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这些事让孩子自己去做
28556700000006

第6章 让孩子提防陌生人

教子心经

告诉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观察,注意识别坏人,不要轻易相信接近自己的人,不要随便将外人领到自己家中,更不要轻易给陌生人开门。

李明的朋友有个8岁的女儿,因为父母经常出差,有时候,小女孩会一个人呆在家里。朋友三番五次的说:陌生人来了别开门,无论他说什么都不要理他。有一次,朋友因为忘了带东西,出门以后又返回来,走到自己门前时,突然想试试,看孩子是否记住并理解了爸爸的话。朋友装成陌生人的样子按门铃。

孩子隔着门问:“你是谁?”

“我是你爸爸的朋友,他在家吗?”

“爸爸不在。”

“你打开门让我进去吧?”

“可是……,我不认识你呀?”

“那没关系,我跟他约好了,你先让我进去等他,他一会儿就回来。”

“那……好吧。”

犹豫了一会儿,小女孩还是把门打开了。

朋友说这话的时候有无奈也有担心:虽三番五次地说,孩子还是被“陌生人”的几句话就说动了。

一日,小学四年级女生婷婷放学回家,路上碰到了一位大哥哥。这位大哥哥自称是大学生,热情、主动地问婷婷在哪个学校读书,家住哪里,并提出送婷婷回家,婷婷没有同意。第二天,这位大哥仍然在婷婷学校门口等她放学,再次主动要求陪她回家,婷婷还是没有答应。以后几天,这位大哥哥天天都在学校门口等婷婷放学。渐渐地婷婷对这位大哥哥产生了好感,便终于同意了他的要求。教师节学校放假一天,婷婷自己在家中做完作业,正感到十分寂寞,没想到这位大哥来找婷婷。婷婷一看是大哥来了,忘记了爸爸妈妈上班时“不要让外人进屋”的忠告,心想这位大哥又不是外人,就打开了安全门。这位大哥一进屋发现只有婷婷一人在家,就露出真实的面目。他把婷婷的双手绑在床腿上,又用毛巾塞住婷婷的嘴,然后把婷婷家的钱和婷婷的妈妈的金项链都拿走了。爸爸妈妈回来后,才解开婷婷的双手。婷婷想到自己没听爸爸妈妈的话,想到了自己对“大哥”的轻信,忍不住扑到妈妈怀里大哭起来。

社会越来越复杂,人生越来越艰辛,孩子也面临许多不可预料的复杂局面。父母和老师可以为孩子创设尽量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却不能一生都围在孩子身边。离开父母和家庭,孩子能不能很好的独立生活,能不能识别社会上一些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因素?这是每一位负责任的父母必须考虑的问题。孩子自我保护的训练必须从小时候开始,学会拒绝和提防陌生人是孩子自我保护的最重要的一步。

1.告诉孩子不要轻信别人

孩子的单纯和幼稚往往是某些人利用的工具,如“我是你爸爸的朋友”、“我是你妈妈的同事”等,这样一说,孩子就容易把对爸爸妈妈的那种信任和爱戴转移到陌生人身上,轻易地听从别人的话。告诉孩子,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外边,遇见自称爸爸妈妈同事或朋友的人,只要父母不在身边,告诉他们自己不认识他,然后离开,不要再理他们,也不要听他们的解释。因为,孩子永远比不上成人的思维水平。

2.告诉孩子拒绝陌生人的礼物

孩子多数对诱人的食物、漂亮的玩具和其它新奇的事物,如新鲜的游戏项目等感兴趣,缺乏自制力的孩子很容易就会被诱惑。让孩子明白,无论多么诱人的东西,只要不是自己的,不经过爸爸妈妈同意,就不能接受;让孩子明白,陌生人不会无缘无故的送给自己东西,自己也不能随便接受别人的礼物。有时对孩子来说,拒绝诱惑是很艰难的,家长平时扩展孩子的知识面,尽量多的让孩子接受周围事物,见得多了,孩子也就不再大惊小怪了,再加上爸爸妈妈的嘱托,一般情况下,孩子会在一定程度上拒绝诱惑。如果孩子尚不能理解其中道理,那就教会孩子简单而坚决地说“不,我不要!

3.告诉孩子拒绝陌生人的请求

为了取得孩子的信任,有些心怀不轨的人往往想尽办法让孩子上钩。往往有人向孩子“求救”,等孩子相信自己后达到目的。告诉孩子,有陌生人请求帮助的时候,让他们去找大人,去找警察。不是禁止助人为乐的行为,不是推卸责任,而是为孩子自身安全再提供一层保障。

我们也倡导互相友爱、互相信任的人际环境,然而,孩子尚不具备分辨能力,不能做足够的自我防卫,一旦有任何危险,孩子是必然的受害者,要想平安地生活和成长,就要拒绝一切伤害。学会怀疑,学会拒绝,对孩子来说是必要的。孩子幼小的身体和心灵经受不住大的挫伤和打击。在孩子上学之前,请确保不让孩子离开成人的视线,并逐步向孩子灌输以上思想,教孩子说“不,我不要!”“不,我不想”,“不,我不跟你去!”这是孩子成功地进行自我保护的第一步。

教子小故事

诱导孩子动手清除“障碍”

雪儿是一名幼师。她所在的幼儿园因条件有限,活动室是一室多用。每天午睡后如果不把被子和床收起来,孩子们就无法正常活动。因此,收床、叠被子是孩子们每日必须做的一件事。如何把学习收床、叠被子变为孩子们的需求呢?以往的方法就是老师将叠被子的方法示范给幼儿看,然后让幼儿练习。结果,孩子们只是被动地学习,效果不好。往往经过老师多次提醒,孩子们还是不会叠。有时,甚至有些幼儿因为怕叠不好被子挨批评,竟然不愿意来幼儿园。为了改变这种情况,雪儿尝试着把叠被子转化为孩子们自己的需求,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雪儿想先让孩子们感受一下叠被子、收床是小朋友们活动的需要。一天,孩子们起床后,雪儿没有提醒他们收床、叠被子,而是自然地拿起梳子给一些女孩子梳头。然后,让孩子们抓紧时间去洗手、吃早点。吃完早点后,孩子们像往常一样想去各区域玩。可当他们走向那里时,却发现床把游戏区占得满满的,根本无法进去。孩子们有些着急地喊:“老师,我们玩不了,床挡着呢!”“那你们自己想办法吧。”雪儿故作不在乎地说。于是,几个孩子搬开床去拿玩具。可是,好不容易挤进去了却又出不来了,他们更着急了。“老师,我们出不来了。这床太碍事了。”雪儿一看,孩子们已经初步体验到了不搬床给他们的游戏带来的不方便。

于是,雪儿抓住机会问:“呀,那怎么办呢?”“咱们还是先把被子叠起来,把床收起来吧。”孩子们说。雪儿故意问孩子:“那不收不行吗?”“当然不行,床不收我们就没办法玩了。”看来孩子们明白了收床与他们活动之间的关系,产生了要求收床的愿望。雪儿又一次抓住机会问孩子们:“这被子怎样叠才能整齐呢?”孩子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先对折,有的说先对折再折另一边,还有的孩子说两边向下折。对于孩子们提出的不同办法,雪儿既没有一概肯定,也没有一概否定,而是支持孩子们自己去尝试。老师这次将教育目标转化为孩子自身需求的尝试,不仅使孩子们感受到了叠被子、收床的必要性,而且在老师的支持下,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思考,也找到了叠被子的方法。

在幼儿园中,这样的教育方法很有效。在家中,做父母的也应该这样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