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西游漫记
28680500000017

第17章 黄袍佛国金三角(4)

我们离开普吉岛驱车北行,穿过横跨海峡的沙拉信大桥,便进入泰国大陆最南端的攀牙府。攀牙府的官员在码头等候,领我们上了一艘豪华游船。这是太平洋与印度洋的交汇点,茫茫大海,使我们难以辨认东南西北方向。游船在大海中行驶不到一个小时,我们的前方突然出现了一个个形如小山的岛屿。这些小岛宛如峰峦突兀的石林小丘,形貌极似我国的漓江山水,因而有人称其为“海上桂林”。游艇在攀牙海湾绕着小岛游弋,仿佛摇晃在轻舟之中。这里海水不深,碧波荡漾,围着小岛屿有一片海上红树林。许多碗口粗的海树,扎根于大海中,暗红色的枝叶在海风中飘拂。据说,只有在淡水和咸水汇合处才能生长这种红树林。尤为令人感到新奇的是,屹立海中小岛山崖上,有许多燕子在飞翔,有些从山洞中飞出。导游说,这些悬崖中星星点点的小窝就是稀世奇珍——泰国燕窝。物以稀为贵,难怪“燕窝”价格高昂。

我们的游船穿行在群岛之间。在这些大小不等的海岛中最有特色的要算“背贴山”和班怡岛了。“背贴山”也是座小岛,因岛中两块岩石恰似两个人背靠而立,因得此名。两岩石中间有一道夹缝,抬眼上望,可见蓝天,相当于我们国内许多名胜风景中的“一线天”。游艇在这个小岛上停靠,我们上岛后只见人流如织,有许多游客早我们而上去了。各种肤色的游客,碧眼金发,黑肤白牙,黄肤黑眼……各国的游人集于此,好不热闹。大家都对岛上小贩出售的用各种贝壳做成的项链玩具很感兴趣,而对各种干鲜海产则无人问津。我信手拿出几百铢泰币买了十几个带有小象的钥匙串,心想,带回来可作为小礼品送朋友。但真正令我兴味盎然的是游览这里的水城——班怡岛。我们的游船靠近班怡岛的码头,却不是“登陆”,而是登上一座完全由驳船连接起来的海上浮城。这座浮城不是班怡岛,但却与班怡岛连成一片,因而也还是叫班怡岛。

岛上是一个穆斯林世界。上岛之后,抬眼就望见一座伊斯兰教堂的塔顶。听说岛上的居民几乎都是伊斯兰教徒。这使我有点奇怪了。泰国几乎全信奉佛教,全国有四十多万座佛教寺庙,所以称为“黄袍佛国”,我在泰国内陆,包括北部山区,几乎没有看到一座伊斯兰教堂,为什么独独在这海上弹丸之地看见穆斯林教堂,遇到那么多回民呢?导游说,班怡岛原来就是那个小山丘,若干年前有几户信奉伊斯兰教的外国人在这小丘上落户,繁衍生息,人口愈来愈多,他们向海上扩张,造了许多船和班怡岛连在一起,于是这座海上浮城变成了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民镇”了。现在岛上居住着1500多回民,成了泰国境内的飞地——“伊斯兰领地”。岛上开餐馆、摆小摊的几乎都是伊斯兰教民,所出售的各种货物和少纪念品也几乎都带有伊斯兰特色。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这个仅有一千多人的海上浮城,居然还有一所回民中学。我们来到校门口,向看门人打听可不可以参观?当看门人得知我们是中国客人时,他立即叫来了校长。校长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显得很有教养,也见过世面。他非常高兴地领我们去参观学生的教室。这个面积不大的漂在水上的学校,居然还有一个运动场,有篮球架,可以跑步和打篮球。校长告诉我们,正因为这里面积小,学生活动地盘少,更要让学生有一锻炼身体的运动场地。学生们都是穿着统一的校服。虽说这是单一的“回民镇”,但从行政到教育都纳入泰国的统一管理之中,显得很正规,很有生气。班怡岛的交通工具主要靠驳船。商店与商店之间靠驳船连接,人们从这间商店到那间商店之间,靠驳船建成的“桥”,你要过许多的“桥”才能游遍全岛。班怡岛如今成了旅游城。岛上有几十家餐馆为游客提供丰盛的美味海鲜午餐。与餐馆毗连的商店主要出售各种服装和饰物,以及种数繁多的各种干鲜海产品。我们在一家比较豪华的餐馆进午餐,主人为我们准备了美味可口的海鲜。这里的海鲜在吃法上与广东的粤菜做法有些相似。所不同的是都加了辣味和泰国香料。这种菜对我们吃惯了辣椒的人来说,还是颇为可口的。一顿丰盛的午餐之后,我们又登上游艇返回攀牙府。像攀牙湾这样风光绮丽的小岛,是泰国旅游资源中的宝贵财富。这海上浮城,肯定会被愈来愈多的游客赏识!

十二、走进神秘的“金三角”

“金三角”三个字,对许多人来说像“百慕大”一样可怕。我没有去过“百慕大”。传说凡是经过“百慕大”的船只,会无缘无故地沉没解体;连从百慕大空中掠过的飞机也会自动掉下堕入万丈深渊而无影无踪。“百慕大”真可怕!一提起“金三角”,人们自然会想起那里的毒品交易。“毒品王国”就象“百慕大”一样,是个罪恶的深渊。我没想到,我这次访问泰国居然也得到一次机会进入了神秘的“金三角”,在这神秘莫测的地方作了一次探险式的旅行。

我们要启程去“金三角”了。我向主人打听:“金三角在什么方位?”他们说:“金三角”不是一个城市,地图上找不到。它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地理概念,是指位于泰国、缅甸、老挝交界处的三角地带。由于这个三角地带盛产罂粟,是“世界最大的毒品产地”,又是毒品交易的地方,成为一个特殊环境而闻名于世。

我们这次要从泰国进入“金三角”。泰国和缅甸的界河麦赛河,由西向东奔流到泰国清莱府的清盛县一带,在这里汇入泰、老交界的湄公河,两河相会形成了一块肥沃的三角洲。许多年以前,这里主要盛产玉米;森林里繁殖着各种野生动植物;地下还蕴藏着金、铜、铀、宝石等矿藏。每年三、四月,三角洲一片金黄,“金三角”因此而得名。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金三角”已开始自发种植罂粟;“二战”以后,西方殖民主义者利用越南、老挝的土壤适宜于罂粟生长的有利条件,便在印支半岛推广鸦片种植。其后有的帝国主义国家也仿效前者,在缅泰边境地区扶持鸦片种植,用种、贩鸦片的收入购买武器,装备当地的少数民族,利用他们进攻缅、泰、老的人民武装。到了五十年代中期,在中国解放战争中溃退的国民党残部,从云南境内溃退到“金三角”。金三角的黑势力利用他们生活无着的困境,让他们干起了贩卖毒品的营生。多种势力的勾结使“金三角”逐步演化成“毒品王国”。

我们离开曼谷。从廊曼机场乘坐“皇家凤兰号”飞往清莱。陪同我们前往的有《泰叻报》总编辑玛尼先生、新闻部蓬小姐和一位摄影记者。我们乘坐的是一架很豪华的旅游客机,机上的“空姐”婷婷玉立,颦笑甜美。我想这些美女一定来自清迈和清莱。国会议员卢伟大先生也乘这架飞机。他说过要用最高规格在家乡接待我们。他神通广大,同机长说了几句,机长便让我们全部坐上了头等舱,享受VIP待遇。飞机北飞,不到一个小时便在清莱机场着陆。《泰叻报》驻清莱记者站站长一行前来迎接我们。出了空港,由清莱府的一辆警车开道,七、八辆车徐徐开出机场,直往泰北的山间公路奔驰而去。

车队飞快开往泰北山区。这里虽是崇山峻岭,林木郁郁葱葱,但公路还是不错的。我以为过了这座山梁便是“金三角”了。殊不知,车队在公路上突然急转弯,向一个乡村小店驶去。汽车在小店前戛然而止。我们迈出车门,只见小店的门楼前挂着一幅用很不端正的中文写的标语:“欢迎中国贵宾光临!”看来,这是清莱府事先安排好的。玛尼先生用汉语对我们说:“肚子饿了,凑合吃顿中饭。”这“中饭”兴许有两个含义,一是我们在飞机上虽然吃了点心,但总觉得没有吃午饭,虽说下午二点半了,说中午饭也可以;二是这是中国餐馆,也可以说是吃中餐,而不是“泰餐”。玛尼先生和蓬小姐陪我们进入这家乡村餐馆。饭店主人递上了名片。一看,中国人。这是一个中国人开的餐馆。餐厅服务员个头都不太高,脸色绯红,显得很健康,看得出也是泰北农村的“打工妹”。因为是路过此地,并无丰盛宴席,只是一些中泰合璧的普通菜肴。用餐完毕,年轻的老板夫妇出来同我们聊了起来。老板四十岁左右,是泰国出生的华人,他的太太前几年才从上海到泰国定居。我们正开始聊起他们饭店经营情况,问一问他们的来历。此时,出来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老板介绍说,这是他的父亲,广东普宁人,他目前在这一带经营一个农场和一个棕油站,是这里的总经理。这位老人虽到古稀之年,但身板却很硬朗,而且很健谈。他说,他是五十年代从中国过来在这里定居的。言谈间也透露他是“行伍”出身。这时我隐约意识到他的来历,也就没有再问下去了。因为我想起10年前我在德国柏林访问时,去一家中国餐馆吃饭,掌勺的一个中国厨师也谈起自己是“行伍”出身,是国民党流落到台湾的老兵。这位老先生说自己“行伍”出身,又是50年代初辗转来泰北的,正是对上号了。因为中国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残部由云南进入缅甸安营扎寨,后来有不少人流入泰北,在那里定居,成为“良民”,安居乐业,有的做起生意发了起来。这位老先生大概就是这号角色。

告别泰北乡村中国人开的餐厅,仍然由清莱府警车开道,驱车北去。汽车连续翻越几座大山。道路虽然陡峭崎岖,但已修了高等级公路,坐在车上沿途观望山景也不觉得艰辛,反而感到是一种享受。

汽车在山顶上一个有几所房舍和一个停车坪的开阔地上停下来。这个地方叫多东,是泰北的一个旅游景点,也是当今皇后的故乡。玛尼先生和蓬小姐一路上都同我谈起这背后许多故事和风情。泰北的清莱和清迈府,是泰国的“世外桃源”,这里景色秀丽,山明水秀,所以出美女。当地的女子眉清目秀,仪态端庄,肤色白皙,娇艳如花。女孩子长到十三、四岁,便结伴到曼谷或其他大城市找事做,有的成就了事业,有的沦落风尘。十年八年以后,这些女孩子都是中年妇人了,她们便“告老还乡”,在泰北开店度日。所以人们在曼谷、帕堤雅等地的宾馆、饭店看到的漂亮女孩子,一打听都是从清莱和清迈来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泰国历代皇后、皇妃大都出自这泰北山区。当今皇后也生在多东山沟里。

我们在多东下车,便由当地导游领着,向一座开着烂漫鲜花的山间别墅走去。走进一道小门,便是一个大花园。有各种天然灌木,也有各种种植的花卉,潺潺流水,别有一种风情,一番风味。导游告诉我们,这是当今皇太后的“御花园”。当今泰王国的国王拉玛九世居住在曼谷的集达拉宫。皇太后已经90多岁了,她在曼谷住不惯,便回到她的出身地——泰北多东。我们进到“御花园”,见不远处有一所外表看来不太豪华的小房子。导游告诉我们,那所房子就是皇太后的住所。有时皇太后会到花园里散步,也和游人或者她的老乡交谈,过着一种民间老人的生活。听说最近几天皇太后身体不太舒服,所以不见她出来散步。

我想,在去金三角途中,主人安排我们到皇太后的“御花园”来看一看,也是他们的良苦用心。我们在曼谷见了总理,没有见国王。如果到这个山间别墅见一见皇太后,也算多了一种见闻,可惜没有如愿。不过皇太后毕竟是九十多岁的“老太婆”了。

我们离开多东皇太后的山间别墅,翻过一个山梁,汽车折返向西行进,直奔缅、泰、老三国位于湄公河三角洲的交汇点——夜柿。