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读毛著学营销
2856000000014

第14章 "敌人有的,我们要有,敌人没有的,我们也要有"(1)

--营销就是要永远比对手先进,掌握比对手更超前的信息。

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条件下,市场营销信息已经成为企业的重要资源,谁掌握了它,谁就掌握了打开市场大门的钥匙。

在战争中,我方军事行动,包括士兵的运动、物资储备、武器装备等都应该高度保密,保密到滴水不漏,使敌人无形可窥,即全面地封锁消息,使敌军无从下手。信息与情报对于战争决策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影响着战争的胜负,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己不知彼,每战必败",说的就是信息与情报的重要性。哪一方在战争中掌握了正确的信息与情报,哪一方获得战争主动权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

1935年秋,一支几千人的红军部队正在向北行进。他们穿过无边无际的草原,迅速突破甘肃南部的天险腊子口,越过岷山。9月18日,红军占领了哈达铺。这支部队就是党中央率领的红一、三军团。按照不久前召开的俄界会议精神,北上红军要经过甘肃东北,用游击战的方式贯通国际路线,在苏联附近地区创建一个根据地。到达哈达铺后,又该往哪儿去呢?众人一时各执己见,没有定论。

毛泽东是9月21日到达哈达铺的,他顾不上终日奔波的疲惫,先是去了邮政代办所找到了所有能够找到的报纸,接着去了宿营地和中央其他负责人一起查阅报纸,寻找有用的信息。从国民党的报纸上得知陕北有个刘志丹建立了一块红色根据地,而且红四方面军徐海东的红二、十五军也到达了陕北。看到这个消息后,毛泽东兴奋异常地说:"好哇,我们就去陕北。"前进的方向就这样确定了。

红军居然由一张旧报纸确定了自己的行军方向,它的实质就是依靠信息来实施决策。毛泽东曾说过,战场指挥员的正确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策,正确决策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到的侦察和对各种侦察材料连贯起来的思考。指挥员利用所有可能和必要的手段将搜集到的多种情况和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而后把自己的情况加上去,研究双方的对比和相互关系,从而形成正确的判断。

在军事战争中,如果哪一方能够掌握准确的信息,抢占到有利的阵地,就能做到以逸待劳、据关守险,从而使对方陷入被动挨打的境地。同样的,在企业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也是这样的,如果企业经营者具备敏锐的信息洞察能力和敏感的信息头脑,比其他企业领先一步掌握到信息,就可以抓住发展的商机,抢先占领市场。"先下手为强",即是这个道理。

在日本宣布投降以后,日本曾经占领的地区成为国共两党必争之地。第一个焦点是平、津地区,蒋介石急于强占平津两大城市,于是从平汉、津浦、绥远、正太铁路几个方向向平津紧急运兵,企图占领战略要地平、津,然后以平津为枢纽再强占东北。这个时候,人民解放军要想确保华北、争取东北,就必须占得先机,针锋相对,寸土必争,必须从这几个战略方向坚决堵住国民党军队北上,坚决不能让蒋介石把军队运到平、津。随后,蒋介石调集兵力向我方各个解放区进攻。全国七大解放区的前线情况都非常紧急,致电延安,都要求领导尽快回到前线指挥,自卫作战。尤其是晋冀鲁豫解放区的李达参谋长已经有多次告急电报。阎锡山已经派其第八集团军副司令兼第十九军军长史泽波率四个主力师、一个挺进纵队侵犯我晋冀鲁豫解放区的腹地上党地区。

但当时各大战略区的领导同志刘伯承、邓小平、陈毅、贺龙、聂荣臻、林彪等高级将领因为参加七大,所以全部都还滞留在延安。情势迫在眉睫,这些领导同志骑马或者步行到各战略区需要3个月到半年的时间。时不我待,1945年8月24日晚间,党中央、毛泽东做出一个重大的决定:秘密让黄华与美军驻延安观察组鲍瑞德上校联系,让他派一架运输机,然后又秘密通知在延安参加七大的刘伯承、邓小平、陈毅、林彪、滕代远、薄一波、张际春、陈赓、萧劲光、杨得志、邓华、陈锡联、陈再道、李天佑、宋时轮、王近山、聂鹤亭、江华、傅秋涛、邓克明等20位我党我军高级党政领导和高级将领,于次日上午9时,到延安东关机场,不带参谋和警卫员,也不准其他同志送行,直飞前线。由于及时抓住了时机,人民解放军最终达到了战略目的。

商场如战场,对商情不能做到随时了解,便不足以制胜,一条重要的信息足以决定一个组织的盛衰存亡。在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逐日缩短的情况下,企业要想在市场上领先于同行一步,就必须做到信息灵敏、反应快捷,否则就会贻误商机。很多成功企业都是因科学地、合理地、巧妙地发挥了"信息"的"魔力",实现了信息的价值,从而创造出许多"一条信息救活一家企业"的奇迹。因此,研究如何实现信息的最大价值是当今企业家的必修课。

在现今世界,国与国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资源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而连接这三大要素的就是这个无形的信息。"控制信息,就是控制企业的命运",这是近年来西方国家极为流行的说法。

在风云变幻的现代市场面前,企业家要掌握信息、捕捉商机并非易事,必须要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本事,事事关心、处处留意的细心,练成一双洞察力极强的"市场眼",一旦发现"含金量"高的信息,就要抢先出手,以最快的速度开发利用,争取在对手错愕之际就已经取得先机。

1982年,美国政府取消了电话电报公司的专利权,开始允许私人随意购置电话机。在这以前,美国政府有相关规定,电话机只能由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向用户出租而不能向用户销售,私人购买电话机是触犯法律的。取消旧规定以后,美国8000万个家庭和其他公私机构瞬间变成了电话机的潜在买主。一个香港厂商从报纸上得知这一消息之后,决定放手大干一场,于是立即将原来生产电子表和飞机的工厂转而生产电话,几乎在一夜之间,香港无处不在生产着电话机。无数的香港制造的电话疯狂涌向美国市场,大赚特赚了一笔。1983年一季度,香港无线电话机出口贸易额高达1.86亿港元,比1982年同期剧增近19倍之多。与香港厂商同时看到这一信息的企业,何止千万,但他们没能立即采取行动,让转瞬即逝的商机从手中溜走,反而让香港人捷足先登,从而失去了发展的机会。

中国光大集团董事长唐双宁凭借着自己敏锐的双眼和过人的才智,成功地利用一条信息为企业赚回了2500万美元,在企业界传为佳话。事情是这样的:一天他在资料上获得一条模糊的信息:"有一批二手汽车出售",而有关车的型号、数量、价格、产地都没有详细的说明。为了对这条信息的真伪做进一步的鉴定,他立刻派人查明此事原委:原来是南美智利一家大型铜矿倒闭,为了还清债务,矿主决定把新订购的"道奇"、"奔驰"等大吨位载重车、翻斗车共1500辆全部拍卖。唐双宁当下就敏感地认识到这条信息的价值,于是当机立断,派出采购小分队经过反复商谈,最终从铜矿业主那里以38%的车价买下这批车,转卖后为公司一下赚了250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