱,唯恐破坏神秘的童话一般。风微微抚着黑色长发,飘动百褶裙的下摆。万般的风韵和潇洒,犹如仙女在云中悠闲。鸟儿开始了美丽的歌唱,不,那是它们在经行,念诵——阿弥陀佛。
我,有一个早眠的习惯。每天凌晨四点刚过,晨钟接过打更板,继续了每天如此的悠扬宏音,把你从梦里温暖地唤醒。走出朦胧,开始了早课必需的经行,然后就是早餐了。回到住处,一头便倒在禅榻,再一次找寻昨夜没有做完的黄粱梦。
中午,吃过午饭,邀上朋友一起泡上壶陈年普洱或是铁观音。挤出瓶中泉水在炉火上煎煮,沸烫的白汤,直烟洁雾中开出了哈达似的芙蓉莲花。清香静韵,带着深涵而透彻的晶莹,流淌的是高尚的生命,生命的脉搏在莲花中浮动,甘甜承载于暇,也泄涌了深奥的智慧。流音颤颤,奏鸣那曲《高山流水》。我想这不是奢侈,反是一种漂流,像烟一样悠悠。
禅,虽似流水,但是,它也是一种静止。流淌着的只是溪或岸,而不是水。
洁净的也不是水,是心,是智慧,更是白云外的蓝天。天外角崖生出了空灵,筑起一道屏障,保持沙漠尘粒,被风吹起后不会进入心灵。静静流淌,静静思索。
细细看着升腾的白烟,浸泡着芳香的甘洌,云中包裹着的精气,把纯净的汁液过滤。不再依恋山外野风,那刮落了几数心情。闭目合唇,咀嚼了四季变化着的空灵。融化无色晶体,展开残叶下光影斑驳的湿泥,埋葬那即将腐烂的躯体。
因为,生命又附在了另一个躯体,然而,那是夕阳给予晚霞的厚礼。
弹一指衣角上的泥尘,正襟危坐,倾听沸水而歌,摩挲温润的紫砂壶,再添一把薪火,煎煮流淌的感怀。茶在手指间颤动,恰似老和尚拨弄的念珠,一辈子的寄托,灌满了心血,殷红色的智慧,都凝成了絮语,阐释着的——阿弥陀佛。
轻轻地静静地,舀上一勺清流,演绎平常丰富的笑容。此刻讲究着的是平凡,真正的一颗平淡、从容、坦荡和酣畅淋漓的参悟的心。茶香,茶味,茶道,同样在禅心,禅味,禅道里浸绵。而心的唯一,尚在思绪中延绵,捧出一颗满满感谢和余律湛然情怀。可能很多人都喜欢流水,自由、绵绵、情深意切,对小溪或水岸情意绵绵深深依恋。那是禅者对明月的依恋,默默凝望银辉,印下圆满婆娑。
又一个星空带着美梦,久久徘徊在窗外,轻轻用手指敲着窗棂,语言柔美地唤着炉火。银河的空灵在风中飘落,夜空泉池倒影霓虹,红莲敷着波漪,开放在含苞的花蕊。借着一点光明,彩蝶轻轻舞动,撩拨禅师的衣襟,抖掉一身粉尘。
时间不停地在流水中过滤着岁月,仿佛是茶香沁润脾肺,幽幽芳香,馨逸悠扬。每次泡茶的时候,最喜欢的是跏趺而坐,心也随着聚拢。微睁的双眸,余光中欣赏流出的水柱,细听它演音的绝妙法语。“山色无非清净身,溪流皆是广长舌”吗!时间是恒河之沙,漂着灵光,在尘世的声音里,绽开莲花的芙蓉清香。
由此,禅师的参悟,才真正粉墨登场。在生命的洪流里,曾留下记忆。因为,没有人重视,一味的归于沉寂,只有在压力难以重负时,强勉弹起,偶尔起一丝波澜,却又一次回到平淡。当在生命给予泥尘,跋涉到最劳累的时候,它却再一次慷慨出现。
看到忙碌的世俗,埋没了无数苍生,心底深藏着的情愫,如画卷铺展。文字所表达了的一切,记录着生命里的珍藏,即便是灰飞烟灭,那也是一份永远的怀念。这个世界里,五光十色,都是单独的戏台,京剧你听过吗?咿呀韵味,让你入迷,但是,唱腔时而充满激情,时而却是无限苍凉,不管是多么婉转,也会使人跟着闪烁泪光,显现出一脸悲伤。或许,这就是一种精神寄托吧,很久的压抑饮泪而吟,跟着颔首。
世间物质是一种代谢,与禅意融入茶汤,浸泡后的茶渣还是要倒掉的,虽然它在沸水中上下翻腾,一旗一枪,一法一相,有着拈花的动作,妙指弹动,岁月风尘逶迤恍若。
在红尘里行路,心的历程的负累与任务,带给人们的是灵魂的烙印。虽然身躯被万物、被缘法役使着,可那烙印是不会消失的,它将永恒。只要你勇猛精进,直上峰顶,就算在那风卷云舒的天尽头,有着莲花的清香,朵朵曼妙,金莲倩影,洒于世间。
每个人都在情天欲海里翻浪,生生不息。能感觉到的,是佛在这个瞬间来到身边,他对每个内心恐惧的人说,你在忙些什么呢?是在寻找快乐,躲避孤单吗?你只要止息,静虑着心底的动力,观察你的灵魂,看灵魂在你心灵的所需。
听上去虽是简单,做起来却很难。
用心静听,不要让心追逐心外之物而迷失。想象感觉的内涵和真谛。当你坐在茶桌前,聆听静观,在这里,当下,会有什么呢?只有身与心两种东西,仅此而已。在每一个念头和思索中,无非是名与利。如果想得到平静,就必须知道事物的真相。
流水本是静止的,流动的是心,并非是水,心不是静止,而是不停地在动摇。去寻找正确的平衡,就要足够的用心,便会达到平静,而不会失去平衡点。
一定要在平静中聆听,聆听心的境性,放下乱思维的尘缘,稳定身的静止,平衡心的思维。一切使然,静止清香茶韵,流出壶中酿造的智慧。无声无息,大自然里消失,平静之外留下隽永。寄托在一个平衡支点,仔细倾听心底流淌的溪水。
一段思索可不是智慧,聪明也是缩小了思想的范围,无觉醒的迷茫之心罢了,无可避免地一定会造成烦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