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像他们那样工作——认真·到位·高标
28562100000015

第15章 认真是一种坚持的习惯(3)

1807年,富尔顿在美国纽约的哈得逊河上,造出了一艘名为“克莱蒙特号”的轮船。这艘船长45米、宽4米。它没有帆和桅杆,只是矗立着一根大烟囱;它也没有橹,只是在船体两侧各有一个大水车式的轮子。它被人们称为“富尔顿的大蠢物”。

这年8月17日,“克莱蒙特号”在哈得逊河上试航。在两岸数以万计的观众的目光下,轮船冒着滚滚浓烟,离开了码头。观众看到“大蠢物”以超过一般帆船航行的速度前进,发出一片欢呼声。有人甚至对着轮船大喊:“富尔顿大宠物!”在船尾亲自操纵机器的富尔顿看到这情景,热泪盈眶,激动万分。

经过32小时的航行,“克莱蒙特号”胜利到达位于哈得逊河上游的小城阿尔巴巴。全程航行240公里。要是用那时普通的船,即使“一路顺风”,起码也得48小时,富尔顿终于实现了儿时的梦想!

后来,富尔顿被人誉为“轮船之父”。

小生意做到全世界——金·坎普·吉列

在20世纪,也许最为人熟悉的面孔就要属吉列的那张脸了,他的画像出现在销往全世界的、数以万计的剃须刀的包装上,随着吉列剃刀的普遍和深入人心,几乎全世界的男人,甚至女人都知道了这个留着胡须的吉列,可以说,他带来的不仅是财富,还有方便、快捷和安全。

1885年1月5日,金·坎普·吉列出生在美国芝加哥一个小商人的家庭里。

1871年,父亲的生意破产,正在上学的吉列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被迫辍学。为了维持生计,他开始自食其力。

1901年,吉列把刀柄设计成圆形,上方留有凹槽,从而能用螺丝把刀片固定。刀片用超薄型钢片制作,并夹在两块薄金属片中间,露出刀刃,使用时刀刃与脸部始终可形成固定的角度。这样,既能方便地刮掉脸部和下巴上任何部位的胡须,又不容易刮破脸。后来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的机械工程师尼克逊成为吉列的合伙人。为了筹措所必须的5000美元生产设备费用,公司的名称改为美国安全刮胡刀公司(后来改名为吉列安全刮胡刀公司)。吉列的创意是制造一种安装着极薄刀片的剃刀。这种剃刀被置于一种能防止人们剃伤自己的装置中。刀片是一次性的,需要每天更换——这是个很不错的赚钱机器。在推出自己创意的一年内,他就出售了9万个剃刀和1200万块以上的刀片。

1917年4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已接近尾声,吉列从报纸上看见大胡子士兵在前线的照片,灵机一动,以成本价格向军需品采购部门供应安全剃刀,美其名曰:“优待前方将士”,立即受到了生活艰苦的大兵们的欢迎。战争结束后,几十万名复员的盟国士兵带着老头牌刀架和刀片,分散到世界各地,产生了强大的广告效果。1917年吉列共销售1.3亿只刀片,是吉列公司初创那一年的近80万倍,市场占有率80%,有44家海外分公司。“吉列”刀片名扬四海,吉列按照他预期计划,建立了一个世界性的“剃刀王国”。

1931年,77岁的吉列因病逝世,但他的事业依然由他的继承者们拓展着,他的资产已经达到6000万美元,分公司已开到欧洲大部分国家和地区。

他的继承者按照吉列在世时的方针:把业务拓展的目标瞄准全世界每一个有男人的角落。

有良知的中国首善——陈光标

陈光标是江苏泗洪人,原籍安徽五河县,后随父母迁入江苏,现任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从1998年(30岁)开始慈善事业,截至2010年10月累计捐献款物约14亿元人民币。尤其是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第一时间出钱出力救灾,被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称为“有良知、有感情、心系灾区的企业家”,并当选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被媒体称为“中国首善”。2010年9月,他宣布死后捐出全部财产。

陈光标1968年7月生于江苏宿迁市泗洪县。那是一个以“穷困”闻名的地方。靠种地为生的父母生养了5个孩子,在陈光标两岁的时候,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因为家庭极度贫困,先后饿死,这给童年的陈光标带来了对饥饿的恐惧记忆,这种恐惧的记忆唤起了陈光标“靠自己改变命运,一定要脱贫致富”的想法。陈光标10岁的时候已经开始了对创业致富的探索。那时,正在上小学的陈光标,利用中午放学时间,用两只小木桶从二三十米深的井中取水,再用小扁担挑到离家1公里的集镇上叫卖,“一分钱随便喝”,家乡许多人至今还记得当年陈光标挑着水桶沿街卖水的情形。当时,靠卖水一个中午放学的时间能挣个2-3毛钱,这大概相当于当时村里一个成年人半天的工钱了。童年的陈光标背负着生活的苦难,同时也背负着对未来的希望。

不甘于向贫穷低头的陈光标开始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向命运抗争,年少的他开始不断找寻致富的途径。13岁暑假的时候,陈光标开始每天骑着自行车跑十几里路去卖冰棒。后来,陈光标又做起贩粮的买卖,从开始的骑自行车贩粮到用拖拉机贩粮;从一天赚个五六元钱到一天能挣到300多元钱,陈光标在致富路上尝到了甜头,17岁那年暑假结束的时候,陈光标挣了两万元钱,成了全乡第一个“少年万元户”。陈光标正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逐渐显现了经商的才干。商海既有机会也有陷阱,心地善良的陈光标在经商过程中也曾被骗过。一个偶然的机会,陈光标认识了一个在车站旁的淮阴小商品市场做生意的温州人,两人决定在一起做棉鞋生意,那是陈光标第一次决定与人合伙做生意。当时,忠厚的陈光标先行支付了3万元的货款,可是等货发过来,才发现那些货全是伪劣产品,鞋底全是硬纸板糊的,晴天还看不出来,一到雨天鞋底就全烂了。这一次陈光标把辛苦几年挣来的钱全赔了进去,当时心疼得几天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这一次挫折并没有吓倒陈光标,几天之后,他又重新振作起来,从自己的老本行贩粮生意重新开始。没有本钱收粮,陈光标只能暂时赊欠着,而凭借着当年做生意留给乡亲的诚信形象,家乡的老百姓都愿意把粮食赊给他,“卖了再给钱,咱信得过你”。多年以后,当陈光标回想起这段往事时,总是眼含着泪水,他常说,正是乡亲们的信任和支持,才有了他今天的成就。陈光标扭转了危机之后,又相继跑过客运运输、贩过花生,生意虽几起几落,但却愈挫愈奋,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与失败磨炼了陈光标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在从商磨炼的同时,陈光标并没有荒废他的学业,他做生意都是利用课余或是节假日的时间,他一直保持着良好的自学习惯。1985年,陈光标考入南京中医药学院,毕业后,带着对家乡发展的热情,陈光标还是毅然回到了家乡创业。陈光标后考入南京大学商学院研究生,并以南京大学EMBA硕士毕业。1991年,22岁的陈光标离开家乡,再次踏上了到省城南京创业淘金的征程。可几个月下来,陈光标并未找到创业的捷径。握着渐渐瘪下去的口袋,陈光标站在南京的街头,紧咬牙关,每天在心里默默地告诉自己“不要放弃”,有一次,他把自己的舌头都咬破了,鲜血直流。陈光标暗暗发誓:“一定要成功,否则,死也要死在外头”。皇天不负有心人。一次偶然的机会使陷入困境的陈光标重获生机,也由此掘得了他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桶金。

陈光标于2003年创办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致力于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变废为宝。多年来,陈光标领导江苏黄埔公司诚信做企业,守法经营,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变废为宝、保护环境,并投身社会慈善公益事业,敢为人先,成为民营企业家回报社会的排头兵,至今已累计捐赠款物超过9亿元,位居中国慈善家前列。陈光标还积极推动慈善理念的传播,提出“投身慈善乐在其中”,“慈善不分国界、不分民族、不分信仰”等慈善观念,高调做慈善的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大力弘扬,能带动更多的和他一样的富人加入到行善的队伍中来,带动全天下有能力帮助别人的人以各种方式来表达善意。

大学毕业后,陈光标开过拉面馆,摆过地摊,但一直都不成功。没有混出名堂的他甚至不敢光明正大地回老家,生怕被别人看不起。一次,陈光标来到药店闲逛,见一群人围着一个袖珍式的仪器在反复询问,他立即上前去看个究竟。原来,这是一个新近上市的耳穴疾病探测仪,把两个电极夹在耳朵上就能测出身体哪个部位有病。陈光标灵机一动,他想:这个疾病探测仪好是好,就是没有直观性,如果能让患者直观地看到探测结果,那一定会大受欢迎。决定了就要干。第二天,陈光标手里拿着随身仅有的3000元钱,请南京中医药大学的专家和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的专家提供指导,按照自己的想法给耳穴疾病探测仪做简单的改进,安装上显示器外壳,输入生理图像,患者只要手握仪器的两个电极就能在显示器上直观地看到自己身体哪个部位有疾病。这个后来被陈光标命名为“跨世纪家庭CT”的新仪器,不但获得了国家专利,而且一上市就广受好评。就这样,一个原本简单的疾病探测仪,经过一番创新之后,立即身价倍增,从原来100多元的样机改装后卖到了8000多元。新仪器研制成功后,陈光标已经没什么钱了。当时,每检测一位患者收2元钱,一天可以收入200多元。2个月以后,陈光标已经挣到一万多元。不久,陈光标租了房子,开始生产销售“跨世纪家庭CT”,并在旁边的安徽做电视广告,打开了安徽市场,仅邻县五河一县就卖了一百多台。陈光标凭借着自己过人的智慧和艰苦卓绝的精神终于掘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慢慢地产品打开了销路,每天有两三百个人排队等着看病。瞅准商机的陈光标立即申请了专利,将仪器命名为“跨世纪家庭CT电子疾病探测仪”。1997年,陈光标终于掘到了人生中“第一桶金”。他创立了属于自己的首家公司——南京金威利电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1997年以后,陈光标的事业开始渐入佳境。

第二年,一次山东泰安之行,使陈光标发现了人生的第二桶金。当时的泰安盛产灵芝,而且价格较低,200元一公斤,对治疗慢性病有良效,陈光标敛锐的目光发现其中大有商机。“灵芝好是好,可食用不方便,如果能磨成粉,制成胶囊服用就方便多了”。带着这个令自己都兴奋的想法,他敲开了南京大学和省各大医院专家的大门,请南京大学专家做广告策划,再请医院做临床报告。拿到生产许可证后,他又筹款到上海买了6台胶囊生产机,再赴山东泰安大量收购灵芝粉,回来制成灵芝胶囊销售。这样一来,200元一公斤收来的灵芝制成胶囊后,售价达到2000元一公斤,这使陈光标收益颇丰。而更令陈光标感到高兴的是,他开发的“灵芝胶囊”项目促进了山东泰安的“灵芝经济”,带富了一方百姓,泰安市政府还因此颁发给陈光标特殊津贴。

2000年,陈光标组建了江苏黄埔投资集团,刚开始主要业务是收购银行不良资产,进行整合、盘活再出让,后来的一次机会,使他对循环经济发生了兴趣。当时南京为迎接世界华商大会,江苏展览馆旧馆需要拆除,南京市领导找到陈光标,问他愿不愿意接手,陈光标表示愿意试试。结果一接手才知道,这里简直就是一座富矿,废旧的钢材可以卖给钢铁厂,报废的车胎可以清洗切块研磨成粉做塑胶跑道和农用车胎等用。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变废为宝,减少污染,利于环保。以后,陈光标又将这一循环经济模型,移植到废旧家电、电脑、生产设备甚至高速公路设施方面,在为自己带来倍增效应的同时,陈光标找到了自己价值所在:“创造不止、回报社会”。他认为,捐款捐物是一种慈善,而搞好环保,搞好循环经济,造福社会和子孙后代也是一种慈善,他决心做一个慈善家,用多种方式报效社会。陈光标的江苏黄埔投资集团已涉及新型材料制造生产、再生资源利用、房地产开发、青少年国防教育、电厂配套设施生产以及智能识别系统研发等诸多产业,并致力于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立志成为中国传统产业新价值的发现者和创造者。2005年黄埔投资集团荣获“中国诚信示范单位”荣誉称号,2006年成为“中国最具生命力百强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