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中国最美的100风情小镇
28586600000065

第65章 沙湾

龙狮之乡,飘色之地

沙湾是富有历史文化色彩的一个小镇,有着浓重的艺术氛围和文化积淀;沙湾也是一个闲适的小镇,在这里,与心爱的人聊天、漫步,听广东音乐,于江畔放风筝,时光仿佛特别容易流逝。

沙湾,一个闻名于穗、港、澳的珠江三角洲的文明古镇。因为建在古海湾半月形沙滩畔的“猪腰岗”上而得名,又因位于青萝嶂旁而一度被称为“青萝乡”。

如果12月下旬来沙湾,就可以去石门香雪访梅。石门香雪坐落在石门谷中,与流溪香雪、萝岗香雪并称广州三“梅海”。观赏石门香雪的最佳时间是每年12月下旬至次年1月上旬。那时,数百亩梅林的梅花竞相开放,投身其间,到处是繁花似雪的美景,风起时,香风阵阵,疏影横斜,一幅幅梅花绽放图赫然呈现在眼前。

石门森林公园不仅有梅林,还有红叶3 000多亩,每年11月份,这里泼染山红,漫红嵌黛,瑰丽如画。“要赏红叶石门有,何需千里香山寻”,在这句话的感召下,慕名观赏石门红叶的人,络绎不绝。

除了梅花与红叶,沙湾久负盛名的便是“沙湾飘色”。据说“沙湾飘色”是沙湾古镇从明末清初流传至今的民间艺术,已有几百年历史,被誉为南国民间艺术奇葩。此艺术因为最先从番禺沙湾镇传播开来,所以被称为“沙湾飘色”。

“沙湾飘色”因色彩艳丽、色梗钢筋纤细、造型典雅、装置奇妙、内容新颖等特点闻名于海内外。她以游动队式的立体舞台来表演,每一板色都以一个150厘米长、77厘米宽、63厘米高的色柜做小舞台。台面上坐立的人物造型称“屏”,凌空而起的人物造型称“飘”,两者由一条精心锻造的钢枝(称色梗)连成一个有机整体来表现某一故事。

“沙湾飘色”一般是在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当天一大早,沙湾东、南、西、北四大村的“一竹三坊十三里”的17个有飘色表演传统的地方便热闹起来。整个巡游队伍连绵二三公里,浩浩荡荡,如一条巨龙,所到之处,鼓乐齐鸣。

沙湾飘色一般历时近两小时,沙湾东、南、西、北村的31板飘色一一亮相,“中国龙狮之乡”沙坑村的50头醒狮、4条金龙,以及沙西村鳌鱼舞都要做精彩的表演,6辆反映沙湾历史文化的大型花车不分仲伯,尽显风采。每年的这个日子,蜂拥而至的人们,会将飘色队伍围个水泄不通,整个过程热闹非凡。

在沙湾一带,除了飘色,就是闻名遐迩的沙坑醒狮了。南海是黄飞鸿的故乡,乡人爱习武舞狮的传统在沙湾得到了发扬光大。表演时,盘、游、翻、滚、缠、穿、腾、戏等技术动作一气呵成,其高低快慢的起伏,极富狮的形神意韵,让人目不暇接。

沙湾,自古以来文风鼎盛,不仅是粤剧的发源地之一,也有“广东音乐之乡”的美誉。清末民初,沙湾这块广东音乐故土培养了不少粤剧名伶,如勾鼻章、桂花芹、小生新、生鬼洪、何世杞(新马师曾的师父)等。此外,这块土地,也孕育了广东音乐的代表人物“何氏三杰”,诞生了《赛龙夺锦》、《雨打芭蕉》等传世名曲。如今在沙湾,老少妇孺,都能哼上几句。

何氏一家曾是沙湾的望族,始建于元朝的何氏祠堂——留耕堂如今也是沙湾的一景。留耕堂兴建于元代,历经元、明、清三代,由青砖、石、木、蚝壳构成,先后经过三次大修,面积达3 300平方米,平面呈南北长条形,主要建筑包括山门、仪宫、钓鱼台、享殿、寝殿、东西两廊和村祠。

宝墨园建于清末明初,毁于20世纪50年代,1995年重建,历时八载,由当时占地仅3亩扩建到160多亩。其内建筑物的装饰也大量地应用了绘画、砖雕、石雕、灰塑、泥塑等手法,使其散发出浓郁的南粤文化气息。

沙湾虽没有江南水乡的水韵,但也绝对是一个适合生活的地方,在这里聊天、漫步、听音乐、到江畔放风筝,优哉游哉,时光就仿佛特别容易流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