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弓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潆潆。嘶骑渐遥①,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②。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③。
【注释】
①骑:名词。乘坐的马。②桡:船桨。此指船。③嫁东风:以花为女,嫁于。
【译文】
在高楼上眺望而伤感,苦苦地思念着远方的心上人,这样的事何时才能结束呢?看来在这世界上再没有什么东西能比爱情更为强烈的了!离愁别恨正牵连着千丝万缕的柳条纷乱不已,更何况东陌之上,垂柳已是飞絮蒙蒙了呢。我眼前还浮现着你的马嘶鸣着,越跑越远,一路不断扬起灰尘的情景。情郎啊,你叫我到哪里寻找你的踪迹呢?池水溶溶,一对鸳鸯在戏水,这水南北可通,时见有小船往来。雕梁画栋的楼阁上梯子已经撤去,黄昏以后,依然还是独个儿面对帘栊,望着斜照在它上面的冷冷清清的月亮。怀着深深的怨恨,我反复思量,我的命运竟然不如桃花杏花,它们倒还能嫁给东风,随风而去呢。
【赏析】
这是一首闺怨词,写一位女子在恋人离开后独处深闺的相思和愁恨。上阕用倒叙的手法渲染女主人公的愁绪。下阕写相思的无奈之情。词的结尾两句,通过形象而新奇的比喻,表现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对青春的珍惜、对幸福的向往、对无聊生活的抗议、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是历来广为传诵的名句。经历了长久的离别、体验过多次伤高怀远之苦以后,盘郁萦绕胸中的感情倾泻而出。“双鸳”与“斜月”勾出无限的忧思,伤离的女主人公对随风飘拂的柳丝飞絮有特殊感受。伤情处,便是登高忆旧。整首词紧扣“伤高怀远”,从登楼远望回忆,收归近处池沼、眼前楼阁,最后收拍到自身,由远及近,次第井然。
欧阳修——诉衷情
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①。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②。
思往事,惜流芳③,易成伤。拟歌先敛,欲笑还颦④,最断人肠。
【注释】
①梅妆: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无意中额上作梅花妆,宫女争相仿效。②远山:指眉。③流芳:流光,好时光。④颦:皱眉。
【译文】
清晨起来,将帘幕卷起,看见满地清霜。天气太冷,你用热气呵着纤手,试着描画梅花妆。都因离别的幽恨,所以你故意把双眉画成山的式样,浅淡而又细长。思念往事,痛惜流逝的年华,更是令人感伤。想要唱歌却先收起微笑,想要微笑却又愁上眉头,这真是最令人断肠的事情。
【赏析】
这首词抒写了一位歌女的离愁别恨。既写出了人物的姿态,又写出了人物的神情,曲折含蓄而又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上阕以叙事为主。首两句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一幅冬晨少女梳妆图。“远山”既写出了其眉之美,又暗寓离愁别恨之情,用典贴切无痕。
下阕主要是抒情,重在挖掘女主人公的神情心态。起首之句是女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她郁郁寡欢,忧思百结,而又凄苦悲凉无限。末之句则正面表现歌女故作欢笑而苦楚难掩的神态。一系列动词的选用写尽其内心的矛盾与痛苦。词中一“敛”、一“颦”,都是写眉,强颜欢笑,最断人肠。
全词最需注意的一个特点就是以虚衬实,虚实相生。眉作远山,未必即愁,只因作者深受歌女“欲笑还颦,最断人肠”的感染,才有全篇的生发。如此写来全词中透出的伤离感旧之情淡薄、委婉,却又含蓄隽美。
欧阳修——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①。
雨横风狂三月暮②。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注释】
①章台路:汉朝长安有章台街,歌妓居之。唐朝许免佐有《章台柳传》,后人因以章台为歌妓聚居之地。②雨横:雨下得猛。
【译文】
庭院深深,不知有多深?杨柳依依,飞扬起片片烟雾,一重重帘幕不知有多少层。豪华的车马停在贵族公子寻欢作乐的地方,她登楼向远处望去,却看不见那通向章台的大路。春已至暮,三月的雨伴随着狂风大作,再是重门将黄昏景色掩闭,也无法留住春意。泪眼汪汪问落花可知道我的心意,落花默默不语,纷乱的,零零落落一点一点飞到秋千外。
【赏析】
这首词描写的是一个贵族少妇独守幽闺的苦闷心情,其中大概寓有个人抱负不得施展的感慨。
上阕描写少妇的生活处境,整日独处深宅之中,其夫君则终日游荡于歌楼之内,为下阕铺垫造势。起句连用三个“深”字,写尽少妇所居环境的幽深寂寥。次二句紧接着作答,由远而近,逐步推移,颇具层次感。“堆”字写出了杨柳之密,雾气之浓,宛如一幅水墨画;“无重数”则与“深几许”交相对映,相映成趣。至“玉勒”二句才最终点出少妇的形象,并说明她“怨”的原因;通过鲜明而强烈的对比,衬托出了她寂寞痛苦的处境。
上阕做尽铺排,造足悬念,然后才让人物出场;下阕则着重写少妇的心情。“三月暮”点明季节,“风雨”点明气候,“黄昏”点明时刻,三层渲染自然点出“无计留春住”这句来。“满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包含着无限的哀愁。人愈伤心,花愈恼人。
今词景深、情深、意境深,含蓄蕴藉,读来让人心生怜惜。
欧阳修——蝶恋花
几日行云何处去①?忘却归来,不道春将暮。百草千花寒食路②,香车系在谁家树?
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③,依依梦里无寻处。
【注释】
①行云:用巫山神女之典,比喻人行踪不定。②寒食:节日名,农历清明前一曰或二日。③撩乱:纷乱。
【译文】
你就像天上飘浮不定的云,不知去了哪里?只知游玩却忘记了回来,也不管春天就要过去,在花团锦簇的寒食节气,你的车马不知停在何处。
我含着眼泪独自倚靠在楼台上自顾自语,问那双双归来的燕子,来时可曾与你在路上相遇?我心中缭乱的愁絮就如同空中迷蒙纷飞的柳絮,在迷蒙的梦中你的踪影也无处寻觅。
【赏析】
这是欧阳修以女子口气写的一首闺怨词,主旨与“庭院深深”同调词一样,表现妻子对丈夫的思念和痴情。上阕写爱人游荡在外,春色将尽,百草千花纷呈,寒食路上游人成双,闺中之人自然深怀爱恋。
柳永——定风波①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②。日上花梢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④,腻云殚⑤,终日厌厌倦梳裹。无3卩⑥。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⑦,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注释】
①定风波:唐教坊曲名,唐崔令钦《教坊记》有记载。②是事:所有的事。
③日上花梢:太阳升起来了,天已大亮。④暖酥:本意指乳酪因温度升高而融化,这里比喻女子松软的皮肢。酥,原本指乳酪,这里代指女子白皙的皮肢。⑤腻云详:在古诗词中常用云比喻女子的头发,这里指头发蓬松,未经梳洗。⑥无那:即无奈。⑦鸡窗:指书斋。蛮笺:唐时高丽纸的别称,亦指蜀地所产名贵的彩色笺纸。象管:象牙制的笔管,亦指珍贵的毛笔。
【译文】
自入春以来,见到3卩绿叶红花也像是带着愁苦,我这一寸芳心越显得百无聊赖。太阳已经升到了树梢,黄莺开始在柳条间穿飞鸣叫,我还拥着锦被没有起来。细嫩的肌肤已渐渐消瘦,满头的秀发低垂散乱,终日里心灰意懒,没心情对镜梳妆。真无奈,可恨那薄情郎自从去后,竟连一封书信也没有寄回来。早知如此,悔当初没有把他的宝马锁起来。真该把他留在家里,只让他与笔墨为伍,让他吟诗作词,寸步不离开。我也不必躲躲闪闪,整日里与他相伴,手拿着针线与他相倚相挨。有他厮守,免得我青春虚度,苦苦等待。
【赏析】
这首词是代言体的闺怨词,从女子角度出发,描写女子怀思之情。上阕写妇人的慵倦情态。尽管春日,应当是心情舒畅的节令,但在她看来是一派惨淡不堪。心里悬浮无可着落,以自己落寞的情感投射到身旁的景物,才有这样的感觉。正是内心不安宁,才慵懒地日高迟不起床,乱发不事梳理。“无那”一叹,才道出妇人之所以呈病恹恹状态的原因,原来自打她那“薄情郎君”离家之后,音书巳断,无个消息,怎不叫她嘟哝幽叹!
下阕则是幽叹的延展、悔情的细化,揭示了女子的内心活动。她假设如果不给夫婿放行,将他羁留家中,让他足不出户以读书为伴,她则在一旁飞针走线陪他。这样,她认为才是没有枉费青春的日子。夫妻分隔,让她成了旷夫的怨女,她实在不好受,因此也才有了这通篇的文字(当然是通过词人的代言)。
这首词就这样以代言的形式,写出了一个怨妇的心声。其中的人生价值观,显然带有世俗妇女之取向。在这样的妇人看来,夫妻厮守,是至为宝贵的家庭生活;珍惜男欢女爱的青春岁月才是最值得追求的,作为少妇“旷闲”在家中,是“年少光阴虚过”。这多少代表了平民的立场,并且有合理的人性追求。此首词行文中,雅言俚语相混淆,俗处见其活泼清新。整首词内心的躁动不安,正反出是有有的。
苏轼——贺新郎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①,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②。又却是、风敲竹。石榴半吐红巾蹙③,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秣艳一枝细看取④,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西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⑤。
【注释】
①转午:天已到午后。②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③蹙:褶皱。④稂艳:艳丽。⑤簌簌:坠落貌。
【译文】
厅室内静无人声,一只雏燕穿飞在华丽的房屋。梧桐树荫转向正午,晚间凉爽,美人刚刚汤沐。手里摇弄着白绢团扇,团扇与素手似白玉凝酥。渐渐困倦斜倚,独自睡得香熟。帘外是谁来推响彩乡的门户?白白地叫人惊散瑶台仙梦,原来是,夜风敲响了翠竹。
那半开的石榴花宛如红巾折皱。等浮浪的花朵零落尽,它就来陪伴美人的孤独。取一枝秣艳榴花细细看,干重花瓣正像美人的芳心情深自束。又恐怕被那西风骤起,惊得只剩下一树空绿,若等得美人来此处,残花之前对酒竞不忍触目。只有残花与粉泪,扑扑籁簌地垂落。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闺怨的双调词,上阕写佳人,没有容貌等外在描绘,只写佳人的气质风度。下阕掉转笔锋,专咏榴花,借花取喻,时而花人并列,时而花人合一。作者赋予词中的美人、榴花以孤芳高洁、自伤迟暮的品格和情感,在这两个美好的意象中渗透进自己的人格和感情。在作词章法上,自是变格,但上下两片仍关联很深。词中写失时之佳人,托失意之情怀;以婉曲缠绵的儿女情肠,寄慷慨郁愤的身世之感。从词意用语看,当是其被贬黄州后之作。
赵令畤——蝶恋花
欲减罗衣寒未去,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①。红杏枝头花几许②?啼痕止恨清明雨。
尽日沉烟香一缕③,宿酒醒迟④,恼破春情绪。飞燕又将归信误⑤,小屏风上西江路。
【注释】
①人在深深处:语出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句。②红杏枝头花几许:化用宋祁《木兰花》“红杏枝头春意闹”句。③沉烟香:即点燃的沉香。④宿酒:隔夜残存的酒,残醉。⑤飞燕又将归信误:古有飞燕传书的故事。
【译文】
想要减掉罗衣,可是寒气还没有退去。珠帘也无心卷起,一个人在深闺中闲居。红杏枝头的花不知还剩几许,美丽的面庞尚有啼痕,只恨这清明时的细雨。
终日无聊闷坐,看着沉香的轻烟一缕。昨夜喝闷酒而大醉,今早醒来得太迟。被惜春的情怀所困,心中充满了愁绪,飞回的燕子又耽误了带来回信,我泪眼凄迷,呆呆地望着小巧的屏风,那上面画的是遥远的西江的水路。
【赏析】
这是一首闺中怀人之作。上阕着重写闺中人不可言的愁绪。词的前三句绘出一幅“深闺春思图”,接下来一直到结尾是具体的、深一层的揭示。“红杏”句表明她“惜春长怕花开早”的心情,因此说“止恨清明雨”。下阕紧接上阕,意脉不断,进一步刻画女主人公的心情。闺中人终日独坐,寂寞冷清,百无聊赖。“尽日”这三句是重彩浓墨,具体而细腻地写出她的愁思。“飞燕又将归信误”在感情上再生一层转折,只留下她空对屏风。末句怀春,几许衷肠之相思,更写出了她的一往情深。
李重元-忆王孙
萋萋芳草忆王孙①,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②。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③。
【注释】
①萋萋芳草忆王孙:刘安《招隐士》有“春草兮萋萋,王孙游兮不归”句。
②杜宇:即杜鹃。③雨打梨花深闭门:无名氏《鹧鸪天》:“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
【译文】
茂盛的芳草,仿佛也忆念着在外的王孙。我凭倚在高楼之上,望着柳外的远天徒自伤神。杜鹃的叫声凄厉悲哀,令人不忍再闻。天色临近黄昏,无情的风雨吹落梨花,我无可奈何地关上深深的院。
【赏析】
这首小令写闺中少妇忆念远行游子,以女子口吻写来,句句含情,情致深婉。
作者首先选取“萋萋芳草”这一典型景物,化用刘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句,点明题旨。芳草萋萋一方面暗示往昔伉俪同游赏春的无限美好时光,另一方面又勾起了女子强烈的思夫情怀。作者选取的第二个典型景物是其人登高远望时所见之景。“空断魂”三字写出楼再高也无法望见,寻人不见时内心极度的悲伤失望,以至“杜宇声声不忍闻”。杜鹃一声声“不如归去”的啼叫引起主人公思念却不得见、不得团聚的肝肠寸断。“欲黄昏”点明时间转移,见出眺望盼归之久。“雨打梨花深闭门”还是写景,却是视觉听觉一并写来。暮春之时,雨泣花残,尤添感伤,只能深闭重门以逃避愁绪。
全词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写景由远而近,由放到收,声情并茂而蕴含极多,极尽缠绵悱恻之意。
李玉——贺新郎
篆缕销金鼎①,醉沉沉、庭阴转午,画堂人静。芳草王孙知何处②?惟有杨花掺径③。渐玉枕、腾腾春醒。帘外残红春已透,镇无聊、滞酒厌厌病④。云鬓乱,未饮整⑤。
江南旧事休重省,遍天涯、寻消问息,断鸿难倩⑥。月满西楼凭阑久,依旧归期未定。又只恐、瓶沉金井。嘶骑不来银烛暗,枉教人、立尽梧桐影。谁伴我,对鸾镜⑦。
【注释】
①篆缕:盘香的烟缕。②王孙:草名。③糁径:铺满小路。④镇:全。埽酒:被酒所困。厌厌:同“恹恹”,精神不振貌。⑤忟:高兴。⑥倩:请,恳求。⑦寞镜:指镜子。
【译文】
铜炉中香烟上升,酒气沉沉,庭中的树影已转向偏东,画堂里冷清寂静。芳草碧绿而茂盛,也不知那位离人现在何处,唯有飘落的杨花,如点点白雪,落满小径。我一人独卧玉枕上沉沉睡眠,懒洋洋春睡。帘外已飘落残红,春天将尽,我感觉毫无心绪,像喝多了酒一样一身病态。头发零乱,我也不想去梳整。江南旧事,不愿意再重新回想,遍天下去寻访消息,能寄书信的鸿雁不捎来消息。月光洒满西楼,我一直依栏远望,可是他的归期依旧没有一定。怕只如同银瓶沉入金井,再也没有希望重逢。等得太久,我守着昏暗的残烛,听不到他归来的声音。徒自让我久久伫立,直到梧桐消失了阴影。如今又到了夜间,而我依然孤单鸾。
【赏析】
歌词写出闺中的无边寂寞,从而道出佳人的相思之苦。佳人整日面对“金鼎”篆香,孤寂独坐,依赖饮酒打发时光,或者用昏沉沉的春睡来麻木自己。佳人乃为情所困、为情所苦。这种相思之苦,由来巳久。曾多少次“西楼凭栏”,遥望远方,也曾多少次想方设法“遍天涯、寻消问息”来寻觅心上人的踪影。然而,书信无凭,“归期未定”,枉教人枯立“梧桐影”底,苦苦相恋。
袁去华——剑器近
夜来雨。赖倩得、东风吹住。海棠正妖娆处。且留取。
悄庭户①。试细听、莺啼燕语②。分明共人愁绪。怕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