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第一句“银烛秋光冷画屏”写的是宫室内的环境。青烟袅袅的烛火给屏风添上了暗淡而幽冷的色调,写出秋夜宫中的寂静与凄清。“轻罗小扇扑流萤”的动作描写,含蓄地表现了宫女失意后空虚无聊的心情。“流萤”借“腐草化萤”之说,暗示此地巳是皇帝很久未幸的冷宫。诗人于清丽语词之外,寄寓哀怨、孤独的心情,含蓄有致。正如吴逸一所评:“词亦浓丽,意却凄婉。”第三句“天阶夜色凉如水”写宫室外的环境。夜巳深沉,寒气料峭,宫中庭院的石阶冰凉如水。“凉如水”正是宫室外凄清环境在宫女眼中的直觉反应。身处如此的环境中内心的幽怨、凄凉无以消解,于是她只好放下罗扇,“卧看牵牛织女星”。“卧看”二字表露了宫女内心的情思:牵牛织女双星还有七夕相会的良辰美景,为何自己久居冷宫,久无相见受宠之日呢?失意宫女对真挚爱情的渴望通过这一举首眺望的动作表露无遗。
杜牧作诗追求高绝,而不务奇丽。《秋夕》描绘了一幅宫女秋夜深宫的生活图画,正体现了这种风格特色。
元稹——行宫①
寥落古行宫②,宫花寂寞红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④。
【注释】
①行宫:皇帝外出时所住之处。此指连昌宫,在今河南宜阳。②寥落:寂静冷落。③宫花:行宫中所开的花。④“白头”二句:暗示此宫女在玄宗时已入宫,现已白头,寂寞数十年了。玄宗,唐玄宗李隆基。
【译文】
这座前代的行宫,如此冷落萧条。宫里的名花也无人观赏,孤寂盛开,呈现着惨淡的红色。满头白发的宫女还守在宫里,她们正在闲坐聊天,说着当年玄宗皇帝驾临时的盛况。
【赏析】
这是一首宫怨诗,表达了诗人对宫女们不幸命运的同情以及对国运盛衰的感慨。
首句写行宫空虚冷落,指明地点。次句写春花盛开,交代时间。第三句交代人物:几个白头宫女。末句描写人物活动,闲坐说玄宗。唐玄宗李隆基,在位四十五年,前期励精图治,国力强盛,史称“开元盛世”。后期贪图享乐,任用非人,终于酿成安史之乱。行宫的宫女入宫之后便与世隔绝,只能回顾当年之事,所以话题不离玄宗。
四句诗连用“寥落”“寂寞”“白头”“闲坐”,把行宫和宫女的过去与现在都写了出来,给人以深沉的历史沧桑之感。
薛逢-宫词
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①。
锁衔金兽连环冷②,水滴铜龙昼漏长③。
云髻罢梳还对镜④,罗衣欲换更添香。
遥窥正殿帘开处,袍祷宫人扫御床⑤。
【注释】
①“十二楼”二句:一大早皇宫中的妃嫔们都打扮好,盼望着皇帝的临幸。
②金兽连环:宫门上铜制的兽头形的门环。③铜龙:指铜制龙形的滴漏,是古时的计时器,水从龙口滴下,观刻度以知时。昼:白天。④罢梳:梳妆完毕。⑤袍祷宫人:指穿袍套裤的宫女。短袍绣裤是当时宫女的装束。御床:皇帝睡的龙床。
【译文】
十二楼中居住的妃嫔们,清晨起来全都在精心梳妆;她们在望仙楼上等待君王。金兽衔着锁头连环,使她们感到一阵心凉;漏壶里的水从铜龙嘴里点点滴下来,整个白天是多么漫长。乌云般的发髻梳完了,还对照镜子一再端详;正好换件新的罗衣,就在熏炉里再添香料,将新衣熏香。傍晚时分,远远望到皇后住的正殿窗帘撩开的地方,穿着短袍绣裤的下层宫女,正在打扫皇上睡的龙床。这令她们失落!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宫女空虚寂寞、苦闷哀怨的精神生活。
首联点明人物的身份和全诗的题旨。“十二楼”和“望仙楼”都指宫妃的住处。此联写宫女们每日精心打扮,苦苦盼望君王前来。颔联描写周遭凄冷的环境,烘托出宫女们内心的无奈和寂寞。颈联通过写宫妃刻意的装饰打扮,刻画出了皇宫生活的百无聊赖。“还”“更”细致入微地表现出宫妃那盼望中失望,失望中又怀着希望的心理状态。这里宫女罢梳复又对镜,换衣重又添香,是心情烦乱无聊和渴盼之极的写照。尾联写宫女近乎绝望的哀怨心情。“遥窥”二字恰到好处地反映出妃子复杂微妙的心理。
王昌龄——西宫春怨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
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赏析】
这首诗以一个“春色恼人眠不得”的花月良宵为背景,描写一个被幽闭在深宫里的少女的一连串动作和意态,运思深婉,刻画人微,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并看到了她的曲折复杂的内心活动。
诗的首句“西宫夜静百花香”,点明季节,点明时间,把读者带进了一个花气袭人的春夜。这一句,就手法而言,它是为了反衬出诗中人的孤独凄凉的处境;就内容而言,它与下文紧密衔接,由此引出了诗中人的矛盾心情和无限幽恨。作者的构思和用词是极其精细的。这里,不写花的颜色,只写花的香气,因为一般说来,在夜色覆盖下,令人陶醉的不是色而是香,更何况从下面一句看,诗中人此时在珠帘未卷的室内,触发她的春怨的就只可能是随风飘来的阵阵花香了。
照说,在百花开放的时节,在如此迷人的夜晚,作为一个正在好动、爱美年龄的少女,既然还没有就寝,早该到院中去观赏了,但她却为什么一直把自己关在室内呢?这可能是她并不知道户外景色这般美好,更可能是有意逃避,为怕恼人的春色勾起自己心事,倒不如眼不见心不烦,可是,偏偏有花香透帘而入,使她又不能不动观赏的念头。诗的第二句“欲卷珠帘春恨长”,正是写她动念后的内心活动。这时,她虽然无心出户,倒也曾想把珠帘卷起遥望一番,但这里只说“欲卷”,看来并没有真的去卷。其实,卷帘不过举手之劳,为什么始而欲卷,终于不卷呢?本句内回答了这个问题。其原因为:不见春景,巳是春恨绵绵,当然不必再去添加烦恼了。
但如此良宵,美景当前,闷坐在重帘之内,又会感到时间难熬,愁恨难遣。诗的第三句“斜抱云和深见月”,就是诗中人决心不卷珠帘而又百无聊赖之余的举动和情态。看来,她是一位有音乐素养的少女,此时不禁拿起乐器,想以音乐打发时间、排遣愁恨;可是,欲弹辄止,并没有真个去弹奏,只是把它斜抱在胸前,凝望着夜空独自出神罢了。这一“斜抱云和”的描写,正如明谭元春在《唐诗归》中所说:“以态则至媚,以情则至苦”。可以与这句诗合参的有崔国辅的《古意》“下帘弹箜篌,不忍见秋月”以及李白的《玉阶怨》“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这些诗句,所写情事虽然各有不同,但都道出了幽囚在深宫中的
的、也苦的心情。
王昌龄——长信秋词
真成薄命久寻思,梦见君王觉后疑。
火照西宫知夜饮,分明复道奉恩时。
【赏析】
同样是抒写失宠宫嫔的幽怨,表现她们内心的深刻痛苦,在王昌龄笔下,却很少艺术上的雷同重复。《长信秋词五首》从五个不同的角度写了宫怨,这一首则带有更多的直接抒情和细致刻画心理的特点。
第一句就单刀直入,抒写失宠宫嫔的内心活动。“真成薄命”,是说想不到竟真是个命运不幸的失宠者。这个开头,显得有些突兀,让人感到其中有很多省略。看来她不久前还是得宠者。但宫嫔,得宠与否,往往取决于君主一时好恶,或纯出偶然的机缘。因此这些完全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宫嫔,就特别相信命运。得宠,归之幸运;失宠,归之命薄。而且就在得宠之时,也总是提心吊胆地过曰子,生怕失宠的厄运会突然降临在自己头上。“真成薄命”这四个字,恰似这位失宠宫嫔内心深处一声沉重的叹息,把她那种时时担心厄运降临,而当厄运终于落到头上时,既难以置信,又不得不痛苦地承认的复杂心理和盘托出了。这样的心理刻画,意蕴深厚。
失宠的命运降临之后,她陷入久久的寻思。因“思”而入“梦”,梦中又在重温过去的欢乐,表现出对命运的希冀,对君主的幻想,而在自己心中重新编织得宠的幻影。但幻梦毕竟代替不了现实,一觉醒来,眼前面对的仍是寂寞的长信宫殿,梧桐秋叶,珠帘夜霜,听到的仍是悠长凄凉的铜壶清漏,于是又不得不怀疑自己这种侥幸的希望原不过是无法实现的幻梦。以上两句,把女主人公曲折复杂的心理刻画得细致入微而又层次分明。
就在这位失宠者由思而梦,由梦而疑,心灵上备受痛苦煎熬的时刻,不远的西宫那边却向她展示了一幅灯火辉煌的图景。不用说,此刻西宫中又正在彻夜宴饮,重演“平阳歌舞新承宠”的场面了。这情景对她来说是那样地熟悉,使她一下子就唤起了对自己“新承宠”时的记忆,仿佛回到了当初在复道(宫中楼阁间架空的通道)承受君主恩宠的日子。可是这一切此刻又变得那样遥远,承宠的场面虽在重演,但华美的西宫巳经换了新主。“分明”二字,意余言外,耐人咀嚼。它包含了失宠者在寂寞凄凉中对往事历历分明的记忆和无限的追恋,也蕴含着往事不可回复的深沉感慨和无限怅彳罔,更透露出不堪回首往事的深刻哀伤。
这里隐含着好几重对比。一重是失宠者与新承宠者的对比;一重是失宠者过去“复道奉恩”的欢乐和目前寂处冷宫的凄凉的对比;还有一重,则是新承宠者的现在和她将来可能遇到的厄运之间的对比。新承宠者今天正在重演自己的过去,焉知将来又不重演自己的今天呢?这一层意思,隐藏得比较深,但却可以意会。
这重重对比映衬,把失宠宫嫔在目睹西宫夜饮的灯光火影时内心的复杂感情表现得极为细腻深刻,确实称得上是“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但却不让人感到刻意雕琢,用力刻画。诗人似乎只是把女主人公此刻所看到、所自然联想到的情景轻轻和盘托出,只用“知”和“分明”这两个词语略略透露一点内心活动的消息,其余的一切全部蕴含在浑融的诗歌意境中,让读者自己去玩味、体会。正因为这样,这首带有直接抒情和细致刻画心理特点的诗才能做到刻而不露,保持王昌龄七绝含蓄蕴藉的一贯风格。
皇甫冉——婕妤①怨
花枝出建章②,凤管发昭阳③。借问承恩④者,双蛾⑤几许长?
【注释】
①婕妤:这里指班婕妤,班固的姑姑。曾得到汉成帝的宠幸。赵飞燕姐妹入宫后,失究,自请到长信宫侍奉太后。
②花枝:喻美丽的嫔妃宫女。建章:宫名。
③凤管:乐器名。昭阳:汉文帝所居之处。
④承恩:受皇上宠爱。
④双蛾:女子修长的双眉。借指美人。
【译文】
一群花枝招展的宫女,由建安宫出发,到昭阳宫侍奉皇帝。阵阵箫管声传来,深深刺痛了班婕妤的心,此情此景不正是昨天的她曾经过的吗?一阵阵怨从心底涌起。紧接着矛头直指新承宠者,别高兴得太早了,你能比我美丽多少?我的今天就是你们的明天。
【赏析】
婕妤怨,乐府楚调曲名。《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八·班婕妤》宋郭茂倩题解:一曰《婕妤怨》……《乐府解题》曰:《婕妤怨》者,为汉成帝班婕好作也。婕妤,徐令彪之姑,况之女。美而能文,初为帝所宠爱。后幸赵飞燕姊妹,冠于后宫;婕妤自知见薄,乃退居东宫,作赋及《纨扇诗》以自伤悼。后人伤之而为《婕妤怨》也。又因班婕妤失宠后,奉养太后于长信宫,故唐人乐府又名《长信怨》。参阅《汉书·外戚传下·孝成班婕妤》。
这首诗以一个失宠宫夕的眼光和口吻,描写她见到一个新得宠的宫妃的得意场面后,所产生的心理活动。“花枝”喻写灿烂的春光,“凤管”喻指欢乐的歌舞。开头两句描绘了得到皇帝宠爱的宫女的得意和欢乐情状。后两句是失宠宫女的质问,“双蛾几许长”意即打扮得如何美丽?这是对“承恩者”乔装巧扮的讽刺。诗人借抒发失宠宫女的怨愤来抒发怀才不遇、郁郁不得志的情怀,是“言近旨远”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