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智者为王
28645900000031

第31章 不能胜寸心——先智后愚的不幸与悲哀(2)

投降大顺政权的明朝官员中,尽管也有一些有才能的人,其中有的后来被清廷选拔为六部首脑甚至大学士。为什么为些人的才能不能体现出来呢?是李自成不爱才?不是的,而是制度造成的,大顺政权规定的是文官受武将节制制度,要求的是起义将领居于支配地位,对降官不能重用,不像李世民对李建成手下的魏征敢于启用。这一点,李自成何尝不是犯了一个最大错误。

李自成无视吴三桂的力量,是因为过于迷信自己军事上的强大,对完全可以笼络利用的吴三桂,不予理睬则罢,还逼他跳到自己的对立面直接交锋。这与他政治上缺乏远见,用人上思想不够开放有关。如果他与吴三桂合作,那么历史将会是另一个样子。李自成的军队入了北京城,就以为得到了天下,在花花世界,许多将领乱了方寸,个人的欲望开始上升、膨胀,有的忙于打自己利益的小算盘,有的忙于为李自成搞登基仪式。

只有比较才能得出优劣。多尔衮率领的清兵,一进城就四处张贴两道告示,一道是“除暴救民”,一道是为崇祯帝发丧。人心收买得十分成功。而这些大事,多尔衮都是放权让劝降过来的范文程和洪承畴定夺。

人才只有在能够重用他们的领导手下才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和作用。满清在入关以前就网罗了范文程、洪承畴等人,在决定战略方针时能够征求他们的意见;入关以后,对明、顺两个政权的官员没有多少偏见,只要愿意降清,就网开一面,甚至予以重用。多尔衮还多次命令已经投降的汉族官员推荐人才,动员他们写信招降。“内不避亲,外不避仇”,多尔衮在爱才上,以及使用人才的方式上,与李自成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李自成在用人上缺少变化,眼界不够开阔。他只看好自己的帮兄弟,过于讲究“阶级化”,以致人才单一,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他打破了明朝既得利益的圈子,可同时却制造了自己的既得利益圈子,使得树敌太多,以致后期有文化和才能的人对他支持的并不多。甚至后来,由于没有开展农业生产,在占领地上没有实行合适的政策,吃光了地主粮食的农民还能对李自成保持多长时间的感激?李自成看上去占领大片领土,其实并没有进行良好的治理,他不懂得推行治国的政策是武将无能为力的,需要新型的人才,让他们来制定、落实政策。事实证明,清兵入关,形势一转化,李的团队马上就不可收拾,号称百万大军的大顺军到毫无抵抗力,一败涂地。

李自成到北京后,就着手举行皇帝登基的典礼。典礼不是不能搞,而由于这时候军事上存在巨大危机,搞典礼会分散精力。李自成登基的第二天,怕被围在城里出不去,又匆匆忙忙撤出北京,率大顺军向陕西转移。清睿亲王多尔衮紧跟着就以吴三桂为前导,迅速进入北京。吴三桂在进军途中,打出“为君父报仇”的旗号,为自己的降清活动遮羞。清到北京也宣称要为明的臣民“雪君父之仇”,用以拉拢汉族地主阶级,为他们的归顺提供跳板。

清的统治在北京稳定下来后,多尔衮建议迁都北京,并迎顺治皇帝入关,祭告天地,表示他已是全中国的君主。多尔衮加号叔父摄政王,实际上掌握当时的军政大权。当即决策,由英亲王阿济格率军进攻李自成,豫亲王多铎进攻江南。

李自成自北京撤离后,大顺政权内部矛盾不断发展,军心涣散。在对抗清军的潼关保卫战中,大顺军失利,转移到湖广襄阳一带。1645年初夏,李自成退至武昌,不久又到通山县九宫山,遭到敌人狙击而死。闯王的事业就这样功败垂成了。

二、得意中丧失自我的天王洪秀全

1.利用宗教建立圈子

普天之下皆兄弟,上帝视之皆赤子。

——洪秀全

历史上,不少人都喜欢利用宗教达到自己目的。洪秀全是玩宗教玩得最具影响的一位,差点把清朝玩下去,自己成为中国的皇帝。

洪秀全,广东花县人,出生在一个中等农民的家庭。幼时读私塾,18岁受聘为本村塾师,曾3次赴广州考秀才都名落孙山,非常失意。他生活于鸦片战争时期,对动荡的社会,清王朝统治的腐朽,看得很清楚。1843年,洪秀全最后一次科举考试失败。回家后,他无聊透顶,读起一本由西方传教士编写的宣传基督教教义的小册子《劝世良言》,读着读着,他从基督教关于上帝是创造天地万物的“独一真神”的说教中突然得到启发:与其做一个失落的书生,不如利用宗教,把自己塑造成为“真神”,那么手下必有一帮忠诚的信徒。

于是,洪秀全宣称上帝是“天父皇”,他自己是“天父”上帝的儿子,基督耶稣的弟弟,是上帝派他到人世间拯救世人,缔造人间公平社会的。洪秀全一番自我宣传炒作后,创立起“拜上帝会”。洪秀全真正的动机,他的族弟洪仁玕和同乡塾师冯云山看得最清楚,他们首先加入了拜上帝会。

一开始入会的人并不多,洪秀全与妹婿萧朝贵密议了一个计策——装死。别人不知真假,听说洪先生昨暴病死了,便来吊唁。萧朝贵治丧,亲友家人哭声一片。白天装死,夜里起来与朋友喝酒。过了7天后,洪秀全突然“复生”,把灵帏撤去,灵床烧掉。当下惊动无数乡民,都跑来探问,人人传为异事。于是入会的人越来越多,入会者须纳银5两,这些钱成为后来洪秀全活动的一笔重要经费。

洪秀全毕竟是个文化人,他建立自己的圈子的同时,先后写了《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三篇著作,在浓厚的宗教色彩下,形成了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的理论基础。《原道救世歌》宣传上帝是宇宙唯一的主宰,拯救世界万物的真神,而“天父上帝人人共,何得君王私自专?”否定了人世间封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力;“普天之下皆兄弟,上帝视之皆赤子”,则宣传了人世间平等的观念。《原道醒世训》讲醒世悟人的道理,宣传“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姐妹之群”,号召人们打倒“凌夺斗杀”的旧世界,建立“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人间天国。《原道觉世训》则明确地把清朝封建皇帝指作“阎罗妖”,把贪官污吏指作“阎罗妖之妖徒鬼卒”,号召广大农民即“天下凡间”的“兄弟姐妹”们,群起而“击灭之”。它表明,洪秀全的反清革命思想已酝酿成熟。

1847年8月,洪秀全来到桂平紫荆山区会合冯云山。冯云山是太平天国革命早期杰出的宣传家和组织家。经过他在贫苦农民和烧炭工人等下层群众中的艰苦工作,此时,拜上帝会会众已达3000人,贫苦农民出身而又是当地“烧炭佬”领袖人物的杨秀清、肖朝贵,就是经由冯云山吸收入会的,贵县富绅出身的石达开,金田村的地主兼典当商韦昌辉,也因对清朝统治不满而加入拜上帝会。

此后,拜上帝会势力发展迅速,到1849年已有会众万余人,分布在广西桂平、贵县、平南、武宣、象州、博白、陆川等县及广东信宜、高州、清远一带。这一年9月,洪秀全、冯云山与杨秀清、肖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结为异姓兄弟,形成领导核心。此时,广西天地会组织纷纷开展武装活动;各地拜上帝会众与地主团练间的武装对垒也日益激化,拜上帝会的起义已刻不容缓。1850年6月,洪秀全通令会众于当年秋天到桂平的金田村“团营”,从而拉开了金田起义的序幕。

2.以团队的利益凝聚人心

各宜为公,莫为私。

——洪秀全

公元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率各地到达金田村“团营”的拜上帝会众约2万人正式宣布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拜上帝会众一律按军事编制,“男归男营,女归女营”,组成“太平军”,制定了严格的军事纪律,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大革命终于爆发。

金田起义引起清朝统治者的惊恐,清政府立即派大兵进剿,而各地农民却热烈响应,广西天地会的农民也纷纷投入太平军。3月,太平军转战至武宣东乡,洪秀全正式称“天王”,封杨秀清、肖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等为主将。6月,太平军在桂平以南大败清军,9月攻占永安州(今蒙山县),从此冲出紫荆山区。在永安,洪秀全下诏封杨秀清为东王,肖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西王以下俱受东王节制;其余有功将士也各有分封;同时制定《太平军目》、《太平官制》、《太平礼制》等各项制度,下令蓄发,颁行天历,确定军队供给方针等,并整顿军纪,清除内奸。这就是有名的“永安建制”,它初步奠定了太平天国政治制度的规模。

经过永安的半年休整,太平军发展到四五万人,全军士气旺盛。入城后,洪秀全颁布了《太平条规》,把太平军在战斗中的纪委和制度,如服从命令、爱护群众、遵守纪律、男女分营、保护武器、缴获归公等内容,以条令的形式规定下来,如:“各宜为公,莫为私”,“凡一切杀妖取城,所得金宝绸帛宝物等项,不得私藏,尽缴归天朝天库,逆者议罪”……

就在太平军在永安休整时,清军开始了大举围攻,洪秀全感到形势十分严峻。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四月初,洪秀全下令从永安突围,号召全军“男将女将尽持刀”,“同心放胆同杀妖”。经过激战,太平军虽损失2千人,但歼灭清军四五千人,连斩清军总兵4人,副都统乌兰泰亦受重伤,胜利地突出重围,北上桂林。在围攻桂林不克后,太平军决定进兵湖南。但6月在湘桂边境的全州以北过湘江蓑衣渡时遭清军袭击,全军伤亡重大,进入湖南时不到万人,特别是对建立太平军作出特殊贡献的南王冯云山,在全州中炮牺牲,是太平军的一个重大损失。

太平军在转战湘南道州等地时,发生了农民起义部队中通常都会发生的怀土恋乡情绪,一部分人要求打回广西老家去。这时,以杨秀清为首,坚持继续前进的方针,这是当时唯一正确的方针。杨秀清提出“舍粤不顾,直前冲击,循江而东,略战堡,舍要害,专意金陵,据为根本”的战略方针,从而明确了离开两粤,进取南京的战略目标,并以此统一了全军思想,成为太平军胜利中的一个重大抉择。随后,太平军东进郴州,北攻长沙,开始向北进军。

在向湖南进军途中,太平军还以杨秀清、肖朝贵名义发布了《奉天诛妖救世安民谕》、《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救一切天生天养中国人民谕》等三篇重要文告。文告揭露满洲贵族奴役人民的罪行,阐明太平天国“扫除妖孽,廓清中华”的宗旨,号召广大群众参加太平军,起来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各地群众纷纷响应,湘江上的纤夫、船工,码头上的挑夫、搬运工,城镇中的铁木匠、小商贩,以及郴州、桂阳一带山区的挖煤工人等等,像潮水般地涌进太平军里来,使太平军迅速壮大。

1852年9月,太平军猛攻长沙不下,西王萧朝贵在此中炮牺牲。11月,太平军撤围长沙,转向湖北挺进,并于1853年1月一举攻占湖北省城武昌。此时太平军全军达50万人,声威大振。2月,太平军水陆兼程,沿江东下,连克九江、安庆、芜湖等重镇,直逼南京。

3.不断更新战略目标

夜浴鱼池,摇动满天星斗。

——洪秀全

当太平军攻占了广西永安州城时,洪秀全就提出了夺取江南第一重镇、两江总督府所在地南京的战略目标。杨秀清等人表示完全赞同,并开始了有明确目标的战略进军。太平军一路打来,于1853年3月19日一举攻克南京。

太平军在南京全歼守敌2万多人,处决两江总督陆建瀛等清朝官僚。10天后,洪秀全率总部进入南京城,宣布南京为天京,成为太平天国的首都,从而正式建立了一个与清王朝对峙的农民革命政权,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进入高潮。

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后,重新制定战略目标——彻底推翻清王朝。洪秀全先后派出部队进行北伐和西征。北伐是攻打清王朝统治中心的北京,以打倒清王朝为直接目标,为的是夺取全国政权;西征是沿长江西上,攻占皖、赣、两湖广大地区,以扩大太平天国的统治地区。

1853年5月,由天官副丞相林凤祥、地官正丞相李开芳率领的北伐军2万多人,由扬州出发,遵照洪秀全、杨秀清关于“师行间道,疾趋燕都,无贪攻城夺地”的指示,经皖北入河南,由汜水过黄河,进入山西南部汾河谷地,然后东越太行山,自豫北进入直隶。北伐军英勇善战,沿途连破清军,所向披靡,于当年10月中旬前锋直抵保定以南。清政府极为惊恐,急忙宣布戒严,调重兵巡防,北京城内官绅迁逃达3万户,咸丰皇帝甚至准备逃往热河行宫。后北伐军因敌重兵堵防,放弃由保定攻打北京的计划,转而东向,准备先取天津。但11月攻天津又受阻。时值隆冬,北伐军孤军深入,粮弹不继,兵力不足,不得不转攻为守以至向南败退。虽经独立苦战一年半,最后于1855年3月和5月,在直隶的连镇和山东茌平冯官屯溃败,林凤祥、李开芳先后被俘,在北京就义。

这次北伐虽因太平天国领导机构决策不慎,采取偏师北伐、孤军深入的战略而导致最后失败,但北伐军驰骋北方,战斗在敌人统治的心脏地区,给清政府以极大打击;它牵制大量清兵于北方,对太平军在南方的作战,特别是对西征是极其有利的。

1853年5月19日,西征军以春官正丞相胡以晃、夏官副丞相赖汉英为主帅,率战船千余艘,自天京沿江西上,6月攻占安徽省城安庆。此后,兵分两路:一路由胡以晃率部经安徽,先后攻占安徽22个州县,并于1854年1月大败清军,攻占庐州(今合肥),安徽巡抚江忠源(在广西全州蓑衣渡率部袭击太平军的即上此人)受伤投水而死。

一路由赖汉英率领进入江西,攻占赣东北许多州县,但久攻南昌不克。随后,由石祥祯等率领移师沿江西上,转攻两湖,大败清军于田家镇,两克汉口、汉阳;势力所及,鄂北至应城、应山、隋州,鄂西至宜昌。1854年四五月间,西征军主力在湖南靖港与曾国藩指挥的湘军水师遭遇,大败湘军,但紧接着在湘潭之战中又为湘军所败。湘军乘湘潭之战的胜利进行反扑,陷岳州、占武汉,破田家镇,于1855年初进逼九江。至此,太平军的西征出现重大挫折;曾国藩的湘军则成了太平军最主要的敌手。

1855年初开始,洪秀全派翼王石达开率大军驰援西征军,石达开的军事指挥谋略颇具特色,石军所向披靡,百战百胜。他在江西湖口、九江间大破湘军水师,曾国藩几乎被俘。此役成为西征军反败为胜的转折点。接着太平军对湖北发动猛攻,再度占领武汉三镇,势力复达鄂东、鄂北。1856年春石达开率西征军主力复进江西,3月大败湘军于樟树镇,并将曾国藩围困于南昌。江西8府50余县尽为太平军所有。

在此同时,太平军在1856年4月与6月,先后击破清军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对天京的围困。这样,由于太平军西征的胜利,长江中游安庆、九江、武汉等重镇均为太平军所握,安徽、江西两省之大部,湖北省之一部为太平天国所辖,加上天京以东之镇江、扬州地区在内,达到太平天国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4.内讧搞垮了团队

现在天国军权,归东王执掌,你岂不知?

——洪秀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