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怎样做人最吃得开
28647000000003

第3章 广结人缘最吃得开(3)

当时,台湾当局设立了“经济安全委员会”,尹仲容召集人手,负责拟定玻璃、纺织、人造纤维、塑胶原料、水泥等建设计划,并且筹划运用美国提供的资金。尹仲容等人原本想让官方企业来承担塑胶原料项目,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才改由民营企业来承担。

一开始,尹仲容等人考虑的项目承办人首选,是早期从事化工业的永丰化学公司老板何义。早在1951年,何义就从日本引进了PVC技术,从事PVC生产,开创台湾生产PVC之先河,只不过规模很小。何义是一个非常精明的企业家,他听说投资兴建PVC厂可以得到美国的经济援助,还可以得到政府的辅助,就非常爽快地答应了。很快,何义就成立了福懋塑胶有限公司,为筹建PVC厂,他还亲自远赴欧洲、美国和日本进行实地考察。

何义从国外考察回来以后,得到的结论很不乐观。因为他发现美国、欧洲和日本等这些国家的厂商,日产PVC都是在50吨以上,而在当时的台湾计划仅仅是日产4吨,产出越少,成本肯定就会越高。除此之外,台湾全岛日消耗的PVC只有2吨,其余的2吨还得自己寻找出路。

何义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在市场上,成本高、价格昂贵的台湾PVC,要想战胜成本低、价格优的日本、欧洲、美国PVC,这简直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仔细思量之后,何义决定放弃这个项目,但是,他并没有把这个消息向外公开宣布。

王永庆在转行后主要从事工业生产,但是还不知道应该从哪里下手,而且,他也不知道台湾当局设立的“经济安全委员会”正在拟定玻璃、纺织、人造纤维、塑胶原料、水泥等建设计划的事情,不过,王永庆有一个生意上的好朋友,名叫赵廷箴。他们俩交情很深,王永庆曾经借钱给赵廷箴解决了困难。所以,在赵廷箴的心目中,王永庆是一个信誉卓著的生意人,更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好朋友。

有一天,王永庆找到了赵廷箴,碰巧两人都想从事制造业,商谈之后,王永庆采纳了赵廷箴的建议:投资水泥行业。随后,王永庆向台湾“工业委员会”递交申请报告,但是没料到,水泥申请项目已经被台湾水泥界前辈束云章老先生捷足先登了。两人再次商议,决定投资轮胎业,但是,轮胎业的项目也已经被别人抢走了,这时俩人都犯傻了。

后来,赵廷箴和王永庆又利用各种关系,认识了尹仲容。在这之前,何义在办塑胶厂的问题上一直都没有明确地表态,这使得塑胶厂的项目面临着夭折的命运。赵廷箴的出现,对尹仲容来说真是一个绝好的机会。尹仲容如获至宝,于是,他便嘱咐手下严演存,要千方百计地说服王永庆和赵廷箴来参加PVC这个项目的投资。严演存找到了王永庆和赵廷箴,向他们详细介绍了有关PVC投资项目的一些计划,并且提出让王永庆放弃轮胎项目,转而投资PVC。

听了严演存对PVC项目的介绍之后,王永庆一时也没有办法作决定。为了保险起见,他拉着赵廷箴特地请教尹仲容,尹仲容似乎早就料到王赵二人会来找他,于是,尹仲容就详细介绍了塑胶行业的发展前景,并且还介绍了有关美国方面的援助。听了尹仲容的这一番话后,王永庆心里有了底。王永庆终于下定了决心,对赵廷箴说:“怎么样?咱们一起干吧!”赵廷箴点了点头,和王永庆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说道:“好,我们一起干吧!”

王永庆请教了有关专家和学者,私访了一些企业名人,并亲自到日本去考察,在周密细致的调查研究之后,他开始投资塑胶行业。

当时,有很多人都嘲笑王永庆自不量力,连塑胶是什么都没有搞懂,就做塑胶生产,预言王永庆及其合伙人最后肯定会倾家荡产。但是,在朋友赵廷箴、尹仲容的支持下,王永庆最终还是在塑胶方面做出了惊人的业绩。

有句话叫:“生意好做,伙计难找。”伙计不易找,而一个运筹帷幄的朋友就更难求了,寻找一位能独当一面、协助自己成功的朋友尤为困难。

生活中,很多人利用人脉关系获得了成功,这是因为他们具有获得成功的条件,他们结交了许多朋友,而且都可以借用他们的才能成就自己的事业。对于成大事者来说,除去环境、机遇和个人能力等因素外,处理好人际关系,也是不容忽视的环节。谁能把结交到好朋友,并恰当利用好朋友,谁就能借助来自各方朋友的力量成就一番事业。

9.送人情也要讲究艺术

有人认为,送人情给别人,我是“失”,他是“得”,无论怎样他得到了就应该高兴,就应该感谢我,其实这种想法是非常幼稚的。大千世界,人际关系纷繁复杂,送人情也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需要你时时、处处、事事皆留心。一个能把人情送出去的人,绝对是一个在社会上吃得开的人。

做事吃得开的人都知道,送人情不仅要懂得分寸,更要懂得艺术。送什么,送多少,何时送,怎么送,都大有学问。送得恰到好处是人情,送得不当是尴尬。不管是无意中送的人情,还是有意送的人情,都有一个让对方如何感受,如何认识的问题。送人情最重要的不在于你送的情分轻重,而在于对方感受是轻还是重。所谓“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通常,世人最重视的人情则是雪中送炭。人生在世,内心都会有一些需求,有的急有的缓,有的重要有的不重要。如果我们在急需的时候,遇到别人的帮助,则内心感激不尽,甚至终生难忘。濒临饿死时送一根萝卜,和富贵时送一座金山相比,就内心感受来说,完全不一样。

三国争霸之前,周瑜并不得意。他曾经在军阀袁术手下做官,被任命为一个小小的居巢长,说起来也就是一个小县的县令罢了。

这时候,地方上发生了饥荒,兵乱使粮食问题日渐严峻起来。居巢的百姓没有粮食吃,就吃树皮、草根,活活饿死了不少人,军队也因饥饿失去了战斗力。周瑜作为父母官,看到这种悲惨的情形急得心慌意乱,不知该如何是好。

有人献计,说附近有个乐善好施的财主,名叫鲁肃,他家向来富裕,想必囤积了不少粮食,不如去向他借。

于是,周瑜带上人马登门拜访鲁肃,刚刚寒暄完毕,周瑜就直接说:“不瞒老兄,小弟此次造访,是想借点粮食。”鲁肃一看周瑜丰神俊朗,显而易见是个才子,日后必成大器,他根本不在乎周瑜现在只是个小小的居巢长,随即哈哈大笑说:“此乃区区小事,我答应便是。”

鲁肃亲自带周瑜去查看粮仓,这时鲁家存有两仓粮食,谷三千斛,鲁肃痛快地说:“也别提什么借不借的,我把其中一仓送与你好了。”周瑜及其手下见鲁肃如此慷慨大方,都愣住了,要知道,在饥馑之年,粮食就是生命啊!周瑜被鲁肃的言行深深打动了,两人当下就交上了朋友。

后来,周瑜发达了,当上了将军,他牢记着鲁肃的恩德,将他推荐给孙权,鲁肃终于得到了干一番大事业的机会。

对身处困境的人,仅仅有同情之心是不够的,应给以具体的帮助,使其渡过难关,一种雪中送炭,分忧解难的行为最容易引起对方的感激之情,从而形成友情。

比如,一个农民做生意赔了本,他向几位朋友借钱,都遭回绝。后来,他向一位平时交往不多的乡民伸出求救之手,在他说明情况之后,对方毫不犹豫地把钱借给他,使他渡过了难关,他从内心里感激。后来,他发达了,依然不忘这一借钱的交情,常常给对方以特别的关照。

送人情,既要讲分寸,又要讲艺术,以下几点送人情时应该把握的尺度和方法,可供大家借鉴:

(1)不要对别人的恩情过重,这会使人感到自卑乃至厌倦你,因为他一方面感到自己无法偿还这份人情,二来觉得自己无能。

(2)不妨对别人施以小恩小惠,不要让对方以为你在故意讨好他们,这样一来,你施与的“人情”也就不值钱了。

(3)不可过分给予。因为饮足井水者,往往离井而去,所以,你应该适度地控制,让他总是有点渴,以便使其对你产生依赖感,一旦对你失去依赖心,或许就不再对你毕恭毕敬了。

(4)对方不需要时,不要“自作多情”,因为这时你送人情会让对方感到多余,因而可能不领你的情。

(5)送人情不能临时抱佛脚。对方知道你有比较重要较麻烦的事要求到他,因而才会送人情给他,这样他至多能把你所托之事办下来,下次有事再托过,还要重新送上情分,就像人情买卖一样。倘若对方办不了此事,或者你送的人情太小气,抵不住对方所要付出的代价,对方也不会轻易领你这份情。

看来,送人情的学问可真不小,一定要好好学习一下,否则,送了也不讨好,何必自讨没趣呢?

10.人情“储蓄”要多存

人情就像你在银行里的存款,存的越多,存的越久,红利也就越所以,做事吃得开的人喜欢平常在“人情银行”里多存一些,等遇到事情需要帮忙的时候,就会一呼就有,一唤就来,何乐而不为呢?

钱钟书先生一生日子过得比较平和,但困居上海写《围城》的时候,也窘迫过一阵子。辞退保姆后,由夫人杨绛操持家务,所谓“卷袖围裙为口忙”。

那时,先生的学术文稿没有人买,于是他写小说的动机里就多少掺进了挣钱养家的成分,但一天500字的精工细作,却又绝对不是商业性的写作速度。恰巧,这时黄佐临导演排演了杨绛的四幕喜剧《称心如意》和五幕喜剧《弄假成真》,并及时支付了酬金,这才使钱家渡过了难关。

时隔多年之后,黄佐临导演之女黄蜀芹之所以能够独得钱钟书亲允,开拍电视连续剧《围城》,实因她怀揣着老爸一封亲笔书信的缘故。钱钟书是个别人为他做了事,他一辈子都会记着的人,黄佐临40多年前的义助,钱钟书多年后还报。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要想人爱己,己须先爱人。我们应当时刻存有乐善好施、成人之美的心思,才能为自己多储存些人情的债权。这如同一个人为防不测,须养成“储蓄”的习惯。这样的“储蓄”甚至会让子孙后代得到好处,然而,究竟怎样去结得人情,并无一定之规。

对于一个身陷困境的穷人,一枚铜板的帮助,可能会使他握着这枚铜板,忍一下极度的饥饿和困苦,干出一番事业,闯出自己富有的天下。

对于一个执迷不悟的浪子,一次促膝交心的帮助,可能会使他重新建立做人的尊严和自信,或许在悬崖前勒马之后奔驰于希望的原野,成为一名勇士。

即便是在平常的日子里,对一个正直的举动送去一缕赞许的眼神,这一眼神无形中可能就是使正义强大的动力。对一种新颖的见解,报以一阵赞同的掌声,这一掌声无意中可能就是对革新思想的巨大支持。

对一个陌生人很随意的一次帮助,可能也会使那个陌生人突然悟到善良的难得和真情的可贵。说不定当他看到有人遇到难处时,也会很快从自己曾经被人帮助的回忆中汲取勇气和仁慈。

其实,在人生旅途,每个人既需要别人的帮助,又需要帮助别人。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生就是积善。也许没有比帮助这一善举,更能体现一个人宽广的胸怀和慷慨气度的了。

不要小看对一个失意的人说一句暖心的话,对一个将倒的人轻轻扶一把,对一个无望的人赋予一个真挚的信任。自己什么都没失去,而对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来说,也许就是醒悟,就是支持,就是宽慰。

相反,不肯帮助人,总是太看重自己丝丝缕缕的得失,这样的人目光中不免流露出麻木的神色,心中也会不时地泛起一些阴暗的沉渣。别人的困难,他可当做自己得意的资本;别人的失败,他可化作安慰自己的笑料;别人伸出求援的手,他会冷冷地推开;别人痛苦地呻吟,他却无动于衷。至于路遇不平,从不会拔刀相助,也许他还会有十足的理由。自私,使这种人吝啬到了连微弱的同情和丝毫的给予都拿不出来。

这样的人没有给人帮助倒是其次,可怕的是他不仅可能堕落成一个无情的人,而且还会沦落为一个可怜的人。因为他的心里除了一个可怜的自己之外,整个世界都无需关注和关心,事实上,他也在一步步堵死自己所有可能的路,在拒绝所有可能的帮助。

战国时代,有个名叫中山的小国。有一次,中山的国君设宴款待国内的名士。当时,正巧羊肉羹不够了,无法让在场的每个人都喝到。有一个叫司马子期的人没有喝到羊肉羹,此人怀恨在心,到楚国劝说楚王攻打中山国。楚国是个强国,攻打中山易如反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